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各种因为关注学生活动而使课堂精彩的教学案例,在各大教学刊物上可谓“比比皆是”,似乎课堂上只要有了学生活动,只要关注了学生活动,课堂就必然精彩。然而事实上有些课堂并没有因学生热闹的活动而“锦上添花”;相反,常常因教师课前的设计存在问题或预设不足,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
《项羽之死》教学片段:
教师:本篇散文分哪几个场面塑造了项羽的形象?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场面的内容。
学生:(异口同声)三个,“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教师:这三个场面分别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学生:(踊跃发言)多情、英勇善战、重义。
教师:好的,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作者在每个场面中是如何塑造项羽的。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回答积极主动而且准确无误(就教学参考书的答案而言),所以教师说好。但是我却认为这一片段教学是失败的。第一个问题中的三个概括内容的短语思维角度不一样:第一个短语的思考角度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和第三个短语的思考角度是“什么地方,什么事”。人们在思考同类问题的时候,思维方式一般应该是一样的。学生的回答之所以和教师参考书的答案一致,是因为现在学生手里的参考书不比教师少,有很多学生在上课时课桌上摊开的是两本书——课本与教参。很明显教师在课前设计这一问题的时候,准备并不充分,教师没有了解学生。如果教师课前充分了解了学生这一情况,那么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对教参上的问题进行再创造,创设一些培养解答问题的思维的问题。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课堂中普遍存在,长此下去,教师教学的确轻松了很多,可学生大脑中的弯儿是不是少了些?
再如《边城》教学片段:
教师:祖父不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烟草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写出了祖父的哪些美好品质?
学生:淳朴,把钱看得很轻,对钱财淡薄吧!
教师:很好!还有吗?
学生:老师,我认为他没有经济头脑,他载人渡船,就是为了生活,收下渡船人的钱是理所应当。祖父如果收下这些钱,将来他或许可以用积攒的钱在河上建造一座桥,他或许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教师:你确实有经济头脑。
现代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这一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已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因此,现代课堂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第二名学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可以说这一现象较传统课堂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很显然他没有读出《边城》的明净、淳朴的民风之美,没有悟出作者对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美德的讴歌。但是教师却肯定了他的发言,将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发散性思维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忽略了学生发言应该放在文本这一大环境中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文本,不能忽略语文课的美育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设计中将教师的价值引领明确下来。价值的引领应该在教学设计或问题预设中体现出来。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根本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化的、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所以,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决定了创造性设计和弹性预设的必要性。是创造性设计孕育了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为了使每一堂课真正做到既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前对学生情况、文本情况做充分的弹性预设,创造性的设计每一堂课。大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经验,组织、参与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现代的课堂教育,不仅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交往与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全面素质的发展。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有机会从事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设计教案时,必须时刻铭记“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为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自己的卓越才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对策一:整体创造性设计目标明确,要有弹性,局部预设要细致深入。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在心中牢记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有助于教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例如:
在借学生讲课的作文授课大赛中,我讲了一节写景状物的作文课。这节课分四步:1.多角度真实描述看到的景物。(注意时令、地域)2.结合景物特征展开联想,运用各种修辞形象描摹景物。3.注意描写顺序。4.表明自己的情感。这既是我的教学设计又是我的全部教案,这一教学设计的弹性应该说很大,它的内容完全要靠学生去填充。当课讲到真实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的时候,一名学生面对着一朵美丽的荷花的时候这样描述:“我看见硕大的花苞向我探过头来,它仿佛总是在窥视着我,让我厌恶。”对于美丽的荷花,学生居然厌恶,这是在我的预设之外的,但是由于我牢记着本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厌恶”是学生的主观情绪,属于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于是我说:“这位同学描述了荷花的外观‘硕大’,他抓到了事物的真实的特征,不过他说他厌恶这荷花,那么他一定有关于荷花的不同经历,一会我们再和他一起来分享他的故事好吗?”这样既为我考虑学生的问题赢得了时间,又将学生逼到了不得不考虑怎么写文章上来。这完全得益于我在课前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明确。
整体设计如果说是一条主线,那么局部预设就是这线上穿的珍珠。珍珠是否闪光,要看教师预设的是否细致深入。
还是这节作文课,在讲到借助修辞描述所见景物的时候,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道题:请同学在横线之处填出贴切的比喻。
左右两旁,嫩草绿油油的,亮晶晶的,蒙着金色的尘埃。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苏]革拉特珂夫《水泥》
同学:像婴儿。
教师:可以,同学们看一看她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有没有哪些特征她的比喻中没有显现?
