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框架研究入手,找出了我国现行高职素质教育的问题与不足,认为应该重点考虑构建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终身作用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创新及实践能力素质三大核心素质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人性化、多元化、科学化的,具有发展性和服务性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核心能力
The Framework of China's Competenc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Xiao-mi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deepening, new requirement is also raised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the start of 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ound out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lack of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large core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s ab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cultural qua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Basis on this, we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is humanity, diversity, scientific.
【Key words】Competence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Core ability
1.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成
1.1 思想道德养成体系。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根本和灵魂。高职院校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要积极构建思想道德养成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法制纪律等基本素质。
1.2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文化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及人文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文化艺术培养体系,用文学、历史、艺术、美学等文化艺术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才情。我们应该通过提升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改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以及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体系。
1.3 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高职院校要注重训练和养成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复合性人才[1]。一方面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要改革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另外,可以通过进行诸如社团活动、技能大赛、下乡实践等方式达到实践教育之目的。
2.高职高专开展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素质教育观念误区较多。目前高职高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讲的多,落实少,更新观念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将时间花在开展“素质教育”上得不偿失;二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往往把素质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割裂开来;三是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仅理解为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素质培养;四是认为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更多的是面向基层,对综合素质没有必要有太高的要求。
2.2 学校管理过度集中。我国传统的高校管理高度集中,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更为突出。教学很难形成个性的教学特征及专业的教育特点。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应从管理和评价入手,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充分尊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使教师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2]。
2.3 素质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长期混沌不清。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形成自己的人才特色,才能使其毕业生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参与素质教育,构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强化文理渗透;二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包括精品课程的建设,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要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现象;三要加强素质拓展教学研讨,从课程设置、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成果考评体制加强建设,形成高职特色。
2.4 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一是要改变评价或引进教师只重学历和专业能力,忽视综合素质的考察;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的整合教育,加强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教学改革;三是加强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研究,鼓励新的教学方法探索,在分配政策导向、教学研究经费投入、评价方法上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四是加强校际和系级之间交流,拓宽教师知识面;五是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看作学校发展之本。
3.我国高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不足
3.1 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在现有评价机制中,考核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的实施以及考核结果的认定都是由教师完成的。然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全部通过课程考试成绩反映出来。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没有用人单位、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及学生加盟参与,学生评价成为教师权威的转化形式,其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将大打折扣。
3.2 评价方法值得改进。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上,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制作成品给定成绩,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制作过程的追踪,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评价,忽视了让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对专业知识的深究。而且每学期对学生评价一次,评价周期较长,没有起到及时鉴别、诊断、矫正和改善的作用。
3.3 评价内容过于简单。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理论考核而不太重视对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把实践性学习看成是理论课学习的附庸。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专长的学生,仅用基础性文化课程成绩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评价内容中过多地强调了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对职业能力、思想道德水平、拓展性素质等软指标的评价,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3.4 评价指导明显不够。学生拿到的评价结果往往是量化的成绩,没有附加改进的意见。这种没有指导的反馈只给学生传达了学习过程的结论,没有涉及学生现在的学习存在什么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好好学习,为了学习新的知识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等等。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各不相同,学生家长也很少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剖析,学生评价的实效性和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年素质教育评估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框架:
4.1 评价的原则。
4.1.1 评价主体要打破单一化,追求多元化。在原有评价主体基础上引入企业第三方、班主任(或辅导员)、同学和学生本人,打破单一主体的评价格局。既重视“他评”,又注重“自评”。企业第三方的评价往往倾向于参照按照职业标准进行独立测评,更加符合职业规范,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评价能够全面、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同学和学生本人参与的评价是互评和自评,起到了检讨自己,监督同学的作用。
4.1.2 评价内容要禁止片面化,力争多面化。评价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综合的、细化的。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个性品质。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应该侧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既要体现教育机构对学生知识素质培养的目标,又要体现企业或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要求。
