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评价方式,提出了“三平台、四主体、三时段”的十个评价维度,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评价;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265-03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增强,这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化已不再是个名词,早已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且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国家教育部更是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1]。对于信息化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信息化学习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成为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这门课是精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申请了学院的1 x教学改革,采用信息化教学对精细1421、1422、1423、1521、1522、1523、1541七个班的学生进行授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深刻意识到了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性。本文以《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维度。
一、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典型日用化学品的生产原理、配方技术及生产工艺、工艺参数控制等内容的讲授,结合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达到课程教育的总体目标。
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平台
本课程的信息化平台使用的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学资源库(见图1),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指导和精彩评论等板块。课程设计主要含有课程目录、知识点、技能点、基本资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
三、课程信息化效果的评价维度
课程信息化效果的评价要满足课程要求,应该全面,不但关注信息化资源的数量,更要关注资源的质量;不但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要关注技术所带来的实际效果;不但關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常常运用教学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其实教学是否有效,离不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获得是一个习得的过程,离不开学生自身学习这一中介[2]。《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是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的探索,对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可综合“三平台、四主体、三时段”的多维度进行分析。
(一)平台维度
本课程注重理实一体,采用“三平台”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训交互,网络学习贯穿始终,希望可以通过课堂平台的学、实训平台的做,以及网络平台的练,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
1.课堂教学平台。课堂是本课程教学的平台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教学过程,讲授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提出关键问题,并且和学生一同讨论、分析、解读重难点,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
因此,针对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教师的课程组织是否合理,知识教授是否透彻,信息化资源运用是否得当,重难点是否明了,是否通过启迪、诱导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实训室平台。实训室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平台,是完成课程实训的关键平台。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实训,以项目化形式来进行,并在确定总项目的基础上,至少分5个子项目供学生项目组进行选择,指导各项目组根据子项目设计具体的配方及工艺,再进行具体项目的实施、总结、讨论、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实现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因此,针对实训的评价,应注重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是否合理,技能点是否实现,信息化技术是否得当,学生项目组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工艺是否合理,实操是否准确等。
3.网络平台。本课程采用的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通过课程建设,平台上已经承载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供同学们随时随地进行预习、学习、复习、完成作业,并完成课程考核等内容。
因此,针对网络平台的评价,应既注重教师的课程设计是否合理,课程资源是否充足,又要注重资源的数量、质量,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活跃度及学习效果。
(二)主体评价维度
1.学生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1]。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具有了什么能力、素质是最重要的。学习个体是有差异的,因此,信息化课程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评价。
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考查授课教师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知识点的讲解更加透彻,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合理,技能点的传授是否清楚,是否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等。
2.督导评价。督导都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可以给予广大教师有益的指导和中肯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力,这对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针对督导评价,应该注重考查授课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合理,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有效,课堂氛围是否控制适宜,对学生的启发是否有效等。
3.同行评价。作为同行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是最为了解的。他们能从专业性的角度,鉴别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发现教学中的创新与不足,通过彼此的听课、分析、讨论,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与学习,帮助大家开拓视野,更好地组织教学。
针对同行评价,应该注重教师的讲解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晰,课堂驾驭能力是否得当,仪器设备是否操作熟练,是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项目设计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信息技术运用是否得当,师生互动氛围是否优秀等方面。
4.企业人员评价。学生最终都会进入工作岗位,尤其是高职院校更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学生,所以企业人员对课程的评价也十分重要。“以企业的鉴定考核评教”,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设立培养目标,是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方法之一。
针对企业人员评价,应该注重实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否体现行业前沿,课程内容是否与行业相关,是否注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引入教学内容相關案例、实训项目设计是否与生产紧密结合。
(三)时段评价维度
为了全面、具体、动态地评价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对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我们采用三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最终成绩=阶段性平均成绩×30% 过程性成绩×30% 总结性成绩×40%
1.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主要考查每章节作业的成绩。作业采用网络平台进行布置,以所有成绩的平均分作为这一部分的考核成绩。
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动态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出勤、活跃度、小组汇报、网络平台学习进度、作业、活跃度、实训过程、记录以及结果,涉及的因素较多,参见表1。
3.总结性评价。课程即将完结时,在网络平台中,从早已设计好的题库中,随机抽取指定数量的题目形成模拟试卷,供大家进行自测,更加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机房同时进行上机考试,以闭卷形式来进行。
四、反思
教无定法,学无定章,信息化教学评价应根据课程特点、生源特点、教师特点,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调整与优化,并结合“三平台、四主体、三时段”的十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使广大教师通过评价进行反思、提升,最终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直观、有效地掌握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一春.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J].教育与现代化,2000,(1):60-64.
[2]王贤文.浅议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师空间教学效果评价[D].湖南科技大学,2007:42-44.
