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是强农的根本,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创业人才是带领农民致富的排头兵。本文通过对农村创业人才培养对象特点的分析,从培训需求、培训内容设计、能力建设、培训效果评估、创业环境营造等方面探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创业人才 培养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强农的根本,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创业人才是带领农民致富的排头兵。未来十年,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最为重要和紧迫的就是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尤其是创业创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养,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造就一支农民创业大军,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一、农村创业人才队伍现状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迁到城市集镇,城乡之间人力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单向流入城市,将导致农村人才资源枯竭。大部分农户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中不能发展壮大,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农村创业人才的总量匮乏、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低、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另外,由于财政经费紧张、组织不到位,对农村创业人才缺乏系统的培训,使农村创业人才的开发、培养、管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缺乏全面统一规划和培训需求调查,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没有分类对待,培训的效果不佳,致使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我国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发都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
二、农村创业人才培养对象特点分析
(一)创业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创业型职业农民的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与传统农民相比,创业型职业农民有胆识,他们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二是实践经验丰富。创业型职业农民来源于农村、熟悉农村,在农业某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创业型职业农民善于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能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勇于实践。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不仅自身由穷变富,而且带动了更多农民走向富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农民是农村创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他们还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中具有先导性、示范性。创业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不仅直接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将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返乡创业人才
返乡创业人才主要是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多年的奋斗,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能和经营管理理念,自愿回乡创业的一类人。他们回乡创业不仅能够带回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而且可以吸纳当地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返乡创业者的特点:一是有敢闯敢干的个性,通过在发达地区的多年磨练,发展理念具有先进性,带动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一些务工者,把资金转投到家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三是眼界开阔,带回了先进生产力,通过在外务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回乡创业带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四是带动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新渠道。五是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返乡农民工创业向城镇、交通便利的村落发展,带动了就业人口、社会资本向城镇和农村社区聚集,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农科类大学生
相比较而言,农村市场发育还不健全,在农村创业竞争压力较小,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科类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之后,掌握了专业的农科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尝试创业。农科类大学生创业的特点:一是难以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很多大学生只有模糊的创业想法,但是却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项目。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市场预测过于乐观,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二是农科类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风险。他们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由于农科类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实践经验,对可能遭遇到的风险缺乏必要准备。三是国家政策支持。近几年,全国开始大范围实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计划,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裕的后备人才资源。农村自由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成长。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在创业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府的扶持推动着大学生的创业进程。
三、农村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基于创业胜任力模型,调查培训需求
开展培训,首先应该掌握培训对象所思所需,根据重点需求,量体裁衣安排培训内容。胜任力模型是指能力素质模型,是将某项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由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组成,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也是以此为基本框架,但不同之处是,它将重点放在创业人员胜任力特征的综合分析上,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培训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需求分析:第一,评估目前农村创业人才队伍的胜任力现状,了解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困难、瓶颈;第二,找出创业人才胜任力现状与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差距,即农村创业人才的能力“短板”;第三,分析创业能力差距产生的原因,确定培训的重点;第四,调查研究创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了解其培训的意愿及意向课程;第五,结合创业人员胜任力“短板”和培训需求调研结论,得出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只有在充分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才能起到针对性的作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相比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制订出分层次、有侧重点的培训计划,并且将创业所需的胜任力与培训内容有效对接,有助于认清受训人员的能力短板,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培训真正有效果。 (二)明确创业培训对象内容,选择培训方法
