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消费主义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选取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殊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江苏5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和个案访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分类描述,概括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得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消费主义倾向这一主要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体四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产生消费主义倾向的原因。
关键词:消费主义;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现状;原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的进入,西方消费主义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冲击和影响。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模上看,高职在校生在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中已占了“半壁江山”,作为特殊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他们当前的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对于培养其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消费主义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笔者于2010年6-9月对江苏5所在校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消费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涉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等方面。本次调查选择定量分析方法——问卷法,采用了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了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由于调查的对象是综合素质较高的高职院校学生,问卷涉及的问题相对简单,因此,用自行填答问卷的方法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有效性,通过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分发、回收问卷,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问卷的回收率。
本次调查也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受人力、物力及笔者自身能力的限制,调查的地点选择了笔者便于研究的地点——江苏省,样本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代表性略显不足,但本次调查选择的5所高职院校学科性质各不相同,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在最大范围内确保了样本的差异性,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其次,笔者在设计问卷时缺乏研究资料和参照体系,问卷设计偏简单,不够系统化,但基本上能说明问题。
(1)调研样本构成。
根据地域差别、学校级别、性别差异、学科特点等选择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选择江苏省这5所学校,是因为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开放、现代化程度较高,人们接触、了解当代思潮的机会比较多,受到国内外思想潮流冲击程度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研究以5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名单为抽样框,并考虑专业、性别、年级等变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学校200份,回收问卷972份,有效问卷941份,有效回收率94.1%。样本基本状况见表1。
(2)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来源。
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来源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用于支付其基本生活、学习等花费的来源。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能通过全职生产劳动获得稳定经济收入,主要有父母或亲友资助、勤工俭学、学校的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几种形式来完成学业。本文针对主要经济来源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学生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家庭月平均总收入600-2500元的所占比例达55.6%;而2500元以上的占27.8%,这表明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而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收入也是极不平衡的。调查结果同时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来自父母:80.7%的学生经济来源于父母;由勤工俭学、贷款、奖学金提供部分经济来源的学生分别占8.2%、5.6%、2.5%;其它的占3%。在集体座谈与个案访谈中,当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勤工俭学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是自立的表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想通过兼职获得部分经济来源,但是现在校区普遍分布在郊区,校外兼职不太方便,而虽然学校不断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但毕竟“僧多粥少”。
(3)高职院校学生的月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标志,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基本属于依赖性消费,因此他们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总体消费水平。本文选取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每月平均消费总额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标准。月消费水平是指除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学时缴费以外的开支,平均每月生活费用的总额。其中包括每月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求的费用和用于其它比如娱乐、交际、休闲等方面的费用。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结构。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月消费区间在400-700元的比例最高,达调查的57.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还是非常理性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群体中,一方面存在着占20.3%月消费开支在400元以下的低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存在月消费开支在1000元以上的高达16.9%。高职院校学生消费水平出现了分层的局势,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种现象使我们看到,收入差距的扩大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差距也相应拉大,高职院校学生消费水平悬殊也是社会贫富悬殊现象的一个缩影,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主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消费中,各类消费项目的数量比例及相互关系。在消费结构中,人们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文明程度。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总消费中,各类消费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从调查中我们得知,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性消费是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主要方面,月均消费总额为390.8元,占月消费总额的60.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希望能吃好、住好、穿好。发展性消费是高职院校学生用于自身成长、成才的消费。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月发展性消费均值为55.6元,占总消费额的8.7%。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学生在发展方面的消费需求理应越来越多,费用也越来越高,然而发展性消费的比例却没有呈现这样的趋势。闲暇性消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用于娱乐、旅游等享受性消费和用于在校与人交往的联络、请客、送礼、恋爱等方面的消费。高职院校学生全年节假日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近三分之一,再加上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自主性,使得他们有许多的闲暇时间。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的闲暇性消费特别注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据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有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娱乐的习惯,38%的同学举办过生日宴会,57%的同学有过恋爱费用,72%的同学在假期参加过旅游。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达到46%,手机的普及率高达96.5%,MP3拥有率达67.9%,有25.8%的学生拥有MP4。高职院校学生每月的手机花费和上网费用成为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5)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取向。
