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关系,对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思考。
关键词:加强;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一直都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显得更加重要。2012年7月1日,中组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260.2万名,有基层党组织402.7万个,这样一个大党,领导13亿多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现在已经执政六十三年,还要继续长期执政,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因为一个政党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专制、严重脱离群众、腐败等问题。可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是一个小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大根据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8万亿元,首次超过日本,在世界上排在第二位。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元。由于篇幅的关系,其它一些数字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数字说明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发展是很快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要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因为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有许多制约因素是不能回避的。一是要受到人口众多而能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13.39亿,据预测到2033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5亿,就业就是一个无法回避又难以顺利解决的大问题,加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众多的人口已经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多,当然资源消耗也就多,但我们国家的石油、天然气、铜等重要矿产资源又十分地短缺,人均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平均水平的8.3%、4.1%、25.5%。這种资源短缺的情况,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大问题。二是要受到农业和农村落后、农村农民劳动力平均耕地少的制约。我们国家在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原定的监测指标有个别指标没有完成,主要就是农民人均收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等没有达到原定的指标。因此“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其中,除了农业生产力落后外,耕地少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村农民的劳动力平均耕地只有几亩,在长江以南1亩也不到。而美国、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民劳动力平均耕地,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甚至上千亩。我国农村要靠这么少的耕地通过发展农业来改变落后面貌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发展工业或第三产业,把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又要动用一部分土地,耕地减少就会危及粮食安全,这就又成为一个问题,这是一道多么复杂的难题啊!我们国家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否则我们就会挨饿。三是要受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制约。要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走城镇化的道路,不仅要考虑我们能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而且要考虑我们能建立多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这又受制于我们的财力,它们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函数关系。四是要受到多年来形成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五是要受到教育科技落后以及相伴而来的人的素质制约。六是要受到尚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制约。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但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就会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由于利益主体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而各种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都会利用这一点力图把我们国家搞乱。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当前,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外部环境总体上来说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是有利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多。我们知道,2009年美国海军“无暇号”监测船在我国南海非法进行监测;2010年,韩国和美国在黄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等,给我们国家造成很大的威胁。我们从今年发生的中韩苏岩礁事件、中菲黄岩岛事件、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沙群岛问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周边也不太平。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还将长期面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要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国际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从容地应对,争取主动。
(三)党的自身状况及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也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建国初期,国内外就有共产党打仗行,搞建设是否行的议论,后来我们证明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强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再次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证明了自己的执政能力是强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之所以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九十年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我们党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有两个:一是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要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前者强调的是问题的正面,后者强调的是问题的反面;前者强调的是进攻的能力,后者强调的是防御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党一方面要善于领导现代化建设,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复杂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探索如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的思想建设所带来的冲击,如何解决执政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有些党员干部品行极其恶劣乃至腐败问题不断蔓延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围绕完成党所肩负的伟大事业这一重任,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国内、国际和党内三个方面的考验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在今天这样一个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了。
二、“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怎样理解“党的执政能力”?目前较为流行的一个看法,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简单地等同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我认为这种理解,不利于对党的建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什么是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做事的本领。执政能力,就是执政的本领。按照这样的解释,人们就很容易顺理成章地把执政能力的主体归结为人,因为只有人才能执政,才谈得上有没有执政本领。按照这种推理,把党的执政能力,理解成掌握权力的个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本领,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种看法,本身确实没有什么错。因为党本身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很多个人自愿结合而成的政治组织。对执政党来说,各级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的要素之一,是党所执掌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党的执政能力,当然首先要通过他们个体和个人的能力来体现。离开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无从谈起。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
但是,仅仅这样理解还是不够的。党不是党员和干部人数的简单相加,不是一袋马铃薯,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列宁在论述党组织的重要性时讲,党之所以要组织起来,就是因为,组织的整体力量大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所以,党的执政能力绝对不能看作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简单汇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最重要来源。但作为整体的党的执政能力,应当大于汇总的个体能力,和领导干部个体的执政能力相比,有质的不同和质的飞跃。如果我们不这样认识问题,就很难从常识上理解,党为什么要组织起来,为什么要作为整体进行活动。
