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意义,然后对其具体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具有比较高的人文性,近年来,我国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意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价的珍宝,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本身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包含着社会科学思想、人文地理知识等多种方面,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1]。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各项思维与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价值观,促进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身上肩负着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将传统文化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
2.1在诗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想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做好古诗词教学的渗透[2]。首先,古诗词中通过简洁的语句,将作者充沛的情感表达出来,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学习古诗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保证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例如,在杨万里的《小池》一课教学中,其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最为脍炙人口,初夏时节的美景通过短短两句话展现的淋漓极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2.2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容易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渗透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普及,从而保证传统文化教学效果[3]。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古典事例,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古典故事当中,保证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例如,在林杰的《乞巧》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入我国古代七夕乞巧的故事,通过给学生介绍乞巧节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对乞巧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更愿意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当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出更多类似的传统节日背景和来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随之提升,久而久之,传统文化也逐渐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渗透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渗透当中,为了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統灌输式教学方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4]。此外,教师还需要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形式,将更多有趣的教学形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更多有趣的故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保证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例如,在《三顾茅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三国演义中的其他小故事,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类似“草船借箭、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同时,还可以结合《三国志》的内容,向学生介绍诸葛亮的生平背景,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丰富、有趣、真实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4注重课外拓展完成传统文化渗透
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比较短暂,如果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很难真正将传统文化渗透和发扬下去[5]。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做好传统文化的课外拓展。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将传统文化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景阳冈》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水浒传》,甚至阅读其他三个名著,掌握更多《水浒传》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3.结语
综上所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开始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做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可以在诗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做好课外拓展来渗透传统文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华.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13(13):102-103.
[2] 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05(11):53-53.
[3] 施成永.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好家长,2017,28(51):213-213.
[4] 陈凯宁.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31(3):61-61.
[5] 欧阳红岩.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17,17(10):53-53.
作者简介:
玉旺香(1980年6月),女,傣族,西双版纳景洪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 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具有比较高的人文性,近年来,我国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意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价的珍宝,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本身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包含着社会科学思想、人文地理知识等多种方面,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1]。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各项思维与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价值观,促进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身上肩负着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将传统文化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
2.1在诗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想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做好古诗词教学的渗透[2]。首先,古诗词中通过简洁的语句,将作者充沛的情感表达出来,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学习古诗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保证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例如,在杨万里的《小池》一课教学中,其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最为脍炙人口,初夏时节的美景通过短短两句话展现的淋漓极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2.2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容易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渗透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普及,从而保证传统文化教学效果[3]。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古典事例,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古典故事当中,保证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例如,在林杰的《乞巧》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入我国古代七夕乞巧的故事,通过给学生介绍乞巧节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对乞巧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更愿意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当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出更多类似的传统节日背景和来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随之提升,久而久之,传统文化也逐渐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渗透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渗透当中,为了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統灌输式教学方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4]。此外,教师还需要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形式,将更多有趣的教学形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更多有趣的故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保证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例如,在《三顾茅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三国演义中的其他小故事,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类似“草船借箭、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同时,还可以结合《三国志》的内容,向学生介绍诸葛亮的生平背景,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丰富、有趣、真实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4注重课外拓展完成传统文化渗透
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比较短暂,如果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很难真正将传统文化渗透和发扬下去[5]。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做好传统文化的课外拓展。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将传统文化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景阳冈》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水浒传》,甚至阅读其他三个名著,掌握更多《水浒传》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3.结语
综上所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开始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做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可以在诗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做好课外拓展来渗透传统文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华.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13(13):102-103.
[2] 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05(11):53-53.
[3] 施成永.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好家长,2017,28(51):213-213.
[4] 陈凯宁.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31(3):61-61.
[5] 欧阳红岩.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17,17(10):53-53.
作者简介:
玉旺香(1980年6月),女,傣族,西双版纳景洪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 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