根据对创业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培训的内容: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政策法规宣传、农业技术指导、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突破传统的思维,以新的理念推动农村创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模式从根本转变,采取培训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就地就近培养。教学安排上,紧密结合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和关键技术。另外,培训方法可以多样,第一,经验交流、案例分享。请致富带头人介绍艰苦创业的历程,分享农业生产、经营推广经验。通过对新农村创业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一批先进典型村、带头人的经验和做法,增强创业培养对象的信心,同时通过对先进典型村、典型人物的学习探讨,总结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从中得到启示。同时,针对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座谈研讨,让学员与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人才和同行面对面交流,起到集思广益,学习借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第二,现场参观,观摩学习。在创业带头人传授经验的基础上,让学员参观学习农村典型的发展一二三产业的特色和农村社会事业管理的现场,促进学员把先进经验、发展道路与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起到开阔眼界,启迪思路的作用。第三,专题讲座,技能培养。要想在农村创业成功,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的积累。针对培训对象的盲点,可以会同社会各界力量,请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政府专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普及法律、金融贷款、农业技术、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对症下药,让学员结合自身存在的短板,及时充电。
(三)设计精品创业课程,加强能力建设
根据农村创业人才和农科类大学生注重农业农村工作的经验学习和案例分析,因此,可以按照贴近农村、贴近实际、生动活泼、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学员的特点和口味来选择授课教师,设计出精品课程。对学员喜欢的课程,可以编写成讲义,让更多的学员受益。坚持用成功创业案例教学,现场挖掘学员自己的创业案例,以学员演练提问,老师启发答疑的互动方式教学,突出课程的实用、有效性。此外,还可以把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程中,把大学生经历的事表演出来,请学员讨论,老师辅导,优秀带头人和专家点评,让学员有直观的感受。除此以外,建立农村教育培训网络,拓宽培训场地和实习、实验基地,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加强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一要扩大规模,拓展培训能力。充分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打破多口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格局,由政府主导,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农业、科技、教育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升办学效率。二要实行集约化办学,依托农村,加强与当地职业教育、农村基础教育联合办学;着眼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和涉农项目工程建设,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合作,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造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
(四)重视培训效果评估,促进成果转化
培训评估包括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者的传授能力、培训方法、学习环境等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采用客观的评估标准、方法,在合理的时间内,比较受训者在学习前后的情况,考核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不断的改进培训质量,让培训学员有收获。每次培训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份《培训效果反馈表》发放到学员手中。评价内容涵盖了培训的组织安排、课程设计、实用价值、讲师的授课方式等各个方面。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下一次培训的内容、方式以及培训机构的选择。通过培训评估可以把培训的实际效果及时、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结合学员在创业中表现出的普遍性问题,适时的对培训体系、培训计划予以改善,以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另外,可以与学员保持密切联系。一是组织老师开展回访活动,及时了解他们把培训成果转化成工作成效的情况,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总结经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开辟专栏,树立典型。宣传报道把培训成果转化成工作成效的先进典型学员,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并把这样的学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到培训班上介绍经验,交流体会。三是协调相关部门,更好的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学员少走弯路,学以致用。
(五)加大政府投入,创设农村创业人才培养环境
政府相关负责人应重视农村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农村创新创业型职业农民、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返乡农民工、扎根农村的农科类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工作,不断摸索创新培训机制,形成当地创业培训品牌,利用多种机会与创业对象座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安排创业调研活动,支持他们立足农业农村创业。同时,政府应优化创业服务。建立农村创业服务专门窗口,公布各项行政审批和办事指南,以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为基础,免费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贷款贴息等服务。在物质环境的优化方面,为了达到稳定农业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目的,把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制定奖励标准,制定促进农业创新型人才向基层流动的鼓励政策和基金配套政策等。把奖励和创新挂钩,充分调动大家到农村创业的积极性。在精神激励方面,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针,把一流的农业学术专家请进来,抓紧抓好中青年创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安排脱产培训;另一方面,要把优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派出去,通过不断地田野考察,在农村第一线进行实践,使其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的交流;把进修、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培养和创造农业重点产业开发项目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和谐、催人上进的农村创业创新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向华.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3(5)
[2]胡清华.大学生与务工返乡青年农村创业刍议[J].当代青年研究,2012(9)
[3]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200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田明.中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8
[5]王永华,藏胜利.财税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政策的主要内容[J].经济研究参考,2012(6)
