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希金与李白,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品性与气质、十分相似人生际遇的理想主义浪漫诗人。普希金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奇骏高峰,是中国的“诗仙”。两位伟大的诗人,都有着浓重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却都与当时充满黑暗和危机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和激烈的对撞。
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肉体被社会的黑暗吞噬了,但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不朽,他们的诗歌化作了璀璨不息的星光。在沙皇反动统治的年代,只有普希金伟大的诗篇,表达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崇高的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样,在封建王朝昏聩的统治下,李白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屑于阿谀奉迎,更不屑与腐朽同流合污,他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国内涵,激励着华夏儿女,随其歌而起舞,而歌吟和奋斗。
关键词: 普希金 李白 理想与现实
普希金与李白,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品性与气质、十分相似人生际遇的理想主义浪漫诗人。普希金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奇骏高峰,是中国的“诗仙”。两位伟大的诗人,都有着浓重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却都与当时充满黑暗和危机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和激烈的对撞。
一、浪漫主义理想的成因
追溯普希金和李白的少年,一个生长在没落的贵族之家,一个生长在移民的富商之家。两人皆家境优越,家中都有丰富的藏书,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环境。因此他们从小就饱读诗书,见识广博。
普希金12岁进入彼得堡皇村学校学习,那时他已经开始显露出卓越的诗歌才能,他在一次俄语公开考试的考场上朗诵了《皇村回忆》,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李白“五岁诵六甲”,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两位顶峰级的诗人,不只是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他们成长的自然环境也有相似之处,都与美好的大自然相通相融。普希金虽生在莫斯科,但从十二岁开始,有六年时间在皇村学校学习。皇村位于圣彼得堡郊外25公里处,那里“小溪潺潺,流入丛林的浓荫”[1],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而李白自五岁随父迁入蜀地大匡山,大匡山距江油市区20公里,那里林壑深邃,山清水秀,“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2],也是自然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少年李白在此青山秀水中读书十载。
大自然是最好的艺术老师,是养育艺术家的天堂。美好的大自然,从小给诗人的气质和性格赋予了自由、纯净、高洁的基因,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源泉,也决定了他们一生热爱自由、追求崇高理想的执着品性。
最关键的是诗人思想启蒙的教育,由于所处社会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又殊途同归。普希金从小受到农奴出身的奶娘的影响,读书时又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俄法战争激起的爱国热潮也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给未来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沙皇专制埋下了浪漫主义理想的种子。而李白从小接受的是儒家“入仕”思想教育,又拜赵蕤为师,受到《长短经》“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3]等思想的强烈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追求“扶社稷、济苍生”为目标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思想,从小就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立下了出蜀建功的四方之志,孕育着未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的实际行动。
虽然启蒙思想有所不同,但两人都是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希望百姓获得解放,获得民主和自由,希望国家改革和进步。李白“经世济民”,是要君王有道,体恤万民疾苦,把国家治理得清正和兴隆。只是普希金所处的时代,是古老的俄罗斯在逐渐摆脱落后的农奴制,在向西方借鉴与学习中向近代化靠近的时期。十二月党人发动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行动,给了他极大的鼓舞,所以他可以直鞭时弊,直接歌唱和抒发理想,向皇权挑战,向贵族传统文学挑战,所以他的思想更具有冲突性和爆发性。“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界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5],普希金追求理想的诗篇更具有积极、勇往无前的特征。而李白是封建社会顶峰时代的诗人,那时封建的大唐社会处于“开元盛世”晚期,还没有大分裂、大动乱、大辩论的政治环境,彼时他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6]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不是才能不济,只是生不逢时。李白的理想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的束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现实的无情打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他的诗篇兼具茫然失意和乐观豪侠的浪漫主义特征。
二、政治的失意,诗篇的崛起
最为相似的,是两位诗人追求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奋争的曲折坎坷的路程。
普希金毕业后就进入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耳濡目染了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参与了与他们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他民主自由进步的思想与当政者的专制和暴政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和冲突,他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短剑》等,直接反对和抨击沙皇的专制统治。他的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于是就把他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
