让音乐课“活”起来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shab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2 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4 在实践中体验美——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多人组成,首先要求大家奏或唱要齐。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其他文献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
期刊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作业的目的即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也是老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作业一般包括:抄写单词;背诵、翻译课文;完成五花八门的辅导资料。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通常采用“一件衣服所有人穿”的方式,即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作业。部分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成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族。部分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往往成了拖欠、抄袭他人作业的群体。同时,老师也疲于批改
期刊
【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可以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利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关键词】网络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普及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计算机网络具
期刊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总体要求,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具有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送给主体并被主体所消化的。就生成性而言,教学不仅仅是考虑教学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而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个对话活动。这个对话不同于课堂提问,老师问,学生答;再问再答。而是交织着交流讨论,强调课程要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形成
期刊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在亲身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这意味着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而利用学具又是学生动手实践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数学教学应不断给学生提供使用学具的机会,以学具的优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感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
期刊
我知道有很多朋友没有听过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但我知道大家都看过《猫和老鼠》,如果把《蓝色狂想曲》给你播放一遍,你也许会激动得跳起来大叫——《猫和老鼠》! 是的,我并不是说《猫和老鼠》的音乐就是《蓝色狂想曲》,但这两者确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他们同时都代表了美国的音乐文化,都出自相同的文化脉络,这个脉络的载体就是:爵士乐!  在美国的音乐文化中,爵士乐是出现的最早的最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美国
期刊
1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地理课程决定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应用PWP阅读教学模式组织的阅读课上,用以激发课堂活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方法  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生词量较大的文章时感到吃力,长此以往他们会害怕阅读,不愿在阅读上下功夫,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尤其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一旦产生畏难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我们都清楚,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靠每一节课的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创获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如果不高,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在学习与交流当中增加知识积累,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确教学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则有助于促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
期刊
【摘要】中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背景下,现实的社会生活对他们的成长都会产生影响。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和德育行为的重要学科。也应顺应时代背景的要求,坚持开放性教学。“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是:①引导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探索;②引导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③引导评说,让学生在评说中探索。四、引导评估,让学生在评估中探索。  【关键词】开放;自学;讨论;评说;评估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往往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