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在教学设计中呢?笔者结合“有丝分裂”教学案例进行一些深入的实践和反思。
一、“课伊始,趣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整合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屏幕播放草履虫的分裂生殖和小鸡破壳而出的FLASH动画。草履虫一分为二产生新的个体,小鸡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变成一个多细胞个体。我们人类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和新的细胞产生,“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这一现象本身就是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增殖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的基础。
提出问题:那么细胞是如何增殖的呢?(明确: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又有哪几种呢?(明确: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点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出一种“图文并茂”“声色皆存”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受知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导入序曲,在瞬间抓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创设情景,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二、“变静为动,答疑解惑”——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量,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白细胞和红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继续分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整合点】模拟周期,动态展示。
引导学生注意观看整个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感受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还是分裂期。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歇期’,这时的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明确:细胞周期的绝大部分时间——大约占90%~95%——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如完成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适度生长)
【整合点】微观聚焦,详细解析。
为了研究的方便,教师借助多媒体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通过静态图的方式进行仔细观察和系统研究。依次播放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分裂由间期进入前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其间注意纺锤丝、纺锤体、染色单体、染色体等生物概念的介绍,鼓励学生讲解出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点评】此处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通过颜色搭配和谐、制作精美的动画,在给学生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整个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有所期盼。学生在观察动画过程中,认识到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个连续的过程,是具有周期性的,并且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同时这些整合点营造了必要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再次释疑,形成能力”——课堂练习中的倍增器
【整合点】灵活多样,巧学多练。
1.播放各个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请学生判断属于哪个时期;
2.通过局域网发布ASP网页,进行相关试题的检测。
【点评】此处整合点利用了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及时、快捷的特点,教师通过局域网发布带有试题的ASP网页,不仅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对错,查找自己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情况,并且教师通过网络的及时反馈,能够迅速详细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这个教学案例基本把握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找准了整合焦点,丰富了教学资源,不仅扩大了课堂信息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欣)
一、“课伊始,趣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整合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屏幕播放草履虫的分裂生殖和小鸡破壳而出的FLASH动画。草履虫一分为二产生新的个体,小鸡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变成一个多细胞个体。我们人类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和新的细胞产生,“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这一现象本身就是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增殖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的基础。
提出问题:那么细胞是如何增殖的呢?(明确: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又有哪几种呢?(明确: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点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出一种“图文并茂”“声色皆存”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受知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导入序曲,在瞬间抓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创设情景,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二、“变静为动,答疑解惑”——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量,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白细胞和红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继续分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整合点】模拟周期,动态展示。
引导学生注意观看整个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感受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还是分裂期。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歇期’,这时的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明确:细胞周期的绝大部分时间——大约占90%~95%——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如完成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适度生长)
【整合点】微观聚焦,详细解析。
为了研究的方便,教师借助多媒体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通过静态图的方式进行仔细观察和系统研究。依次播放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分裂由间期进入前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其间注意纺锤丝、纺锤体、染色单体、染色体等生物概念的介绍,鼓励学生讲解出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点评】此处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通过颜色搭配和谐、制作精美的动画,在给学生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整个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有所期盼。学生在观察动画过程中,认识到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个连续的过程,是具有周期性的,并且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同时这些整合点营造了必要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再次释疑,形成能力”——课堂练习中的倍增器
【整合点】灵活多样,巧学多练。
1.播放各个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请学生判断属于哪个时期;
2.通过局域网发布ASP网页,进行相关试题的检测。
【点评】此处整合点利用了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及时、快捷的特点,教师通过局域网发布带有试题的ASP网页,不仅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对错,查找自己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情况,并且教师通过网络的及时反馈,能够迅速详细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这个教学案例基本把握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找准了整合焦点,丰富了教学资源,不仅扩大了课堂信息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