同样的,李白在进入政治统治中心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也遭到了变相的流放。只是李白寻求理想的路途更加曲折坎坷,他出蜀以后,边游历边寻求入朝为官、实现政治理想的途径,他不断接触达官贵人,历时近二十年,直到年已不惑,才终于得到皇帝的赏识,受到皇帝“降辇步迎”、“七宝床赐食”的待遇,供奉翰林,常伴皇帝左右。按说,李白终于入朝为官,达成夙愿了,可悲的是,他并不知道,所谓的翰林供奉,就是帮助皇帝写诗助兴的“御用文人”,并不负责具体的国家事务,没有任何实权,更别提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梦想了。这让李白大失所望,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他“以大道匡君”的政治理想,与昏庸腐朽、纵情声色的皇帝,与皇宫里耽于享乐、宦官乱政的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与撞击。李白眼看着腐败的宫廷生活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对繁盛的外表下隐藏的内部危机产生了深切的忧患,又无法改变,就只好以酒浇愁,放浪形骸,“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8],是李白无计无奈的写照;“力士脱靴”引出嫉恨的谗言,使李白遭天子疏远,被皇帝一纸圣谕,赐金遣返。 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诗人的幻想,李白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这一时期虽不长,但他写下了诸如《行路难》《梁甫吟》等许多抨击现实的诗歌,有力地鞭挞权贵,表现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再谈到两位诗人遭到流放之后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以及最后的遭遇,也是大同小异。普希金被流放后,与十二月党人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一些秘密集会,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此间他创作了《囚徒》《致大海》,表达对自由的强烈憧憬,挑战沙皇的专制统治。
而李白被流放后,仍然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相信有一天终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他结交了杜甫和高适,一面求仙访道,抒怀遣兴,寻求对政治理想失意的超脱,一面仍对“济世”之志不能忘怀,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评古论今,纵横天下大势,为国家隐患担忧。安史之乱后,李白在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思想中冲突,恰逢永王出师东巡,慕名邀他为幕僚,李白随即应招,一个名动大唐的伟大诗人,抱着“经世济民”的理想抱负,走到了最高皇权的对立面。永王败北被杀后,李白即遭牵连,被捕入狱。即便如此,李白在后来获救出狱后,依然寄希望于朝廷,而现实却是遭到夜郎流放,至死也未曾再次踏上仕途。只有此间震撼整个唐朝诗坛的《行路难》,成为抒发愤慨,面对人生遭遇挫折依然有千丈乐观豪迈气概的千古名篇。
如此际遇,普希金和李白几乎是同出一辙,都是因为诗人对皇权的反抗和挑战,因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为了理想中的美好国度,触怒皇权,遭到权势的排挤,也正是在这样的斗争和冲突中,激发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但是,两人流放以后的追求和思想还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有寻仙仿道的出世思想,寻求解脱不得志的苦恼,想避世成为一个自由人,但矛盾的是,与此同时,仍忘不掉世事纷扰,忘不掉为朝廷效力的政治理想,这是诗人思想的矛盾,也与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有关。而普希金却比李白潇洒得多,他在流放期间全身心投入了诗体小说和政治抒情诗的创作,把目光投向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接着又在被沙皇当局幽禁的两年时间里,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了近百首诗歌,实现了创作的丰收,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这期间,他也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三、政治的牺牲品,诗歌的永生者
最为悲哀和悲壮的,是两位伟大诗人的陨落,都与最高权力的迫害和株连有直接关系,都一样的令人痛心扼腕。
普希金坚持真理,追求自由、民主和进步,反对沙皇专制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创作活动让沙皇政府不安和恐慌,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导致了普希金与丹特斯的决斗,普希金身负重伤,不治身亡,年仅38岁,“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而李白亦是矢志不忘“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参与了永王反皇权的活动,最终被彻底流放夜郎,即使中途获得赦免,也永远地被排挤在了政治舞台之外,永远没有了实现终生理想的可能性,最终郁郁寡欢,以酒浇愁,饮酒过度而死。一说李白因郁郁不得志,醉酒后入水捞月而亡,千古“诗仙”魂归明月。
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肉体被社会的黑暗吞噬了,但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不朽,他们的诗歌化作了璀璨不息的星光。在沙皇反动统治的年代,只有普希金伟大的诗篇,表达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崇高的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样,在封建王朝昏聩的统治下,李白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屑于阿谀奉迎,更不屑与腐朽同流合污,他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激励着华夏儿女,随其歌而起舞,而歌吟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普希金诗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7(3):145
[2] 瑞文網>古诗词>古籍《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翻译及赏析
[3]《反经的智慧》西安:长安出版社 2006(1):1
[4]《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1
[5] 《普希金诗选》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5):25