我们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对借贷消费、高消费、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等几个方面的态度了解了他们的消费取向。关于借贷消费,不赞成的比重达38.3%,略高于赞成的比重;对于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有24.5%的人不赞成,还有24.9%的人态度模糊;赞成高消费行为的比重高达37.9%,态度模糊的比重达17.4%;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对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消费观念,竟有27.5%的人持不赞成的态度,可见勤俭节约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品牌偏好是体现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职院校学生追求时尚的表现。在参与座谈的128名高职院校学生中,买东西看重品牌的占58.7%,只有12.8%的人表示不受品牌影响,另有28.5%的人态度模糊。47.6%的高职院校学生对名牌消费的态度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买”,37.5%的高职院校学生则认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买名牌主要是为了心情愉快,17%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要“努力挣钱买名牌”,另外有8.7%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买名牌主要是给别人看的,以免被别人看不起,24.5%的高职院校学生表示没太考虑,主要是跟着社会潮流走,大家普遍认同“能挣会花才是现代人”的观点。由此判断,品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身份和个性的彰显,同时,有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荣心理,希望通过外观来勾勒自己的形象,显示独特的个性,引起更多的注意。
2.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来,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都是理性与健康的,但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主题发生了一定的偏差,积极引导这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尽快走出消费的误区是当务之急。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总体消费观念比较现实,但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无论是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住、行消费,还是学习方面的消费,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人际方面的消费,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以理性消费为主。调查问卷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购买商品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其次是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他们在花钱时都比较谨慎,力求“物美价廉”,用理性的消费换取个性的自我。但与此同时,调查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钱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人的生存就是为了消费”等。可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经开始侵蚀理性消费观,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并且大有上扬趋势,消费主义在校园内迅速蔓延,很多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对物质的追求和渴望之上,重视消费品对自身品味、价值、个性的表征意义,以超前消费为时尚,逐步走向消费主义的泥潭。
高职院校学生总体消费水平适中,呈现分层趋势,消费的主动性增强,但少数人的消费仍缺乏理性。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但由于每个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同,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失衡,呈现多元化趋势,重物质性、享受性消费,轻发展性消费。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价值目标一方面活跃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消费行为中充分体现自我;另一方面,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消费行为中受到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
3.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消费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消费主义倾向是用于反映发展中国家受西方消费主义影响的情况。消费主义是一种与西方现代社会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传入我国,它以感性和时尚的魅力,使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疏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已开始出现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消费观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①追求享受的享乐消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过去十多年的努力和拼搏,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活的开始应该告一段落了,享乐主义消费观逐渐成为支配他们生活消费的全新理念,为了尽情享受生活,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支付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把对物质欲望和感官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惟一目标,消费主义倾向明显。在休闲娱乐等闲暇性消费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而且,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逛街、进电影院等传统的娱乐方式,而是追求蹦极、滑翔、漂流、探险等新颖、出奇、刺激的活动。不少学生闲暇频频出入娱乐场所,旅游度假在学生中间普遍流行,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念。享乐消费是以高额支出为特征的,与高职院校学生“纯消费者”的身份极不相符,折射出高职院校学生扭曲的人生价值观,与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寄予的期望是格格不入的。
②追求新潮的炫耀消费。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的尾声,他们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对自我的关注日益强烈,渴望给他人产生美好的印象。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新奇、独特,力求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种普遍心态。炫耀性消费则是高职院校学生最直接最容易来表现他们的自我价值的手段,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或者突出自己的个性与社会价值。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已不满足于自我需要,而是想以消费的个性品位炫耀于人,通过所购物品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③追求独特的攀比消费。在一切可以显示自我的符号上,总是向高看齐,谁也不输给谁的好胜心理在物质生活消费上就表现为相互攀比的行为现象。消费主义影响下,消费品客观上已经成为表达自我的符号,在开放型认同机制中,高职院校学生之间进入到无休止地攀比中,通过相互攀比以维持或提升自身在同伴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
