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中,色彩与构图是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是造型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的感知在整合性与不可割裂性共同作用下,要与且必须与传统的哲学整体思维相契合,而非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本文也正是基于这种哲学理论进行讨论的,也正是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对色彩与构图进行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美术;色彩;构图
色彩与构图在艺术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每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拥有成熟的色彩体系与完整的构图,色彩可以自成体系自不必多言,而与构图的关系多出现于电影与影视作品之中,在美术类作品中将色彩与构图放在一起提及者较为少见。
色彩与构图主要与光影等视觉因素有关,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中,色彩与构图是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是造型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和影视作品中,画面是电影叙事的基本单元,一部优秀的电影和影视作品,都是由多个优秀的画面串联起来的,通过画面的串联来解读故事,向观众表达创作意图与叙事内容。美术作品较之有所区别,因为美术作品只有一个画面,在这个唯一的画面中要求美术工作者要尽可能多的输出信息,利用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意境,讲述复杂的故事情节,并且要求作者通过这一唯一的画面来抒发情感,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尽数地表达出来,所以对色彩与构图的要求比电影、影视作品更高。对美术工作者而言,他们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大,要求也更高,而供他们所能利用的“舞台”却相对狭小,他们只能通过色彩与构图等基本的二维、三维信息来抓住观众的第一印象,从而引导观众“进入”作品之中,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2019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色彩学年会中,笔者对中央美术学院王京红博士在《城市空间中的中国传统色彩》中色彩的研究方法极为推崇。在本篇论文中,笔者试图利用简单色块分析的方法来浅析美术作品中色彩与构图的关系。
单色平涂与居中对称式构图:
《荀子·劝学》中有云:“青,取之蓝,而青于蓝”。青色是一种介于蓝和紫之間的颜色,在古代中国,青色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色彩心理学中,青色代表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中”多释为中心、中央、不偏不倚之意。“居中”指居于中间,位置处于正中,在正当中。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多有运用,如《唐明堂乐章·宫音》中“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又如《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白气宵飞,居中履正,禀和体微。”再如《香球》中“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当庄重的青色与居中式构图碰撞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庄重性与稳定性自然会成倍增长。如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的《DOB的起源》这件作品,作者将主体对象“DOB君”放入画面的正中位置,背景用青色(群青色)平涂处理,荷兰画家费美尔等艺术家都擅长用群青色作画,群青色可以使画面显得深沉、高贵、有内涵,同时可以使得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而画面中的“DOB君”采用橙色处理,这一颜色与群青色互为补色。同时,我们仔细观察作品不难发现作为表现主体的“DOB君”所处位置,正在画面对角线的交叉点上,也就是画面的正中心点上,所以说,这种色彩的运用和构图可以将观众的视觉中心很容易的引入主题,简单而直接,这种色彩与构图样式,可以说是将主体物“DOB君”挤入观众视线的。当观众视线集中于中心位置时,作者又通过群青色的引导,将观众的视线分散开来,向四周扩散,这样就使得整件作品,无论在色彩中亦或是构图上,都对观众的观赏顺序做了暗示与引导,使整件作品不仅充满了活力,而且更加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色彩叠加和均衡式构图:
中国工笔画中有一种着色方法称为多层薄染,这一技法是为有效避免色彩过脏而创造的,其中讲究的是用薄色层层渲染以达到色彩均匀、鲜明、透气的效果。而西画不擅用水,他们采用的往往是色彩的堆砌,与层叠。在本文中将重点以西画的色彩堆砌展开讨论。美国抽象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绘画作品则运用了色彩叠加的创作手法,如作品《秋韵第31号》,该作品杰克逊·波洛克采用“滴画法”,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层层叠加,最后将黑、白、红、黄几种颜色随机而无意识的分布于整幅画面中。在构图中也采用了较为均衡的处理方法,使整件作品层次丰富,具有高雅质朴之美。这种色彩叠加的创作手法与均衡式构图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艺术的表现主体进行了抽象的拆分,将色
彩变成了表现主体,而非某一具体的形象,而这种均衡式的构图又为这种创作手法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得到了抒发,不仅将这种情感成功的表达于视觉艺术之中,而且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多色块随机散布和正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拥有独特的审美规律,从审美角度来看,圆形构图是拥有独特审美内涵与文化内涵的基本造型元素,圆形在艺术表现中不仅有独特审美品位的形式美感,而且当其与其他纹饰图案结合时,也会产生出自己特有的造型审美规律。以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作品《金色的河流》为例,在这件作品中不仅画面为圆形,而且画面主体物中的小花也为圆形,这种圆形造型,很容易让人想到饱满和谐之意。在画面中,圆形花朵保留了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而枝干则更加的随意散布。在色彩的运用中,作者选择了冷色系为主的
大色块进行随机排布,与背景中的暖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色彩与正圆形构图的运用,给人一种安静又躁动的矛盾之感,同时又带给人们一种典雅的视觉感受。
在本文中讨论了三种色彩的运用方式及其与三种构图的搭配形式,但在现实中赋彩的方式绝不止于三种,而构图的样式亦多种多样,本文仅为研究色彩与构图的关系提出了某种研究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来源正是中央美院王京红博士的极简色块造型,她用此方法来将色彩概括化,以此来析出建筑物象的色彩规律。而本文拟在这种极简的造型中,寻找色彩与构图的关系,从中寻找出某种规律,探寻出色彩与构图最佳的搭配方式。
视觉艺术中,在人类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和画面都是以一种平面形式呈现出来的,与众多因素有关,但是唯独色彩与构图是这一系列因素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最具代表性,最直接给予观众第一印象的因素。所以,当人的感知在整合性与不可割裂性共同作用下,要与且必须与传统的哲学整体思维相契合,而非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本文也正是基于这种哲学理论进行讨论的,也正是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对色彩与构图进行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美术;色彩;构图