(陈瑜,1979年生,贵州贵阳人,硕士,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陈俊梁,1965年生,山西文水人,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系教授、苏州市城乡一体化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创业人才 培养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强农的根本,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创业人才是带领农民致富的排头兵。未来十年,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最为重要和紧迫的就是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尤其是创业创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养,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造就一支农民创业大军,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一、农村创业人才队伍现状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迁到城市集镇,城乡之间人力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单向流入城市,将导致农村人才资源枯竭。大部分农户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中不能发展壮大,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农村创业人才的总量匮乏、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低、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另外,由于财政经费紧张、组织不到位,对农村创业人才缺乏系统的培训,使农村创业人才的开发、培养、管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缺乏全面统一规划和培训需求调查,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没有分类对待,培训的效果不佳,致使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我国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发都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
二、农村创业人才培养对象特点分析
(一)创业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创业型职业农民的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与传统农民相比,创业型职业农民有胆识,他们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二是实践经验丰富。创业型职业农民来源于农村、熟悉农村,在农业某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创业型职业农民善于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能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勇于实践。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不仅自身由穷变富,而且带动了更多农民走向富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农民是农村创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他们还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中具有先导性、示范性。创业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不仅直接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将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返乡创业人才
返乡创业人才主要是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多年的奋斗,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能和经营管理理念,自愿回乡创业的一类人。他们回乡创业不仅能够带回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而且可以吸纳当地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返乡创业者的特点:一是有敢闯敢干的个性,通过在发达地区的多年磨练,发展理念具有先进性,带动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一些务工者,把资金转投到家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三是眼界开阔,带回了先进生产力,通过在外务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回乡创业带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四是带动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新渠道。五是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返乡农民工创业向城镇、交通便利的村落发展,带动了就业人口、社会资本向城镇和农村社区聚集,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农科类大学生
相比较而言,农村市场发育还不健全,在农村创业竞争压力较小,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科类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之后,掌握了专业的农科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尝试创业。农科类大学生创业的特点:一是难以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很多大学生只有模糊的创业想法,但是却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项目。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市场预测过于乐观,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二是农科类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风险。他们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由于农科类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实践经验,对可能遭遇到的风险缺乏必要准备。三是国家政策支持。近几年,全国开始大范围实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计划,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裕的后备人才资源。农村自由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成长。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在创业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府的扶持推动着大学生的创业进程。
三、农村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基于创业胜任力模型,调查培训需求
开展培训,首先应该掌握培训对象所思所需,根据重点需求,量体裁衣安排培训内容。胜任力模型是指能力素质模型,是将某项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由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组成,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也是以此为基本框架,但不同之处是,它将重点放在创业人员胜任力特征的综合分析上,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培训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需求分析:第一,评估目前农村创业人才队伍的胜任力现状,了解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困难、瓶颈;第二,找出创业人才胜任力现状与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差距,即农村创业人才的能力“短板”;第三,分析创业能力差距产生的原因,确定培训的重点;第四,调查研究创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了解其培训的意愿及意向课程;第五,结合创业人员胜任力“短板”和培训需求调研结论,得出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只有在充分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才能起到针对性的作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相比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制订出分层次、有侧重点的培训计划,并且将创业所需的胜任力与培训内容有效对接,有助于认清受训人员的能力短板,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培训真正有效果。 (二)明确创业培训对象内容,选择培训方法
