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星渐渐隐去,东方开始露出淡淡的晨曦,萨洛尼卡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它宛如一位淡妆素裹的少女,背倚青松堆翠的赫蒂斯山,安详地侧卧在轻柔平滑的萨洛尼卡海湾的北侧,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诸神居住的奥林匹斯山,与它隔海相望。
萨洛尼卡是希腊的第二大城,它古老而又年青。我沿着市中心的埃葛娜蒂亚大街自西向东观赏市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商店,繁花似锦的街心公园,宽阔的林荫道,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现代的公寓,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却又那么和谐。但是,作为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萨洛尼卡的吸引之处还是在于它那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旖旎的自然风光。
漫步萨洛尼卡寻胜,宛如叩访历史的大门。这里有许多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兵燹之灾后幸存下来的古迹:气象森严的古罗马建筑,金莎辉煌的拜占庭式教堂,巍然屹立的中世纪城墙,都在记录着萨洛尼卡的古老文明。
位于城区中心的加莱利斯凯旋门堪称希腊古代建筑的杰作。拱门高约15米,巨大的大理石壁上饰有象征胜利的花冠和歌颂古罗马帝国首领的人像浮雕。这是三世纪末统治希腊的罗马帝国皇帝加莱利斯在击败波斯人后修建的。如今,拱门的南半侧已经不复存在,顶上野草萋萋,扶壁四周的雕像也显得黯然失色。但是,每次路经这里,我仿佛总会看到身着紫色皇袍的加莱利斯昂首挺立在凯旋门的拱顶上,向着胜利归来的将士挥手致意。这座凝结着古代希腊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凯旋门正是萨城当年曾经盛极一时的见证。
谈起萨洛尼卡这个城的名字,也有一段历史传说。相传,它在古代是一个荒凉的小镇,人称塞马。公元前315年,马其顿国王卡桑德洛斯为了加强统治,把塞马周围的25个小村镇全部并在一起,并以他的爱妻、亚历山大帝的妹妹的名字命名,改称它为“萨洛尼卡”。
在其后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萨洛尼卡曾经多次出现过繁荣,成为马其顿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的圣保罗从亚洲第一次去欧洲传教时,最先访问了这座城市,并在这里创建了欧洲的第一批基督教堂。也许正是它的繁荣兴旺引起外族侵略者的垂涎,使它屡遭兵燹,饱受蹂躏与欺凌。萨洛尼卡曾经先后成为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在近代,它又先后遭到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占领。
白塔是外国侵略者在这里互相争夺留下的铁证。萨洛尼卡人常常悲愤地讲起它那充满血泪的历史。1430年,入侵萨洛尼卡的威尼斯人为了永久霸占它,建造了这座海上堡垒。但是堡垒尚未竣工,野心勃勃的威尼斯人就被新崛起的土耳其人赶了出去。从十五世纪后期起,这座海上堡垒成为土耳其人监禁罪犯的囚牢。当时,白塔四面环水,囚犯欲逃不得,几乎无一人得以生还。1826年,希腊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预感自己的末日来临,慌忙下令将塔内的所有犯人斩尽杀绝。顿时,塔内塔外鲜血横流,连周围也被染得一片殷红,情景惨不忍睹,人们恐怖地称它为“血塔”。后来人们用石灰水反复粉刷,“血塔”才变为“白塔”。白塔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1944,希腊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赶走了侵略者,在白塔上升起希腊的第一面国旗,白塔从此成为独立自由的萨洛尼卡的象征。
白塔赫然矗立在海滨广场的西南角,高达33米。塔的下半部掩映在苍翠的松林中,高高的塔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丽。塔内凉气逼人,黑森森地只从四壁的几个窗眼透进一点光亮,犹如巴士底狱一般,阴森可怕。我沿着紧贴四壁的环形楼梯攀登上去,就直接抵达了塔顶的水泥平台。凭栏伫立,一阵阵海风拂面,心旷神怡;环顾四周,景色迷人:萨洛尼卡湾水阔天长,茫无涯际;城郊层楼耸立,气象万千。
战后,勤劳智慧的萨洛尼卡市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使城市的面貌发生惊人的变化。在城市建设方面,萨洛尼卡和很多欧洲城市一样也崇尚以旧为贵,市区里大多数建筑都只有六层。街道上的古建筑随处可见,更令我惊讶的是,很多现代建筑在设计和建设前也充分考虑到了古建筑的风格,整个城市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相映成趣,显得古朴有加、现代气息不足。今天,萨洛尼卡已经是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城市,主要发展的地方就是它的港口,它是巴尔干地区和东南部国家前往该地区的一个天然海路口岸。作为巴尔干地区的门户,萨洛尼卡已成为巴尔干半岛的经济贸易中心。成为北部希腊的中心,许多国际和地区组织都在这里设立了外交机构,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人们称它为希腊“陪都”。
