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是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中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强化的重要时期。从教育改革、终身学习而言,中学体育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培养合格的21世纪人才。
中学是发展智力能力和体育能力的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现代化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素质、坚强体魄的重要时期。因此,发展中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目标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相当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体育精神的外在表现,还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就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作初步论述。
1、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新认识。从开始到现在,中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的培养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体育教材的编制,还是教师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都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传统的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服从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的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一味地追求竞技体育成绩,以升学考试检测达标为目的,使体育素质教育成为空话,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和伤害。这种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感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虽然知道运动有利于健康,但却没有养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理论,使得他们很少会观看体育比赛,更别说欣赏体育比赛了。甚至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的体育生活结束了就等于其终身体育生活也结束了。
2、培养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等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逐渐发展的综合心理特性。体育能力则是人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运动能力、健康标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是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表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对他们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培养必须建立在钻研教材与创新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应侧重诱导、激发、调节、自主、创新的过程,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做到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的潜力,要他们自觉地参与、主动地投入,从中感受成功、享受喜悦,促使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形成。
现代教育改革强调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终身体育作为新起点,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健康体育的需求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也就是将学生的行为纳入终身体育的行为方式,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3、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
3.1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是潜力的钥匙”,现代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学生思维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当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时,会经常注意与此项目有关的信息,自觉学习知识,观看比赛,积极从事模仿锻炼。兴趣开始是要靠培养的,而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认识一树立榜样一产生兴趣一模仿兴趣。例如当一个孩子受家庭、学校的影响,经常看足球赛,就觉得很好玩,产生了兴趣,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参加比赛为班、为校争光的欲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时,首先要找出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并针对心理活动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去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由不感兴趣到认识,由认识到模仿兴趣,并逐渐向主动的方向发展。
3.2 主动学习能力。上好体育课要着眼于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能掌握一些科学的健身方法。例如,在上中距离投篮这课时,先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会,小组互相讨论合作,在尝试中动手、动脑,主动向老师提问,然后经过老师的引导、示范,使学生能领悟新的教学内容,能主动地去继续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出自己对新知识的看法、观点和主张,并在练习中创新学练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会越来越轻松、自如,教师教学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3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水平越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越好,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就愈快,增强体质的效果越显著。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大量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每一课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形式上,应尽可能地做到新颖多样、生动活泼,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把体育课中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锻炼和竞技比赛的实践中。如:在教学踢足球时,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抢断球游戏,再让学生讨论、体会动作技术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增强体育练习的目的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自主锻炼。学生反复练习某一种动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随着练习的量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动作技术的掌握呈波浪式递进过程,如果盲目地认为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其实是错误的,而且会因此增加学生的练习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要让理论、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去训练,并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如在教100米跑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枯燥的练,学生很快就会反感,并且效果也不好,于是我让学生做接力赛的游戏,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你追我赶,效果很好。
3.5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和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3.6 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往,既增强了彼此间的情感,也完善了道德品质,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例如,篮球、足球、排球、棒球等项目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进而有利于形成凝聚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互相之间有些不顺心的事,也会向好友诉说,从而减轻甚至消除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压抑感,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保证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互相交往、互相学习,促使他们扬长避短,学习别人的经验。体育活动是学生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良方,是一种精神生活,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中学是发展智力能力和体育能力的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现代化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素质、坚强体魄的重要时期。因此,发展中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目标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相当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体育精神的外在表现,还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就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作初步论述。
1、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新认识。从开始到现在,中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的培养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体育教材的编制,还是教师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都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传统的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服从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的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一味地追求竞技体育成绩,以升学考试检测达标为目的,使体育素质教育成为空话,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和伤害。这种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感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虽然知道运动有利于健康,但却没有养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理论,使得他们很少会观看体育比赛,更别说欣赏体育比赛了。甚至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的体育生活结束了就等于其终身体育生活也结束了。
2、培养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等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逐渐发展的综合心理特性。体育能力则是人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运动能力、健康标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是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表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对他们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培养必须建立在钻研教材与创新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应侧重诱导、激发、调节、自主、创新的过程,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做到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的潜力,要他们自觉地参与、主动地投入,从中感受成功、享受喜悦,促使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形成。
现代教育改革强调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终身体育作为新起点,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健康体育的需求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也就是将学生的行为纳入终身体育的行为方式,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3、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
3.1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是潜力的钥匙”,现代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学生思维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当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时,会经常注意与此项目有关的信息,自觉学习知识,观看比赛,积极从事模仿锻炼。兴趣开始是要靠培养的,而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认识一树立榜样一产生兴趣一模仿兴趣。例如当一个孩子受家庭、学校的影响,经常看足球赛,就觉得很好玩,产生了兴趣,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参加比赛为班、为校争光的欲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时,首先要找出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并针对心理活动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去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由不感兴趣到认识,由认识到模仿兴趣,并逐渐向主动的方向发展。
3.2 主动学习能力。上好体育课要着眼于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能掌握一些科学的健身方法。例如,在上中距离投篮这课时,先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会,小组互相讨论合作,在尝试中动手、动脑,主动向老师提问,然后经过老师的引导、示范,使学生能领悟新的教学内容,能主动地去继续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出自己对新知识的看法、观点和主张,并在练习中创新学练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会越来越轻松、自如,教师教学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3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水平越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越好,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就愈快,增强体质的效果越显著。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大量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每一课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形式上,应尽可能地做到新颖多样、生动活泼,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把体育课中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锻炼和竞技比赛的实践中。如:在教学踢足球时,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抢断球游戏,再让学生讨论、体会动作技术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增强体育练习的目的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自主锻炼。学生反复练习某一种动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随着练习的量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动作技术的掌握呈波浪式递进过程,如果盲目地认为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其实是错误的,而且会因此增加学生的练习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要让理论、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去训练,并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如在教100米跑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枯燥的练,学生很快就会反感,并且效果也不好,于是我让学生做接力赛的游戏,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你追我赶,效果很好。
3.5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和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3.6 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往,既增强了彼此间的情感,也完善了道德品质,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例如,篮球、足球、排球、棒球等项目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进而有利于形成凝聚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互相之间有些不顺心的事,也会向好友诉说,从而减轻甚至消除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压抑感,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保证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互相交往、互相学习,促使他们扬长避短,学习别人的经验。体育活动是学生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良方,是一种精神生活,也是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