根据对创业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培训的内容: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政策法规宣传、农业技术指导、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突破传统的思维,以新的理念推动农村创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模式从根本转变,采取培训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就地就近培养。教学安排上,紧密结合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和关键技术。另外,培训方法可以多样,第一,经验交流、案例分享。请致富带头人介绍艰苦创业的历程,分享农业生产、经营推广经验。通过对新农村创业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一批先进典型村、带头人的经验和做法,增强创业培养对象的信心,同时通过对先进典型村、典型人物的学习探讨,总结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从中得到启示。同时,针对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座谈研讨,让学员与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人才和同行面对面交流,起到集思广益,学习借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第二,现场参观,观摩学习。在创业带头人传授经验的基础上,让学员参观学习农村典型的发展一二三产业的特色和农村社会事业管理的现场,促进学员把先进经验、发展道路与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起到开阔眼界,启迪思路的作用。第三,专题讲座,技能培养。要想在农村创业成功,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的积累。针对培训对象的盲点,可以会同社会各界力量,请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政府专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普及法律、金融贷款、农业技术、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对症下药,让学员结合自身存在的短板,及时充电。
(三)设计精品创业课程,加强能力建设
根据农村创业人才和农科类大学生注重农业农村工作的经验学习和案例分析,因此,可以按照贴近农村、贴近实际、生动活泼、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学员的特点和口味来选择授课教师,设计出精品课程。对学员喜欢的课程,可以编写成讲义,让更多的学员受益。坚持用成功创业案例教学,现场挖掘学员自己的创业案例,以学员演练提问,老师启发答疑的互动方式教学,突出课程的实用、有效性。此外,还可以把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程中,把大学生经历的事表演出来,请学员讨论,老师辅导,优秀带头人和专家点评,让学员有直观的感受。除此以外,建立农村教育培训网络,拓宽培训场地和实习、实验基地,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加强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一要扩大规模,拓展培训能力。充分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打破多口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格局,由政府主导,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农业、科技、教育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升办学效率。二要实行集约化办学,依托农村,加强与当地职业教育、农村基础教育联合办学;着眼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和涉农项目工程建设,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合作,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造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
(四)重视培训效果评估,促进成果转化
培训评估包括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者的传授能力、培训方法、学习环境等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采用客观的评估标准、方法,在合理的时间内,比较受训者在学习前后的情况,考核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不断的改进培训质量,让培训学员有收获。每次培训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份《培训效果反馈表》发放到学员手中。评价内容涵盖了培训的组织安排、课程设计、实用价值、讲师的授课方式等各个方面。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下一次培训的内容、方式以及培训机构的选择。通过培训评估可以把培训的实际效果及时、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结合学员在创业中表现出的普遍性问题,适时的对培训体系、培训计划予以改善,以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另外,可以与学员保持密切联系。一是组织老师开展回访活动,及时了解他们把培训成果转化成工作成效的情况,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总结经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开辟专栏,树立典型。宣传报道把培训成果转化成工作成效的先进典型学员,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并把这样的学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到培训班上介绍经验,交流体会。三是协调相关部门,更好的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学员少走弯路,学以致用。
(五)加大政府投入,创设农村创业人才培养环境
政府相关负责人应重视农村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农村创新创业型职业农民、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返乡农民工、扎根农村的农科类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工作,不断摸索创新培训机制,形成当地创业培训品牌,利用多种机会与创业对象座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安排创业调研活动,支持他们立足农业农村创业。同时,政府应优化创业服务。建立农村创业服务专门窗口,公布各项行政审批和办事指南,以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为基础,免费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贷款贴息等服务。在物质环境的优化方面,为了达到稳定农业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目的,把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制定奖励标准,制定促进农业创新型人才向基层流动的鼓励政策和基金配套政策等。把奖励和创新挂钩,充分调动大家到农村创业的积极性。在精神激励方面,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针,把一流的农业学术专家请进来,抓紧抓好中青年创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安排脱产培训;另一方面,要把优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派出去,通过不断地田野考察,在农村第一线进行实践,使其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的交流;把进修、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培养和创造农业重点产业开发项目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和谐、催人上进的农村创业创新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向华.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3(5)
[2]胡清华.大学生与务工返乡青年农村创业刍议[J].当代青年研究,2012(9)
[3]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200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田明.中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8
[5]王永华,藏胜利.财税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政策的主要内容[J].经济研究参考,2012(6)
(陈瑜,1979年生,贵州贵阳人,硕士,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陈俊梁,1965年生,山西文水人,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系教授、苏州市城乡一体化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