色彩与构图在艺术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每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拥有成熟的色彩体系与完整的构图,色彩可以自成体系自不必多言,而与构图的关系多出现于电影与影视作品之中,在美术类作品中将色彩与构图放在一起提及者较为少见。
色彩与构图主要与光影等视觉因素有关,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中,色彩与构图是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是造型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和影视作品中,画面是电影叙事的基本单元,一部优秀的电影和影视作品,都是由多个优秀的画面串联起来的,通过画面的串联来解读故事,向观众表达创作意图与叙事内容。美术作品较之有所区别,因为美术作品只有一个画面,在这个唯一的画面中要求美术工作者要尽可能多的输出信息,利用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意境,讲述复杂的故事情节,并且要求作者通过这一唯一的画面来抒发情感,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尽数地表达出来,所以对色彩与构图的要求比电影、影视作品更高。对美术工作者而言,他们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大,要求也更高,而供他们所能利用的“舞台”却相对狭小,他们只能通过色彩与构图等基本的二维、三维信息来抓住观众的第一印象,从而引导观众“进入”作品之中,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2019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色彩学年会中,笔者对中央美术学院王京红博士在《城市空间中的中国传统色彩》中色彩的研究方法极为推崇。在本篇论文中,笔者试图利用简单色块分析的方法来浅析美术作品中色彩与构图的关系。
单色平涂与居中对称式构图:
《荀子·劝学》中有云:“青,取之蓝,而青于蓝”。青色是一种介于蓝和紫之間的颜色,在古代中国,青色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色彩心理学中,青色代表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中”多释为中心、中央、不偏不倚之意。“居中”指居于中间,位置处于正中,在正当中。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多有运用,如《唐明堂乐章·宫音》中“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又如《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白气宵飞,居中履正,禀和体微。”再如《香球》中“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当庄重的青色与居中式构图碰撞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庄重性与稳定性自然会成倍增长。如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的《DOB的起源》这件作品,作者将主体对象“DOB君”放入画面的正中位置,背景用青色(群青色)平涂处理,荷兰画家费美尔等艺术家都擅长用群青色作画,群青色可以使画面显得深沉、高贵、有内涵,同时可以使得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而画面中的“DOB君”采用橙色处理,这一颜色与群青色互为补色。同时,我们仔细观察作品不难发现作为表现主体的“DOB君”所处位置,正在画面对角线的交叉点上,也就是画面的正中心点上,所以说,这种色彩的运用和构图可以将观众的视觉中心很容易的引入主题,简单而直接,这种色彩与构图样式,可以说是将主体物“DOB君”挤入观众视线的。当观众视线集中于中心位置时,作者又通过群青色的引导,将观众的视线分散开来,向四周扩散,这样就使得整件作品,无论在色彩中亦或是构图上,都对观众的观赏顺序做了暗示与引导,使整件作品不仅充满了活力,而且更加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色彩叠加和均衡式构图:
中国工笔画中有一种着色方法称为多层薄染,这一技法是为有效避免色彩过脏而创造的,其中讲究的是用薄色层层渲染以达到色彩均匀、鲜明、透气的效果。而西画不擅用水,他们采用的往往是色彩的堆砌,与层叠。在本文中将重点以西画的色彩堆砌展开讨论。美国抽象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绘画作品则运用了色彩叠加的创作手法,如作品《秋韵第31号》,该作品杰克逊·波洛克采用“滴画法”,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层层叠加,最后将黑、白、红、黄几种颜色随机而无意识的分布于整幅画面中。在构图中也采用了较为均衡的处理方法,使整件作品层次丰富,具有高雅质朴之美。这种色彩叠加的创作手法与均衡式构图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艺术的表现主体进行了抽象的拆分,将色
彩变成了表现主体,而非某一具体的形象,而这种均衡式的构图又为这种创作手法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得到了抒发,不仅将这种情感成功的表达于视觉艺术之中,而且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多色块随机散布和正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拥有独特的审美规律,从审美角度来看,圆形构图是拥有独特审美内涵与文化内涵的基本造型元素,圆形在艺术表现中不仅有独特审美品位的形式美感,而且当其与其他纹饰图案结合时,也会产生出自己特有的造型审美规律。以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作品《金色的河流》为例,在这件作品中不仅画面为圆形,而且画面主体物中的小花也为圆形,这种圆形造型,很容易让人想到饱满和谐之意。在画面中,圆形花朵保留了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而枝干则更加的随意散布。在色彩的运用中,作者选择了冷色系为主的
大色块进行随机排布,与背景中的暖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色彩与正圆形构图的运用,给人一种安静又躁动的矛盾之感,同时又带给人们一种典雅的视觉感受。
在本文中讨论了三种色彩的运用方式及其与三种构图的搭配形式,但在现实中赋彩的方式绝不止于三种,而构图的样式亦多种多样,本文仅为研究色彩与构图的关系提出了某种研究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来源正是中央美院王京红博士的极简色块造型,她用此方法来将色彩概括化,以此来析出建筑物象的色彩规律。而本文拟在这种极简的造型中,寻找色彩与构图的关系,从中寻找出某种规律,探寻出色彩与构图最佳的搭配方式。
视觉艺术中,在人类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和画面都是以一种平面形式呈现出来的,与众多因素有关,但是唯独色彩与构图是这一系列因素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最具代表性,最直接给予观众第一印象的因素。所以,当人的感知在整合性与不可割裂性共同作用下,要与且必须与传统的哲学整体思维相契合,而非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本文也正是基于这种哲学理论进行讨论的,也正是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对色彩与构图进行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