[6]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1
[7] 《李白诗集》吉林:吉林出版集团 2010(12):23
[8]诗词名句网 主页>作者大全>杜甫:24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1
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肉体被社会的黑暗吞噬了,但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不朽,他们的诗歌化作了璀璨不息的星光。在沙皇反动统治的年代,只有普希金伟大的诗篇,表达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崇高的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样,在封建王朝昏聩的统治下,李白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屑于阿谀奉迎,更不屑与腐朽同流合污,他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国内涵,激励着华夏儿女,随其歌而起舞,而歌吟和奋斗。
关键词: 普希金 李白 理想与现实
普希金与李白,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品性与气质、十分相似人生际遇的理想主义浪漫诗人。普希金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奇骏高峰,是中国的“诗仙”。两位伟大的诗人,都有着浓重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却都与当时充满黑暗和危机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和激烈的对撞。
一、浪漫主义理想的成因
追溯普希金和李白的少年,一个生长在没落的贵族之家,一个生长在移民的富商之家。两人皆家境优越,家中都有丰富的藏书,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环境。因此他们从小就饱读诗书,见识广博。
普希金12岁进入彼得堡皇村学校学习,那时他已经开始显露出卓越的诗歌才能,他在一次俄语公开考试的考场上朗诵了《皇村回忆》,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李白“五岁诵六甲”,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两位顶峰级的诗人,不只是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他们成长的自然环境也有相似之处,都与美好的大自然相通相融。普希金虽生在莫斯科,但从十二岁开始,有六年时间在皇村学校学习。皇村位于圣彼得堡郊外25公里处,那里“小溪潺潺,流入丛林的浓荫”[1],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而李白自五岁随父迁入蜀地大匡山,大匡山距江油市区20公里,那里林壑深邃,山清水秀,“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2],也是自然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少年李白在此青山秀水中读书十载。
大自然是最好的艺术老师,是养育艺术家的天堂。美好的大自然,从小给诗人的气质和性格赋予了自由、纯净、高洁的基因,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源泉,也决定了他们一生热爱自由、追求崇高理想的执着品性。
最关键的是诗人思想启蒙的教育,由于所处社会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又殊途同归。普希金从小受到农奴出身的奶娘的影响,读书时又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俄法战争激起的爱国热潮也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给未来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沙皇专制埋下了浪漫主义理想的种子。而李白从小接受的是儒家“入仕”思想教育,又拜赵蕤为师,受到《长短经》“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3]等思想的强烈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追求“扶社稷、济苍生”为目标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思想,从小就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立下了出蜀建功的四方之志,孕育着未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的实际行动。
虽然启蒙思想有所不同,但两人都是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希望百姓获得解放,获得民主和自由,希望国家改革和进步。李白“经世济民”,是要君王有道,体恤万民疾苦,把国家治理得清正和兴隆。只是普希金所处的时代,是古老的俄罗斯在逐渐摆脱落后的农奴制,在向西方借鉴与学习中向近代化靠近的时期。十二月党人发动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行动,给了他极大的鼓舞,所以他可以直鞭时弊,直接歌唱和抒发理想,向皇权挑战,向贵族传统文学挑战,所以他的思想更具有冲突性和爆发性。“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界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5],普希金追求理想的诗篇更具有积极、勇往无前的特征。而李白是封建社会顶峰时代的诗人,那时封建的大唐社会处于“开元盛世”晚期,还没有大分裂、大动乱、大辩论的政治环境,彼时他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6]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不是才能不济,只是生不逢时。李白的理想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的束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现实的无情打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他的诗篇兼具茫然失意和乐观豪侠的浪漫主义特征。
二、政治的失意,诗篇的崛起
最为相似的,是两位诗人追求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奋争的曲折坎坷的路程。
普希金毕业后就进入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耳濡目染了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参与了与他们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他民主自由进步的思想与当政者的专制和暴政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和冲突,他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短剑》等,直接反对和抨击沙皇的专制统治。他的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于是就把他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
