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现代小学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对此加以重视,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素养实践与艺术审美等方面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将教学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以学科为基础对学生各种能力及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综合发展。
一、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必然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语文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养成和掌握的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与品质,如基础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等。这些能力与品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师应当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性,以后者为基础并进行延展,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地渗透,让学生在长期熏陶下逐渐形成良好语文核心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其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素材、媒介与载体,以内容为基础,带领学生感悟和掌握各种核心素养,而非干巴巴地进行理论研究。例如在教学《桂花雨》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感性语言材料、语言技能运用、文化素养等进行培养,便围绕这几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以更能实现素养培养目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首先是在基础知识方面,课文中包含大量生字,这些均是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箩”“婆”“糕”“浸”等字,教師应当引导学生识字。其次是感性语言材料方面,《桂花雨》中包含对“桂花”用处的具体描写,包括加在茶叶里泡茶、做糕饼等,教师以此进行拓展,带领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积累语言材料。然后是语言技能应用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默读与仿写,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升语言技能。最后是文化素养方面,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课文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促使学生明白故土乡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感,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拓展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积极拓展教学方法与方式,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并让学生在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中逐渐养成良好核心素养。当前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题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竞争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应当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择,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而有收获的学习体验中逐渐养成优秀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决定以这篇课文加强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强化学生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促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情感及形成勇敢、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不过要想实现对学生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决不能对课文进行干巴巴地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促使学生真正读懂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而要让学生主动、认真地阅读课文,体会故事内涵,则需要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基础,同时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故而教师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与视频,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边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一边使用多媒体展示对应的图片与视频,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课文故事内容,避免学生觉得文字过于枯燥。而且,为了有效强化学生语言技能,教师一边带领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一边对课文的描写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通过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示景物及各种事情。
三、提供核心素养的实践机会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找寻与提供合适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将核心素养应用于实践。一般来说,开展和组织各种活动是最为常见而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不自觉践行各种核心素养,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改正错误思想、观念、行为与习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相关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分别进行续写竞赛活动与角色扮演游戏。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借助图片等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但是在教学到诸葛亮带领鲁肃坐草船朝北岸开去时戛然而止,要求学生不能看之后的课文,而是要对课文进行续写,让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的同时,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在通读全文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鲁肃、曹操、与周瑜,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强化学生对勇敢、机智等品质的践行。
四、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大量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关键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艺术修养。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基于语文学科的艺术审美进行拓展延伸,对艺术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艺术性内容,深化艺术内涵,让学生感受艺术中包含的技巧、情感与意境。例如,在教学龚自珍《已亥杂诗》时,虽然这首古诗仅有短短四句,但是每一句都是千古传唱的经典诗句,尤其是最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分析诗中壮伟的意象,感悟其中包含的作者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并憧憬未来的复杂情感,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综上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摆脱传统只重视学科知识教学的方式,充分强化学生学科能力与品质,为学生学好语文、日后成长及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自身教学意识和观念,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与改善,务必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将教学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以学科为基础对学生各种能力及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综合发展。
一、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必然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语文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养成和掌握的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与品质,如基础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等。这些能力与品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师应当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性,以后者为基础并进行延展,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地渗透,让学生在长期熏陶下逐渐形成良好语文核心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其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素材、媒介与载体,以内容为基础,带领学生感悟和掌握各种核心素养,而非干巴巴地进行理论研究。例如在教学《桂花雨》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感性语言材料、语言技能运用、文化素养等进行培养,便围绕这几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以更能实现素养培养目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首先是在基础知识方面,课文中包含大量生字,这些均是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箩”“婆”“糕”“浸”等字,教師应当引导学生识字。其次是感性语言材料方面,《桂花雨》中包含对“桂花”用处的具体描写,包括加在茶叶里泡茶、做糕饼等,教师以此进行拓展,带领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积累语言材料。然后是语言技能应用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默读与仿写,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升语言技能。最后是文化素养方面,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课文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促使学生明白故土乡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感,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拓展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积极拓展教学方法与方式,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并让学生在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中逐渐养成良好核心素养。当前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题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竞争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应当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择,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而有收获的学习体验中逐渐养成优秀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决定以这篇课文加强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强化学生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促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情感及形成勇敢、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不过要想实现对学生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决不能对课文进行干巴巴地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促使学生真正读懂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而要让学生主动、认真地阅读课文,体会故事内涵,则需要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基础,同时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故而教师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与视频,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边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一边使用多媒体展示对应的图片与视频,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课文故事内容,避免学生觉得文字过于枯燥。而且,为了有效强化学生语言技能,教师一边带领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一边对课文的描写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通过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示景物及各种事情。
三、提供核心素养的实践机会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找寻与提供合适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将核心素养应用于实践。一般来说,开展和组织各种活动是最为常见而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不自觉践行各种核心素养,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改正错误思想、观念、行为与习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相关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分别进行续写竞赛活动与角色扮演游戏。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借助图片等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但是在教学到诸葛亮带领鲁肃坐草船朝北岸开去时戛然而止,要求学生不能看之后的课文,而是要对课文进行续写,让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的同时,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在通读全文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鲁肃、曹操、与周瑜,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强化学生对勇敢、机智等品质的践行。
四、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大量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关键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艺术修养。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基于语文学科的艺术审美进行拓展延伸,对艺术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艺术性内容,深化艺术内涵,让学生感受艺术中包含的技巧、情感与意境。例如,在教学龚自珍《已亥杂诗》时,虽然这首古诗仅有短短四句,但是每一句都是千古传唱的经典诗句,尤其是最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分析诗中壮伟的意象,感悟其中包含的作者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并憧憬未来的复杂情感,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综上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摆脱传统只重视学科知识教学的方式,充分强化学生学科能力与品质,为学生学好语文、日后成长及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自身教学意识和观念,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与改善,务必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