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李箱装下山川大海和一年四季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偶剧是儿童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由木偶和人一起演绎故事。在我的作品中,人不只是木偶的操控者,还担当剧中的角色。我的木偶很小,几乎都是手掌般大小,最小的甚至只有拇指一般大。我的舞台也很小,往往只在几平方米的空间进行。小小的木偶在小小的舞台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可以说是在方寸之间展现偌大的世界。接下来就以我的作品微型杆动偶剧《回家路上》为例,与大家分享我对儿童剧舞台的经验和想法。
  小舞台的设计缘起
  我对小舞台的设计想法主要源于对微小事物的着迷。小小的石头,小小的花,小小的蝴蝶,小小的鱼儿,这些微不足道的存在总能带给我美好的心情。或许是因为它们越微小就越能引发人的好奇,激起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幸运的是,小朋友也完全理解这样的想法。那么,小的舞台会不会让观众看不见或看不清?其实,小的事物和舞台并没有给观众造成想象中的问题和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让孩子看得更加聚精会神了。
  《回家路上》讲述了一只小猫在踏上寻找“家”的旅程中所经历的故事:一路上小猫遇到了很多伙伴,他们对于“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伴随着相聚离别、生死考验,小猫在不经意间触及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处。这部剧中,所有道具都可以装入一个大号的行李箱,让我带着它们随时开始表演,小剧场、艺术教育机构、学校、图书馆都能成为我的演出场所。在大行李箱里,还装着我在表演时使用的一个蓝色行李箱,确切地讲它就是我的舞台。因为这部剧与旅行有关,所以我便选择了行李箱作为舞台设计的主要元素来契合主题。不仅如此,我还将所有场景全部设计安装在蓝箱子里,便于展现不同的场景。
  小舞台的空间构造
  在这个蓝箱子里,有大海。这是一块蓝色的长纱巾,表演时我会在观众面前缓缓铺展开来,此刻,整个舞台和观众席就变成一片蔚蓝色的大海,所有人仿佛置身于蓝色的海洋。表演这段时,我常听到小观众轻声说 “是大海啊” “我们在大海里了”。可见,这条蓝色纱巾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帮助他们完成了对大海的场景构建。可见,道具并不一定要大、要多、要覆盖全场,适当的留白会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让想象力成为最重要的道具带领观众在戏剧的世界里徜徉。
  在这个蓝箱子里,有树林。尽管我只画了一棵大树,可随着演员的表演和故事的推进,它能代表不同地方的树和树林。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也无须对此做额外解释,观众便自然接受了这种设定。并且,观众也会带着自己对剧情的思考、理解和想象去感受整个画面。
  在这个蓝箱子里,还有一年四季。观众会跟随小猫怀揣着对旅程的期待,一起在夏天坐着小船出发,在秋天收获一颗又一颗的橡果,体会收获的喜悦;也会在寒冬来临,大雪落满枝头时一起冻得直哆嗦;到了春天还可以在大树下怡然自得地荡秋千……观众跟随小猫一起走过四季,遇见不同的朋友,体会着自然的语言和情感的波动。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也许只需构建几个关键的元素就能帶领观众深入情境中,与角色一起去感受和探索生命的意义。
  因此,在对舞台的创设中,我希望让观众成为主动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娱乐他们。当我们只给到一点点,要相信观众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感受,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啊!剧场就应该是让神奇发生的地方,不是吗?
