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生物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师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以期提高教学效益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得到启示,将“第一时间”引入生物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最初流行于港台,20世纪90年代末在内地大范围使用,且最先来自影视新闻、网络及体育比赛。随后,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成为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流行词。在知识经济飞猛发展的今天,人们更看好“第一时间”的数字化、重时间的科学性特点。《新华新词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某一事件过程的最早、最重要的时间”。其实,“第一时间”应用于不同场合含义不同,可表示“事件发生之初”、“行动及时、最早、最快、毫不拖延”等。笔者将“第一时间”引入生物教学,取后者含义,即能及时、自主、高效地完成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 学生的学要把握“第一时间”
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发挥出主体地位,应在课前先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学三环节上,自觉地把握“第一时间”。下面以苏教版“细胞增殖”第一课时的学习为例,分析学生该如何把握“第一时间”。
2.1 课前先学——用心抓住“第一时间”
不少学生在课前先学时只是囫囵吞枣地预习教材。这种只读文字不读图表、只阅读不思考不留痕迹的预习,学习效果不佳。若想发挥课前先学的最佳效益,教师可提供具体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在细节上用心抓住“第一时间”!
(1) 教师及时划出概念,圈出专业词汇,使课前先学更具主动性、目的性。如划出细胞周期的概念,圈出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分裂期、着丝点、染色(单)体等。
(2) 学生边预习边记下困惑的问题,可更加针对性地捕捉教师在课堂上的解析。如,细胞周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染色体(质)、染色单体、DNA及丝点关系是什么?染色体复制后是如何平均分配的,有什么重要意义?以问题带动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意识,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高效率地听课。
(3) 教师有意识关注教材中的图表,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关注有丝分裂各时期图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可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是如何复制并平均分配的,进而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
用心抓住这些“第一时间”,学生就能基本知道本节重点是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难点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并平均分配的本质。这种“第一时间”自主地先学,可以减少听课压力,使听课、记笔记、思考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2.2 课堂研学——细致体现“第一时间”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向课堂每一分每一秒要效益,这分分秒秒都是“第一时间”。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学生要从学会记笔记中,加强课堂研学。事实上,不少学生有记笔记的意识,但不善于“第一时间”记笔记!如,不能及时记下或划下教师对关键词的分析、对图表的剖析等。贻误了“第一时间”,即便记笔记也有不全面、甚至耽误聆听教师随后讲授的内容,收效不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第一时间”记笔记!学生要善于在教师的分析和强调中及时捕捉关键词句、图表,并划下或记下,自觉调动手、脑、耳、眼等多器官参与,如此更利于集中注意力,使学习达到高效状态。如,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应及时记录的笔记如下:
(1) 记录染色体(质)、染色单体、DNA及着丝点关系(图1)。
(2)以教材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为例,在示意图上标出各时期的染色体(质)数、DNA含量,并随即作出坐标图(图2)。在坐标图中标出必要的说明,圈出特殊的点,便于深刻理解有丝分裂的本质和意义。
“第一时间”记笔记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敏锐地捕捉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句,准确地、快速地记录下来,不必拘泥于完整的句子或图表,可留待课后巩固补充。当然,记笔记是一项多技巧活动,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有意识加强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听课中如何提炼笔记内容,如何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等。
2.3 课后拓学——灵活选择“第一时间”
已学习的知识会不断遗忘,课后拓学环节上的复习十分重要。是否每位学生复习时间段的选择都恰当呢?能否在关键时间段复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选择“第一时间”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记忆遗忘规律,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3和表1)中来分析如何灵活选择“第一时间”复习。
(1) 课堂随即复习。图3表明,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从表1看出,在学习新知(假设已100%掌握)20 min后,保存量只有58.2%,即遗忘了41.8%,遗忘速度最快。因此,此时复习是首选的“第一时间”。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边学边练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积极地投入到此时的复习中。如,学习细胞周期概念后,教师随即提供圆周法和线段法表示细胞周期的习题,帮助学生及时巩固。
(2) 当天及时复习。在学习新知8 h后,保存量只有35.8%,即遗忘了64.2%。这说明当天复习也是“第一时间”。学生可通过阅读、做作业、整理完善笔记等方式及时复习。如,通(精)读有丝分裂的内容、结合做作业的情况来补充完善笔记。学习抓住这一“第一时间”,且能做到正确地复习,可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归纳整合等诸多能力。
