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正常进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无法完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使得建筑高处施工作业也越来越多,这就增加了建筑高处坠物坠入的事故发生几率。当前的很多恶性工伤事都是由于高处作业防护不当而造成的。下面简要探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施工测量的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具备高度高、层数多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就特别高,针对这种情况最好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好相应施测方案,选好测量仪器,按照施工方案构建施工控制网,把高层建筑的控制轴线尽快投影在建筑的面层上,为保证以后的浇筑混凝土、立模板和捆扎钢筋并按照控制轴线画好柱列线等等细部方样;施工测量方法一般将内控法和外控法有效结合,在使用外控法来投测轴线情况时,要每隔一定层数私用内控法测量一次,从而降低竖向偏差积累和提高精度;在使用内控法测量时,通常采取激光铅垂依法,务必在首层的面层上控制好平面,同时用中心十字来控制或者选好四个合适位置当作控制点,浇筑上升各层的楼面时,为确保激光可以垂直向上透过预留孔,要在相应位置留下以200毫米为边长的正方形方孔和首层层面的控制点对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处理务必按照实际情况实行可行方法,实施途中还需认真校对与复核来保证无误。
2、混凝土控制
(1)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级配实验、配合比实验,实验过程中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严格执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以此作为实际施工中的参照标准。
(2)在测定所到场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易性等都符合要求,且不存在分层、泌水、离析等问题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要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厚度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时间要按其缓凝时间予以确定。同时,要保证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冷缝出现。
(3)混凝土振捣时,振动器插点必须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均匀排列、插棒,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振捣时应按“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方式进行,层间不宜形成混凝土缝,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亦不宜过短,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高层建筑多采用具有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缩短施工周期等特点的泵送混凝土,采用此种形式,不仅要严格控制浇筑、振捣,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养护制度。养护中要根据规定,按照不同水泥品种和混凝土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另外,养护要有专业人员予以负责。
3、裂缝控制
(1)设计措施
针对“放”采取的措施应是设置好永久性的伸缩缝,在外墙面的恰当部位留下分隔缝。对于“抗”采取的措施,要防止结构断面因突变带来集中应力,加强对钢筋構造配置重视;采取小型空心堆砌混凝土而成轻质墙体要保证增设间距小于3米构造柱,各层墙高中部要增设厚达120毫米和墙等宽混凝土腰梁,在砌体没有约束的一端设置构造柱;在预留门窗洞1:3处采取钢筋混凝土来巩固;在两种基体不同接触地方用钢丝网来处理;对于梁低砌筑要求要特别注意;要合理设置屋面隔气层和保温层;对于抗、放相结合措施要合理设置好后浇带,并采取相应可以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里要多渗入纤维素等等。
(2)施工措施
对于抗、放相结合措施,为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要在早期对新浇混凝土进行养护。为了在早期尽量降低收缩度,务必要对构件做好湿润养护控制,从而防止由于其表面水分的过快蒸发和由于产生的较大收缩,导致的因内部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开裂。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要着重控制好混凝土温度上升,减缓混凝土降温的速度,降低混凝土收缩率,为提高混凝土极限的拉伸值,完善构造的设计和改善约束上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选择中低度的水化热水泥,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要充分利用,加入粉煤灰和减水体本身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但焊口处防水用热塑带粘接,无法达到焊口防水目的,玻璃钢外防腐是层状结构,表层有脱落,与热塑带粘接不牢,起不到防水作用,况且玻璃钢外防腐易碎,施工过程中容易破损,建议江心岛采用夹克管或改变焊口热塑带粘接防水,真正起到防水作用。
(3)考虑到昼夜温差过大容易造成水井套管阀门破裂的现状,建议岛内水井采用德大井口(双30区块采用德大井口套管没有发生冻裂现象)。
(4)建议加大预防污染事故发生的投资,侧重预防,以治理为辅,只有把隐患治理了,保证生产过程中不污染,治理只能是对预防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用来治理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三、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经验等,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事先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将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质量。
2、重视先进施工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
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永远不可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层面的差异在一般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工程量大、施工工艺复杂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却有着极大的差异,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比如混凝土的振荡捣实、混凝土的泵送装搅拌等。只有采用了选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施工设备,才能的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人力投入和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施工进度。
3、各个岗位需要相互配合协调
在民营部门和是工业部门都需要在综合的管理方面进行管理,只有相对在建筑部门进行协调,才能够对各个岗位进行配置。我国在高层的建筑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分布有很多个专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需要在各个岗位进行综合的管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4、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相对比较长,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图纸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严禁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等现象,以避免返工。同时还应加强检查验收现场施工情况,坚决要求整改或返工不合格的工序,只有验收合格才能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现场工人间的技术交底工作,让他们熟悉操作过程和技术标准,进行全员、全过程的技术管理。
结束语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正常进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无法完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爱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1年.
