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整合内涵 找准整合焦点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在教学设计中呢?笔者结合“有丝分裂”教学案例进行一些深入的实践和反思。
  
  一、“课伊始,趣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整合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屏幕播放草履虫的分裂生殖和小鸡破壳而出的FLASH动画。草履虫一分为二产生新的个体,小鸡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变成一个多细胞个体。我们人类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和新的细胞产生,“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这一现象本身就是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增殖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的基础。
  提出问题:那么细胞是如何增殖的呢?(明确: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又有哪几种呢?(明确: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点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出一种“图文并茂”“声色皆存”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受知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导入序曲,在瞬间抓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创设情景,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二、“变静为动,答疑解惑”——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量,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白细胞和红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继续分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整合点】模拟周期,动态展示。
  引导学生注意观看整个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感受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还是分裂期。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歇期’,这时的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明确:细胞周期的绝大部分时间——大约占90%~95%——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如完成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适度生长)
  【整合点】微观聚焦,详细解析。
  为了研究的方便,教师借助多媒体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通过静态图的方式进行仔细观察和系统研究。依次播放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分裂由间期进入前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其间注意纺锤丝、纺锤体、染色单体、染色体等生物概念的介绍,鼓励学生讲解出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点评】此处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通过颜色搭配和谐、制作精美的动画,在给学生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整个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有所期盼。学生在观察动画过程中,认识到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个连续的过程,是具有周期性的,并且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同时这些整合点营造了必要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再次释疑,形成能力”——课堂练习中的倍增器
  
  【整合点】灵活多样,巧学多练。
  1.播放各个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请学生判断属于哪个时期;
  2.通过局域网发布ASP网页,进行相关试题的检测。
  【点评】此处整合点利用了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及时、快捷的特点,教师通过局域网发布带有试题的ASP网页,不仅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对错,查找自己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情况,并且教师通过网络的及时反馈,能够迅速详细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这个教学案例基本把握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找准了整合焦点,丰富了教学资源,不仅扩大了课堂信息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欣)
其他文献
职业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澳大利亚职业教师专业化体系主要包括职前教师教育培养、职业教师资格鉴定以及职业教师的管理与培训。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是职业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教师资格鉴定是职业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师管理与培训是职业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    一、职前职业教师培养    澳大利亚职业教师的培养经历了培养机构层次不断提升到培养模式逐步统一的过程。  
这是一个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历久弥新而又沉重的话题——“后进生”的教育。  这里的“后进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切身的体会和思考:教育帮助“后进生”,应该从行为规范,转向思想引导,做到多信任
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继续,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打锭子、背范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所谓写作能力,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纵观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语言空洞抽象、抒情无病呻吟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传统的作文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养成。   因此,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思想观念,确
校本培训以其特有的经济有效性,日益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在职培训模式。然而,以往的校本培训往往关注国家、学校的需要,关注教师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强调教师的业务进修等培训活动依赖于“外力”的推动,注重外部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诸如分数、证书和评定职称等外部诱因的利用,更多的是把培训看成是学校的一项工作任务与内容来开展。[1]当前,随着以研究型学习、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发
《中国教师》:请简单地谈一谈你对女子篮球运动的认识。  任冰洁:我觉得通过参与篮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对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重要,尤其对独生子女,它会让你认识到每个人不是独立的,有些事情要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好。我个人认为女子篮球最重要的是扎实的基本功,然后是顽强的作风与良好的身体素质。女生之间身体条件的差别不像男生那么明显,例如跳起的高度不会差很多,所以我觉得顽强的作风非常重要。  《中国教师》:通
1891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十六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钟灵毓秀皖南黄潭源村诞生。对现实生活中贫病与痛苦的切身体验使他产生行医济世思想,参与辛亥革命地方议会与武装暴动的经历以及金陵大学的学习生活,使他开始思考更深层的社会问题,终成为医治人心而非人身的教育巨匠。  一、止于人民幸福选择终生从教  陶行知在人生中选择教育,是由于他主张民主共和,反对专制横威,认为“自由、平等、民胞,共和之三大信条也
根据教育部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部署,广州在2003年正式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远程培训工作。2007年教育部在广州召开现场会之后,广州的教师远程培训又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大规模、广覆盖的教师培训。五年来,广州市本级共投入超过8 000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已经实现全过程信息化
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园丁”被引入教育领域是近现代以来的事情。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著名的“种子说”,即“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身上的”[1]。在种子隐喻中,“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2]由此引申出来的教师与园丁之间的类比成为后世“园丁说”的缘起。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反映就是儿童的发现,儿童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得
小学品德学科内涵丰富,包括许多社会常识、道德规范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认知。假如光靠书本所提供的内容和素材,缺少一定质量的资源建设和素材拓展,尤其是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就会使教学对话不能畅快自由,课堂气氛不能融洽和谐,学生参与也自然无法热情投入。  其实,品德课的教学素材无处不在,社会、学校、家庭、班级,甚至是在课堂上,只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会,都能从中寻
周作人本是中国现代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五四新文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很难设想,若没了周氏兄弟,中国的新文学将会是何等模样。也许是泄露了天机,以“作人”为名的他,偏偏在做人上不那么成功。且不说他落水成了汉奸一节,单单是既“谢师”又“破门”一事,就足以叫后人精神痉挛、咋舌不已了。  秦牧先生在《谢本师》一文中这样说:“以我们百年来的思想史上,那几回可怕的‘谢本师’的事件为例罢!清末俞曲园曾以‘治小学不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