(3) 次日跟进复习。次日记忆的保存量只有27.8%,跟进复习十分必要。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在次日的某个时间,将新知再研读一遍。如,研读教材上有丝分裂的过程、记录的笔记和已更正的错题等。这一“第一时间”的复习耗时不长,一直坚持,却事半功倍。
(4) 阶段追踪复习。根据遗忘规律,对于学过的知识,随着时间推移越长(还会受其它因素干扰),遗忘越多,并发生错误,因此需要不断地复习和矫正。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周、月为单位选择恰当的时间来追踪复习所学的知识,这周、月也是重要的“第一时间”!在此阶段复习中,往往一个单元已学完,为使复习更系统、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知识、构建概念图等。如,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构建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内的细胞增殖概念图等。 3 教师的教要利用“第一时间”
作为主导者,教师能否在备课、授课、反思(反馈)三阶段中善于利用“第一时间”,不仅对学生学习影响很大,也影响着自身的专业成长。
3.1 用心抓住“第一时间”备课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劳动前移,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备课过程中的细节繁多,教师要尽可能地克服困难,在这一重要的“第一时间”就充分准备好,有备无患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对于新授课,要认真备好教学设计,把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搜集、整理或调试好;对于实验课,教师务必做好课前实验,想清楚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常态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在课后才去补做(甚至不做)本应课前完成的事情,长此以往,教学水平自然不能提高。
3.2 灵活选择“第一时间”授课
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选择“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新课导入时,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时复习相关旧知,以承上启下;在学习“减数分裂”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DNA含量、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及与有丝分裂的异同,以培养分析综合、对比判断能力;在“孟德尔遗传定律”讲授完毕时,要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做完了一个生物实验时,要随即总结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原则,以培养生物学科的实验素养;对于教材中的图、表、实验,也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其中所含的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以培养识图、表达、探究能力。
教师灵活选择“第一时间”还表现在:当学生正确答题时,要“第一时间”大力表扬,而非吝啬语言或担心误时;当学生错误答题时,要“第一时间”给予鼓励,而非不闻不问或批评讽刺。“第一时间”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要善于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教学契机,以学生的错误为契机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也是灵活解决预设与生成矛盾的途径。
3.3 细致体现“第一时间”反思(反馈)
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反思教学,针对备、授课情况及时检查课堂效果,如,实施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氛围是否和谐,有何优缺点,什么环节需改进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再次实践。教师长期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必然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若反思教学在若干天后进行,由于不能很详实地回想起当时的授课状况和体会,反思力度和收获会大打折扣。
此外,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选择“第一时间”反馈解决。如,及时批改并辅导学生修正作业、尽快回答学生疑问、适时找学生谈心等。如此,可树立教师威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增进师生感情,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蒋凤霞,关玲永.如何运用记忆遗忘规律提高英语记忆量[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8):5-8.
[2] 马彪.“第一时间”的翻译与使用[J].外语学刊,2005(3):93-96.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新词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 “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最初流行于港台,20世纪90年代末在内地大范围使用,且最先来自影视新闻、网络及体育比赛。随后,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成为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流行词。在知识经济飞猛发展的今天,人们更看好“第一时间”的数字化、重时间的科学性特点。《新华新词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某一事件过程的最早、最重要的时间”。其实,“第一时间”应用于不同场合含义不同,可表示“事件发生之初”、“行动及时、最早、最快、毫不拖延”等。笔者将“第一时间”引入生物教学,取后者含义,即能及时、自主、高效地完成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 学生的学要把握“第一时间”
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发挥出主体地位,应在课前先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学三环节上,自觉地把握“第一时间”。下面以苏教版“细胞增殖”第一课时的学习为例,分析学生该如何把握“第一时间”。
2.1 课前先学——用心抓住“第一时间”
不少学生在课前先学时只是囫囵吞枣地预习教材。这种只读文字不读图表、只阅读不思考不留痕迹的预习,学习效果不佳。若想发挥课前先学的最佳效益,教师可提供具体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在细节上用心抓住“第一时间”!
