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留守儿童;爱心;教育案例;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27-01
我校有位留守儿童名叫段德华,通过半学期的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笔者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不和谐的爱。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爷爷一人照顾,爷爷看到段德华缺少父母的爱,想多给孩子一点爱,而爷爷过多的是对孩子的溺爱,缺少对孩子的严格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段德华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说谎。
二、内心深处的自卑。由于他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我行我索,破罐子破摔。
三、家庭的残缺。段德华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母亲丢下父子二人,父亲由于独立生活惯了,缺乏家庭意识,家庭责任心不强,从来不过问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怜的段德华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
四、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长期的无人管教,养成了许多坏毛病,卫生习惯差,不讲卫生;行为习惯差,爱说脏话,爱打架:学习习惯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
五、学校教育的缺陷。我国当今的教育虽然一直崇尚素质教育,但我认为还未彻底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硬指挥棒转。分数和成绩当然也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子”。学校对这些同学放任自流,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有教无类”是教育先贤的教育理念。让所有儿童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仍然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留守儿童教育好,笔者根据段德华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家庭教育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并实施动态跟踪,以便对症下药。
二、组建课外活动小组
以邻桌的几个同学为单位,由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相互检查作业,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加强校外行为约束。
三、设立“知心话信箱”与心理咨询室
留守儿童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儿童心理上的一些情况,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在学校还应设立“心理咨询电话”,让各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建立“家校联系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要尽可能地发挥父母的教育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沟通。设立亲情电话,建立联系日制度;开展喜报快递活动,架通孩子与父母联系的通道,让孩子在亲情交流中培养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记录,填好“家校联系卡”,把握家长的心理动态,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五、建立孩子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设立“家长接待日”,定期让家长与孩子进行联系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事情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但有些留守儿童家长远在他乡打工挣钱,与孩子失去了联系,为此,学校应设立“家长接待日”,学校联系家长定期让他们保持联系,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学校应教育有条件的家长还可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使孩子健康成长。
六、开展家长学校,密切与科任教师的联系
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他们宣讲新的教育理念,帮助监护人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孩子“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的“五自”精神。家长应与任科老师互相沟通,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好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27-01
我校有位留守儿童名叫段德华,通过半学期的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笔者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不和谐的爱。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爷爷一人照顾,爷爷看到段德华缺少父母的爱,想多给孩子一点爱,而爷爷过多的是对孩子的溺爱,缺少对孩子的严格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段德华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说谎。
二、内心深处的自卑。由于他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我行我索,破罐子破摔。
三、家庭的残缺。段德华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母亲丢下父子二人,父亲由于独立生活惯了,缺乏家庭意识,家庭责任心不强,从来不过问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怜的段德华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
四、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长期的无人管教,养成了许多坏毛病,卫生习惯差,不讲卫生;行为习惯差,爱说脏话,爱打架:学习习惯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
五、学校教育的缺陷。我国当今的教育虽然一直崇尚素质教育,但我认为还未彻底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硬指挥棒转。分数和成绩当然也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子”。学校对这些同学放任自流,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有教无类”是教育先贤的教育理念。让所有儿童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仍然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留守儿童教育好,笔者根据段德华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家庭教育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并实施动态跟踪,以便对症下药。
二、组建课外活动小组
以邻桌的几个同学为单位,由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相互检查作业,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加强校外行为约束。
三、设立“知心话信箱”与心理咨询室
留守儿童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儿童心理上的一些情况,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在学校还应设立“心理咨询电话”,让各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建立“家校联系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要尽可能地发挥父母的教育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沟通。设立亲情电话,建立联系日制度;开展喜报快递活动,架通孩子与父母联系的通道,让孩子在亲情交流中培养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记录,填好“家校联系卡”,把握家长的心理动态,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五、建立孩子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设立“家长接待日”,定期让家长与孩子进行联系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事情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但有些留守儿童家长远在他乡打工挣钱,与孩子失去了联系,为此,学校应设立“家长接待日”,学校联系家长定期让他们保持联系,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学校应教育有条件的家长还可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使孩子健康成长。
六、开展家长学校,密切与科任教师的联系
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他们宣讲新的教育理念,帮助监护人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孩子“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的“五自”精神。家长应与任科老师互相沟通,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