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体育是国家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作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对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身体锻炼的作用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为我国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 键 词:运动处方 健身教学方法 教学作用
本文是在进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的基础上, 就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实现体育目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保证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体育过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规定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 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指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锻炼计划。即根据锻炼者所测试的实验数据,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用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当的运动类型、强度、时间及频率,使锻炼者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运动的指導性方案。它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制定的运动锻炼方案。锻炼者的锻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 运动处方教学的特点
1 符合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提出了宏观指导要求,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除了以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目的外,还以提高运动能力为载体,达到增进健康,发掘素质潜能,培养心理素质等为目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养成经常参加运动的习惯。
2 运动处方的安全性。
高校健身运动处方需要从安全的角度来把握运动量和强度。具体的运动强度的控制可以依据学生的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来加以监控,一般最高心率控制在 170~180 次 /分,平均心率在 140~150 次 /分,这样的效果一般较为显著。在运动结束 10~15 分钟内如果没有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或者出现心率紊乱,则表明运动的安排过大,如果在运动后 5 分钟内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则表明运动量的安排过小,这样可以适量增加运动强度。
3 健身效果的显著性。
高校运动处方的实施采用的是有氧运动的方式,从生理上来说可以使机体的 TC、TG 和 LDL 水平下降,H DL 水平增加。因为,一方面可以加速脂肪蛋白酶分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甘油三醇向 LDL 的转移,通过生长激素的释放来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使 BM C 的含量增加,有利于骨骼的发育。
4 体现高校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需要,符合培养学生终身健身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未来健康的需要。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优势,使学生全面掌握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知识和手段方法,突出了实效性和针对性。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开设,可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掌握健身运动中有关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知识和方法,达到既能指导自我健身,又能在将来运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制定符合自己身体所需的运动处方。
三 高校尝试开展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途径
1 加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宣传力度。
通过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人员中有的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不熟悉,包括多所高校体育教研室领导都不太清楚这样的模式,普遍认为二年级所采用的“兴趣分班教学”就是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这是目前许多高校所存在的一个误区,故必须通过加强宣传,使高校体育工作者能充分认识到该模式的优越性,这是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开展的前期工作。
2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实践教学侧重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不能直观地了解自己身体机能的提高情况;非常有限的保健课堂只传授学生健身知识,既抽象又枯燥。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就是把运动处方纳入实践教学过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大学体育实践教学科目有很多种,在这些实践的教学内容中,客观上都要求有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需要有选择地提前测试大学生的多种身体机能,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不同的健身目的,核定各自的训练强度、训练时间、频率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身体素质分组教学。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又能够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四 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运动所采用的运动强度或负荷量要依据肥胖程度、健康状况和心肺功能而定,大学生远离家乡要靠自己独立生活,所以制定运动处方时要考虑自身的安全,因为很多运动是自己独立参与,一但遇到意外问题时不容易得到别人帮忙。
2针对性原则
运动处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不同的发胖机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如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混合运动等)和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球类活动等),高校大学生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学校的条件制定相应运动处方。
3有效性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遵循科学要求,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要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确保锻炼者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4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锻炼者所处环境与实际的锻炼条件,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使运动处方制定后能够得到落实,具有可操作性。
五 结论与建议
1普通高校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的教学符合科学的健身原理和规律,它能适应学生个体生理机能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拓展学生的个性,较之常规进行的运动教学方式更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切合自身实际的强身健体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2运用健身运动处方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应从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出发,遵循人体发展和健身锻炼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场地器材的具体条件和地理、季节、气候特点,合理选择一些趣味浓厚、简单易行的健身手段融入处方。
3健身运动处方必须以体质诊断为基础,在制定处方前,必须通过客观检查对学生个体进行体质诊断,依据诊断结果构建处方。在处方实施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对处方进行适时调整、重构,即使是同一个处方在执行时也应视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强度、密度、运动量)。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谭平平.体育测量与评价[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3]周江津.大学生体质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 1998, 3
[4]蒋钢强.《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应用》[J]《西工学院学报》,2006.17
