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由中国美术馆和朱德群工作室联合主办的《朱德群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观者可以通过五个部分了解朱德群先生不同艺术时期的作品,共计113件,包括油画、速写、水墨、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全面地展示了朱德群先生的艺术风格及流变,作为蜚声国际的法国华裔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大家,朱德群的这次展览吸引了中法两国美术界的大批重要嘉宾。遗憾的是。已九十高龄的朱德群先生本人,没能出席这次展览。一年前,他罹患脑血栓,失去语言能力,亦无法再执画笔。这次展览是对朱德群艺术人生的深切关照与回顾。
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美术思潮,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创作行为本身,往往使用巨大画布。画面任意部分都被认为同等重要,以线条、痕迹、斑点为符号,去展现艺术家丰富而隐秘的主观情绪,强调强烈的笔触感、画面质感和创作本身的动作效果,最终建立艺术家与作品间情感的联系,朱德群先生以即兴、动感、有生命力、技巧自由、尤注重内心经验的抽象表达蜚声国际。他所创造的独特艺术样貌是将东方的诗意情怀与艺术底蕴注入到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自由样式中。1997年12月,朱德群先生以高票当选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法兰西艺术学院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在法国文艺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法国活的“思想的宝库”。作为该院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院士,朱德群先生通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和非凡创造力终将中西文化的融合成功推进了西方的正统美术史。正如他在院士就职演讲中说道:我在大自然中聆听宇宙、聆听人、聆听东方、聆听西方,得到我唯一的灵感源泉,赋予诗情和诗意。
朱德群1920年12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萧县白土镇(现在归属于安徽省)的一个中医世家。在父亲的影响和鼓励下,朱德群在少年时代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就是现在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1928年成立于西子湖畔,是当时中国非常著名的艺术学府之一,秉承蔡元培“美术革命”和“以美育代宗教”的美术教育理念,采用西方体系的教育模式,设绘画、图案、雕塑等专业,集中了众多中国近代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等当时与之齐名的其他艺术院校不同,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艺术观点及教育方针上,在林风眠等一众“赴法学派”的直接指导下,采取了中西兼收并蓄的方式。“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是当时学校的办学口号,在这种艺术理想的影响下,朱德群在学校接受了西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双向学习,为后来的艺术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是在学生时代对朱德群影响非常大的几位老师。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艺术教育在最初一批留学归来的艺术家推动下,形成了两个体系。一个是“法国派”,一个是“日本派”。形成这两个体系的最初动因并不复杂,仅仅是第一代艺术家西学途径的一种表现。林风眠早年留学法国,先后在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就读,归国后,是法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西结合,将浓丽的颜色加入水墨,这对朱德群后来艺术观念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朱德群遵循林风眠的教诲,注重绘画基础,并努力增强文学修养。在后来漫长的艺术道路中。朱德群也始终与老师林风眠保持联系。在他看来,林风眠在彩墨画方面的成就,颠覆了传统水墨画的刻板,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这样的评断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色彩在朱德群日后的艺术作品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了。
同样具有留法经历的艺术家吴大羽,也是“法国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方向上也抱有中西融合的观点。与徐悲鸿、颜文樑向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学习,探索写实技法不同,吴大羽与林风眠着眼于追寻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营养。以调和西方前卫艺术在东方的变革,事实上。这就是朱德群在此后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努力追求的艺术目标。在吴大羽的直接训导下,朱德群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学习中十分注重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热爱塞尚,善于以现代形式来感应自然及光线对比。
