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移动学习背景开发了现代学徒制移动教学平台及资源,构建了“工学联动”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关键词:移动学习;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239-02
自2015年上海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目前已实施近两年。按照试点工作的推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现代学徒制学生前1.5年基本在学校接受基础文化课(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间隙进入企业见习(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岗位为主),后1.5年基本和企业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从目前调研数据看,各个学校交替期限各不同,基本以月为单位,分别有1、2、3或一个学期交替一次。形式基本是在学校和企业分别由教师和师傅(双导师制)交替进行理论教学和岗位带徒(统称教学)。教学是传递知识与岗位能力的主要过程,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发现,学生进行企业岗位学习时会经常碰到一些理论知识难点,而企业师傅又难以胜任理论的讲解,经常导致问题搁置,等到交替周期返校时再学习,而学生大部分都已淡忘。如大宗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师傅带徒学习钢筋翻样时,学生对钢筋翻样前的下料计算一直是难点,可是企业师傅对这种偏理论的数据处理又很难讲透讲清。同样在学校学习时也碰到脱离岗位情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困难,致使学习时效性变差,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学生进入企业后学校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及考核也一直是难点,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式对接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出现的困境。
为解决此难题,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现代学徒制在摸索过程中提出移动學习背景下“工学联动”教学模式,以“工学联动”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突破“工学交替”出现的时空局限,双导师通过平台随时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调用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搭建的平台共同指导学生,共同对学生整个学徒制学习过程进行监管。
一、移动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建设
移动学习是近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运而生[1]。它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资源等信息化技术,使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形式进行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在固定教室学习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情境化的交互式学习体验[2]。基于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及开放的平台给学习者提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的随时随地的学习[3]。
在移动学习背景下,通过构建移动教学平台和资源,突破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时空限制,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双导师)随时交流互动,学生实现学校-企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学习,“工”与“学”通过移动平台和资源实现随时联动,教与学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及时解答,大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成移动学习背景下富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
首先由校企联合开发,依托第三方网络技术公司构建基于云服务的课程资源平台。其次在校园和学生学习所在企业实现wifi全覆盖,为每位学生配备移动学习和教学互动所需要的移动终端、无线蓝牙键盘以及由无线投影设备组成的移动多媒体教室,打造出全新的移动交互式教学平台。
(二)现代学徒制立体数字化教材、移动数字化资源建设
1.校企联合开发立体数字化教材。基于现代学徒制岗位典型任务,由双导师共同开发的教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等核心课程开发成立体数字化教材,教师、学生可以随需调用。立体数字化教材集合了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技术,依据趣味、生动、移动交互学习需要,将传统教材内容解构,按照富媒体和交互方式对内容进行重构,将趣味、生动的多媒体、仿真、动画、职业拓展等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以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为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可扩展的全新学习体验。立体数字化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
2.校企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库、各级精品课程转换成移动设备可以共享的数据格式,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开发时间,还减少了重复开发成本。
3.校企共同开发微课、交互式教学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是专门针对某知识点或某工作任务,由双导师设计、讲解、拍摄制作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15分钟微视频,它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移动学习内容。为了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双导师一起适时更新课程资源、微课内容和呈现的方式,不断修正、完善课程资源。
二、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模式实施
移动学习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有效利用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等电子产品,将其作为移动学习的工具,构建云端平台下的“工学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下面以“建筑与工程材料”核心专业课《混凝土生产与监控》为例说明移动学习背景下“工学联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以企业岗位“钢筋翻样”学习为例,见图1。在进入岗位前,企业师傅发布任务,学生通过平台的数字化教材复习之前在学校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在岗位学习过程中,钢筋翻样前要对钢筋下料进行计算,这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校企联合开发了微课,学生在岗位上通过移动终端对微课进行反复观看、模拟,确保掌握后进入钢筋翻样的实操。岗位工作结束后,企业师傅再对岗位中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进行岗位操作。之后,双导师共同通过平台、现场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教师通过观察移动课程平台学生的浏览痕迹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学习进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同时汇总学生的自测成绩和学生提交的任务书,供双导师评价反馈,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正确评估。
三、移动学习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评价
考核:过程考核 期末考核 技能鉴定(物理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考核环节:课(岗)前、课(岗)中、课(岗)后考核,期末考核。
考核形式:课(岗)前:平台浏览进度痕迹,平台自主测验,教师在线评定任务书质量。
课(岗)中:手机考勤,平台汇总,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岗)后:实操、平台汇总。
期末:机考、岗位实操及职业资格证书。
评价人员:现代学徒制双导师。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的优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现代学徒制突破了以前校企合作中学校主体企业配合的状态,体现了一种更加良性健康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本文依托上海市教委立项试点的现代学徒制契机,深入探索在互联网、移动技术支撑下的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模式,以解决现代学徒制实施“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中带来的瓶颈,突破学校、企业交替教学带来的时空局限,体现教学的时效性和高效性,赋予现代学徒制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赵爱美.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76-79.
[2]章慧,陈宏明,肖绍章,蒋晓玲.移动终端对高校教学模式影响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5,(7):288-289..
[3]查英华,朱其慎.基于个性化推荐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5,(23):57-60.