同样的,李白在进入政治统治中心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也遭到了变相的流放。只是李白寻求理想的路途更加曲折坎坷,他出蜀以后,边游历边寻求入朝为官、实现政治理想的途径,他不断接触达官贵人,历时近二十年,直到年已不惑,才终于得到皇帝的赏识,受到皇帝“降辇步迎”、“七宝床赐食”的待遇,供奉翰林,常伴皇帝左右。按说,李白终于入朝为官,达成夙愿了,可悲的是,他并不知道,所谓的翰林供奉,就是帮助皇帝写诗助兴的“御用文人”,并不负责具体的国家事务,没有任何实权,更别提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梦想了。这让李白大失所望,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他“以大道匡君”的政治理想,与昏庸腐朽、纵情声色的皇帝,与皇宫里耽于享乐、宦官乱政的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与撞击。李白眼看着腐败的宫廷生活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对繁盛的外表下隐藏的内部危机产生了深切的忧患,又无法改变,就只好以酒浇愁,放浪形骸,“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8],是李白无计无奈的写照;“力士脱靴”引出嫉恨的谗言,使李白遭天子疏远,被皇帝一纸圣谕,赐金遣返。 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诗人的幻想,李白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这一时期虽不长,但他写下了诸如《行路难》《梁甫吟》等许多抨击现实的诗歌,有力地鞭挞权贵,表现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再谈到两位诗人遭到流放之后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以及最后的遭遇,也是大同小异。普希金被流放后,与十二月党人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一些秘密集会,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此间他创作了《囚徒》《致大海》,表达对自由的强烈憧憬,挑战沙皇的专制统治。
而李白被流放后,仍然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相信有一天终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他结交了杜甫和高适,一面求仙访道,抒怀遣兴,寻求对政治理想失意的超脱,一面仍对“济世”之志不能忘怀,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评古论今,纵横天下大势,为国家隐患担忧。安史之乱后,李白在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思想中冲突,恰逢永王出师东巡,慕名邀他为幕僚,李白随即应招,一个名动大唐的伟大诗人,抱着“经世济民”的理想抱负,走到了最高皇权的对立面。永王败北被杀后,李白即遭牵连,被捕入狱。即便如此,李白在后来获救出狱后,依然寄希望于朝廷,而现实却是遭到夜郎流放,至死也未曾再次踏上仕途。只有此间震撼整个唐朝诗坛的《行路难》,成为抒发愤慨,面对人生遭遇挫折依然有千丈乐观豪迈气概的千古名篇。
如此际遇,普希金和李白几乎是同出一辙,都是因为诗人对皇权的反抗和挑战,因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为了理想中的美好国度,触怒皇权,遭到权势的排挤,也正是在这样的斗争和冲突中,激发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但是,两人流放以后的追求和思想还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有寻仙仿道的出世思想,寻求解脱不得志的苦恼,想避世成为一个自由人,但矛盾的是,与此同时,仍忘不掉世事纷扰,忘不掉为朝廷效力的政治理想,这是诗人思想的矛盾,也与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有关。而普希金却比李白潇洒得多,他在流放期间全身心投入了诗体小说和政治抒情诗的创作,把目光投向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接着又在被沙皇当局幽禁的两年时间里,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了近百首诗歌,实现了创作的丰收,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这期间,他也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三、政治的牺牲品,诗歌的永生者
最为悲哀和悲壮的,是两位伟大诗人的陨落,都与最高权力的迫害和株连有直接关系,都一样的令人痛心扼腕。
普希金坚持真理,追求自由、民主和进步,反对沙皇专制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创作活动让沙皇政府不安和恐慌,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导致了普希金与丹特斯的决斗,普希金身负重伤,不治身亡,年仅38岁,“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而李白亦是矢志不忘“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参与了永王反皇权的活动,最终被彻底流放夜郎,即使中途获得赦免,也永远地被排挤在了政治舞台之外,永远没有了实现终生理想的可能性,最终郁郁寡欢,以酒浇愁,饮酒过度而死。一说李白因郁郁不得志,醉酒后入水捞月而亡,千古“诗仙”魂归明月。
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肉体被社会的黑暗吞噬了,但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不朽,他们的诗歌化作了璀璨不息的星光。在沙皇反动统治的年代,只有普希金伟大的诗篇,表达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崇高的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样,在封建王朝昏聩的统治下,李白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屑于阿谀奉迎,更不屑与腐朽同流合污,他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激励着华夏儿女,随其歌而起舞,而歌吟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普希金诗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7(3):145
[2] 瑞文網>古诗词>古籍《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翻译及赏析
[3]《反经的智慧》西安:长安出版社 2006(1):1
[4]《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1
[5] 《普希金诗选》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5):25
[6]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1
[7] 《李白诗集》吉林:吉林出版集团 2010(12):23
[8]诗词名句网 主页>作者大全>杜甫:24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