  小舞台的场景转换
  传统舞台的场景转换通常是在一幕结束后拉上幕布,或者黑灯转换下一幕场景再拉开幕布,然后再亮灯呈现给观众。在我的小舞台上,场景转换是直接在观众面前完成,观众能亲眼看见整个转换过程。比如大树的叶子是如何变化的,蓝鸟的凉亭是如何搭建的,雪云是如何变成雪地的等等,场景的转换还会伴随着故事讲述或歌声来完成。其实,这更像是创作者与观众分享创意的过程,在推进故事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小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观众距离表演的舞台仅1.5米左右,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观剧过程中的神情变化,听到他们的惊叹或疑惑,他们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触动我的表演情绪。其实,这部剧的舞台不止一个蓝箱子,我常常带着剧中的角色进入观众之中表演,观众席也会成为舞台的一部分,观众在不经意间也参与了表演。这种近乎零距离的设计,让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变得平等而真切。
  儿童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千姿百态的,而这样的小舞台设计是我个人创作风格的一种选择。在有限的小空间创造更多可能,多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多一种表现事物的方法。我期盼观众不仅沉浸于故事和表演中,也能无形之中体会到创作者的创意和热爱,从中能获得点滴的触动和启发。
其他文献
味道就是指鼻子、舌头等味觉所体会到的滋味,常见的味道可以分为甜、酸、苦、咸四大类。虽然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味道,但很少有关于味道的认知梳理和经验提升。本系列活动先通过绘本《月亮的味道》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产生探究各种食物味道的兴趣;然后通过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味道”,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品尝酸、甜、苦、咸各种味道;最后,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幼儿的学习场域,带领幼儿体验菜场中的蔬菜味道,对比生菜
期刊
偶然或必然?——儿童戏剧和偶戏的互生应用  台湾FunSpace乐思空间实验教育教师,儿童剧评人 谢鸿文  每个孩子都有过幻想游戏,用想象赋予物品生命,也许是随手拿起的布偶娃娃,或是积木搭建成的物体,假装它们会说话、会行动,甚至某些有心灵创伤的孩子还会借由幻想转移自己的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凯文·亨克斯的绘本《阿文的小毯子》里,小老鼠阿文有一条从他还是小宝宝的时候陪着他的小毯子,不管走到哪都要带
期刊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中,我们对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的转身”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思考:目前需要什么样的园本教研?要转向哪里?该怎样转?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遵循“有问再研、研践交织、研而有果”的三个原则,尝试以“主角变一变、思维变一变、关注变一变”来达到“革命性的转身”,从而丰富课程活动,为幼儿积累更多成长经验提供可能。接下来,以主题“菜园里的艺术家”为例,具体谈谈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期刊
一个好的舞台设计,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因为它所具有美的属性而成为艺术品。在儿童剧里,舞台设计又不只是艺术品,它还应具备更多的功能与意义。这是因为儿童的五感比成人要敏感得多,他们主要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所以一个好的舞台设计可以从视、听、味、触、嗅出发,使儿童在观剧中激活感官,从多渠道感受剧目所传达的理念和内容。此外,舞台设计还需要与剧目融为一体,它不止承担着变换光影、烘托气氛的作用,很多时候还要
期刊
绘本《伞》讲述的是一个温暖且充满善意的故事,里面讲到的伞的神奇魔法十分吸引幼儿的关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对绘本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感知绘本的结构如封面、环衬等及其意义。绘本的文字和图画共同承载着叙事功能,由于年龄特征,幼儿阅读绘本时容易先被图画吸引,遵循“从图画到文字”的阅读规律。因此,阅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幼儿观察、阅读图画为主,同时为幼儿讲述文字,通过将文字与图画结合起来的方式
期刊
儿童剧场的观众是儿童,因此,剧场的所有设计都要满足儿童的需求。舞台在儿童剧的表演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不仅要体现美感,还要充满创意,能够刺激并激发儿童的想象。所以,我想以自身创作的几个作品为例,说明“舞台”在儿童剧场中如何成为另一个“角色”,并成为重要的表演项目之一。  2013年,为呼应社会对儿童的品格培养要求,我们改编了美国知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将故事搬上了舞台,希望通过汤姆
期刊
作品《三只小老鼠找幸福》讲述了三只小老鼠通过各自的本领找到幸福的故事,旨在引导幼儿理解本领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幸福的含义。本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让幼儿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和画面猜想后续的情节发展,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体验阅读绘本的乐趣。完整欣赏故事后,教师鼓励幼儿续编或仿编故事并表演,以加深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合作表演故事可以提高幼儿感知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增强幼儿的
期刊
儿童剧的舞台是表演儿童剧的场域,在这个舞台上,不仅呈现了创作者对布景、声光效果、服装、道具、音乐、舞蹈、表演的设计和创意,还蕴含着创作者想传递给观众的艺术理念。当代艺术认为,创作过程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所以舞台不仅是完整作品呈现的空间,也是整个创作过程的展现。对于参与演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从参与排练到最终呈现的全部过程,其实也都凝结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将围绕自己创作指导的音乐舞台剧跟大家
期刊
丁辅之是民国时期画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享有“民国水果画作顶级大师”的美誉。他的水果画作常常以生活中极其易见的瓜果为题材,主题突出,笔下的蔬果生动鲜活,赏心悦目,极具个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笔者借助丁辅之大师的蔬果作品,开展了系列美术活动,旨在通过欣赏不同水果的形态
期刊
人们常说戏剧是造梦的艺术,那么舞台就是造梦的空间,孩子们走进剧场欣赏儿童剧,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剧场的环境和氛围。一个雕刻着镀金图案、悬挂着水晶灯的镜框式舞台,与一个四周都是黑色墙壁,只在舞台中央摆放几把折叠椅的黑匣子,不同的舞台空间带给观众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对儿童剧来说,儿童是观众的主要群体,是观演关系的灵魂。因此,以儿童为中心,满足儿童的观剧需求就成为创作者的核心工作。从戏剧诞生开始,在整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