4.1.3 评价标准要去除统一化,实现层次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同时存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且每个人在接受能力、认知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对学生学习内容、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忽略人的智能差异,实际上是对个体个性的不公平,不利于学生优势的凸显和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要应扬长避短。
4.1.4 评价方法要避免简单化,实行多样化。各种类型的评价应具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周期,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基本原则,注重评价过程。技能性评价应该适当缩短评价周期,根据教学计划和授课情况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相对周期要较长,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或两次。所有评价材料和结果应该收录到个人的评价档案袋中,阶段性评价后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统一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和反馈意见,反馈意见要人性化,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被评学生,并提供咨询和解释[3]。
4.1.5 评价结果要打破固定化,尝试弹性化。与固定学分制不同,弹性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学分范围,即使学生成绩不及格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多获取学分,而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中少获取学分,最终学分累计达到一定标准也可享受奖学金待遇[4-5]。弹性学分制在学生成绩测评中发挥了扬长避短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集中发展自己的专长。
4.2 评价的方法。
4.2.1 采用分项考核。分项考核是指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测试方法。除笔试外,主要通过口试的方法进行考核。而包含许多实验、观察、操作内容的科目,主要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测试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种测试。形成性测试主要包括随堂侧试、单元检测;终结性考试即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反馈和矫正。终结性考试在内容分项考核的前提下,实行等级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类。
4.2.2 重视评语评价。评语评价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方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突出个性和注入情感。突出个性强调抓住学生特点,要写谁象谁.,不能千遍一律,既要写出优点,又要激励性地指出不足,给每个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注入情感是指评语要注入师情,透出爱心,充满期望。
4.2.3 加大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是素质教育评价重要特征。对于不易采用书面测试或终结性评价难以达到评价目的的内容,以过程评价为主,实行动态考核,如学生的运动水平,主要根据各年级教学进度,通过体育达标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价; 学生的心理素质,除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采取问卷测试的方法进行外,意志、情感、动机的评价,则主要依靠学生日常在参加活动、人际交往、处理问题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4.3 评价的指标。
按照构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本文对影响素质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四个一级指标所构成,每个一级指标又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由于高职教育的多样性与实践性,其评价必须注重实际。在综合考虑上表所述指标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创造素质[6]。
4.4 评价的实施。
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课题组认为可对表1中所例四个一级指标中的“学生因素”先行进行细化评价,待条件成熟后再拓展至其它几个因素。具体方案如下。见表2:
表2:学生关键能力考核量化表
5.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当前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敢于承认,敢于挑战,敢于思考,我国的高职教育一定能阔步向前,迈向新的台阶。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的高职素质教育在新世纪能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翠玲,张连绪.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的实证研究[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
[2] 张伟华.大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商场现代化,2010,4:80-82
[3] 张德莹.高校素质教育评价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10,23:196-196
[4] 杨云.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12:56-56
[5] 张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 2009,10:144-145
[6] 李国桢.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6:50-52
收稿日期:2011-12-29
【关键词】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核心能力
The Framework of China's Competenc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Xiao-mi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deepening, new requirement is also raised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the start of 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ound out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lack of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large core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s ab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cultural qua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Basis on this, we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is humanity, diversity, scientific.
【Key words】Competence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Core ability
1.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成
1.1 思想道德养成体系。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根本和灵魂。高职院校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要积极构建思想道德养成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法制纪律等基本素质。
1.2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文化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及人文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文化艺术培养体系,用文学、历史、艺术、美学等文化艺术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才情。我们应该通过提升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改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以及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体系。
1.3 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高职院校要注重训练和养成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复合性人才[1]。一方面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要改革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另外,可以通过进行诸如社团活动、技能大赛、下乡实践等方式达到实践教育之目的。
2.高职高专开展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素质教育观念误区较多。目前高职高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讲的多,落实少,更新观念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将时间花在开展“素质教育”上得不偿失;二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往往把素质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割裂开来;三是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仅理解为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素质培养;四是认为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更多的是面向基层,对综合素质没有必要有太高的要求。
2.2 学校管理过度集中。我国传统的高校管理高度集中,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更为突出。教学很难形成个性的教学特征及专业的教育特点。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应从管理和评价入手,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充分尊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使教师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2]。
2.3 素质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长期混沌不清。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形成自己的人才特色,才能使其毕业生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参与素质教育,构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强化文理渗透;二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包括精品课程的建设,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要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现象;三要加强素质拓展教学研讨,从课程设置、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成果考评体制加强建设,形成高职特色。