萨洛尼卡有一些著名文化设施,位于赫蒂斯山麓亚里士多德大学,共有30000多名学生,它的哲学、神学和考古专业在世界上颇负盛名。萨洛尼卡考古博物馆中的亚历山大大帝展览厅共展出的珍贵文物,就充分反映了这位古代希腊著名君主在建立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的庞大帝国的复杂经历,以及他对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在这里,我都是学到了很多自己喜爱的这段历史。置身萨洛尼卡,今天希腊人尊崇文化、努力保护古迹以及继承灿烂文化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悠闲自足的乐观态度,都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希腊在欧洲算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进入萨洛尼卡,仍能感觉到当地人的悠闲和生活的富足。尽管当地的街道并不宽广,到处都显得十分整洁,生态环境也格外好,海滨是萨洛尼卡的主要风景区,位于漫长的海滨大道中心的海滨广场,宽阔平坦,风光绮丽。它是四十年前由人工填海而成的,如今早已成为萨洛尼卡的文化娱乐中心。无论是霞光曦微的清晨,还是夕阳残照的傍晚,这里的景色都是令人陶醉的。南望,广阔无垠的萨洛尼卡海湾平滑如镜,一片湛蓝;北看,连片的绿色草坪中点缀着簇簇鲜花,活像一块五彩缤纷的嵌花地毯。我来到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昂然耸立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铜像。亚历山大手执长矛,头戴盔甲,英姿勃勃地骑在一匹骏马上。他的双眼注视着远方,仿佛正在挥师远征。傍晚,海滨广场游人如织,熙来攘往。希腊人素有晚间散步的习惯,他们三五成群地在这里悠悠漫步,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人群中时而传来清脆悦耳的叫卖声,流动食品车上边烤边卖的夹肉面包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
在这里的这段日子里,我常爱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领略海滨之夜的情趣。有时,希腊人会邀我到附近的露天咖啡馆聊天,热切地给我讲他们这里的生活情况。尽管萨拉尼卡人身形高大,但在大街上跑着最多的仍是一些经济型小排量的亚洲车和微型车,这也反映了市民的经济状况。当地普通职员的月收入1000欧元,在欧盟成员国中算是较低水平,但萨拉尼卡人天生的乐观和闲适却给了我深刻印象。每到下午下班,人们开始聚集在咖啡馆里谈天、休憩,而晚饭往往从晚上八点多才开始。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把它绯红的霞光洒向海面,一艘艘雪白的游艇在粼粼的金波上行驰;海堤上,欢乐的人群、热恋的情侣席地而坐,或吉他轻弹,低吟随唱;或绵绵细语,倾吐衷肠,歌声、琴声和笑声伴随着轻轻的海风飘向了远方……
萨洛尼卡是希腊的第二大城,它古老而又年青。我沿着市中心的埃葛娜蒂亚大街自西向东观赏市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商店,繁花似锦的街心公园,宽阔的林荫道,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现代的公寓,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却又那么和谐。但是,作为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萨洛尼卡的吸引之处还是在于它那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旖旎的自然风光。
漫步萨洛尼卡寻胜,宛如叩访历史的大门。这里有许多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兵燹之灾后幸存下来的古迹:气象森严的古罗马建筑,金莎辉煌的拜占庭式教堂,巍然屹立的中世纪城墙,都在记录着萨洛尼卡的古老文明。
位于城区中心的加莱利斯凯旋门堪称希腊古代建筑的杰作。拱门高约15米,巨大的大理石壁上饰有象征胜利的花冠和歌颂古罗马帝国首领的人像浮雕。这是三世纪末统治希腊的罗马帝国皇帝加莱利斯在击败波斯人后修建的。如今,拱门的南半侧已经不复存在,顶上野草萋萋,扶壁四周的雕像也显得黯然失色。但是,每次路经这里,我仿佛总会看到身着紫色皇袍的加莱利斯昂首挺立在凯旋门的拱顶上,向着胜利归来的将士挥手致意。这座凝结着古代希腊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凯旋门正是萨城当年曾经盛极一时的见证。
谈起萨洛尼卡这个城的名字,也有一段历史传说。相传,它在古代是一个荒凉的小镇,人称塞马。公元前315年,马其顿国王卡桑德洛斯为了加强统治,把塞马周围的25个小村镇全部并在一起,并以他的爱妻、亚历山大帝的妹妹的名字命名,改称它为“萨洛尼卡”。
在其后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萨洛尼卡曾经多次出现过繁荣,成为马其顿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的圣保罗从亚洲第一次去欧洲传教时,最先访问了这座城市,并在这里创建了欧洲的第一批基督教堂。也许正是它的繁荣兴旺引起外族侵略者的垂涎,使它屡遭兵燹,饱受蹂躏与欺凌。萨洛尼卡曾经先后成为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在近代,它又先后遭到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占领。