(1) 教师及时划出概念,圈出专业词汇,使课前先学更具主动性、目的性。如划出细胞周期的概念,圈出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分裂期、着丝点、染色(单)体等。
(2) 学生边预习边记下困惑的问题,可更加针对性地捕捉教师在课堂上的解析。如,细胞周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染色体(质)、染色单体、DNA及丝点关系是什么?染色体复制后是如何平均分配的,有什么重要意义?以问题带动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意识,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高效率地听课。
(3) 教师有意识关注教材中的图表,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关注有丝分裂各时期图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可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是如何复制并平均分配的,进而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
用心抓住这些“第一时间”,学生就能基本知道本节重点是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难点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并平均分配的本质。这种“第一时间”自主地先学,可以减少听课压力,使听课、记笔记、思考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2.2 课堂研学——细致体现“第一时间”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向课堂每一分每一秒要效益,这分分秒秒都是“第一时间”。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学生要从学会记笔记中,加强课堂研学。事实上,不少学生有记笔记的意识,但不善于“第一时间”记笔记!如,不能及时记下或划下教师对关键词的分析、对图表的剖析等。贻误了“第一时间”,即便记笔记也有不全面、甚至耽误聆听教师随后讲授的内容,收效不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第一时间”记笔记!学生要善于在教师的分析和强调中及时捕捉关键词句、图表,并划下或记下,自觉调动手、脑、耳、眼等多器官参与,如此更利于集中注意力,使学习达到高效状态。如,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应及时记录的笔记如下:
(1) 记录染色体(质)、染色单体、DNA及着丝点关系(图1)。
(2)以教材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为例,在示意图上标出各时期的染色体(质)数、DNA含量,并随即作出坐标图(图2)。在坐标图中标出必要的说明,圈出特殊的点,便于深刻理解有丝分裂的本质和意义。
“第一时间”记笔记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敏锐地捕捉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句,准确地、快速地记录下来,不必拘泥于完整的句子或图表,可留待课后巩固补充。当然,记笔记是一项多技巧活动,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有意识加强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听课中如何提炼笔记内容,如何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等。
2.3 课后拓学——灵活选择“第一时间”
已学习的知识会不断遗忘,课后拓学环节上的复习十分重要。是否每位学生复习时间段的选择都恰当呢?能否在关键时间段复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选择“第一时间”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记忆遗忘规律,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3和表1)中来分析如何灵活选择“第一时间”复习。
(1) 课堂随即复习。图3表明,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从表1看出,在学习新知(假设已100%掌握)20 min后,保存量只有58.2%,即遗忘了41.8%,遗忘速度最快。因此,此时复习是首选的“第一时间”。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边学边练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积极地投入到此时的复习中。如,学习细胞周期概念后,教师随即提供圆周法和线段法表示细胞周期的习题,帮助学生及时巩固。
(2) 当天及时复习。在学习新知8 h后,保存量只有35.8%,即遗忘了64.2%。这说明当天复习也是“第一时间”。学生可通过阅读、做作业、整理完善笔记等方式及时复习。如,通(精)读有丝分裂的内容、结合做作业的情况来补充完善笔记。学习抓住这一“第一时间”,且能做到正确地复习,可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归纳整合等诸多能力。
(3) 次日跟进复习。次日记忆的保存量只有27.8%,跟进复习十分必要。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在次日的某个时间,将新知再研读一遍。如,研读教材上有丝分裂的过程、记录的笔记和已更正的错题等。这一“第一时间”的复习耗时不长,一直坚持,却事半功倍。
(4) 阶段追踪复习。根据遗忘规律,对于学过的知识,随着时间推移越长(还会受其它因素干扰),遗忘越多,并发生错误,因此需要不断地复习和矫正。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周、月为单位选择恰当的时间来追踪复习所学的知识,这周、月也是重要的“第一时间”!在此阶段复习中,往往一个单元已学完,为使复习更系统、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知识、构建概念图等。如,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构建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内的细胞增殖概念图等。 3 教师的教要利用“第一时间”
作为主导者,教师能否在备课、授课、反思(反馈)三阶段中善于利用“第一时间”,不仅对学生学习影响很大,也影响着自身的专业成长。
3.1 用心抓住“第一时间”备课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劳动前移,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备课过程中的细节繁多,教师要尽可能地克服困难,在这一重要的“第一时间”就充分准备好,有备无患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对于新授课,要认真备好教学设计,把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搜集、整理或调试好;对于实验课,教师务必做好课前实验,想清楚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常态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在课后才去补做(甚至不做)本应课前完成的事情,长此以往,教学水平自然不能提高。
3.2 灵活选择“第一时间”授课
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选择“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新课导入时,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时复习相关旧知,以承上启下;在学习“减数分裂”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DNA含量、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及与有丝分裂的异同,以培养分析综合、对比判断能力;在“孟德尔遗传定律”讲授完毕时,要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做完了一个生物实验时,要随即总结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原则,以培养生物学科的实验素养;对于教材中的图、表、实验,也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其中所含的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以培养识图、表达、探究能力。
教师灵活选择“第一时间”还表现在:当学生正确答题时,要“第一时间”大力表扬,而非吝啬语言或担心误时;当学生错误答题时,要“第一时间”给予鼓励,而非不闻不问或批评讽刺。“第一时间”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要善于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教学契机,以学生的错误为契机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也是灵活解决预设与生成矛盾的途径。
3.3 细致体现“第一时间”反思(反馈)
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反思教学,针对备、授课情况及时检查课堂效果,如,实施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氛围是否和谐,有何优缺点,什么环节需改进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再次实践。教师长期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必然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若反思教学在若干天后进行,由于不能很详实地回想起当时的授课状况和体会,反思力度和收获会大打折扣。
此外,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选择“第一时间”反馈解决。如,及时批改并辅导学生修正作业、尽快回答学生疑问、适时找学生谈心等。如此,可树立教师威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增进师生感情,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蒋凤霞,关玲永.如何运用记忆遗忘规律提高英语记忆量[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8):5-8.
[2] 马彪.“第一时间”的翻译与使用[J].外语学刊,2005(3):93-96.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新词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