④追求时尚的超前消费。社会的消费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消费观的基本要求是个人的消费支出也必须与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相符。高职院校学生的超前消费即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其当前的承受能力。超前消费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新潮,代表了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对时尚潮流有敏锐的领悟力,这不但体现在穿着打扮上追求新颖、崇尚个性,而且体现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上。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的超前消费观念,在消费主义的驱使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走向以负债为特征的超前型消费。
⑤追求虚荣的物质性消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消费对象看,重物质性消费轻精神性消费,对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等发展性消费重视不够。二是从消费层次看,生存、发展型消费与享乐、攀比、炫耀型消费失衡。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中,消费观念不正确,重物质轻精神,甚至错误地把消费的多少,消费档次的高低当做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志。这种异化的消费导致消费追求偏离正常轨道,使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不良的生活取向,最终会使人离本身的自我越来越远。
⑥追求商品的符号消费。波德里亚认为人们通过物品的差异性符号来表达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人们不但消费物品本身,而且消费物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包括情调、趣味、品位、美感、风格、身份、地位、氛围、气派和心情。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某些方面也体现了消费的符号性特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并未因为现实的经济能力而限制其对消费时尚的追求,把对符号象征消费的青睐看做新颖、时尚、个性、品位的象征。当被问及“购买物品时,越贵重、越上档次就越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明显与高职院校学生所受教育背道而驰的问题时,竟然有32.8%的高职院校学生持肯定态度。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体现出了一定的符号性消费特点。我们合理满足消费的使用价值与无度占有符号意义的消费是基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活伦理、观念、价值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消费主义文化创造、刺激和再生产着人们的消费欲望,诱使人们不懈地追求高档、无止境地向往名牌,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群体首当其中。高职院校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异化的特质,越来越注重追求不必要的欲望满足,使消费“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
(2)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消费主义倾向的原因分析。
消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消费者是一个社会人,其消费观必然会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总的来说,消费观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行为方式、方向和强度主要受消费者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综合以上影响因素,笔者将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义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高职院校教育影响因素和个体影响因素。
①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第一,生源地经济状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发达、较发达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而一些贫困地区至今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消费主义在我国呈现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从城市向农村,从高收入群体向普通大众蔓延的趋势。从宏观上看,区域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义倾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越快,受消费主义的影响越大,当地人均收入越高,家庭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也越多,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也就越明显。经此次对江苏5所高职院校消费现状的调查显示,消费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江苏苏南发达地区,而消费水平较低的一般来自苏北贫困地区。
第二,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会文化中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大众传播信息,借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其中对高职院校学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现代广告。高职院校学生是对商品广告反映最敏感、最强烈的群体之一,对一些广告的反映速度、反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特别是对与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广告尤其如此。现代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向高职院校学生灌输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符号化诱引是消费主义得以大众化的关键,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性消费、超前性消费等消费主义倾向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示范效应的影响。示范效应,是指某个体或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等被其他个体或群体所模仿的过程。对高职院校学生起示范效应的参照群体往往是他们所崇拜和喜爱的个体或群体,例如,电影明星、体育明星、政治领袖或其他公众人物。这些参照群体可能在空间上很遥远的,但是借助大众传媒的作用,他们的消费观念及行为被高职院校学生所崇拜、尊崇和模仿。消费作为一种符号性的活动,是一种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实践,是确立社会群体之间差异的一种方式。“精英”消费主义者的消费方式较易获得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同感一旦确立,就可以在相互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最终获得价值认同,使其消费行为不自觉地趋于一致化。
②家庭影响因素。
第一,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消费是收入的结果,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所以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的最根本因素。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状况,家庭收入总数决定大学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目前,我国的部分家庭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家庭为数不少,这些家庭的消费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来自这些家庭的高职院校学生自然就有相应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高职院校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在消费时有种优越感,对于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诱导的作用。
第二,家长消费意识的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家长的消费观念是十分在意的,在高职院校学生个案访谈中,发现有近75%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及行为受家庭影响较大,这说明家长的消费意识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及观念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家庭消费意识具有遗传性,每个家庭都会受一定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制约,由此形成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及消费观念。家长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会对孩子形成一种暗示,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一般家庭消费水平较高,为子女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如果家庭引导失当,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③高职院校影响因素。