在杭州国立艺专。潘天寿是朱德群的国画老师,正是他引导朱德群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作为一代国画大师,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取石涛、八大之长,又有创新,笔墨苍古凝练,布局奇特而有气魄,色彩典雅沉稳。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潘天寿认为外来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全盘西化,中西调和也必须以民族性为前提。从潘天寿这里,朱德群受到了全面而正式的诗书画印式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这对朱德群后来在中西融合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朱德群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个是大自己一届的赵无极,另一个是小自己一届的吴冠中,他们经常结伴写生,相互讨论。今天看来,这应该算是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了。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三位抽象艺术家,他们殊途同归,向世界宣示了魅力独具的中国气质。关于朱德群与吴冠中的友谊,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一次浙江省高中学生的集中军训中,就读艺专的朱德群与就读工科的吴冠中结识了,正是在朱德群的影响下,吴冠中才于次年转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为此,吴冠中曾在自己的文集中这样说道:如果当年未曾相识朱德群,便没有画家吴冠中,我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或平庸的工程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群跟随学校辗转逃难。在流离中,面对国人的悲惨境况,朱德群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实践,创作了很多表现国仇家恨的油画,还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写生。1941年,21岁的朱德群以优异的成绩在四川青木关毕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后又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1945年,朱德群参加了艺专(此时杭州艺专已与北平艺专合并成国立艺专)在重庆举办的《现代绘画联展》,这是朱德群艺术人生的第一个画展,在这个画展中,他的名字已与林风眠、关良,方干民、李可染等前辈艺术家连在一起,朱德群开始在中国艺术界崭露头角。然而,就在此时,他却面临了人生的一次大变故。1947年,朱德群携带多年创作的800佘幅作品跟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谁知在途中遭遇船难,随身作品全部付之东流。1949年,在好友吴冠中和赵无极相继赴法后,朱德群决定迁徙台湾。临行前,他将新近作品托付给友人,不久,友人返乡,作品散伕,至此,朱德群早期的作品全部丢失,这对艺术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许是命运给予画家的一次新契机,使他可以重新出发。 在台湾,朱德群以根底扎实的艺术修养获得了一致的认同,艺术地位日渐稳固。此时,他的艺术风格依然属于写实一派,先后在台北工专建筑系、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并为台湾国史馆绘制了孙中山肖像、蒋介石肖像等多幅历史题材的作品。1954年,朱德群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首次个人展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就在大家以为他会沿着这样的艺术道路一直走下去的时候,朱德群再次做出了惊人的选择,那就是赴法深造。事实上,朱德群作出赴法的决定,并不难理解,作为西方艺术的殿堂,法国对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从而在20世纪初叶就成为中国西学的重要目的地。在杭州国立艺专。对朱德群影响巨大的林风眠、吴大羽等艺术家均留学法国。同时,他的两位挚友更先于他赴法留学,这些都是促使朱德群赴法的重要原因。令人惊讶的是,他会选择在自己艺术地位日渐稳固,前景辉煌的顶峰时刻赴法,这将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已经获得的成果,以低姿态在法国这个世界艺术家云集的文化大都会重新来过。