Abstract:A case study of "daily chemicals producing technology course" is studi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IT-supported teaching reform. Ten evaluation dimensions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three platforms,four subjects,three periods",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IT-support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IT-supported teaching;evaluation;dimension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评价;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265-03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增强,这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化已不再是个名词,早已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且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国家教育部更是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1]。对于信息化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信息化学习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成为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这门课是精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申请了学院的1 x教学改革,采用信息化教学对精细1421、1422、1423、1521、1522、1523、1541七个班的学生进行授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深刻意识到了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性。本文以《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维度。
一、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典型日用化学品的生产原理、配方技术及生产工艺、工艺参数控制等内容的讲授,结合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达到课程教育的总体目标。
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平台
本课程的信息化平台使用的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学资源库(见图1),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指导和精彩评论等板块。课程设计主要含有课程目录、知识点、技能点、基本资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
三、课程信息化效果的评价维度
课程信息化效果的评价要满足课程要求,应该全面,不但关注信息化资源的数量,更要关注资源的质量;不但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要关注技术所带来的实际效果;不但關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常常运用教学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其实教学是否有效,离不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获得是一个习得的过程,离不开学生自身学习这一中介[2]。《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是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的探索,对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可综合“三平台、四主体、三时段”的多维度进行分析。
(一)平台维度
本课程注重理实一体,采用“三平台”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训交互,网络学习贯穿始终,希望可以通过课堂平台的学、实训平台的做,以及网络平台的练,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
1.课堂教学平台。课堂是本课程教学的平台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教学过程,讲授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提出关键问题,并且和学生一同讨论、分析、解读重难点,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
因此,针对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教师的课程组织是否合理,知识教授是否透彻,信息化资源运用是否得当,重难点是否明了,是否通过启迪、诱导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实训室平台。实训室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平台,是完成课程实训的关键平台。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实训,以项目化形式来进行,并在确定总项目的基础上,至少分5个子项目供学生项目组进行选择,指导各项目组根据子项目设计具体的配方及工艺,再进行具体项目的实施、总结、讨论、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实现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因此,针对实训的评价,应注重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是否合理,技能点是否实现,信息化技术是否得当,学生项目组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工艺是否合理,实操是否准确等。
3.网络平台。本课程采用的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通过课程建设,平台上已经承载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供同学们随时随地进行预习、学习、复习、完成作业,并完成课程考核等内容。
因此,针对网络平台的评价,应既注重教师的课程设计是否合理,课程资源是否充足,又要注重资源的数量、质量,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活跃度及学习效果。
(二)主体评价维度
1.学生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1]。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具有了什么能力、素质是最重要的。学习个体是有差异的,因此,信息化课程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评价。
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考查授课教师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知识点的讲解更加透彻,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合理,技能点的传授是否清楚,是否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等。
2.督导评价。督导都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可以给予广大教师有益的指导和中肯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力,这对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针对督导评价,应该注重考查授课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合理,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有效,课堂氛围是否控制适宜,对学生的启发是否有效等。
3.同行评价。作为同行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是最为了解的。他们能从专业性的角度,鉴别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发现教学中的创新与不足,通过彼此的听课、分析、讨论,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与学习,帮助大家开拓视野,更好地组织教学。
针对同行评价,应该注重教师的讲解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晰,课堂驾驭能力是否得当,仪器设备是否操作熟练,是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项目设计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信息技术运用是否得当,师生互动氛围是否优秀等方面。
4.企业人员评价。学生最终都会进入工作岗位,尤其是高职院校更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学生,所以企业人员对课程的评价也十分重要。“以企业的鉴定考核评教”,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设立培养目标,是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方法之一。
针对企业人员评价,应该注重实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否体现行业前沿,课程内容是否与行业相关,是否注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引入教学内容相關案例、实训项目设计是否与生产紧密结合。
(三)时段评价维度
为了全面、具体、动态地评价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对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我们采用三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最终成绩=阶段性平均成绩×30% 过程性成绩×30% 总结性成绩×40%
1.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主要考查每章节作业的成绩。作业采用网络平台进行布置,以所有成绩的平均分作为这一部分的考核成绩。
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动态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出勤、活跃度、小组汇报、网络平台学习进度、作业、活跃度、实训过程、记录以及结果,涉及的因素较多,参见表1。
3.总结性评价。课程即将完结时,在网络平台中,从早已设计好的题库中,随机抽取指定数量的题目形成模拟试卷,供大家进行自测,更加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机房同时进行上机考试,以闭卷形式来进行。
四、反思
教无定法,学无定章,信息化教学评价应根据课程特点、生源特点、教师特点,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调整与优化,并结合“三平台、四主体、三时段”的十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使广大教师通过评价进行反思、提升,最终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直观、有效地掌握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一春.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J].教育与现代化,2000,(1):60-64.
[2]王贤文.浅议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师空间教学效果评价[D].湖南科技大学,2007:42-44.
Abstract:A case study of "daily chemicals producing technology course" is studi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IT-supported teaching reform. Ten evaluation dimensions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three platforms,four subjects,three periods",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IT-support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IT-supported teaching;evaluation;dim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