第一,高职院校消费教育缺失的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指导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教育和消费文化引导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观的研究不足,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指导不够。这是造成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内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我国对学生的消费知识教育相对滞后,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逐渐开始针对儿童开设消费教育课程,把消费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影响。许多的大学高教园区和周边环境,已成为无证违法经营场所,成为交通管理、文化事业等城市文明的空白点。高职院校校园周边环境脏、乱、差,各种不良广告铺天盖地,娱乐场所违规经营、噪音扰民、商铺摊位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网吧、旅店、出租屋无证经营,治安问题非常严重。学校周边网吧林立,通宵营业正在成为诸多高职院校师生及其家长深恶痛绝的难言之隐,严重干扰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④个体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消费心理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给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带来一定的压力。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初次离开家庭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使他们心中的矛盾冲突日渐突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社会认可,他们将会感到不安和迷茫。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消费品客观上成为表达自我的符号,通过攀比或炫耀性消费来维持或提升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身份,以寻求一种补偿。但大学阶段是人生智力、精力、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还没有建立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评价系统,消费心理因素对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尚欠成熟,是一个很主观的消费群体,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消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非理性心理容易导致他们坠入消费主义的泥潭,主要表现为:攀比和炫耀心理、建构自我的群体认同以及自我意识增强的心理、寻找补偿的心理、驱赶孤独的心理等。
第二,个体消费能力的影响。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让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的来之不易,缺乏理财的经验和理财能力的培养。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经济状况、经济来源的自知和正确认识,在受周围环境的刺激和诱导时,不知道怎样合理消费,容易出现带有盲目性、赶潮性等非理性消费。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和投资理财的意识与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63.6%的同学从来没有记帐的习惯;16.5%的同学有储蓄观念,但存钱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以后购买奢侈品(高档电脑、名牌衣物等);更有38.6%的学生选择在月底将本月的全部生活费花光;另外有63.2%的男生曾经有借钱度日的经历。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年龄阶段,乐于接受各种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主义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违背。在高职院校迅速扩招的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受消费主义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客观地讲,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主导潮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但不可否认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而且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只有在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其消费行为才会趋于理性。社会应加强政府管理力度,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家庭应适度供给费用,作出良好消费榜样,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应注重消费教育,优化校园消费文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应注重提高消费文化素质,自觉选择文明消费方式。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对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消费问题形成消费道德教育合力,才能正确引导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关键词:消费主义;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现状;原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的进入,西方消费主义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冲击和影响。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模上看,高职在校生在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中已占了“半壁江山”,作为特殊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他们当前的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对于培养其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消费主义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笔者于2010年6-9月对江苏5所在校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消费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涉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等方面。本次调查选择定量分析方法——问卷法,采用了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了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由于调查的对象是综合素质较高的高职院校学生,问卷涉及的问题相对简单,因此,用自行填答问卷的方法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有效性,通过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分发、回收问卷,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问卷的回收率。
本次调查也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受人力、物力及笔者自身能力的限制,调查的地点选择了笔者便于研究的地点——江苏省,样本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代表性略显不足,但本次调查选择的5所高职院校学科性质各不相同,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在最大范围内确保了样本的差异性,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其次,笔者在设计问卷时缺乏研究资料和参照体系,问卷设计偏简单,不够系统化,但基本上能说明问题。
(1)调研样本构成。
根据地域差别、学校级别、性别差异、学科特点等选择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选择江苏省这5所学校,是因为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开放、现代化程度较高,人们接触、了解当代思潮的机会比较多,受到国内外思想潮流冲击程度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研究以5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名单为抽样框,并考虑专业、性别、年级等变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学校200份,回收问卷972份,有效问卷941份,有效回收率94.1%。样本基本状况见表1。
(2)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来源。
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来源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用于支付其基本生活、学习等花费的来源。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能通过全职生产劳动获得稳定经济收入,主要有父母或亲友资助、勤工俭学、学校的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几种形式来完成学业。本文针对主要经济来源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学生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家庭月平均总收入600-2500元的所占比例达55.6%;而2500元以上的占27.8%,这表明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而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收入也是极不平衡的。调查结果同时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来自父母:80.7%的学生经济来源于父母;由勤工俭学、贷款、奖学金提供部分经济来源的学生分别占8.2%、5.6%、2.5%;其它的占3%。在集体座谈与个案访谈中,当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勤工俭学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是自立的表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想通过兼职获得部分经济来源,但是现在校区普遍分布在郊区,校外兼职不太方便,而虽然学校不断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但毕竟“僧多粥少”。