到达法国后,朱德群并未立刻转向抽象表现绘画的创作。他首先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参观各大博物馆及画廊。为了能在巴黎这个艺术家云集的地方立足,朱德群一边苦练法语,一边在大茅屋画院练习素描,大茅屋画院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艺术学院,而是一个每天都有职业模特摆造型的绘画练习场所,价格不贵,中国赴法的很多艺术家都曾来此练习,如潘玉良、常玉等。在今天能够看到的朱德群画于20世纪50年代的线描裸女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他的风格还是属于写生的,女人体体态结实,姿态自然,线条流畅而快速,可以想见,当时模特造型的时间是不受画家控制的。通过这样的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坚实的写生功底。同时,在艺术家50年代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另外的端倪,那就是他对塞尚的崇拜及对色彩的追求。在作于1953年的《凯蒂画像》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近乎想象的丰富色彩,这些色彩是如此的绚丽,以至于喧夺了肖像本身的特质。而在他作于1955年的作品《海滩裸体》中,除了冷热色调对比强烈的光与色彩外,我们还看到了如塞尚作品般坚实的几何结构人体,为博得当时艺术沙龙的青睐,朱德群创作了一幅具有明确东方趣味的写实肖像画《景昭画像》,画像中的人物就是画家的妻子董景昭女士,画像中,景昭女士身着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式夹袄。暗色缎面和着金色的传统团花图案泛着富贵吉祥的光泽,人物端坐椅中,表情宁静安详,肤色白皙红润,手指修长,这幅描绘细致的写实作品显示了艺术家坚实的绘画功力,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一举夺得沙龙展银奖。这是朱德群在到达法国后最成功,恐怕也是最后的一件写实作品了,就在当时,他受到一个展览、一位艺术家的影响,开始转向抽象创作。
这个影响到朱德群艺术道路的展览就是1956年5月在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尼古拉·德·斯塔埃尔回顾展》,对中国艺术界来说,尼古拉·德·斯塔埃尔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他却给了朱德群很大的刺激。朱德群在回忆这个展览时使用了“豁然开悟”一词,他说:我以前都是画具象的东西,而这位画家的画,从有形蜕变到无形,心灵越来越自由奔放……从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感情和思想的大解放,他那自由奔放的作画态度,似乎在对我当头棒喝:你应该立即摆脱有形画的约束。释放自己的潜能。尼古拉。德,斯塔埃尔的展览转变了朱德群创作的艺术方向,使他找到了一生为之奋斗的艺术风格。从此,朱德群开始探索抽象表现,并逐漸掌握要领,日益成熟,特别是他将在中国的绘画经验与东方精神带人自己的创作,创造了中西融合的光辉典范。对于具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底的朱德群来说,西方的抽象虽然在形式上是全新的,但却不是不可理解的。中国的很多艺术形式就是他最早接收到的抽象形式。中国山水画讲究“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中国书法,特别是草书,也是一种利用体势、结构来体现艺术感的近似抽象作品,在最初创作抽象作品时,朱德群尝试了不同的变体,线性的、块面的,但大都是根据现实物象进行的多向尝试,色彩丰富但略显杂乱,形式抽象又略显纷繁。经过不断的尝试,朱德群最终体味到了“大象无形”的真正内涵,从而在作品中切断了形式上与具象绘画的一切联系,完全依靠色彩、光线、空间、符号、材质来展现他内心深处对传统的情怀,对音乐旋律的理解,以及对诗意世界的感触。成熟期的朱德群抽象表现作品,建构的是一种时间感与空间感并存的宇宙新象,变幻莫测。
朱德群的作品在20世纪的巴黎显然是丰富而极具个人特色的。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卡尔多在朱德群就职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颂扬辞中中肯地说:在我们眼中,您是一位创作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的法兰西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国界,这是对朱德群,这位华裔艺术家至高无上的褒扬。今天,当我们在观赏他的作品时,往往会注意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炫目而有透明感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多种有层次、分轻重的色彩通常是主角,这些色彩繁而不乱,强烈而不炙热,仿佛是层层轻纱,可以使观者穿透。其次是自由跃动的笔触,漫不经心却也自然奔放,仿佛是跳动的音符,构成色彩抒情而华丽的乐章。第三是浓重的东方式诗意的抒情,雨雪霏霏,山色倒映,温暖朦胧的光,归根结底是一种中国式体味自然的心理感受,只有对中国传统山水风景有深刻理解的朱德群才可以归结出如此的抽象风景。在千变万化的形色组合中把握主次是朱德群抽象表现作品的第四个特点,这与西方大多抽象表现画家不同,朱德群的画面不是无中心的,他在处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上有着中国画家特有的控制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去抽象表现创作外。朱德群先生的书法是非常精到的。与抽象表现的创新不同,大艺术家朱德群在对待书法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上,秉持着严谨的态度,既有个人风格,但更多是保留书法的传统韵味。瓷器画和水墨画是艺术家艺术生涯的另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恣意挥洒,创作了大量有传统品格,但细观又有极大不同的瓷器画和水墨画作品,这也是艺术家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后的一种再创造。
