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多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可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及融合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渗透;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内容。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若能够正确把握并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文学修养。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则会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反之则枯燥乏味。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操。情感渗透与融合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及融合非常重要。
一、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渗透与融合的关键
(一)让学生准确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有深切感受。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主要表达了诗人重返田园生活的喜悦,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以及个人情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此作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官场、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谈谈自己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进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的心境,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的寄托方向
通常情况下,高中生能够准确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但是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还是无法充分体会作者的感受。因此,语文教师试着寻找文章中的寄托点,让学生从此处入手,更好的进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中。情感寄托点,便是所谓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个物体上,使其也充满生命力,代表人的情感。比如梧桐,本身只是植物而已,但在诗人笔下,俨然成为了寂寥、悲凉、相思等情绪的代名词。比如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等,教师在讲授一篇文章的同时,也可将其范围引申的更加广泛,便于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
二、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渗透与融合的方法
(一)通过文章人物的特点,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一篇优秀的文章,塑造出来的人物,其人物形象也会非常饱满。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等形象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似乎每个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便是孔乙己,或者是自己身上的缺点孔乙己有,而孔乙己身上的毛病自己也有,教师以此为根据,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最后可以根据孔乙己的外貌、行为、语言等,总结出孔乙己是思想迂腐、自我感觉很清高、自欺欺人、本性善良的特点。
(二)结合作品创作,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感同身受,即在有同样感受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经历、情感等才会有更加深切的体会。语文教师每次进行新课讲授时,都有必要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同时要讲明作品创作的背景,以便学生体会作者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心情、经历了怎么的事情等,从而写出了此文章。比如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自己查找资料,对杜甫的一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在正式上课时,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如杜甫所处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怀才不遇等,因此其诗歌大多反映的是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有此背景作为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诗歌学习中,更能体会作者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一个特点,便是跳读,很容易忽略掉某些内容,并且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而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不仅可以集中精力通读全文,还能够在有感情的朗诵过程中,对文章有更多的理解。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学生对此类文章或许没有多大的兴趣,然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充分体会到景物描写蕴含的思想情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怀。
(四)运用多媒体资料,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教学中,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更适合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睛,让其融入多媒体带来的情感教学之中。比如:语文教师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提前在网上下载《红楼梦》此章节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林黛玉的心情,之后进行授课时学生便会有更加明显的情感交流。
(五)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十分有利。比如学习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话剧中的人物,进行情境再现,通过体会繁漪、周萍、四凤等人思想上的冲突,更好的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学生在此体验下获得的情感比教师单纯讲解书本内容更有意义,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三、结语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与融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而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会更利于情感的渗透。用非常自然的方法让学生融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怀,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雅娣.以情为线,拨动心弦——高中语文教学情感因素之三维渗透[J].语文学刊,2014(07).
[2]侯美华.发挥情感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考试周刊,2012(36).
[3]解俊彪.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6).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渗透;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内容。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若能够正确把握并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文学修养。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则会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反之则枯燥乏味。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操。情感渗透与融合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及融合非常重要。
一、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渗透与融合的关键
(一)让学生准确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有深切感受。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主要表达了诗人重返田园生活的喜悦,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以及个人情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此作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官场、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谈谈自己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进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的心境,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的寄托方向
通常情况下,高中生能够准确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但是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还是无法充分体会作者的感受。因此,语文教师试着寻找文章中的寄托点,让学生从此处入手,更好的进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中。情感寄托点,便是所谓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个物体上,使其也充满生命力,代表人的情感。比如梧桐,本身只是植物而已,但在诗人笔下,俨然成为了寂寥、悲凉、相思等情绪的代名词。比如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等,教师在讲授一篇文章的同时,也可将其范围引申的更加广泛,便于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
二、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渗透与融合的方法
(一)通过文章人物的特点,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一篇优秀的文章,塑造出来的人物,其人物形象也会非常饱满。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等形象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似乎每个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便是孔乙己,或者是自己身上的缺点孔乙己有,而孔乙己身上的毛病自己也有,教师以此为根据,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最后可以根据孔乙己的外貌、行为、语言等,总结出孔乙己是思想迂腐、自我感觉很清高、自欺欺人、本性善良的特点。
(二)结合作品创作,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感同身受,即在有同样感受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经历、情感等才会有更加深切的体会。语文教师每次进行新课讲授时,都有必要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同时要讲明作品创作的背景,以便学生体会作者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心情、经历了怎么的事情等,从而写出了此文章。比如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自己查找资料,对杜甫的一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在正式上课时,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如杜甫所处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怀才不遇等,因此其诗歌大多反映的是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有此背景作为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诗歌学习中,更能体会作者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一个特点,便是跳读,很容易忽略掉某些内容,并且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而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不仅可以集中精力通读全文,还能够在有感情的朗诵过程中,对文章有更多的理解。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学生对此类文章或许没有多大的兴趣,然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充分体会到景物描写蕴含的思想情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怀。
(四)运用多媒体资料,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教学中,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更适合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睛,让其融入多媒体带来的情感教学之中。比如:语文教师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提前在网上下载《红楼梦》此章节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林黛玉的心情,之后进行授课时学生便会有更加明显的情感交流。
(五)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十分有利。比如学习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话剧中的人物,进行情境再现,通过体会繁漪、周萍、四凤等人思想上的冲突,更好的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学生在此体验下获得的情感比教师单纯讲解书本内容更有意义,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三、结语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与融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而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会更利于情感的渗透。用非常自然的方法让学生融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怀,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雅娣.以情为线,拨动心弦——高中语文教学情感因素之三维渗透[J].语文学刊,2014(07).
[2]侯美华.发挥情感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考试周刊,2012(36).
[3]解俊彪.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6).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