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既蕴含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提供了指导,是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规定性;开放性;现实指导性
作者简介:苏春容(1981— ),女,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
习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准确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一论述首先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内在地包涵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重要物质前提,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念,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本质规定,明确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实行按劳分配,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民主、法制”、“平等、公正”等观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高度发达和统一时,能够消灭人类社会自阶级出现以来的最大不公平——两极分化,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愿景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价值追求,既有同以西方为代表的“普世价值”相对立的一面,又有同世界其他价值观可交流的一面。从交流面来看,当前虽然资本主义也在宣扬“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和谐、平等、法治等价值理想,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代表整个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了一切人类进步的价值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同世界其他价值观进行对话、交流的基础。比如,“爱国”,是全球各国的共同价值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明确说:“不要问这个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再比如,“民主”,对人类政治生活来说是一个最高价值,是近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家所追求的政治目标,它从来都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所独有的;与此同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我们还能追寻到代表世界进步人类所追求光明美好价值理念的印记: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中飘扬的自由平等的旗帜,德国人对诚信与敬业的尊崇,不列颠人在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对法治和市场诚信的敬畏……这些都说明,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未来理想社会尽管只是一种幻想、不切合实际,但它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人类共同愿望和要求的集大成者,是理论化了的人类共同价值理想。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没有排它性,它是在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开放、包容、视野开阔的价值体系和文明形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社会生活的现实指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引领和激励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明确了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凝聚着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社会理想;明确了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实在具体的,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
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通过教育引导,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使其自觉把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联系起来,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目标追求联系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层面要求来规范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还能通过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规范,自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再者可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规定性;开放性;现实指导性
作者简介:苏春容(1981— ),女,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
习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准确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一论述首先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内在地包涵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重要物质前提,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念,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本质规定,明确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实行按劳分配,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民主、法制”、“平等、公正”等观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高度发达和统一时,能够消灭人类社会自阶级出现以来的最大不公平——两极分化,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愿景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价值追求,既有同以西方为代表的“普世价值”相对立的一面,又有同世界其他价值观可交流的一面。从交流面来看,当前虽然资本主义也在宣扬“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和谐、平等、法治等价值理想,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代表整个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了一切人类进步的价值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同世界其他价值观进行对话、交流的基础。比如,“爱国”,是全球各国的共同价值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明确说:“不要问这个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再比如,“民主”,对人类政治生活来说是一个最高价值,是近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家所追求的政治目标,它从来都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所独有的;与此同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我们还能追寻到代表世界进步人类所追求光明美好价值理念的印记: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中飘扬的自由平等的旗帜,德国人对诚信与敬业的尊崇,不列颠人在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对法治和市场诚信的敬畏……这些都说明,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未来理想社会尽管只是一种幻想、不切合实际,但它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人类共同愿望和要求的集大成者,是理论化了的人类共同价值理想。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没有排它性,它是在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开放、包容、视野开阔的价值体系和文明形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社会生活的现实指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引领和激励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明确了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凝聚着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社会理想;明确了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实在具体的,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
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通过教育引导,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使其自觉把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联系起来,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目标追求联系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层面要求来规范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还能通过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规范,自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再者可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