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偶剧是儿童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由木偶和人一起演绎故事。在我的作品中,人不只是木偶的操控者,还担当剧中的角色。我的木偶很小,几乎都是手掌般大小,最小的甚至只有拇指一般大。我的舞台也很小,往往只在几平方米的空间进行。小小的木偶在小小的舞台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可以说是在方寸之间展现偌大的世界。接下来就以我的作品微型杆动偶剧《回家路上》为例,与大家分享我对儿童剧舞台的经验和想法。
小舞台的设计缘起
我对小舞台的设计想法主要源于对微小事物的着迷。小小的石头,小小的花,小小的蝴蝶,小小的鱼儿,这些微不足道的存在总能带给我美好的心情。或许是因为它们越微小就越能引发人的好奇,激起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幸运的是,小朋友也完全理解这样的想法。那么,小的舞台会不会让观众看不见或看不清?其实,小的事物和舞台并没有给观众造成想象中的问题和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让孩子看得更加聚精会神了。
《回家路上》讲述了一只小猫在踏上寻找“家”的旅程中所经历的故事:一路上小猫遇到了很多伙伴,他们对于“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伴随着相聚离别、生死考验,小猫在不经意间触及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处。这部剧中,所有道具都可以装入一个大号的行李箱,让我带着它们随时开始表演,小剧场、艺术教育机构、学校、图书馆都能成为我的演出场所。在大行李箱里,还装着我在表演时使用的一个蓝色行李箱,确切地讲它就是我的舞台。因为这部剧与旅行有关,所以我便选择了行李箱作为舞台设计的主要元素来契合主题。不仅如此,我还将所有场景全部设计安装在蓝箱子里,便于展现不同的场景。
小舞台的空间构造
在这个蓝箱子里,有大海。这是一块蓝色的长纱巾,表演时我会在观众面前缓缓铺展开来,此刻,整个舞台和观众席就变成一片蔚蓝色的大海,所有人仿佛置身于蓝色的海洋。表演这段时,我常听到小观众轻声说 “是大海啊” “我们在大海里了”。可见,这条蓝色纱巾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帮助他们完成了对大海的场景构建。可见,道具并不一定要大、要多、要覆盖全场,适当的留白会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让想象力成为最重要的道具带领观众在戏剧的世界里徜徉。
在这个蓝箱子里,有树林。尽管我只画了一棵大树,可随着演员的表演和故事的推进,它能代表不同地方的树和树林。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也无须对此做额外解释,观众便自然接受了这种设定。并且,观众也会带着自己对剧情的思考、理解和想象去感受整个画面。
在这个蓝箱子里,还有一年四季。观众会跟随小猫怀揣着对旅程的期待,一起在夏天坐着小船出发,在秋天收获一颗又一颗的橡果,体会收获的喜悦;也会在寒冬来临,大雪落满枝头时一起冻得直哆嗦;到了春天还可以在大树下怡然自得地荡秋千……观众跟随小猫一起走过四季,遇见不同的朋友,体会着自然的语言和情感的波动。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也许只需构建几个关键的元素就能帶领观众深入情境中,与角色一起去感受和探索生命的意义。
因此,在对舞台的创设中,我希望让观众成为主动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娱乐他们。当我们只给到一点点,要相信观众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感受,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啊!剧场就应该是让神奇发生的地方,不是吗?
