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情境,带入情境,逐步构筑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从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境;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可是在实践中,很多中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师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创设情境,带入情境,逐步构筑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从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到教学中,是作文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使用身边事物设置情境,搭建写作与生活的桥梁
习作指导要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搭建写作与生活的桥梁,生活本身即课堂。将熟悉的事物带入课堂,能让学生备感亲切,引起他们的回忆与遐想,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是导演,更应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不仅带游客到达景点,还应带游客感知景点、体验美景。学生在写作中的通病是“无话可说”“无米下锅”,其根本原因不是学生缺乏阅历、没有生活,而是缺乏感知。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他们所缺乏的并不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需要去感知生活,走进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幸福之中。教师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用品回忆,从而寻找写作的素材。
二、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作文的强大内动力,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导。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的确,没有兴趣的激发,学生很难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来,而大部分学生把写作当做任务,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作文教学,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
如在《人与自然》的写作要求中,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倡议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一次写作时,学生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效果不佳。第二次,笔者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资料。丰富多彩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些抽象、复杂的道理说得具体明了。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学生看到了沙尘暴,明白了酸雨的形成,知道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为何升高,懂得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生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的所需,像在百宝箱中探宝一样,寻找到了大量有利于写作的素材,再也不愁无法下笔了。
三、用文本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教师设境再充盈,也会有很多情境空白需要学生用想象去填充。而填充空白,是以学生对设境产生情感接纳为前提的,是充分挖掘、驱遣想象、激活思维的结果,同时也是学生走进情境的重要标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所设情境进行拓展性和延伸性想象训练,让学生在对情境再造性想象的同时,从空间角度延展拓开,引起更丰富的想象。
如《故乡》这篇小说,主人公“我”和童年好友闰土经过了近30年分别再度见面,变得非常生分和隔膜。而侄子宏儿和闰土的儿子水生却如父辈当年那样迅速地要好起来。那么,故事的将来会如何发展?比如十年、二十年后,闰土一家和“我”的一家如果再见面还会不会有故事?在学生热烈讨论后,可要求学生自拟题目作文,对主人公的心理做出描绘。这是一个有众多方向指向的故事,写起来很有拓展性。又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也是很好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材料。让学生设想于勒是作为一个大富翁衣锦还乡时的情景,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有强烈的改写这篇文章的兴趣。
中学生写作绝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当然也不能只凭其天资。教师的巧妙设境,能激发起孩子们写作的欲望,产生顿悟的火花,灵感突至,悟源广开,会呈现强烈的情感活动,从而跳出“学生害怕作文,教师担忧作文”的怪圈。
责任编辑 王凌燕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境;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可是在实践中,很多中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师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创设情境,带入情境,逐步构筑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从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到教学中,是作文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使用身边事物设置情境,搭建写作与生活的桥梁
习作指导要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搭建写作与生活的桥梁,生活本身即课堂。将熟悉的事物带入课堂,能让学生备感亲切,引起他们的回忆与遐想,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是导演,更应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不仅带游客到达景点,还应带游客感知景点、体验美景。学生在写作中的通病是“无话可说”“无米下锅”,其根本原因不是学生缺乏阅历、没有生活,而是缺乏感知。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他们所缺乏的并不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需要去感知生活,走进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幸福之中。教师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用品回忆,从而寻找写作的素材。
二、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作文的强大内动力,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导。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的确,没有兴趣的激发,学生很难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来,而大部分学生把写作当做任务,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作文教学,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
如在《人与自然》的写作要求中,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倡议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一次写作时,学生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效果不佳。第二次,笔者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资料。丰富多彩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些抽象、复杂的道理说得具体明了。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学生看到了沙尘暴,明白了酸雨的形成,知道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为何升高,懂得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生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的所需,像在百宝箱中探宝一样,寻找到了大量有利于写作的素材,再也不愁无法下笔了。
三、用文本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教师设境再充盈,也会有很多情境空白需要学生用想象去填充。而填充空白,是以学生对设境产生情感接纳为前提的,是充分挖掘、驱遣想象、激活思维的结果,同时也是学生走进情境的重要标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所设情境进行拓展性和延伸性想象训练,让学生在对情境再造性想象的同时,从空间角度延展拓开,引起更丰富的想象。
如《故乡》这篇小说,主人公“我”和童年好友闰土经过了近30年分别再度见面,变得非常生分和隔膜。而侄子宏儿和闰土的儿子水生却如父辈当年那样迅速地要好起来。那么,故事的将来会如何发展?比如十年、二十年后,闰土一家和“我”的一家如果再见面还会不会有故事?在学生热烈讨论后,可要求学生自拟题目作文,对主人公的心理做出描绘。这是一个有众多方向指向的故事,写起来很有拓展性。又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也是很好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材料。让学生设想于勒是作为一个大富翁衣锦还乡时的情景,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有强烈的改写这篇文章的兴趣。
中学生写作绝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当然也不能只凭其天资。教师的巧妙设境,能激发起孩子们写作的欲望,产生顿悟的火花,灵感突至,悟源广开,会呈现强烈的情感活动,从而跳出“学生害怕作文,教师担忧作文”的怪圈。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