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既重视学生的“学”,又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生的‘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下积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要远比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那么,语文学习中有哪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课前预习
  我们在教学中强调教师讲课要提前备好课,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上课要备学,也就是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许多学生一听老师说要预习,认为无非就是把课文读几遍,能读下来就可以了,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在多年教学摸索实践教学中,创新出了“五读”预习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读:默读、标画生字。预习课文,解决掉文中的“拦路虎”是第一要务,这是读顺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所以这一遍读,要求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来。读完后,查生字词表或查字典解决这些“拦路虎”,再认真把这些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二读:朗读、正音。这一遍读,只要求大声朗读,朗读过程中可以请家长或同学监督,以纠正自己的发音。如果一遍没有读顺,就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读顺、读熟为止。经过这一步骤,学生把课文读顺了、读熟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摸索出断句的方法,慢慢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默读、标画字词。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铅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用浅色彩笔标画出四字词语。标画之后,用分解词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试着理解这些词语。这个步骤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的特点,学生进行了两个步骤的预习后,可能会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让学生在动口后再换为动脑,调节情绪,会起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四读:朗读、标画句子。这一遍读,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读完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标记画出最能表达文章情感的句子或段落,标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以及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这一步骤考虑到了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再动脑加动手,并且彩笔的标画会让课文看起来赏心悦目,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个步骤往往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也是做得最出色的。
  五读:默读、提问。这一遍读,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我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个别学生偷懒,要求学生至少就课文内容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这样,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尽量多提问题,而懒惰的学生或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无机可乘,也必须动脑思考,日积月累,能力也就提高了。这一步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课堂学习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学生在听课时,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记;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到底怎样听讲才是有效的呢?我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2.学会分析老师的思路
  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分析老师的思路,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三、课下积累
  1.明确复习的内容
  (1)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因而一要指导学生明确作业的意义,二要指导学生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让学生能够自觉独立保质地完成作业。
  (2)课后反思。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最后要反思一下本节课自己的课堂表现,周围同学的表现,做到扬长避短。
  (3)整理与充实笔记。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加强记忆。
  2.复习要有技巧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绝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更多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方式,形成的知识体系就会牢固。
  (3)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单元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只有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才能独立自主地学习语文,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学会语文”成为“会学语文”。
  参考文献:
  [1]田杭君.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成功(教育),2008(07).
  [2]梅广兰.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8(12).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教材的编排上,基本上每个单元安排了一次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内容,足见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但单单凭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应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以外,还应把口语交际训
有些课堂教学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活”起来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
所谓“高效课堂”抑或是生本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是针对课堂的低效性而言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生本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近年来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从珍视学生的体验入手,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