关键词:移动学习;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239-02
自2015年上海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目前已实施近两年。按照试点工作的推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现代学徒制学生前1.5年基本在学校接受基础文化课(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间隙进入企业见习(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岗位为主),后1.5年基本和企业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从目前调研数据看,各个学校交替期限各不同,基本以月为单位,分别有1、2、3或一个学期交替一次。形式基本是在学校和企业分别由教师和师傅(双导师制)交替进行理论教学和岗位带徒(统称教学)。教学是传递知识与岗位能力的主要过程,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发现,学生进行企业岗位学习时会经常碰到一些理论知识难点,而企业师傅又难以胜任理论的讲解,经常导致问题搁置,等到交替周期返校时再学习,而学生大部分都已淡忘。如大宗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师傅带徒学习钢筋翻样时,学生对钢筋翻样前的下料计算一直是难点,可是企业师傅对这种偏理论的数据处理又很难讲透讲清。同样在学校学习时也碰到脱离岗位情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困难,致使学习时效性变差,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学生进入企业后学校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及考核也一直是难点,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式对接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出现的困境。
为解决此难题,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现代学徒制在摸索过程中提出移动學习背景下“工学联动”教学模式,以“工学联动”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突破“工学交替”出现的时空局限,双导师通过平台随时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调用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搭建的平台共同指导学生,共同对学生整个学徒制学习过程进行监管。
一、移动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建设
移动学习是近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运而生[1]。它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资源等信息化技术,使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形式进行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在固定教室学习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情境化的交互式学习体验[2]。基于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及开放的平台给学习者提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的随时随地的学习[3]。
在移动学习背景下,通过构建移动教学平台和资源,突破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时空限制,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双导师)随时交流互动,学生实现学校-企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学习,“工”与“学”通过移动平台和资源实现随时联动,教与学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及时解答,大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形成移动学习背景下富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
首先由校企联合开发,依托第三方网络技术公司构建基于云服务的课程资源平台。其次在校园和学生学习所在企业实现wifi全覆盖,为每位学生配备移动学习和教学互动所需要的移动终端、无线蓝牙键盘以及由无线投影设备组成的移动多媒体教室,打造出全新的移动交互式教学平台。
(二)现代学徒制立体数字化教材、移动数字化资源建设
1.校企联合开发立体数字化教材。基于现代学徒制岗位典型任务,由双导师共同开发的教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等核心课程开发成立体数字化教材,教师、学生可以随需调用。立体数字化教材集合了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技术,依据趣味、生动、移动交互学习需要,将传统教材内容解构,按照富媒体和交互方式对内容进行重构,将趣味、生动的多媒体、仿真、动画、职业拓展等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以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为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可扩展的全新学习体验。立体数字化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
2.校企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库、各级精品课程转换成移动设备可以共享的数据格式,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开发时间,还减少了重复开发成本。
3.校企共同开发微课、交互式教学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是专门针对某知识点或某工作任务,由双导师设计、讲解、拍摄制作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15分钟微视频,它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移动学习内容。为了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双导师一起适时更新课程资源、微课内容和呈现的方式,不断修正、完善课程资源。
二、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模式实施
移动学习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有效利用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等电子产品,将其作为移动学习的工具,构建云端平台下的“工学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下面以“建筑与工程材料”核心专业课《混凝土生产与监控》为例说明移动学习背景下“工学联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以企业岗位“钢筋翻样”学习为例,见图1。在进入岗位前,企业师傅发布任务,学生通过平台的数字化教材复习之前在学校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在岗位学习过程中,钢筋翻样前要对钢筋下料进行计算,这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校企联合开发了微课,学生在岗位上通过移动终端对微课进行反复观看、模拟,确保掌握后进入钢筋翻样的实操。岗位工作结束后,企业师傅再对岗位中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进行岗位操作。之后,双导师共同通过平台、现场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教师通过观察移动课程平台学生的浏览痕迹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学习进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同时汇总学生的自测成绩和学生提交的任务书,供双导师评价反馈,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正确评估。
三、移动学习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评价
考核:过程考核 期末考核 技能鉴定(物理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考核环节:课(岗)前、课(岗)中、课(岗)后考核,期末考核。
考核形式:课(岗)前:平台浏览进度痕迹,平台自主测验,教师在线评定任务书质量。
课(岗)中:手机考勤,平台汇总,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岗)后:实操、平台汇总。
期末:机考、岗位实操及职业资格证书。
评价人员:现代学徒制双导师。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的优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现代学徒制突破了以前校企合作中学校主体企业配合的状态,体现了一种更加良性健康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本文依托上海市教委立项试点的现代学徒制契机,深入探索在互联网、移动技术支撑下的现代学徒制“工学联动”教学模式,以解决现代学徒制实施“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中带来的瓶颈,突破学校、企业交替教学带来的时空局限,体现教学的时效性和高效性,赋予现代学徒制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赵爱美.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76-79.
[2]章慧,陈宏明,肖绍章,蒋晓玲.移动终端对高校教学模式影响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5,(7):288-289..
[3]查英华,朱其慎.基于个性化推荐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5,(2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