白塔是外国侵略者在这里互相争夺留下的铁证。萨洛尼卡人常常悲愤地讲起它那充满血泪的历史。1430年,入侵萨洛尼卡的威尼斯人为了永久霸占它,建造了这座海上堡垒。但是堡垒尚未竣工,野心勃勃的威尼斯人就被新崛起的土耳其人赶了出去。从十五世纪后期起,这座海上堡垒成为土耳其人监禁罪犯的囚牢。当时,白塔四面环水,囚犯欲逃不得,几乎无一人得以生还。1826年,希腊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预感自己的末日来临,慌忙下令将塔内的所有犯人斩尽杀绝。顿时,塔内塔外鲜血横流,连周围也被染得一片殷红,情景惨不忍睹,人们恐怖地称它为“血塔”。后来人们用石灰水反复粉刷,“血塔”才变为“白塔”。白塔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1944,希腊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赶走了侵略者,在白塔上升起希腊的第一面国旗,白塔从此成为独立自由的萨洛尼卡的象征。
白塔赫然矗立在海滨广场的西南角,高达33米。塔的下半部掩映在苍翠的松林中,高高的塔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丽。塔内凉气逼人,黑森森地只从四壁的几个窗眼透进一点光亮,犹如巴士底狱一般,阴森可怕。我沿着紧贴四壁的环形楼梯攀登上去,就直接抵达了塔顶的水泥平台。凭栏伫立,一阵阵海风拂面,心旷神怡;环顾四周,景色迷人:萨洛尼卡湾水阔天长,茫无涯际;城郊层楼耸立,气象万千。
战后,勤劳智慧的萨洛尼卡市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使城市的面貌发生惊人的变化。在城市建设方面,萨洛尼卡和很多欧洲城市一样也崇尚以旧为贵,市区里大多数建筑都只有六层。街道上的古建筑随处可见,更令我惊讶的是,很多现代建筑在设计和建设前也充分考虑到了古建筑的风格,整个城市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相映成趣,显得古朴有加、现代气息不足。今天,萨洛尼卡已经是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城市,主要发展的地方就是它的港口,它是巴尔干地区和东南部国家前往该地区的一个天然海路口岸。作为巴尔干地区的门户,萨洛尼卡已成为巴尔干半岛的经济贸易中心。成为北部希腊的中心,许多国际和地区组织都在这里设立了外交机构,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人们称它为希腊“陪都”。
萨洛尼卡有一些著名文化设施,位于赫蒂斯山麓亚里士多德大学,共有30000多名学生,它的哲学、神学和考古专业在世界上颇负盛名。萨洛尼卡考古博物馆中的亚历山大大帝展览厅共展出的珍贵文物,就充分反映了这位古代希腊著名君主在建立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的庞大帝国的复杂经历,以及他对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在这里,我都是学到了很多自己喜爱的这段历史。置身萨洛尼卡,今天希腊人尊崇文化、努力保护古迹以及继承灿烂文化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悠闲自足的乐观态度,都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希腊在欧洲算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进入萨洛尼卡,仍能感觉到当地人的悠闲和生活的富足。尽管当地的街道并不宽广,到处都显得十分整洁,生态环境也格外好,海滨是萨洛尼卡的主要风景区,位于漫长的海滨大道中心的海滨广场,宽阔平坦,风光绮丽。它是四十年前由人工填海而成的,如今早已成为萨洛尼卡的文化娱乐中心。无论是霞光曦微的清晨,还是夕阳残照的傍晚,这里的景色都是令人陶醉的。南望,广阔无垠的萨洛尼卡海湾平滑如镜,一片湛蓝;北看,连片的绿色草坪中点缀着簇簇鲜花,活像一块五彩缤纷的嵌花地毯。我来到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昂然耸立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铜像。亚历山大手执长矛,头戴盔甲,英姿勃勃地骑在一匹骏马上。他的双眼注视着远方,仿佛正在挥师远征。傍晚,海滨广场游人如织,熙来攘往。希腊人素有晚间散步的习惯,他们三五成群地在这里悠悠漫步,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人群中时而传来清脆悦耳的叫卖声,流动食品车上边烤边卖的夹肉面包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
在这里的这段日子里,我常爱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领略海滨之夜的情趣。有时,希腊人会邀我到附近的露天咖啡馆聊天,热切地给我讲他们这里的生活情况。尽管萨拉尼卡人身形高大,但在大街上跑着最多的仍是一些经济型小排量的亚洲车和微型车,这也反映了市民的经济状况。当地普通职员的月收入1000欧元,在欧盟成员国中算是较低水平,但萨拉尼卡人天生的乐观和闲适却给了我深刻印象。每到下午下班,人们开始聚集在咖啡馆里谈天、休憩,而晚饭往往从晚上八点多才开始。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把它绯红的霞光洒向海面,一艘艘雪白的游艇在粼粼的金波上行驰;海堤上,欢乐的人群、热恋的情侣席地而坐,或吉他轻弹,低吟随唱;或绵绵细语,倾吐衷肠,歌声、琴声和笑声伴随着轻轻的海风飘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