总的来说,朱德群的艺术在形式上的归属是西方的,但他的精神却是东方的,这不是刻意的硬搬。而是一位深深眷恋故土的艺术家在行动上的自然流露。令人格外欣喜的是,为表达对故土的情怀,朱德群工作室代表朱德群先生本人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10件水墨画作品和一件油画作品。面对这笔捐赠,我们会记住这位为世界带去中国,又为中国带来世界的艺术家和文化使者以及他所创造的色彩诗意的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美术思潮,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创作行为本身,往往使用巨大画布。画面任意部分都被认为同等重要,以线条、痕迹、斑点为符号,去展现艺术家丰富而隐秘的主观情绪,强调强烈的笔触感、画面质感和创作本身的动作效果,最终建立艺术家与作品间情感的联系,朱德群先生以即兴、动感、有生命力、技巧自由、尤注重内心经验的抽象表达蜚声国际。他所创造的独特艺术样貌是将东方的诗意情怀与艺术底蕴注入到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自由样式中。1997年12月,朱德群先生以高票当选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法兰西艺术学院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在法国文艺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法国活的“思想的宝库”。作为该院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院士,朱德群先生通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和非凡创造力终将中西文化的融合成功推进了西方的正统美术史。正如他在院士就职演讲中说道:我在大自然中聆听宇宙、聆听人、聆听东方、聆听西方,得到我唯一的灵感源泉,赋予诗情和诗意。
朱德群1920年12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萧县白土镇(现在归属于安徽省)的一个中医世家。在父亲的影响和鼓励下,朱德群在少年时代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就是现在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1928年成立于西子湖畔,是当时中国非常著名的艺术学府之一,秉承蔡元培“美术革命”和“以美育代宗教”的美术教育理念,采用西方体系的教育模式,设绘画、图案、雕塑等专业,集中了众多中国近代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等当时与之齐名的其他艺术院校不同,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艺术观点及教育方针上,在林风眠等一众“赴法学派”的直接指导下,采取了中西兼收并蓄的方式。“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是当时学校的办学口号,在这种艺术理想的影响下,朱德群在学校接受了西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双向学习,为后来的艺术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是在学生时代对朱德群影响非常大的几位老师。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艺术教育在最初一批留学归来的艺术家推动下,形成了两个体系。一个是“法国派”,一个是“日本派”。形成这两个体系的最初动因并不复杂,仅仅是第一代艺术家西学途径的一种表现。林风眠早年留学法国,先后在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就读,归国后,是法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西结合,将浓丽的颜色加入水墨,这对朱德群后来艺术观念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朱德群遵循林风眠的教诲,注重绘画基础,并努力增强文学修养。在后来漫长的艺术道路中。朱德群也始终与老师林风眠保持联系。在他看来,林风眠在彩墨画方面的成就,颠覆了传统水墨画的刻板,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这样的评断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色彩在朱德群日后的艺术作品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了。
同样具有留法经历的艺术家吴大羽,也是“法国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方向上也抱有中西融合的观点。与徐悲鸿、颜文樑向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学习,探索写实技法不同,吴大羽与林风眠着眼于追寻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营养。以调和西方前卫艺术在东方的变革,事实上。这就是朱德群在此后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努力追求的艺术目标。在吴大羽的直接训导下,朱德群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学习中十分注重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热爱塞尚,善于以现代形式来感应自然及光线对比。