同学:抓住了“小巧、娇嫩”“亲切可爱”,但是没有体现黄色。我感觉像刚出壳的黄莺。
教师:好!同学们的比喻更贴切了。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同学:我觉得还有“朵朵”“绚丽烂漫”没体现出来,但是我没有想出来像什么。
教师:非常好!以上几名同学基本将蒲公英花儿的特征抓住了,同学们想一想“朵朵”体现了蒲公英花——
学生:多,前面加“一群”。
(答案:是一些鸡雏,它们扑动着,欢笑着,)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如果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细致不深入,那么学生恐怕只会想到婴儿这一答案了,一群刚出壳的黄莺这一灵动的景观恐怕就不会出现了。
对策二:进行创造性设计、弹性预设,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问题中对教学有意义的因素,调整教学思路。
创造性设计和弹性预设要求教师真正吃透教学目标,掌握消解教学任务的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及其要求是创造性设计、弹性预设的前提。教学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教学活动突破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的天地。一般可采取两个维度的策略,通过迂回完成教学任务。(1)学生维度:从“先让学生开口”中找到生成——找准起点;从“巧用学生的话”中生成——由此及彼;从“妙用学生的错”中生成——因势利导(将错就错);从“善用学生的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从“活用学生的题”中生成——趁热打铁。(2)任务维度:一旦课堂出现“预设意外”,教师不仅要沉着冷静,还要牢记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内核。调整预设,持续“生成”;一是伺“机”而动,价值引导;二是随“机”应变,顺应学情;三是借“机”施教,放大生成。从而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在讲景物描写写作课的时候,还是那名描述荷花的学生为我又出了一个难题,他说景物描写就像一首小提琴曲,然后又说了一些专业术语。音乐我哪里懂,但是又不能回避,突然我想到任何一首曲子都会有主旋律,于是我随“机”应变:“音乐我不懂,但是我想每一首曲子,都会有主旋律,我们描写景物也是这样,它也有自己的主旋律,这就是文章中的情感。”我这样一解释,一部分懂得音乐的同学,对写景状物文章中的情感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策三:及时反思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在教学设计之外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无论教师多有经验,设计得多么巧妙,预设的问题多么全面,课堂中总会偶尔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反思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考虑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设计,怎样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剖析问题的根源,进而避免今后教学出现类似情况。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在教学中创造性设计、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匠心,展现了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它孕育着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王桂苹,语文教师,现居天津。本文编校:王 玲
例如:
《项羽之死》教学片段:
教师:本篇散文分哪几个场面塑造了项羽的形象?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场面的内容。
学生:(异口同声)三个,“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教师:这三个场面分别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学生:(踊跃发言)多情、英勇善战、重义。
教师:好的,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作者在每个场面中是如何塑造项羽的。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回答积极主动而且准确无误(就教学参考书的答案而言),所以教师说好。但是我却认为这一片段教学是失败的。第一个问题中的三个概括内容的短语思维角度不一样:第一个短语的思考角度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和第三个短语的思考角度是“什么地方,什么事”。人们在思考同类问题的时候,思维方式一般应该是一样的。学生的回答之所以和教师参考书的答案一致,是因为现在学生手里的参考书不比教师少,有很多学生在上课时课桌上摊开的是两本书——课本与教参。很明显教师在课前设计这一问题的时候,准备并不充分,教师没有了解学生。如果教师课前充分了解了学生这一情况,那么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对教参上的问题进行再创造,创设一些培养解答问题的思维的问题。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课堂中普遍存在,长此下去,教师教学的确轻松了很多,可学生大脑中的弯儿是不是少了些?
再如《边城》教学片段:
教师:祖父不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烟草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写出了祖父的哪些美好品质?
学生:淳朴,把钱看得很轻,对钱财淡薄吧!
教师:很好!还有吗?
