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亳州市的电子企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制定了适合于亳州市电子企业发展要求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市属高职,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必须要从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
【关键词】市属高职 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TN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地级市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大,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不清。目前,仍然有许多市属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虽然有一定的修改,但只是简单的课程结构调整,没有结合专业内涵和地方实际进行科学地修订;课程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共性,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和地方性。所以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改进、完善和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市属高职院校面前最需要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市属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亳州市的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把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其次,要明确电子企业所需的人才结构。在开办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过程中,我们对该专业岗位需求调查表明,电子企业大体上需要这样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表现出专业的水平,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取得维修电工、高级电子产品装配工、无线电调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等从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带来许多新信息、新知识、新能力;具有较清晰的职业定位,能力知识较宽且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跨学科性、专业宽口径、就业面广等特点。针对此情况为更好的使学生能够实现就业,可以使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和专业竞争力。
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子、通信相关的理论知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实践技能水平要求极高,掌握焊接技术也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建立起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理论课常规教学、应用性课程实践教学、技能操作训练为中心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1.基础课程阶段,除了开设必要公共必修课外,可在这一阶段开设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及CAD》、《高频电子线路》、《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使得学生打好专业基础。
2.核心课程阶段。这一阶段为本专业核心阶段,在本阶段里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和相关课程,使学生既能够对将来所要从事行业的理论知识有所必要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找到兴趣点,学会一技之长。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电视原理》、《电子产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检测与转换》、《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等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毕业实践阶段,让学生到企业顶岗进行毕业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将所学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 实际锻炼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领悟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都是从传统的大专和大学附属专科学校转轨而来,因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上以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上多数都受到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未能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接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职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上的,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课堂教学以提高能力素质为原则,纯理论的课程较少,基础课更是以够用为度。建立健全学生能力考核标准,能力考核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对课程提出了最低的能力测试考核要求。具体做法是:建议教师采用能力标准测试方法对课程进行考核,比之单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2.提高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其中对理论的考核要求比较松。原因是毕业生主要是到岗位上从事具体工作,对理论的要求可以适可而止,重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在“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思想指导下,以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检测及维护能力培养为核心,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社会岗位的需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增强实用性、实践性,包含更多的现代技术和新技术应用。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按照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针对不同课程性质制定课程体系的考核办法,强化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形势的发展,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才会实现高职教育为电子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才会实现市属高职更好服务所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家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电子设计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7).
[3]姚淑霞,陈黎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5).
【关键词】市属高职 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TN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地级市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大,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不清。目前,仍然有许多市属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虽然有一定的修改,但只是简单的课程结构调整,没有结合专业内涵和地方实际进行科学地修订;课程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共性,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和地方性。所以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改进、完善和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市属高职院校面前最需要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市属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亳州市的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把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其次,要明确电子企业所需的人才结构。在开办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过程中,我们对该专业岗位需求调查表明,电子企业大体上需要这样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表现出专业的水平,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取得维修电工、高级电子产品装配工、无线电调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等从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带来许多新信息、新知识、新能力;具有较清晰的职业定位,能力知识较宽且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跨学科性、专业宽口径、就业面广等特点。针对此情况为更好的使学生能够实现就业,可以使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和专业竞争力。
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子、通信相关的理论知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实践技能水平要求极高,掌握焊接技术也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建立起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理论课常规教学、应用性课程实践教学、技能操作训练为中心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1.基础课程阶段,除了开设必要公共必修课外,可在这一阶段开设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及CAD》、《高频电子线路》、《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使得学生打好专业基础。
2.核心课程阶段。这一阶段为本专业核心阶段,在本阶段里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和相关课程,使学生既能够对将来所要从事行业的理论知识有所必要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找到兴趣点,学会一技之长。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电视原理》、《电子产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检测与转换》、《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等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毕业实践阶段,让学生到企业顶岗进行毕业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将所学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 实际锻炼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领悟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都是从传统的大专和大学附属专科学校转轨而来,因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上以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上多数都受到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未能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接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职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上的,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课堂教学以提高能力素质为原则,纯理论的课程较少,基础课更是以够用为度。建立健全学生能力考核标准,能力考核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对课程提出了最低的能力测试考核要求。具体做法是:建议教师采用能力标准测试方法对课程进行考核,比之单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2.提高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其中对理论的考核要求比较松。原因是毕业生主要是到岗位上从事具体工作,对理论的要求可以适可而止,重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在“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思想指导下,以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检测及维护能力培养为核心,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社会岗位的需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增强实用性、实践性,包含更多的现代技术和新技术应用。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按照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针对不同课程性质制定课程体系的考核办法,强化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形势的发展,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才会实现高职教育为电子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才会实现市属高职更好服务所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家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电子设计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7).
[3]姚淑霞,陈黎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