(3)高职院校学生的月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标志,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基本属于依赖性消费,因此他们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总体消费水平。本文选取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每月平均消费总额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标准。月消费水平是指除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学时缴费以外的开支,平均每月生活费用的总额。其中包括每月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求的费用和用于其它比如娱乐、交际、休闲等方面的费用。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结构。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月消费区间在400-700元的比例最高,达调查的57.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还是非常理性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群体中,一方面存在着占20.3%月消费开支在400元以下的低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存在月消费开支在1000元以上的高达16.9%。高职院校学生消费水平出现了分层的局势,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种现象使我们看到,收入差距的扩大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差距也相应拉大,高职院校学生消费水平悬殊也是社会贫富悬殊现象的一个缩影,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主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消费中,各类消费项目的数量比例及相互关系。在消费结构中,人们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文明程度。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总消费中,各类消费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从调查中我们得知,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性消费是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主要方面,月均消费总额为390.8元,占月消费总额的60.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希望能吃好、住好、穿好。发展性消费是高职院校学生用于自身成长、成才的消费。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月发展性消费均值为55.6元,占总消费额的8.7%。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学生在发展方面的消费需求理应越来越多,费用也越来越高,然而发展性消费的比例却没有呈现这样的趋势。闲暇性消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用于娱乐、旅游等享受性消费和用于在校与人交往的联络、请客、送礼、恋爱等方面的消费。高职院校学生全年节假日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近三分之一,再加上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自主性,使得他们有许多的闲暇时间。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的闲暇性消费特别注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据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有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娱乐的习惯,38%的同学举办过生日宴会,57%的同学有过恋爱费用,72%的同学在假期参加过旅游。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达到46%,手机的普及率高达96.5%,MP3拥有率达67.9%,有25.8%的学生拥有MP4。高职院校学生每月的手机花费和上网费用成为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5)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取向。
我们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对借贷消费、高消费、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等几个方面的态度了解了他们的消费取向。关于借贷消费,不赞成的比重达38.3%,略高于赞成的比重;对于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有24.5%的人不赞成,还有24.9%的人态度模糊;赞成高消费行为的比重高达37.9%,态度模糊的比重达17.4%;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对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消费观念,竟有27.5%的人持不赞成的态度,可见勤俭节约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品牌偏好是体现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职院校学生追求时尚的表现。在参与座谈的128名高职院校学生中,买东西看重品牌的占58.7%,只有12.8%的人表示不受品牌影响,另有28.5%的人态度模糊。47.6%的高职院校学生对名牌消费的态度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买”,37.5%的高职院校学生则认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买名牌主要是为了心情愉快,17%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要“努力挣钱买名牌”,另外有8.7%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买名牌主要是给别人看的,以免被别人看不起,24.5%的高职院校学生表示没太考虑,主要是跟着社会潮流走,大家普遍认同“能挣会花才是现代人”的观点。由此判断,品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身份和个性的彰显,同时,有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荣心理,希望通过外观来勾勒自己的形象,显示独特的个性,引起更多的注意。
2.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来,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都是理性与健康的,但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主题发生了一定的偏差,积极引导这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尽快走出消费的误区是当务之急。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总体消费观念比较现实,但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无论是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住、行消费,还是学习方面的消费,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人际方面的消费,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以理性消费为主。调查问卷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购买商品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其次是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他们在花钱时都比较谨慎,力求“物美价廉”,用理性的消费换取个性的自我。但与此同时,调查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钱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人的生存就是为了消费”等。可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经开始侵蚀理性消费观,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并且大有上扬趋势,消费主义在校园内迅速蔓延,很多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对物质的追求和渴望之上,重视消费品对自身品味、价值、个性的表征意义,以超前消费为时尚,逐步走向消费主义的泥潭。