学生:老师,我认为他没有经济头脑,他载人渡船,就是为了生活,收下渡船人的钱是理所应当。祖父如果收下这些钱,将来他或许可以用积攒的钱在河上建造一座桥,他或许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教师:你确实有经济头脑。
现代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这一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已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因此,现代课堂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第二名学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可以说这一现象较传统课堂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很显然他没有读出《边城》的明净、淳朴的民风之美,没有悟出作者对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美德的讴歌。但是教师却肯定了他的发言,将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发散性思维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忽略了学生发言应该放在文本这一大环境中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文本,不能忽略语文课的美育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设计中将教师的价值引领明确下来。价值的引领应该在教学设计或问题预设中体现出来。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根本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化的、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所以,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决定了创造性设计和弹性预设的必要性。是创造性设计孕育了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为了使每一堂课真正做到既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前对学生情况、文本情况做充分的弹性预设,创造性的设计每一堂课。大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经验,组织、参与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现代的课堂教育,不仅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交往与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全面素质的发展。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有机会从事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设计教案时,必须时刻铭记“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为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自己的卓越才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对策一:整体创造性设计目标明确,要有弹性,局部预设要细致深入。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在心中牢记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有助于教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例如:
在借学生讲课的作文授课大赛中,我讲了一节写景状物的作文课。这节课分四步:1.多角度真实描述看到的景物。(注意时令、地域)2.结合景物特征展开联想,运用各种修辞形象描摹景物。3.注意描写顺序。4.表明自己的情感。这既是我的教学设计又是我的全部教案,这一教学设计的弹性应该说很大,它的内容完全要靠学生去填充。当课讲到真实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的时候,一名学生面对着一朵美丽的荷花的时候这样描述:“我看见硕大的花苞向我探过头来,它仿佛总是在窥视着我,让我厌恶。”对于美丽的荷花,学生居然厌恶,这是在我的预设之外的,但是由于我牢记着本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厌恶”是学生的主观情绪,属于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于是我说:“这位同学描述了荷花的外观‘硕大’,他抓到了事物的真实的特征,不过他说他厌恶这荷花,那么他一定有关于荷花的不同经历,一会我们再和他一起来分享他的故事好吗?”这样既为我考虑学生的问题赢得了时间,又将学生逼到了不得不考虑怎么写文章上来。这完全得益于我在课前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明确。
整体设计如果说是一条主线,那么局部预设就是这线上穿的珍珠。珍珠是否闪光,要看教师预设的是否细致深入。
还是这节作文课,在讲到借助修辞描述所见景物的时候,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道题:请同学在横线之处填出贴切的比喻。
左右两旁,嫩草绿油油的,亮晶晶的,蒙着金色的尘埃。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苏]革拉特珂夫《水泥》
同学:像婴儿。
教师:可以,同学们看一看她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有没有哪些特征她的比喻中没有显现?
同学:抓住了“小巧、娇嫩”“亲切可爱”,但是没有体现黄色。我感觉像刚出壳的黄莺。
教师:好!同学们的比喻更贴切了。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同学:我觉得还有“朵朵”“绚丽烂漫”没体现出来,但是我没有想出来像什么。
教师:非常好!以上几名同学基本将蒲公英花儿的特征抓住了,同学们想一想“朵朵”体现了蒲公英花——
学生:多,前面加“一群”。
(答案:是一些鸡雏,它们扑动着,欢笑着,)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如果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细致不深入,那么学生恐怕只会想到婴儿这一答案了,一群刚出壳的黄莺这一灵动的景观恐怕就不会出现了。
对策二:进行创造性设计、弹性预设,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问题中对教学有意义的因素,调整教学思路。
创造性设计和弹性预设要求教师真正吃透教学目标,掌握消解教学任务的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及其要求是创造性设计、弹性预设的前提。教学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教学活动突破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的天地。一般可采取两个维度的策略,通过迂回完成教学任务。(1)学生维度:从“先让学生开口”中找到生成——找准起点;从“巧用学生的话”中生成——由此及彼;从“妙用学生的错”中生成——因势利导(将错就错);从“善用学生的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从“活用学生的题”中生成——趁热打铁。(2)任务维度:一旦课堂出现“预设意外”,教师不仅要沉着冷静,还要牢记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内核。调整预设,持续“生成”;一是伺“机”而动,价值引导;二是随“机”应变,顺应学情;三是借“机”施教,放大生成。从而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在讲景物描写写作课的时候,还是那名描述荷花的学生为我又出了一个难题,他说景物描写就像一首小提琴曲,然后又说了一些专业术语。音乐我哪里懂,但是又不能回避,突然我想到任何一首曲子都会有主旋律,于是我随“机”应变:“音乐我不懂,但是我想每一首曲子,都会有主旋律,我们描写景物也是这样,它也有自己的主旋律,这就是文章中的情感。”我这样一解释,一部分懂得音乐的同学,对写景状物文章中的情感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策三:及时反思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在教学设计之外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无论教师多有经验,设计得多么巧妙,预设的问题多么全面,课堂中总会偶尔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反思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考虑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设计,怎样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剖析问题的根源,进而避免今后教学出现类似情况。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在教学中创造性设计、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匠心,展现了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它孕育着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王桂苹,语文教师,现居天津。本文编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