小舞台的场景转换
传统舞台的场景转换通常是在一幕结束后拉上幕布,或者黑灯转换下一幕场景再拉开幕布,然后再亮灯呈现给观众。在我的小舞台上,场景转换是直接在观众面前完成,观众能亲眼看见整个转换过程。比如大树的叶子是如何变化的,蓝鸟的凉亭是如何搭建的,雪云是如何变成雪地的等等,场景的转换还会伴随着故事讲述或歌声来完成。其实,这更像是创作者与观众分享创意的过程,在推进故事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小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观众距离表演的舞台仅1.5米左右,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观剧过程中的神情变化,听到他们的惊叹或疑惑,他们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触动我的表演情绪。其实,这部剧的舞台不止一个蓝箱子,我常常带着剧中的角色进入观众之中表演,观众席也会成为舞台的一部分,观众在不经意间也参与了表演。这种近乎零距离的设计,让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变得平等而真切。
儿童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千姿百态的,而这样的小舞台设计是我个人创作风格的一种选择。在有限的小空间创造更多可能,多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多一种表现事物的方法。我期盼观众不仅沉浸于故事和表演中,也能无形之中体会到创作者的创意和热爱,从中能获得点滴的触动和启发。
小舞台的设计缘起
我对小舞台的设计想法主要源于对微小事物的着迷。小小的石头,小小的花,小小的蝴蝶,小小的鱼儿,这些微不足道的存在总能带给我美好的心情。或许是因为它们越微小就越能引发人的好奇,激起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幸运的是,小朋友也完全理解这样的想法。那么,小的舞台会不会让观众看不见或看不清?其实,小的事物和舞台并没有给观众造成想象中的问题和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让孩子看得更加聚精会神了。
《回家路上》讲述了一只小猫在踏上寻找“家”的旅程中所经历的故事:一路上小猫遇到了很多伙伴,他们对于“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伴随着相聚离别、生死考验,小猫在不经意间触及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处。这部剧中,所有道具都可以装入一个大号的行李箱,让我带着它们随时开始表演,小剧场、艺术教育机构、学校、图书馆都能成为我的演出场所。在大行李箱里,还装着我在表演时使用的一个蓝色行李箱,确切地讲它就是我的舞台。因为这部剧与旅行有关,所以我便选择了行李箱作为舞台设计的主要元素来契合主题。不仅如此,我还将所有场景全部设计安装在蓝箱子里,便于展现不同的场景。
小舞台的空间构造
在这个蓝箱子里,有大海。这是一块蓝色的长纱巾,表演时我会在观众面前缓缓铺展开来,此刻,整个舞台和观众席就变成一片蔚蓝色的大海,所有人仿佛置身于蓝色的海洋。表演这段时,我常听到小观众轻声说 “是大海啊” “我们在大海里了”。可见,这条蓝色纱巾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帮助他们完成了对大海的场景构建。可见,道具并不一定要大、要多、要覆盖全场,适当的留白会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让想象力成为最重要的道具带领观众在戏剧的世界里徜徉。
在这个蓝箱子里,有树林。尽管我只画了一棵大树,可随着演员的表演和故事的推进,它能代表不同地方的树和树林。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也无须对此做额外解释,观众便自然接受了这种设定。并且,观众也会带着自己对剧情的思考、理解和想象去感受整个画面。
在这个蓝箱子里,还有一年四季。观众会跟随小猫怀揣着对旅程的期待,一起在夏天坐着小船出发,在秋天收获一颗又一颗的橡果,体会收获的喜悦;也会在寒冬来临,大雪落满枝头时一起冻得直哆嗦;到了春天还可以在大树下怡然自得地荡秋千……观众跟随小猫一起走过四季,遇见不同的朋友,体会着自然的语言和情感的波动。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也许只需构建几个关键的元素就能帶领观众深入情境中,与角色一起去感受和探索生命的意义。
因此,在对舞台的创设中,我希望让观众成为主动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娱乐他们。当我们只给到一点点,要相信观众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感受,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啊!剧场就应该是让神奇发生的地方,不是吗?
小舞台的场景转换
传统舞台的场景转换通常是在一幕结束后拉上幕布,或者黑灯转换下一幕场景再拉开幕布,然后再亮灯呈现给观众。在我的小舞台上,场景转换是直接在观众面前完成,观众能亲眼看见整个转换过程。比如大树的叶子是如何变化的,蓝鸟的凉亭是如何搭建的,雪云是如何变成雪地的等等,场景的转换还会伴随着故事讲述或歌声来完成。其实,这更像是创作者与观众分享创意的过程,在推进故事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小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观众距离表演的舞台仅1.5米左右,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观剧过程中的神情变化,听到他们的惊叹或疑惑,他们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触动我的表演情绪。其实,这部剧的舞台不止一个蓝箱子,我常常带着剧中的角色进入观众之中表演,观众席也会成为舞台的一部分,观众在不经意间也参与了表演。这种近乎零距离的设计,让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变得平等而真切。
儿童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千姿百态的,而这样的小舞台设计是我个人创作风格的一种选择。在有限的小空间创造更多可能,多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多一种表现事物的方法。我期盼观众不仅沉浸于故事和表演中,也能无形之中体会到创作者的创意和热爱,从中能获得点滴的触动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