高职院校学生总体消费水平适中,呈现分层趋势,消费的主动性增强,但少数人的消费仍缺乏理性。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但由于每个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同,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失衡,呈现多元化趋势,重物质性、享受性消费,轻发展性消费。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价值目标一方面活跃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消费行为中充分体现自我;另一方面,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消费行为中受到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
3.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消费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消费主义倾向是用于反映发展中国家受西方消费主义影响的情况。消费主义是一种与西方现代社会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传入我国,它以感性和时尚的魅力,使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疏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已开始出现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消费观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①追求享受的享乐消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过去十多年的努力和拼搏,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活的开始应该告一段落了,享乐主义消费观逐渐成为支配他们生活消费的全新理念,为了尽情享受生活,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支付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把对物质欲望和感官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惟一目标,消费主义倾向明显。在休闲娱乐等闲暇性消费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而且,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逛街、进电影院等传统的娱乐方式,而是追求蹦极、滑翔、漂流、探险等新颖、出奇、刺激的活动。不少学生闲暇频频出入娱乐场所,旅游度假在学生中间普遍流行,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念。享乐消费是以高额支出为特征的,与高职院校学生“纯消费者”的身份极不相符,折射出高职院校学生扭曲的人生价值观,与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寄予的期望是格格不入的。
②追求新潮的炫耀消费。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的尾声,他们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对自我的关注日益强烈,渴望给他人产生美好的印象。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新奇、独特,力求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种普遍心态。炫耀性消费则是高职院校学生最直接最容易来表现他们的自我价值的手段,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或者突出自己的个性与社会价值。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已不满足于自我需要,而是想以消费的个性品位炫耀于人,通过所购物品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③追求独特的攀比消费。在一切可以显示自我的符号上,总是向高看齐,谁也不输给谁的好胜心理在物质生活消费上就表现为相互攀比的行为现象。消费主义影响下,消费品客观上已经成为表达自我的符号,在开放型认同机制中,高职院校学生之间进入到无休止地攀比中,通过相互攀比以维持或提升自身在同伴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
④追求时尚的超前消费。社会的消费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消费观的基本要求是个人的消费支出也必须与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相符。高职院校学生的超前消费即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其当前的承受能力。超前消费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新潮,代表了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对时尚潮流有敏锐的领悟力,这不但体现在穿着打扮上追求新颖、崇尚个性,而且体现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上。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的超前消费观念,在消费主义的驱使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走向以负债为特征的超前型消费。
⑤追求虚荣的物质性消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消费对象看,重物质性消费轻精神性消费,对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等发展性消费重视不够。二是从消费层次看,生存、发展型消费与享乐、攀比、炫耀型消费失衡。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中,消费观念不正确,重物质轻精神,甚至错误地把消费的多少,消费档次的高低当做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志。这种异化的消费导致消费追求偏离正常轨道,使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不良的生活取向,最终会使人离本身的自我越来越远。
⑥追求商品的符号消费。波德里亚认为人们通过物品的差异性符号来表达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人们不但消费物品本身,而且消费物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包括情调、趣味、品位、美感、风格、身份、地位、氛围、气派和心情。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某些方面也体现了消费的符号性特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并未因为现实的经济能力而限制其对消费时尚的追求,把对符号象征消费的青睐看做新颖、时尚、个性、品位的象征。当被问及“购买物品时,越贵重、越上档次就越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明显与高职院校学生所受教育背道而驰的问题时,竟然有32.8%的高职院校学生持肯定态度。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体现出了一定的符号性消费特点。我们合理满足消费的使用价值与无度占有符号意义的消费是基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活伦理、观念、价值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消费主义文化创造、刺激和再生产着人们的消费欲望,诱使人们不懈地追求高档、无止境地向往名牌,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群体首当其中。高职院校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异化的特质,越来越注重追求不必要的欲望满足,使消费“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
(2)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消费主义倾向的原因分析。
消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消费者是一个社会人,其消费观必然会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总的来说,消费观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行为方式、方向和强度主要受消费者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综合以上影响因素,笔者将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义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高职院校教育影响因素和个体影响因素。
①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第一,生源地经济状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发达、较发达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而一些贫困地区至今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消费主义在我国呈现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从城市向农村,从高收入群体向普通大众蔓延的趋势。从宏观上看,区域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义倾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越快,受消费主义的影响越大,当地人均收入越高,家庭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也越多,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也就越明显。经此次对江苏5所高职院校消费现状的调查显示,消费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江苏苏南发达地区,而消费水平较低的一般来自苏北贫困地区。
