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伦敦分行“快行线”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说法,从外国银行提交分行申请到批复,需要“半年或者更长时间”。在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前一天,英方拿出了一个惊喜。
  9月中旬,中国副总理马凯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伦敦兰开斯特宫举行了第六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半天会谈就拿出了长长的足有73项成果的会议文件,足以标志中英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行驶在快车道上。不过,在外交领域,每一项被写入文件的成果都酝酿着无数人的辛勤工作,毫不例外,在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硕硕成果的背后也有着不少故事。
  “这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取得重要突破主要体现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周小明说。确实如此,仅是协议中提到的英国监管部门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在英设立分行,就是中国金融机构在英国金融领域的一大突破。
  虽然英国财政部公布的文件上乌龙地将中国“工商银行”误写成了“工建银行”,但并不能阻碍这家中国最大的银行顺利在英国拿到将子行升级成分行的牌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在英国获准成立的首家分行,也是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批准设立的首家外国分行。更重要的是,这解开了中资银行在伦敦这个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大展拳脚的一道枷锁。
  此前,除了在伦敦已经落户80多年的中国银行外,其他中资银行在伦敦都以子行或代表处的形式运作。分行和子行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在开展业务方面却有很大区别。根据英国金融监管原则,两者享受的权利义务相去甚远。在监管上,外资银行的子公司与英国本土银行待遇相同,在透明度、缓冲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方面都有严格标准;但分行属于海外银行的分支机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其控制有限,这使得两者在风险敞口方面差别巨大。
  在只有子行的情况下,除中国银行外的几家中资银行在伦敦的资产加起来也不过大约100亿美元,这一资本规模难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抗衡,参与一些大型项目时显得“先天不足”,很难获得进一步参与的资格。因此,中资银行一直都渴望得到一张分行的“准生证”以扩大业务,不过英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此一直没有松口。
  2012年7月,多家中资银行曾联合通过伦敦外国银行协会向英国财政部发出信函,反映中资银行的情况,要求得到分行资格。英国财政部收到信后,曾有主管相关业务的副大臣和中资银行举行了会谈,之后财政部将此事推给负责监管的金融监管机构。而该机构两个月后通知称,不可能让中资银行在英国设立分行。
  再三申请未果让伦敦的一些中资银行一度萌生去意,比如工商银行考虑将其欧洲业务中心转到卢森堡,而招商银行则打算裁撤驻伦敦的代表处。
  就在中资银行心灰意冷之时,事情出现转机。由于伦敦一直在努力打造为人民币离岸交易的西方中心,英国当局逐渐发现,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中资银行的广泛参与。因此,2013年年底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访华时,透出口风称英国考虑授予符合金融监管标准的中资银行设立分行的资格。
  英国财政部表态后,接下来就是中英两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如何解决互信问题。“以前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根本不信任中国银监会。”一位伦敦中资银行的负责人说。不过在大量的邮件和电话会议的沟通下,互信问题在3个多月的时间中逐渐解决。英国央行审慎监管局和中国银监会就中资银行在英分行监管职责分工,以及对从事批发业务的中资银行分行业务范围的理解达成一致。英国监管当局认定银监会具有同等监管能力,并对中资银行在英分行的处置机制已有所了解,双方承诺在恢复与处置方面加强合作。
  英国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和以往不同的积极态度,曾表示如有需要可以派团到北京解决问题。此外监管机构还和中资银行沟通,对其申请分行进行辅导,讨论如何准备材料。在多方努力下,中国工商银行7月向英国审慎监管局正式提交了建立分行的申请,建设银行在8月底也提交了申请材料。
  按照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说法,从外国银行提交分行申请到批复需要“半年或者更长时间”,英方在9月初还只是向中方模糊表示这一过程“会尽快”。然而,就在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前一天,英方拿出了一个惊喜,宣布批准工商银行的申请,允许其在伦敦设立分行。
  中资银行“走后门”两个月拿到分行牌照算是特事特办。本次财金对话还提到,中英双方“欢迎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更多中资银行申请在英国设立分行”。对于已经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的建行来说,伦敦金融城普遍猜测其申请应该在年底前得到批复。在这些示范效应下,本来已萌生去意的招商银行,也改变主意固守伦敦,其他几家中资银行也开始埋头准备申请材料。
  有趣的是,从财金对话中获益的还有学生和莎士比亚爱好者。本次对话以“促进中英经济的共同增长与包容发展”为主题,其中包涵大量文化的内容。比如,成果文件中说“双方高度重视高校和中小学合作,以及学生和科研人员交流,将进一步深化在高教、技术、职业和专业教育、科研、创新等领域合作,推进在英汉语教学和在华英语教学。中国将在今后5年派遣1万名公派留学人员赴英学习,英国将在2020年前输送8万名学生来华学习。双方欢迎对方国家学生到本国实习。