[5]胡飞.《论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终身健身教育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
作者简介:
李铁,1980年10月,本科,讲师,先任教于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关 键 词:运动处方 健身教学方法 教学作用
本文是在进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的基础上, 就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实现体育目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保证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体育过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规定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 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指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锻炼计划。即根据锻炼者所测试的实验数据,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用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当的运动类型、强度、时间及频率,使锻炼者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运动的指導性方案。它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制定的运动锻炼方案。锻炼者的锻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 运动处方教学的特点
1 符合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提出了宏观指导要求,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除了以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目的外,还以提高运动能力为载体,达到增进健康,发掘素质潜能,培养心理素质等为目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养成经常参加运动的习惯。
2 运动处方的安全性。
高校健身运动处方需要从安全的角度来把握运动量和强度。具体的运动强度的控制可以依据学生的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来加以监控,一般最高心率控制在 170~180 次 /分,平均心率在 140~150 次 /分,这样的效果一般较为显著。在运动结束 10~15 分钟内如果没有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或者出现心率紊乱,则表明运动的安排过大,如果在运动后 5 分钟内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则表明运动量的安排过小,这样可以适量增加运动强度。
3 健身效果的显著性。
高校运动处方的实施采用的是有氧运动的方式,从生理上来说可以使机体的 TC、TG 和 LDL 水平下降,H DL 水平增加。因为,一方面可以加速脂肪蛋白酶分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甘油三醇向 LDL 的转移,通过生长激素的释放来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使 BM C 的含量增加,有利于骨骼的发育。
4 体现高校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需要,符合培养学生终身健身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未来健康的需要。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优势,使学生全面掌握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知识和手段方法,突出了实效性和针对性。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开设,可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掌握健身运动中有关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知识和方法,达到既能指导自我健身,又能在将来运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制定符合自己身体所需的运动处方。
三 高校尝试开展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途径
1 加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宣传力度。
通过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人员中有的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不熟悉,包括多所高校体育教研室领导都不太清楚这样的模式,普遍认为二年级所采用的“兴趣分班教学”就是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这是目前许多高校所存在的一个误区,故必须通过加强宣传,使高校体育工作者能充分认识到该模式的优越性,这是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开展的前期工作。
2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实践教学侧重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不能直观地了解自己身体机能的提高情况;非常有限的保健课堂只传授学生健身知识,既抽象又枯燥。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就是把运动处方纳入实践教学过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大学体育实践教学科目有很多种,在这些实践的教学内容中,客观上都要求有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需要有选择地提前测试大学生的多种身体机能,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不同的健身目的,核定各自的训练强度、训练时间、频率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身体素质分组教学。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又能够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四 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运动所采用的运动强度或负荷量要依据肥胖程度、健康状况和心肺功能而定,大学生远离家乡要靠自己独立生活,所以制定运动处方时要考虑自身的安全,因为很多运动是自己独立参与,一但遇到意外问题时不容易得到别人帮忙。
2针对性原则
运动处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不同的发胖机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如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混合运动等)和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球类活动等),高校大学生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学校的条件制定相应运动处方。
3有效性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遵循科学要求,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要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确保锻炼者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4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锻炼者所处环境与实际的锻炼条件,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使运动处方制定后能够得到落实,具有可操作性。
五 结论与建议
1普通高校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的教学符合科学的健身原理和规律,它能适应学生个体生理机能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拓展学生的个性,较之常规进行的运动教学方式更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切合自身实际的强身健体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2运用健身运动处方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应从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出发,遵循人体发展和健身锻炼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场地器材的具体条件和地理、季节、气候特点,合理选择一些趣味浓厚、简单易行的健身手段融入处方。
3健身运动处方必须以体质诊断为基础,在制定处方前,必须通过客观检查对学生个体进行体质诊断,依据诊断结果构建处方。在处方实施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对处方进行适时调整、重构,即使是同一个处方在执行时也应视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强度、密度、运动量)。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谭平平.体育测量与评价[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3]周江津.大学生体质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 1998, 3
[4]蒋钢强.《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应用》[J]《西工学院学报》,2006.17
[5]胡飞.《论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终身健身教育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
作者简介:
李铁,1980年10月,本科,讲师,先任教于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