第二,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会文化中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大众传播信息,借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其中对高职院校学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现代广告。高职院校学生是对商品广告反映最敏感、最强烈的群体之一,对一些广告的反映速度、反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特别是对与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广告尤其如此。现代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向高职院校学生灌输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符号化诱引是消费主义得以大众化的关键,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性消费、超前性消费等消费主义倾向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示范效应的影响。示范效应,是指某个体或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等被其他个体或群体所模仿的过程。对高职院校学生起示范效应的参照群体往往是他们所崇拜和喜爱的个体或群体,例如,电影明星、体育明星、政治领袖或其他公众人物。这些参照群体可能在空间上很遥远的,但是借助大众传媒的作用,他们的消费观念及行为被高职院校学生所崇拜、尊崇和模仿。消费作为一种符号性的活动,是一种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实践,是确立社会群体之间差异的一种方式。“精英”消费主义者的消费方式较易获得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同感一旦确立,就可以在相互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最终获得价值认同,使其消费行为不自觉地趋于一致化。
②家庭影响因素。
第一,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消费是收入的结果,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所以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的最根本因素。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状况,家庭收入总数决定大学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目前,我国的部分家庭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家庭为数不少,这些家庭的消费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来自这些家庭的高职院校学生自然就有相应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高职院校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在消费时有种优越感,对于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诱导的作用。
第二,家长消费意识的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家长的消费观念是十分在意的,在高职院校学生个案访谈中,发现有近75%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及行为受家庭影响较大,这说明家长的消费意识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及观念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家庭消费意识具有遗传性,每个家庭都会受一定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制约,由此形成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及消费观念。家长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会对孩子形成一种暗示,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一般家庭消费水平较高,为子女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如果家庭引导失当,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③高职院校影响因素。
第一,高职院校消费教育缺失的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指导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教育和消费文化引导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观的研究不足,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指导不够。这是造成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内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我国对学生的消费知识教育相对滞后,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逐渐开始针对儿童开设消费教育课程,把消费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影响。许多的大学高教园区和周边环境,已成为无证违法经营场所,成为交通管理、文化事业等城市文明的空白点。高职院校校园周边环境脏、乱、差,各种不良广告铺天盖地,娱乐场所违规经营、噪音扰民、商铺摊位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网吧、旅店、出租屋无证经营,治安问题非常严重。学校周边网吧林立,通宵营业正在成为诸多高职院校师生及其家长深恶痛绝的难言之隐,严重干扰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④个体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消费心理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给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带来一定的压力。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初次离开家庭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使他们心中的矛盾冲突日渐突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社会认可,他们将会感到不安和迷茫。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消费品客观上成为表达自我的符号,通过攀比或炫耀性消费来维持或提升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身份,以寻求一种补偿。但大学阶段是人生智力、精力、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还没有建立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评价系统,消费心理因素对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尚欠成熟,是一个很主观的消费群体,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消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非理性心理容易导致他们坠入消费主义的泥潭,主要表现为:攀比和炫耀心理、建构自我的群体认同以及自我意识增强的心理、寻找补偿的心理、驱赶孤独的心理等。
第二,个体消费能力的影响。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让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的来之不易,缺乏理财的经验和理财能力的培养。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经济状况、经济来源的自知和正确认识,在受周围环境的刺激和诱导时,不知道怎样合理消费,容易出现带有盲目性、赶潮性等非理性消费。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和投资理财的意识与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63.6%的同学从来没有记帐的习惯;16.5%的同学有储蓄观念,但存钱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以后购买奢侈品(高档电脑、名牌衣物等);更有38.6%的学生选择在月底将本月的全部生活费花光;另外有63.2%的男生曾经有借钱度日的经历。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年龄阶段,乐于接受各种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主义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违背。在高职院校迅速扩招的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受消费主义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客观地讲,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主导潮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但不可否认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而且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只有在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其消费行为才会趋于理性。社会应加强政府管理力度,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家庭应适度供给费用,作出良好消费榜样,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应注重消费教育,优化校园消费文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应注重提高消费文化素质,自觉选择文明消费方式。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对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消费问题形成消费道德教育合力,才能正确引导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