[2]方敬浩.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
[3]翟桂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1(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使得建筑高处施工作业也越来越多,这就增加了建筑高处坠物坠入的事故发生几率。当前的很多恶性工伤事都是由于高处作业防护不当而造成的。下面简要探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施工测量的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具备高度高、层数多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就特别高,针对这种情况最好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好相应施测方案,选好测量仪器,按照施工方案构建施工控制网,把高层建筑的控制轴线尽快投影在建筑的面层上,为保证以后的浇筑混凝土、立模板和捆扎钢筋并按照控制轴线画好柱列线等等细部方样;施工测量方法一般将内控法和外控法有效结合,在使用外控法来投测轴线情况时,要每隔一定层数私用内控法测量一次,从而降低竖向偏差积累和提高精度;在使用内控法测量时,通常采取激光铅垂依法,务必在首层的面层上控制好平面,同时用中心十字来控制或者选好四个合适位置当作控制点,浇筑上升各层的楼面时,为确保激光可以垂直向上透过预留孔,要在相应位置留下以200毫米为边长的正方形方孔和首层层面的控制点对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处理务必按照实际情况实行可行方法,实施途中还需认真校对与复核来保证无误。
2、混凝土控制
(1)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级配实验、配合比实验,实验过程中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严格执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以此作为实际施工中的参照标准。
(2)在测定所到场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易性等都符合要求,且不存在分层、泌水、离析等问题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要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厚度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时间要按其缓凝时间予以确定。同时,要保证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冷缝出现。
(3)混凝土振捣时,振动器插点必须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均匀排列、插棒,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振捣时应按“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方式进行,层间不宜形成混凝土缝,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亦不宜过短,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高层建筑多采用具有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缩短施工周期等特点的泵送混凝土,采用此种形式,不仅要严格控制浇筑、振捣,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养护制度。养护中要根据规定,按照不同水泥品种和混凝土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另外,养护要有专业人员予以负责。
3、裂缝控制
(1)设计措施
针对“放”采取的措施应是设置好永久性的伸缩缝,在外墙面的恰当部位留下分隔缝。对于“抗”采取的措施,要防止结构断面因突变带来集中应力,加强对钢筋構造配置重视;采取小型空心堆砌混凝土而成轻质墙体要保证增设间距小于3米构造柱,各层墙高中部要增设厚达120毫米和墙等宽混凝土腰梁,在砌体没有约束的一端设置构造柱;在预留门窗洞1:3处采取钢筋混凝土来巩固;在两种基体不同接触地方用钢丝网来处理;对于梁低砌筑要求要特别注意;要合理设置屋面隔气层和保温层;对于抗、放相结合措施要合理设置好后浇带,并采取相应可以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里要多渗入纤维素等等。
(2)施工措施
对于抗、放相结合措施,为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要在早期对新浇混凝土进行养护。为了在早期尽量降低收缩度,务必要对构件做好湿润养护控制,从而防止由于其表面水分的过快蒸发和由于产生的较大收缩,导致的因内部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开裂。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要着重控制好混凝土温度上升,减缓混凝土降温的速度,降低混凝土收缩率,为提高混凝土极限的拉伸值,完善构造的设计和改善约束上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选择中低度的水化热水泥,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要充分利用,加入粉煤灰和减水体本身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但焊口处防水用热塑带粘接,无法达到焊口防水目的,玻璃钢外防腐是层状结构,表层有脱落,与热塑带粘接不牢,起不到防水作用,况且玻璃钢外防腐易碎,施工过程中容易破损,建议江心岛采用夹克管或改变焊口热塑带粘接防水,真正起到防水作用。
(3)考虑到昼夜温差过大容易造成水井套管阀门破裂的现状,建议岛内水井采用德大井口(双30区块采用德大井口套管没有发生冻裂现象)。
(4)建议加大预防污染事故发生的投资,侧重预防,以治理为辅,只有把隐患治理了,保证生产过程中不污染,治理只能是对预防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用来治理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三、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经验等,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事先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将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质量。
2、重视先进施工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
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永远不可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层面的差异在一般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工程量大、施工工艺复杂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却有着极大的差异,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比如混凝土的振荡捣实、混凝土的泵送装搅拌等。只有采用了选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施工设备,才能的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人力投入和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施工进度。
3、各个岗位需要相互配合协调
在民营部门和是工业部门都需要在综合的管理方面进行管理,只有相对在建筑部门进行协调,才能够对各个岗位进行配置。我国在高层的建筑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分布有很多个专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需要在各个岗位进行综合的管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4、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相对比较长,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图纸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严禁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等现象,以避免返工。同时还应加强检查验收现场施工情况,坚决要求整改或返工不合格的工序,只有验收合格才能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现场工人间的技术交底工作,让他们熟悉操作过程和技术标准,进行全员、全过程的技术管理。
结束语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正常进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无法完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爱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1年.
[2]方敬浩.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
[3]翟桂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