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47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18例,显著有效为22例,改善为6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36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7例,显著有效为15例,改善为7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丹参酮;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也叫做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是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此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食物、药物过敏等,以细菌感染居多,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实施治疗,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实施治疗。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3-35岁,平均年龄为12.3±2.4岁,病程为1-15天,平均6.5±1.5天。治疗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2-38岁,平均年龄为13.4±2.5岁,病程为2-14天,平均5.4±2.1天。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被确诊为过敏性紫癜,临床分型:混合型为17例,肾型为15例,关节型为7例,腹型为11例,皮肤型为33例。发病前诱因:进食海产品史为38例,呼吸道感染史21例,无明显诱因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病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基础治疗,患者一次口服2-4mg马来酸氯苯那敏,每日三次,每次口服100-200mg维生素C;抗凝治疗中,患者每日三次,每次口服双嘧达莫25mg;迪欧便血者、呕血、腹痛、关节肿痛,增加使用泼尼松10mg,每天口服三次,连续对患者治疗1-4周,减少剂量,直至停用;对于因感染而发病患者给予其青霉素静脉滴注,连续对患者实施治疗一周。同时对两组患者增加使用西咪替丁,每天服用10-15mg·kg-1,增加使用5%葡萄糖静脉注射,一日一次,连续对患者治疗7-10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20-80mg,将其5%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均匀混合,连续对患者治疗7-10天。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发生激烈活动。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对其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7个月的随访,根据相关资料对疗效进行判定:皮肤症状完全消失,无便血、呕血、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对大便隐血进行测试呈现阴性,尿常规检查显示正常,为治愈;关节以及皮肤症状以及腹痛症状明显缓解,消化道出血量明显下降,尿镜检红细胞低于(+),尿蛋白检查低于(+),为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尿、尿蛋白下降,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各项指标均未达到上述情况,为无效[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47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18例,显著有效为22例,改善为6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36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7例,显著有效为15例,改善为7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出现2例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因病态反应而引发的出血性疾病[2]。该病症为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以及小动脉会因受到某些物质影响而发生过敏现象。其基本症状为广泛的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而产生炎性病症,导致血管壁发生水肿或渗出性出血[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紫癜病症,同时合并肾脏、关节以及胃肠道器官病症[4]。该病症主要并发人群为儿童以及青少年,且男性居多。过敏性紫癜病症严重可能导致血管壁受到损害,血管更为通透,且该病症病史较长,病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严重者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采取何种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丹参酮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该胶囊是从中药丹参根中提取的乙醚,其中主要成分为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其抗菌消炎作用良好。可有效抑制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展,且具有较好的抗炎性。丹参酮对化学介质释放起到抑制减轻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指功效,可有效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发生[6-7]。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47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18例,显著有效为22例,改善为6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36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7例,显著有效为15例,改善为7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陶刚.复方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8):615-616.
[2] 洪湘儿.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58例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1,3(4):287.
[3] 林爱琳,张勤.低分子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2,4(8):596.
[4] 潘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14.
[5] Jing Wang,Congcong Zhou,Wei Zhou,Yaping Qi.Molecular mechanism of elicitor-induced tanshinone accumulation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cultures[J].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12,34(4):1421-1433.
[6] Si Gao,Zhiping Liu,Hong Li,Peter J.Little.Corrigendum to:Cardiovascular action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anshinone IIA[Atherosclerosis 220(2012)3–10][J].Atherosclerosis,2012,221(2):604.
[7] 陈戟.儿童过敏性紫癜218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11):698-699.
【关键词】 丹参酮;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也叫做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是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此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食物、药物过敏等,以细菌感染居多,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实施治疗,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实施治疗。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3-35岁,平均年龄为12.3±2.4岁,病程为1-15天,平均6.5±1.5天。治疗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2-38岁,平均年龄为13.4±2.5岁,病程为2-14天,平均5.4±2.1天。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被确诊为过敏性紫癜,临床分型:混合型为17例,肾型为15例,关节型为7例,腹型为11例,皮肤型为33例。发病前诱因:进食海产品史为38例,呼吸道感染史21例,无明显诱因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病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基础治疗,患者一次口服2-4mg马来酸氯苯那敏,每日三次,每次口服100-200mg维生素C;抗凝治疗中,患者每日三次,每次口服双嘧达莫25mg;迪欧便血者、呕血、腹痛、关节肿痛,增加使用泼尼松10mg,每天口服三次,连续对患者治疗1-4周,减少剂量,直至停用;对于因感染而发病患者给予其青霉素静脉滴注,连续对患者实施治疗一周。同时对两组患者增加使用西咪替丁,每天服用10-15mg·kg-1,增加使用5%葡萄糖静脉注射,一日一次,连续对患者治疗7-10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20-80mg,将其5%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均匀混合,连续对患者治疗7-10天。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发生激烈活动。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对其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7个月的随访,根据相关资料对疗效进行判定:皮肤症状完全消失,无便血、呕血、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对大便隐血进行测试呈现阴性,尿常规检查显示正常,为治愈;关节以及皮肤症状以及腹痛症状明显缓解,消化道出血量明显下降,尿镜检红细胞低于(+),尿蛋白检查低于(+),为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尿、尿蛋白下降,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各项指标均未达到上述情况,为无效[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47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18例,显著有效为22例,改善为6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36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7例,显著有效为15例,改善为7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出现2例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因病态反应而引发的出血性疾病[2]。该病症为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以及小动脉会因受到某些物质影响而发生过敏现象。其基本症状为广泛的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而产生炎性病症,导致血管壁发生水肿或渗出性出血[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紫癜病症,同时合并肾脏、关节以及胃肠道器官病症[4]。该病症主要并发人群为儿童以及青少年,且男性居多。过敏性紫癜病症严重可能导致血管壁受到损害,血管更为通透,且该病症病史较长,病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严重者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采取何种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丹参酮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该胶囊是从中药丹参根中提取的乙醚,其中主要成分为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其抗菌消炎作用良好。可有效抑制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展,且具有较好的抗炎性。丹参酮对化学介质释放起到抑制减轻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指功效,可有效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发生[6-7]。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47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18例,显著有效为22例,改善为6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36例患者中,患者治愈为7例,显著有效为15例,改善为7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陶刚.复方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8):615-616.
[2] 洪湘儿.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58例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1,3(4):287.
[3] 林爱琳,张勤.低分子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2,4(8):596.
[4] 潘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14.
[5] Jing Wang,Congcong Zhou,Wei Zhou,Yaping Qi.Molecular mechanism of elicitor-induced tanshinone accumulation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cultures[J].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12,34(4):1421-1433.
[6] Si Gao,Zhiping Liu,Hong Li,Peter J.Little.Corrigendum to:Cardiovascular action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anshinone IIA[Atherosclerosis 220(2012)3–10][J].Atherosclerosis,2012,221(2):604.
[7] 陈戟.儿童过敏性紫癜218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11):69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