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梁老师:《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诗歌,作者在诗中多次提到“追寻”,到底是在追什么呢? 王梦璐:作者追寻的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吧。 梁老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大家能结合诗句具体说一说这种延安精神吗? 崔辰玉:诗的一、二两节写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一节通过“燕子”“小樹”这样的比喻形式,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第二节用“流水”“梨花”“镢头”“会场”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老师:《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诗歌,作者在诗中多次提到“追寻”,到底是在追什么呢?
王梦璐:作者追寻的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吧。
梁老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大家能结合诗句具体说一说这种延安精神吗?
崔辰玉:诗的一、二两节写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一节通过“燕子”“小樹”这样的比喻形式,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第二节用“流水”“梨花”“镢头”“会场”这几个典型的事物来描写延安,是在告诉我们要不忘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继承下去。
王奥运:诗的三、四两节写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两小节中,“永远告别”与“忘不了”,“毫不犹豫地丢掉”与“不能丢”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孟瑶佳:诗的最后两节写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五节通过假设的形式,从反面说丢失延安精神会怎样。第六节则从正面来说,以排比的句式,节奏鲜明,强有气势地突出了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即延安精神。
梁老师:作者追寻的正是这种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发扬延安精神,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今天弟弟满月了,妈妈决定带他去母婴店游泳。 吃过午饭,我们收拾了一下弟弟的衣服、浴巾等,抱上弟弟就出发了。 到了母婴店,阿姨看到我们来了,赶紧接过弟弟,把他放在换衣服的台板上。阿姨先给弟弟按摩小肚子,轻轻地把手放到弟弟的小肚子上,然后顺时针方向慢慢地揉。接着,给弟弟活动一下手臂。她把弟弟的手拉起来,然后顺时针轻轻转,而弟弟呢,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很舒服的樣子。 按摩完以后,要准备游泳
《卫星比武》电影还在继续。在电影的上半段中,我们认识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等。紧接着电影的下半场开始啦,还有两种卫星等着我们来欣赏。好了,话不多说,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下面登场的是海洋卫星,它挥舞着双翅,神奇地向我们飞来。它飞到大家面前就做起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海洋卫星,我用于监视海上作战,监视海上的恐怖主义活动。我的身上,同时装备着电视摄像、雷达、无线电侦测
我最喜欢去姥姥家。那里有我亲爱的姥姥姥爷,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 姥姥家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春天,院子里開满了漂亮的樱花、杏花和枣花,花香四溢,引来了很多的蜜蜂和蝴蝶。夏天,樱桃成熟了,酸甜可口;菜地里长出很多蔬菜,有绿油油的韭菜,清脆的黄瓜,又红又大的西红柿等。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院子里结满了香甜的大红枣;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柿子;葡萄架上结满了晶莹的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玛瑙,
龙头:山羊伯伯正领着儿子喜乐羊在建造屋子,他们挖呀挖呀,地上竟出现了一条红色的小溪…… 第一棒 管文轩 喜乐羊十分好奇,心里正纳闷:我还从未见过红色的小溪呢!于是,他找来一只罐子,装足了红色的溪水,往路边渴极了的小枣树上一浇。这下不得了,原本矮小的枣树,一个劲地往上长,足足长了有十米高。树上的叶子霎时间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枝头上的枣子变成了亮闪闪的宝石。 喜乐羊父子俩欣喜若狂,绕着这棵枣树足
今天,我心血来潮,突然想吃妈妈包的水饺。可妈妈却说:“那你也来学学包水饺吧!”无奈,我只好答应了。 妈妈她把肉剁成细细的肉馅,加入荠菜和调料搅拌均匀。我在一旁剥虾仁,最后再把馅都搅拌在一起,就开始包水饺啦!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张饺子皮摊在桌子上,挖了满满一勺馅放在正中间,在边缘蘸了点水对折包紧。呀!不好了,它的“肚子”破了,我连忙拿了另一张水饺皮把它补一下。当我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妈妈包的水饺
亚当生是一位老人,头长的像一个大灯泡一样,嘴巴像大嘴猴,因为吃糖太多,只剩下一颗牙,还是一颗蛀牙。因为年纪大了,头发也掉光了,只剩下三根了,他想成为一名绅士,所以系了一个领结,可是系歪了,这就是亚当生先生。 有一次,亚当生做了一盘红烧排骨,还没有吃几口,他就感觉嘴里有一个东西正在摇晃。他照了一下镜子,原来是那颗蛀牙在作祟。这下可怎么办呢?怎么享受这美味的排骨呢? 他绞尽脑汁想呀想,用舌头使劲地
一棵法国梧桐树和一棵普通柏树是邻居。梧桐树长得粗壮高大,十分威风。相比之下,柏树瘦小多了。因此,梧桐树很是看不起这位弱不禁风的邻居。 春天,梧桐树的枝条上冒出星星点点的嫩芽。它高兴地说:“呀!我就要换上新衣了。哪像你,一年年老穿同一件衣服。” 柏树微微一笑:“旧衣服好着呢,它早已适应了阴晴多变、雨雪相加的天气。” 晴朗的日子多起来,梧桐树叶似人的手掌一般张开,一团团、一簇簇,茂盛如同碧绿的波
学了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的偉大志向激励着他发奋读书报效祖国。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思路引航 同学们,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又为什么而读书呢?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该如何进行写作呢? 第一,写出根据课文而引发的自己的一些思考。读了课文后,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想,所以可以由课文引发自己的思考开篇,
我走进一条小路,想细细品味家乡的冬天。 抬起头,望见那高大的松树依然屹立在路旁。可是,树叶受着冷风的鞭打,受着冷风的刀割。松树以它全部的力量来抵抗无情而又残酷的冬天。即使到最后一刻,它依然不放弃,将自己最坚强而又灿烂的一面展示给世人。 也许冬天并没有那么残酷无情。大自然创造出了冬天,一定有他的道理。看,那一朵朵高傲的红梅正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在红梅的眼中,也许这无情的冬天正是它绽放的最好时机。
那是1910年春天的事,周恩来随着堂伯周贻谦去了东北,进了新式学堂读书。从此,他的眼界一下子变得宽广起来。 周恩来刚到东北奉天(今辽宁沈阳),来到铁岭银岗书院(相当于初级小学)读了半年书,就转到奉天一所学堂的高等班学习。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向学生讲述时局的危急形势和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富于感情的周恩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善良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从此以后,他开始关注国家大事,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