2.4 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一是要改变评价或引进教师只重学历和专业能力,忽视综合素质的考察;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的整合教育,加强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教学改革;三是加强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研究,鼓励新的教学方法探索,在分配政策导向、教学研究经费投入、评价方法上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四是加强校际和系级之间交流,拓宽教师知识面;五是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看作学校发展之本。
3.我国高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不足
3.1 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在现有评价机制中,考核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的实施以及考核结果的认定都是由教师完成的。然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全部通过课程考试成绩反映出来。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没有用人单位、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及学生加盟参与,学生评价成为教师权威的转化形式,其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将大打折扣。
3.2 评价方法值得改进。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上,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制作成品给定成绩,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制作过程的追踪,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评价,忽视了让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对专业知识的深究。而且每学期对学生评价一次,评价周期较长,没有起到及时鉴别、诊断、矫正和改善的作用。
3.3 评价内容过于简单。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理论考核而不太重视对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把实践性学习看成是理论课学习的附庸。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专长的学生,仅用基础性文化课程成绩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评价内容中过多地强调了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对职业能力、思想道德水平、拓展性素质等软指标的评价,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3.4 评价指导明显不够。学生拿到的评价结果往往是量化的成绩,没有附加改进的意见。这种没有指导的反馈只给学生传达了学习过程的结论,没有涉及学生现在的学习存在什么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好好学习,为了学习新的知识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等等。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各不相同,学生家长也很少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剖析,学生评价的实效性和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年素质教育评估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框架:
4.1 评价的原则。
4.1.1 评价主体要打破单一化,追求多元化。在原有评价主体基础上引入企业第三方、班主任(或辅导员)、同学和学生本人,打破单一主体的评价格局。既重视“他评”,又注重“自评”。企业第三方的评价往往倾向于参照按照职业标准进行独立测评,更加符合职业规范,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评价能够全面、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同学和学生本人参与的评价是互评和自评,起到了检讨自己,监督同学的作用。
4.1.2 评价内容要禁止片面化,力争多面化。评价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综合的、细化的。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个性品质。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应该侧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既要体现教育机构对学生知识素质培养的目标,又要体现企业或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要求。
4.1.3 评价标准要去除统一化,实现层次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同时存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且每个人在接受能力、认知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对学生学习内容、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忽略人的智能差异,实际上是对个体个性的不公平,不利于学生优势的凸显和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要应扬长避短。
4.1.4 评价方法要避免简单化,实行多样化。各种类型的评价应具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周期,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基本原则,注重评价过程。技能性评价应该适当缩短评价周期,根据教学计划和授课情况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相对周期要较长,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或两次。所有评价材料和结果应该收录到个人的评价档案袋中,阶段性评价后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统一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和反馈意见,反馈意见要人性化,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被评学生,并提供咨询和解释[3]。
4.1.5 评价结果要打破固定化,尝试弹性化。与固定学分制不同,弹性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学分范围,即使学生成绩不及格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多获取学分,而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中少获取学分,最终学分累计达到一定标准也可享受奖学金待遇[4-5]。弹性学分制在学生成绩测评中发挥了扬长避短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集中发展自己的专长。
4.2 评价的方法。
4.2.1 采用分项考核。分项考核是指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测试方法。除笔试外,主要通过口试的方法进行考核。而包含许多实验、观察、操作内容的科目,主要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测试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种测试。形成性测试主要包括随堂侧试、单元检测;终结性考试即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反馈和矫正。终结性考试在内容分项考核的前提下,实行等级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类。
4.2.2 重视评语评价。评语评价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方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突出个性和注入情感。突出个性强调抓住学生特点,要写谁象谁.,不能千遍一律,既要写出优点,又要激励性地指出不足,给每个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注入情感是指评语要注入师情,透出爱心,充满期望。
4.2.3 加大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是素质教育评价重要特征。对于不易采用书面测试或终结性评价难以达到评价目的的内容,以过程评价为主,实行动态考核,如学生的运动水平,主要根据各年级教学进度,通过体育达标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价; 学生的心理素质,除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采取问卷测试的方法进行外,意志、情感、动机的评价,则主要依靠学生日常在参加活动、人际交往、处理问题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4.3 评价的指标。
按照构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本文对影响素质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四个一级指标所构成,每个一级指标又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由于高职教育的多样性与实践性,其评价必须注重实际。在综合考虑上表所述指标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创造素质[6]。
4.4 评价的实施。
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课题组认为可对表1中所例四个一级指标中的“学生因素”先行进行细化评价,待条件成熟后再拓展至其它几个因素。具体方案如下。见表2:
表2:学生关键能力考核量化表
5.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当前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敢于承认,敢于挑战,敢于思考,我国的高职教育一定能阔步向前,迈向新的台阶。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的高职素质教育在新世纪能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翠玲,张连绪.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的实证研究[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
[2] 张伟华.大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商场现代化,2010,4:80-82
[3] 张德莹.高校素质教育评价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10,23:196-196
[4] 杨云.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12:56-56
[5] 张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 2009,10:144-145
[6] 李国桢.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6:50-52
收稿日期:201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