其他文献
日本光伏市场令人眼红,但也可能是一个坑。  日本光伏市场成了中国企业的香饽饽。  最新消息是,昔日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破产重整后,现任CEO罗鑫雄心勃勃地宣布,未来3年,在日本投资近25亿美元建设1GW的光伏电站,进而拉动其组件销售。  这一动作并不突然。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政府开始热衷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其光伏补贴额度为全球最高
期刊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的“脚本”,相关政策将会不断出台。  历时4年,《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下称《目录》)在2014年8月20日公布。这份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文件,意味着新一轮西部开发方向的确立。  早在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印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国家发改委编制《目录》,以对接西部地区的财税优惠政策及投资保障思路。  
期刊
金融业发生的深刻变革,使合资券商和投行逐渐进入或主动、或被动的“韬光养晦”状态。  合资券商正逢多事之秋。  9月3日,摩根斯坦利华鑫证券被曝雇佣多名高官子女,深陷“雇佣门”风波;8月初,合营10年期满,上海两家合资投行海际大和、财富里昂中外股东正式“分家”,原外资股东均已退出。  变动,正接二连三地发生。  8月26日,财富里昂被上海第二大民企华信能源全盘收购,更名为华信证券。2003年4月,财
期刊
“如果实行,意味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市场竞争性环节全面放开。”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就像坐了趟过山车。  近日,一份新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方案已起草完成,并递交到国务院。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新电改方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负责,有望于近期获批出台。  此前,2002年“大一统”的国家电力公司被拆成“5+2+4”电企新格局,电力“一家人”从此归属、命运各不同。这场改革,拆分了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提
期刊
注重利益和责任并存的中国公司欲建立国际评级新秩序。  在信用评级行业,膨胀的私欲,正上演着一幕幕公利杀手的戏剧。最新的案例,发生在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过程中。  财政部于今天5月19日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下称《办法》),试点省市扩容到10个。《办法》明确要求:试点地区按照市场化原则择优选择信用评级机构,实施信用评级工作;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以任何形式
期刊
科学实验已从原理上验证了人类“脑对脑”直接交流的可行性,这让人类离“读心术”成为现实又近一步。  当那些科幻小说里的“读心术”成为现实,我们的感觉会是激动还是战栗?  这一天,或许离我们已经不远。  今年春天,法国斯特拉斯堡的计算机接收到一道“闪光”。实验人员将其解码,并用电刺激将其输入到另一名男子的意识中,后者随即破译出其中奥妙。原来,这道由二进制编码构成的“闪光”,正是身处印度特里凡德琅的一名
期刊
专访深创投总裁孙东升  IPO多年停停走走,宏观经济阴晴不定,整个创投业长期面临筹资难、投资难和退出难的现状,“混改”阻力在所难免。  “不能挡人家的‘钱’途。”有国资背景的创投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投”)的总裁孙东升颇为感慨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最近公司的一个特别优秀的小伙子跳槽了,在转投某外资创投公司后,其20万元年薪的货币单位,从人民币换成了美元。  其实,对“体制
期刊
在一场势均力敌的公投中,依靠赢得最后10%的摇摆选民,才让联合王国得以继续存在,或者说正是哈姆雷特式的选择挽救了英国。  莎士比亚400多年前写出《哈姆雷特》之时,正赶上英国传奇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指定苏格兰在位国王詹姆斯六世作为她的继承者。此后的联合王国共同创造了历史性的工业革命和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在307年后,500多万苏格兰人又经历了一次哈姆雷特式的抉择——对苏格兰独立说“Yes”还是“No”。
期刊
浙江地方官员正用密集行动,表达出乐观一面: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新增长点。  上海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龙头舞起来,龙身才能摆起来。9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自贸区物流企业时提出,让上海带动长江经济带加速发展。  龙头舞起来,龙身怎么摆起来?沿江各地早已摩拳擦掌,谋求主动融入。  传统制造大省浙江瞄准了现代物流装备产业,利用湖州市吴兴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试图打造一个高端物流装备制造、销售、研发和物
期刊
这轮民营企业的交接班恰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改革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转型调整重合在一起。  9月的吉林省四平市已经有了些许寒意,伟达包装公司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虽然是周末,16万平方米的7个印刷包装厂区,数百台机器依然在不停运转。  30多岁的新晋“掌门”卢健卫穿梭其中,不断停下来查看印刷的质量。西装革履的他,在工人中显得有些突兀。  这,正是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画卷的一个典型片段。  中国市场经济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