在杭州国立艺专。潘天寿是朱德群的国画老师,正是他引导朱德群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作为一代国画大师,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取石涛、八大之长,又有创新,笔墨苍古凝练,布局奇特而有气魄,色彩典雅沉稳。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潘天寿认为外来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全盘西化,中西调和也必须以民族性为前提。从潘天寿这里,朱德群受到了全面而正式的诗书画印式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这对朱德群后来在中西融合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朱德群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个是大自己一届的赵无极,另一个是小自己一届的吴冠中,他们经常结伴写生,相互讨论。今天看来,这应该算是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了。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三位抽象艺术家,他们殊途同归,向世界宣示了魅力独具的中国气质。关于朱德群与吴冠中的友谊,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一次浙江省高中学生的集中军训中,就读艺专的朱德群与就读工科的吴冠中结识了,正是在朱德群的影响下,吴冠中才于次年转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为此,吴冠中曾在自己的文集中这样说道:如果当年未曾相识朱德群,便没有画家吴冠中,我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或平庸的工程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群跟随学校辗转逃难。在流离中,面对国人的悲惨境况,朱德群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实践,创作了很多表现国仇家恨的油画,还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写生。1941年,21岁的朱德群以优异的成绩在四川青木关毕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后又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1945年,朱德群参加了艺专(此时杭州艺专已与北平艺专合并成国立艺专)在重庆举办的《现代绘画联展》,这是朱德群艺术人生的第一个画展,在这个画展中,他的名字已与林风眠、关良,方干民、李可染等前辈艺术家连在一起,朱德群开始在中国艺术界崭露头角。然而,就在此时,他却面临了人生的一次大变故。1947年,朱德群携带多年创作的800佘幅作品跟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谁知在途中遭遇船难,随身作品全部付之东流。1949年,在好友吴冠中和赵无极相继赴法后,朱德群决定迁徙台湾。临行前,他将新近作品托付给友人,不久,友人返乡,作品散伕,至此,朱德群早期的作品全部丢失,这对艺术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许是命运给予画家的一次新契机,使他可以重新出发。 在台湾,朱德群以根底扎实的艺术修养获得了一致的认同,艺术地位日渐稳固。此时,他的艺术风格依然属于写实一派,先后在台北工专建筑系、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并为台湾国史馆绘制了孙中山肖像、蒋介石肖像等多幅历史题材的作品。1954年,朱德群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首次个人展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就在大家以为他会沿着这样的艺术道路一直走下去的时候,朱德群再次做出了惊人的选择,那就是赴法深造。事实上,朱德群作出赴法的决定,并不难理解,作为西方艺术的殿堂,法国对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从而在20世纪初叶就成为中国西学的重要目的地。在杭州国立艺专。对朱德群影响巨大的林风眠、吴大羽等艺术家均留学法国。同时,他的两位挚友更先于他赴法留学,这些都是促使朱德群赴法的重要原因。令人惊讶的是,他会选择在自己艺术地位日渐稳固,前景辉煌的顶峰时刻赴法,这将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已经获得的成果,以低姿态在法国这个世界艺术家云集的文化大都会重新来过。
到达法国后,朱德群并未立刻转向抽象表现绘画的创作。他首先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参观各大博物馆及画廊。为了能在巴黎这个艺术家云集的地方立足,朱德群一边苦练法语,一边在大茅屋画院练习素描,大茅屋画院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艺术学院,而是一个每天都有职业模特摆造型的绘画练习场所,价格不贵,中国赴法的很多艺术家都曾来此练习,如潘玉良、常玉等。在今天能够看到的朱德群画于20世纪50年代的线描裸女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他的风格还是属于写生的,女人体体态结实,姿态自然,线条流畅而快速,可以想见,当时模特造型的时间是不受画家控制的。通过这样的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坚实的写生功底。同时,在艺术家50年代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另外的端倪,那就是他对塞尚的崇拜及对色彩的追求。