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防治校园欺凌时,应全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家庭层面要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的教育关怀功能;学校层面要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发挥学校的教育导向功能;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社会的协同教育功能;个人层面要提升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校园防欺凌;教育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持续和终止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影响,同时也在无形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在防治校园欺凌时,应全方面全方位的进行,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水平,增强生命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关怀功能,加强学校的教育导向功能,增进社会的协同教育,建构多元化的防治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家庭层面: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的教育关怀功能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意义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是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引路人。因此,面对校园欺凌这一失范行为,家长应担起“教子成人的责任”,注重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1.更新教养方式,注重严慈并济
预防校园欺凌,发挥家庭教育的关怀功能,首先需要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更新家长不良的教养方式。《左传》中道:“爱子,教之以义方。”《资治通鉴》中也曾讲:“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良好的教养方式应是秉持着“度”的原则,实现爱与教相结合,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恩威并重,严慈相济,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孩子的爱与耐心,建立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2.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加强亲子交流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孩子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后天的模仿学习习得的,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必然是孩子模仿和学习且无可取代的“模板”。因而,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首先,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好父母的示范作用。其次,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更不要用暴力的手段去吵闹,否则很容易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暴力榜样,导致孩子遇事容易冲动,喜欢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矛盾。
二、学校层面: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发挥学校的教育导向功能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人际交往的对象也多是同学和老师,并且学校具备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教育资源,所以学校在治理校园欺凌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学校应通过发挥学校的教育导向功能,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提高教师职业责任意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真正的教师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真正的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的价值就是显现在鲜活的师生关系之中。具有高度职业责任意识的教师,才能真正的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心向着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并且能够及时的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给予必要的陪伴。在本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初中学生在遇到欺凌行为时,有47.23%的学生表示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说明学生依旧保持对教师的信任。
2.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未成熟的时期,法律意识淡薄,并且不具备完全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对于校园欺凌的性质和危害的认知水平较低,另外应试教育的盛行导致学校忽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针对于此,学校不仅要开设有针对性的校园欺凌课程或者讲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使学生知法懂法,让学生明白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以及教会学生当遭受欺凌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社会的协同教育功能
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合力、共同整治,其中需要社会发挥协同教育、综合整治的功能,做到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制为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强网络媒体的管理与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色情、暴力等不良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影响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了错误的价值导向。因此,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加强对出版物的筛查,对于有害身心健康、有悖于社会道德的影视作品给予有力的控制和打击。
2.整合社会多主体力量,建立校园欺凌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心
治理校园欺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加强對校园欺凌的正面宣传和引导,提升各界对于校园欺凌的认知。例如,英国政府在每年的某月都举办以“反欺凌”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欺凌行为的识别、防范和危害。借鉴此经验我国教育部门可出台文件对校园欺凌进行明确规定,制定欺凌行为认定标准,并结合普法工作进行全方面全方位的宣传,增强人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四、个人层面:提升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个人因素是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内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善意,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1.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矛盾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遇事易冲动,情绪不稳定;另外,由于他们自身阅历和知识的有限性,不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矛盾和冲突喜欢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从而彰显自己的力量和与众不同。
2.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同学之间互助友爱。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友善对话、理性交往与真诚的态度建立起与他人竞争又不失合作的友好关系,对待弱势同学要宽容大方;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以合理的方法理性地去解决,而不是单纯的用拳头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纯青.校园欺凌的应对与预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2]王大伟.校园欺凌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5:2-3,10-11.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校园防欺凌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20013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邢台市内丘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校园防欺凌;教育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持续和终止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影响,同时也在无形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在防治校园欺凌时,应全方面全方位的进行,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水平,增强生命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关怀功能,加强学校的教育导向功能,增进社会的协同教育,建构多元化的防治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家庭层面: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的教育关怀功能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意义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是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引路人。因此,面对校园欺凌这一失范行为,家长应担起“教子成人的责任”,注重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1.更新教养方式,注重严慈并济
预防校园欺凌,发挥家庭教育的关怀功能,首先需要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更新家长不良的教养方式。《左传》中道:“爱子,教之以义方。”《资治通鉴》中也曾讲:“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良好的教养方式应是秉持着“度”的原则,实现爱与教相结合,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恩威并重,严慈相济,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孩子的爱与耐心,建立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2.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加强亲子交流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孩子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后天的模仿学习习得的,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必然是孩子模仿和学习且无可取代的“模板”。因而,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首先,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好父母的示范作用。其次,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更不要用暴力的手段去吵闹,否则很容易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暴力榜样,导致孩子遇事容易冲动,喜欢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矛盾。
二、学校层面: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发挥学校的教育导向功能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人际交往的对象也多是同学和老师,并且学校具备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教育资源,所以学校在治理校园欺凌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学校应通过发挥学校的教育导向功能,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提高教师职业责任意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真正的教师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真正的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的价值就是显现在鲜活的师生关系之中。具有高度职业责任意识的教师,才能真正的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心向着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并且能够及时的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给予必要的陪伴。在本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初中学生在遇到欺凌行为时,有47.23%的学生表示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说明学生依旧保持对教师的信任。
2.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未成熟的时期,法律意识淡薄,并且不具备完全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对于校园欺凌的性质和危害的认知水平较低,另外应试教育的盛行导致学校忽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针对于此,学校不仅要开设有针对性的校园欺凌课程或者讲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使学生知法懂法,让学生明白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以及教会学生当遭受欺凌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社会的协同教育功能
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合力、共同整治,其中需要社会发挥协同教育、综合整治的功能,做到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制为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强网络媒体的管理与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色情、暴力等不良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影响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了错误的价值导向。因此,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加强对出版物的筛查,对于有害身心健康、有悖于社会道德的影视作品给予有力的控制和打击。
2.整合社会多主体力量,建立校园欺凌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心
治理校园欺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加强對校园欺凌的正面宣传和引导,提升各界对于校园欺凌的认知。例如,英国政府在每年的某月都举办以“反欺凌”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欺凌行为的识别、防范和危害。借鉴此经验我国教育部门可出台文件对校园欺凌进行明确规定,制定欺凌行为认定标准,并结合普法工作进行全方面全方位的宣传,增强人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四、个人层面:提升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个人因素是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内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善意,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1.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矛盾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遇事易冲动,情绪不稳定;另外,由于他们自身阅历和知识的有限性,不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矛盾和冲突喜欢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从而彰显自己的力量和与众不同。
2.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同学之间互助友爱。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友善对话、理性交往与真诚的态度建立起与他人竞争又不失合作的友好关系,对待弱势同学要宽容大方;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以合理的方法理性地去解决,而不是单纯的用拳头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纯青.校园欺凌的应对与预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2]王大伟.校园欺凌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5:2-3,10-11.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校园防欺凌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20013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邢台市内丘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