党既然作为一个整体,那么,研究党的整体的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研究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如何配置,如何组合更科学的问题。那么这种配置和组合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党的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党的内部体制和机制本身不是能力,就好比一台由螺丝钉、齿轮等部件组成的汽车发动机,部件之间的连接本身和机器的功率不是一回事。但是,正如同这部汽车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零件的装配和组装是否科学一样,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体制和机制的科学性的。所以说,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不但要落脚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增强上,而且更要落脚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的改革上。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当前应该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要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执政的条件下,党领导经济并不是要由党直接去指挥经济工作,处理经济事务,而是要由党集中各方面智慧,为发展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党的位置、确定党的职责,努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市场经济,如何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它要有一个长期探索的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比如说,如何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富总量的同时避免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正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再比如说,我们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如何遵循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去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又减少磨擦、不受制于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等问题。这些宏观的理论、原则和方针的问题,都是我们党应该努力思考的。
(二)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所以我们党要担负起整合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一方面我们党要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出发,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束缚人们创造力的体制和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党必须适应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新情况,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防止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发展为社会冲突。同时,在社会治理中,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到党和政府的突出位置上,维护社会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从谈起。
(三)努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首先,要在国家政权系统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里,既包括人大、政府中的党组和党员干部要服从党委的领导,而且要在人大、政府的活动中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还要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健全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所做的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二是完善法制。依法执政已经公认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党依法执政,就是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从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与此同时,党要监督、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公正。三是要加强监督。为了保证民主和法制的健康运行,就要大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监督要多管齐下,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党要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
(四)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发人深省,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
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他的发达不仅在于经济,还在于文化。就拿美国来说,文化产品是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甚至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面对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如果不加快发展,就有既守不住也打不出去的危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只有努力提高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努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我国和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处理问题,必须要有世界眼光,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因素对我们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统筹处理国际国内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思维能力。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要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未雨绸缪。另一方面,我们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时,必须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以负责任的大国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
作者简介:布晓青,男,45岁,祖籍山东省阳谷县,政治学讲师,在广东省中共汕尾市委党校工作,主要从事政治学、哲学研究。
关键词:加强;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一直都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显得更加重要。2012年7月1日,中组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260.2万名,有基层党组织402.7万个,这样一个大党,领导13亿多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现在已经执政六十三年,还要继续长期执政,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因为一个政党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专制、严重脱离群众、腐败等问题。可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是一个小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大根据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8万亿元,首次超过日本,在世界上排在第二位。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元。由于篇幅的关系,其它一些数字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数字说明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发展是很快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要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因为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有许多制约因素是不能回避的。一是要受到人口众多而能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13.39亿,据预测到2033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5亿,就业就是一个无法回避又难以顺利解决的大问题,加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众多的人口已经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多,当然资源消耗也就多,但我们国家的石油、天然气、铜等重要矿产资源又十分地短缺,人均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平均水平的8.3%、4.1%、25.5%。這种资源短缺的情况,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大问题。二是要受到农业和农村落后、农村农民劳动力平均耕地少的制约。我们国家在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原定的监测指标有个别指标没有完成,主要就是农民人均收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等没有达到原定的指标。因此“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其中,除了农业生产力落后外,耕地少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村农民的劳动力平均耕地只有几亩,在长江以南1亩也不到。而美国、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民劳动力平均耕地,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甚至上千亩。我国农村要靠这么少的耕地通过发展农业来改变落后面貌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发展工业或第三产业,把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又要动用一部分土地,耕地减少就会危及粮食安全,这就又成为一个问题,这是一道多么复杂的难题啊!我们国家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否则我们就会挨饿。三是要受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制约。要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走城镇化的道路,不仅要考虑我们能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而且要考虑我们能建立多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这又受制于我们的财力,它们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函数关系。四是要受到多年来形成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五是要受到教育科技落后以及相伴而来的人的素质制约。六是要受到尚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制约。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但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就会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由于利益主体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而各种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都会利用这一点力图把我们国家搞乱。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当前,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外部环境总体上来说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是有利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多。我们知道,2009年美国海军“无暇号”监测船在我国南海非法进行监测;2010年,韩国和美国在黄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等,给我们国家造成很大的威胁。我们从今年发生的中韩苏岩礁事件、中菲黄岩岛事件、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沙群岛问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周边也不太平。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还将长期面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要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国际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从容地应对,争取主动。
