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叶圣陶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些看法。
1 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
2 阅读训练与语感培养
文章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阅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通过阅读,还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
3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
3.1 通过阅读、揣摩,培养语感。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阅读都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后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高中语文新教材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的文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长恨歌》、《阿房宫赋》、《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李凭箜篌引》、《过大孤山与小孤山》等等,有很多非常好的阅读篇目。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时间,利用声像教材指导学生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一个明确,一个调动。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意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当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自己的写作词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
3.2 通过阅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长恨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花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其中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马嵬事变中唐明皇的无奈与哀伤。教学中,可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象、展示课件等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3.3 通过阅读形成内在形象,激发语感。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在形象,来引发学生的语感。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阅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具体情景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轮流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再次形成内心形象。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阅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样,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阅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1 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
2 阅读训练与语感培养
文章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阅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通过阅读,还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
3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
3.1 通过阅读、揣摩,培养语感。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阅读都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后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高中语文新教材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的文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长恨歌》、《阿房宫赋》、《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李凭箜篌引》、《过大孤山与小孤山》等等,有很多非常好的阅读篇目。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时间,利用声像教材指导学生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一个明确,一个调动。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意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当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自己的写作词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
3.2 通过阅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长恨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花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其中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马嵬事变中唐明皇的无奈与哀伤。教学中,可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象、展示课件等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3.3 通过阅读形成内在形象,激发语感。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在形象,来引发学生的语感。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阅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具体情景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轮流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再次形成内心形象。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阅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样,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阅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