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借助“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生命态度”的问卷调查,揭示疫情常态化期间初中生生命态度现状,发现初中生当前面临的生命问题与困惑,为改善初中生生命态度和今后开展更有效的生命教育提供数据支撑.调查显示,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生命态度总体较好,但死亡态度与生命自主能力亟待提升.学生之间生命态度差异大,群体间生命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生命态度明显高于男生,初一年级生命态度明显高于初二、初三年级,家庭结构完整的初中生生命态度更积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待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态度差异显著,身边有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初中生生命态度
【机 构】
: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借助“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生命态度”的问卷调查,揭示疫情常态化期间初中生生命态度现状,发现初中生当前面临的生命问题与困惑,为改善初中生生命态度和今后开展更有效的生命教育提供数据支撑.调查显示,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生命态度总体较好,但死亡态度与生命自主能力亟待提升.学生之间生命态度差异大,群体间生命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生命态度明显高于男生,初一年级生命态度明显高于初二、初三年级,家庭结构完整的初中生生命态度更积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待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态度差异显著,身边有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初中生生命态度普遍低落.提升初中生生命态度需要加强生命教育,着重提升初中生死亡态度与生命自主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形成合力,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关注特殊群体,有重点地实施生命教育.
其他文献
基于证据的教育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政策改进思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行机制,即提出问题、获取证据、应用证据和评估证据.在实施过程中,呈现以国家为主导力量、以技术为支撑动力以及以干预为实施手段的特征.同时基于证据的教育改革促进各级教育协调发展,使教育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与科学.但也受到了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性”、证据是否具有“可推广性”、证据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的“分野”等质疑.未来,应加强对国家证据平台和研究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展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确保证据干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实现教育研究—决策一实践的相互转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农民教育的目标历经了建国初期的扫盲教育到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变化,农民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也随之演变.利用CiteSpace和SATI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农民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研究的话语演变的过程,发现我国农民教育研究以农民教育政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创业教育、农民比较教育为主要内容.未来应该加强研究力度,完善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框架结构;拓宽研究视野,增强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活力;推动学术合作,整合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学术资源
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下的中小学治理面临着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整、治理方式难以激发办学活力等难题.为了破解编制困局、教师“入与出”困局以及绩效困局,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创新学校管理和发展方式,在区内部分公办中小学实施“两自一包”改革,地方政府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给学校,鼓励学校进行改革发展,同时明确赋予学校多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以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以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共同治理提高办学质量.
在为教师减负的背景下,教师时间成为探讨教师工作负担的独特视域.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T市5区(县)15所中学的626名教师进行量化与质性调查发现,教师的时间困境表现为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且构成分配不合理;教师工作时间的主观体验感较差,时间紧迫感强、工作负担感重;教师对于学科教学、专业发展时间的认同度最高,学校事务时间的认同度最低,但其学校事务时间过长,学科教学时间不足,专业发展时间短缺;教师认为影响其工作时间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管理与教师个人因素.教师的显性与隐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时间的边界模糊,教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呼吁创业课程质量改进和提升的诉求日趋强烈,然而国内尚缺乏成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课程测量和效果评价工具.“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体现了“学生投入”视角,关注课程实施中的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和学业挑战度,用以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及其对课程的评价,这些与“金课”的意涵相契合.文章将该问卷引入我国创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中,进行了本土文化改造和信效度检验.基于4所高校70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改造后的测量工具效度和信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明晰问题解决的心理学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转换,形成教育学层面的以“理解问题—探求方法—实施计划—作出结论—讨论反思”五阶段为标志的学生问题解决一般过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是多种知识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情境融合、多种能力共促的过程.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既要重视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和学科知识的储备,也要注重思维过程的表征和元认知能力的形成.
从校长、中层管理者、教师视角研究了我国大学校长胜任力的潜在类别,以厘清我国大学校长胜任力现状,从而提高我国大学校长的胜任力,进而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使用大学校长自评胜任力问卷、中层管理者评价大学校长胜任力问卷、教师评价大学校长胜任力问卷分别调查66名校长、105名中层管理者、431名教师,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三组被试对校长胜任力评价存在着差异,自我视角中的校长胜任力潜在剖面分析结果与中层管理者视角、教师视角中的校长胜任力潜在剖面分析结果相比而言,在类别上缺少了一个低胜任力类型,而且在高胜
为了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特色化、高水平发展,对教育部公布的197个“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分布特点、专业群布局特征及其集聚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从区域上看,双高院校省域间分布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在数量和建设水平上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从类型上看,双高院校以工科类院校为主,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是双高院校的主力军;从专业群布局上看,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布局具有多元化特征,大多数专业群建设能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从空间集聚上看,双高院校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主要集中分布在苏浙鲁粤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后,提出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全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幼儿教师教育与职后培训、重视教师法律法规建设、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无疑是新中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展望未来,应持续提升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持续深化幼儿教师培养与综合管理改革,提升职前幼儿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优质幼儿教师的持续供给;强化对中西部以及乡村幼
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进程中,乡村学校大龄教师“留守”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发展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存在四种发展形象:现代教学“无可奈何”的适应者、专业技能停滞不前的“传统派”、自我认知迷茫无措的“文化人”以及“农民”与“教师”的双重角色.面对自我发展困境,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已逐渐形成一种积极而韧性的自我建构:挣扎中的自我主体意识觉醒,“被迫”现代化际遇中的创新意识蒙发以及面向现实的朴素发展观.自我建构内在地重塑了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形象、文化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