(三)党的自身状况及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也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建国初期,国内外就有共产党打仗行,搞建设是否行的议论,后来我们证明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强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再次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证明了自己的执政能力是强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之所以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九十年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我们党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有两个:一是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要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前者强调的是问题的正面,后者强调的是问题的反面;前者强调的是进攻的能力,后者强调的是防御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党一方面要善于领导现代化建设,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复杂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探索如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的思想建设所带来的冲击,如何解决执政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有些党员干部品行极其恶劣乃至腐败问题不断蔓延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围绕完成党所肩负的伟大事业这一重任,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国内、国际和党内三个方面的考验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在今天这样一个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了。
二、“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怎样理解“党的执政能力”?目前较为流行的一个看法,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简单地等同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我认为这种理解,不利于对党的建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什么是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做事的本领。执政能力,就是执政的本领。按照这样的解释,人们就很容易顺理成章地把执政能力的主体归结为人,因为只有人才能执政,才谈得上有没有执政本领。按照这种推理,把党的执政能力,理解成掌握权力的个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本领,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种看法,本身确实没有什么错。因为党本身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很多个人自愿结合而成的政治组织。对执政党来说,各级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的要素之一,是党所执掌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党的执政能力,当然首先要通过他们个体和个人的能力来体现。离开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无从谈起。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
但是,仅仅这样理解还是不够的。党不是党员和干部人数的简单相加,不是一袋马铃薯,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列宁在论述党组织的重要性时讲,党之所以要组织起来,就是因为,组织的整体力量大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所以,党的执政能力绝对不能看作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简单汇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最重要来源。但作为整体的党的执政能力,应当大于汇总的个体能力,和领导干部个体的执政能力相比,有质的不同和质的飞跃。如果我们不这样认识问题,就很难从常识上理解,党为什么要组织起来,为什么要作为整体进行活动。
党既然作为一个整体,那么,研究党的整体的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研究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如何配置,如何组合更科学的问题。那么这种配置和组合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党的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党的内部体制和机制本身不是能力,就好比一台由螺丝钉、齿轮等部件组成的汽车发动机,部件之间的连接本身和机器的功率不是一回事。但是,正如同这部汽车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零件的装配和组装是否科学一样,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体制和机制的科学性的。所以说,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不但要落脚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增强上,而且更要落脚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的改革上。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当前应该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要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执政的条件下,党领导经济并不是要由党直接去指挥经济工作,处理经济事务,而是要由党集中各方面智慧,为发展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党的位置、确定党的职责,努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市场经济,如何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它要有一个长期探索的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比如说,如何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富总量的同时避免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正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再比如说,我们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如何遵循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去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又减少磨擦、不受制于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等问题。这些宏观的理论、原则和方针的问题,都是我们党应该努力思考的。
(二)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所以我们党要担负起整合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一方面我们党要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出发,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束缚人们创造力的体制和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党必须适应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新情况,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防止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发展为社会冲突。同时,在社会治理中,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到党和政府的突出位置上,维护社会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从谈起。
(三)努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首先,要在国家政权系统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里,既包括人大、政府中的党组和党员干部要服从党委的领导,而且要在人大、政府的活动中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还要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健全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所做的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二是完善法制。依法执政已经公认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党依法执政,就是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从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与此同时,党要监督、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公正。三是要加强监督。为了保证民主和法制的健康运行,就要大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监督要多管齐下,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党要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
(四)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发人深省,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
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他的发达不仅在于经济,还在于文化。就拿美国来说,文化产品是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甚至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面对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如果不加快发展,就有既守不住也打不出去的危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只有努力提高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努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我国和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处理问题,必须要有世界眼光,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因素对我们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统筹处理国际国内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思维能力。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要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未雨绸缪。另一方面,我们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时,必须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以负责任的大国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
作者简介:布晓青,男,45岁,祖籍山东省阳谷县,政治学讲师,在广东省中共汕尾市委党校工作,主要从事政治学、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