在作于1953年的《凯蒂画像》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近乎想象的丰富色彩,这些色彩是如此的绚丽,以至于喧夺了肖像本身的特质。而在他作于1955年的作品《海滩裸体》中,除了冷热色调对比强烈的光与色彩外,我们还看到了如塞尚作品般坚实的几何结构人体,为博得当时艺术沙龙的青睐,朱德群创作了一幅具有明确东方趣味的写实肖像画《景昭画像》,画像中的人物就是画家的妻子董景昭女士,画像中,景昭女士身着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式夹袄。暗色缎面和着金色的传统团花图案泛着富贵吉祥的光泽,人物端坐椅中,表情宁静安详,肤色白皙红润,手指修长,这幅描绘细致的写实作品显示了艺术家坚实的绘画功力,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一举夺得沙龙展银奖。这是朱德群在到达法国后最成功,恐怕也是最后的一件写实作品了,就在当时,他受到一个展览、一位艺术家的影响,开始转向抽象创作。
这个影响到朱德群艺术道路的展览就是1956年5月在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尼古拉·德·斯塔埃尔回顾展》,对中国艺术界来说,尼古拉·德·斯塔埃尔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他却给了朱德群很大的刺激。朱德群在回忆这个展览时使用了“豁然开悟”一词,他说:我以前都是画具象的东西,而这位画家的画,从有形蜕变到无形,心灵越来越自由奔放……从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感情和思想的大解放,他那自由奔放的作画态度,似乎在对我当头棒喝:你应该立即摆脱有形画的约束。释放自己的潜能。尼古拉。德,斯塔埃尔的展览转变了朱德群创作的艺术方向,使他找到了一生为之奋斗的艺术风格。从此,朱德群开始探索抽象表现,并逐漸掌握要领,日益成熟,特别是他将在中国的绘画经验与东方精神带人自己的创作,创造了中西融合的光辉典范。对于具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底的朱德群来说,西方的抽象虽然在形式上是全新的,但却不是不可理解的。中国的很多艺术形式就是他最早接收到的抽象形式。中国山水画讲究“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中国书法,特别是草书,也是一种利用体势、结构来体现艺术感的近似抽象作品,在最初创作抽象作品时,朱德群尝试了不同的变体,线性的、块面的,但大都是根据现实物象进行的多向尝试,色彩丰富但略显杂乱,形式抽象又略显纷繁。经过不断的尝试,朱德群最终体味到了“大象无形”的真正内涵,从而在作品中切断了形式上与具象绘画的一切联系,完全依靠色彩、光线、空间、符号、材质来展现他内心深处对传统的情怀,对音乐旋律的理解,以及对诗意世界的感触。成熟期的朱德群抽象表现作品,建构的是一种时间感与空间感并存的宇宙新象,变幻莫测。
朱德群的作品在20世纪的巴黎显然是丰富而极具个人特色的。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卡尔多在朱德群就职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颂扬辞中中肯地说:在我们眼中,您是一位创作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的法兰西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国界,这是对朱德群,这位华裔艺术家至高无上的褒扬。今天,当我们在观赏他的作品时,往往会注意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炫目而有透明感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多种有层次、分轻重的色彩通常是主角,这些色彩繁而不乱,强烈而不炙热,仿佛是层层轻纱,可以使观者穿透。其次是自由跃动的笔触,漫不经心却也自然奔放,仿佛是跳动的音符,构成色彩抒情而华丽的乐章。第三是浓重的东方式诗意的抒情,雨雪霏霏,山色倒映,温暖朦胧的光,归根结底是一种中国式体味自然的心理感受,只有对中国传统山水风景有深刻理解的朱德群才可以归结出如此的抽象风景。在千变万化的形色组合中把握主次是朱德群抽象表现作品的第四个特点,这与西方大多抽象表现画家不同,朱德群的画面不是无中心的,他在处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上有着中国画家特有的控制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去抽象表现创作外。朱德群先生的书法是非常精到的。与抽象表现的创新不同,大艺术家朱德群在对待书法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上,秉持着严谨的态度,既有个人风格,但更多是保留书法的传统韵味。瓷器画和水墨画是艺术家艺术生涯的另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恣意挥洒,创作了大量有传统品格,但细观又有极大不同的瓷器画和水墨画作品,这也是艺术家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后的一种再创造。
总的来说,朱德群的艺术在形式上的归属是西方的,但他的精神却是东方的,这不是刻意的硬搬。而是一位深深眷恋故土的艺术家在行动上的自然流露。令人格外欣喜的是,为表达对故土的情怀,朱德群工作室代表朱德群先生本人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10件水墨画作品和一件油画作品。面对这笔捐赠,我们会记住这位为世界带去中国,又为中国带来世界的艺术家和文化使者以及他所创造的色彩诗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