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和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训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它把教学本质定义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交往、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河共同发展。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已刻不容缓,政治教师要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已成为现实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的:
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年的应试教育,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 学方式都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与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脱节,而且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及生活实际相违背,严重的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养的提高。新课程下,作为一个政治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表现,以加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要研究当前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而更加务实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比如:对于每课都有的“课堂探究”,我把它们充分利用好,让学生通过“做一做”、“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把书本知识和学生地向实际、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生气勃勃的社会实际中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呢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赞不赞成过西方的节日。我将学生分成了赞成方和反对方,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表明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理由,我则恰当地加以引导、点拨、评价和调控,使学生在争论中获得知识、明辨是非、启迪智慧,使课堂呈现出一个“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探究气氛。
2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中心。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则不学。教完全支配了学,控制了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样的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想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不可想象的。新课程强调教学室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所以,新课程背景下,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积极、大胆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气氛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而教师只需要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在学习方式上,我尝试过让学生参与课文的板书设计、单元试题的命、辩论主体的设计、组织辩论赛、课堂小结、时政热点的点评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比如在高考热点“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复习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举措方面的材料,然后要求他们结合课本知识设计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由我汇总,再交还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不理解的、比较难理解的或者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样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提高了学生对材料的把握高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高考所需要的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树立“人本意识”的教育态度,定位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在管理者和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衡量它的效果最终的尺度是培养德才兼备学生的显著特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社会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这极大增强了目前思想教育的难度。我们学生在接受教师正面教育的同时,会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教师一定要耐心,切忌动辄训人,对学生一时模糊认识要分析、宽容、关心并谅解,当然也不可以迁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在“知、情、行、意”上下功夫,设法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及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教材内容时,由于学生受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对此内容有抵触情绪,对我国政府和共产党员的正确认识产生了偏差。对此,我不是先向他们灌输书本的观点,而是由近及远,由熟悉到不熟悉,结合身边的生动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例如:在应对“非典”、“禽流感”等重大流行病;抗击南方雪灾,以及应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国政府和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果敢、高效、为民,让他们对我国的政府和共产党员形成正确意识,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同时,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等,提高他们分析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思想正确、心理健全、身体健康的合格的新一代公民。
收稿日期:2009-07-08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已刻不容缓,政治教师要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已成为现实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的:
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年的应试教育,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 学方式都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与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脱节,而且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及生活实际相违背,严重的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养的提高。新课程下,作为一个政治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表现,以加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要研究当前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而更加务实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比如:对于每课都有的“课堂探究”,我把它们充分利用好,让学生通过“做一做”、“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把书本知识和学生地向实际、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生气勃勃的社会实际中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呢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赞不赞成过西方的节日。我将学生分成了赞成方和反对方,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表明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理由,我则恰当地加以引导、点拨、评价和调控,使学生在争论中获得知识、明辨是非、启迪智慧,使课堂呈现出一个“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探究气氛。
2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中心。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则不学。教完全支配了学,控制了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样的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想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不可想象的。新课程强调教学室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所以,新课程背景下,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积极、大胆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气氛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而教师只需要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在学习方式上,我尝试过让学生参与课文的板书设计、单元试题的命、辩论主体的设计、组织辩论赛、课堂小结、时政热点的点评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比如在高考热点“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复习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举措方面的材料,然后要求他们结合课本知识设计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由我汇总,再交还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不理解的、比较难理解的或者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样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提高了学生对材料的把握高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高考所需要的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树立“人本意识”的教育态度,定位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在管理者和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衡量它的效果最终的尺度是培养德才兼备学生的显著特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社会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这极大增强了目前思想教育的难度。我们学生在接受教师正面教育的同时,会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教师一定要耐心,切忌动辄训人,对学生一时模糊认识要分析、宽容、关心并谅解,当然也不可以迁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在“知、情、行、意”上下功夫,设法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及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教材内容时,由于学生受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对此内容有抵触情绪,对我国政府和共产党员的正确认识产生了偏差。对此,我不是先向他们灌输书本的观点,而是由近及远,由熟悉到不熟悉,结合身边的生动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例如:在应对“非典”、“禽流感”等重大流行病;抗击南方雪灾,以及应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国政府和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果敢、高效、为民,让他们对我国的政府和共产党员形成正确意识,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同时,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等,提高他们分析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思想正确、心理健全、身体健康的合格的新一代公民。
收稿日期: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