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名的猜想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quan_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艺术和不是艺术,都成为一种观点,各有所指和针对性。“是艺术”表面这一“艺术”名称下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它拥有的内在属性和自身规定性;“不是艺术“则表明怀疑这一名称之下的对象或行为的不合法、不具有一种特殊属性,是违背艺术的东西。“艺术”因名相之累而产生争执,非以是否为艺术而争是非,而不是以名相之外还有什么为探求。是也好,不是也好,又因名相之争得到了什么呢。所争者,并非艺术与否,而是身为艺术的辩护者与实践者的一种身份价值,非我类者皆非艺术,而类我者则并为艺术。在今天,有一种方式并不争是否艺术,尽管以艺术之名出现,它恰恰在名词之外是否有可观看的问题;就像艺术家与否并非一种规定,而要看做此事的人是否真在做、是否以一贯之地在做、在构成自己的言说方式。即便如此,随着过程和时间的推移,也并非所有号称艺术的就是艺术,也并非被否认为艺术的最后不是艺术。那它的症结又在哪里?
  其实,以艺术为名,可以是怀疑艺术、反对艺术、否定艺术,并不一定是赞同艺术,也不一定就是艺术。在艺术为名的情况下,产生幻觉、裂变、模糊,从而质疑所名为艺术的东西,这本身又是当代经历过的一种艺术特质。在实践中,人们都知道,做一件事情不是先确定它是不是艺术,然后再去做,而是要去做,再来分别是不是艺术,或艺术到哪个层面,即便不是也并不妨碍做事的正当性;或者在做的时候,意图的关键根本不是求艺术之名的名分。但更多的是要求名分,不求名分的话,人们还以艺术为名干什么?这就是困境。
  今天,人们更大的困境是,要么将艺术的疆域扩大,不做限制;要么充分将艺术具体化,只承认自己认同的艺术,而拒绝别人的艺术。后者已经不在当代艺术领域对艺术的否定性理解中,而是一种艺术判断权的身份的规定上。中国智慧讲究“不立文字、法外别传”可能警惕的就是这种争执的情况。但我们无法做到不立文字,所以还在法内纠结,还在“是艺术”就万分高尚、“不是艺术”就十分庸俗的冲突中。
  艺术,就是让人介于似与非似之间,对于反思艺术方式与回应具体问题的人来说,这没有大碍,进退自如,全在意念之间,否则无法做任何不可想象的东西;而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某种艺术类型或定义的人来讲,凡不是自己认同的艺术都不是艺术,都是被怀疑的,而自己怀疑的地方又恰恰是这类东西意图要质疑和颠覆的。最重要的是,在中国,艺术之名被冒用,不是艺术本身,而是其他领域。再怎么激烈地争论是不是艺术,都还是一种情绪的表现,属于文字演绎;而那些强力推高市场价格、再作为经济—权力关系润滑剂的套现工具的事情,那才是虚拟的数字游戏在冒用艺术。
  近年来我国画坛空前繁荣,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具象、艳俗和卡通等各种画风应有尽有,其中抽象绘画更是无比兴旺。恰如雨后的蘑菇,中国画坛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大批的抽象画家。从中国美术馆到798艺术区,抽象绘画展览大量举办,令人应接不暇。除了实体空间中的展示,有人还在互联网上举办抽象绘画群展。最近笔者更得知抽象艺术家联盟和抽象艺术基金即将建立。
  中国抽象绘画呈现如此大好局面,我们本应欢欣鼓舞,但是当我们检视中国抽象绘画群体的构成,分析当下抽象绘画的品质,我们就会发现抽象绘画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个伪劣横行、欺骗当道的重灾区。
  抽象绘画是一种源于西方的绘画样式,因此探明西方抽象绘画产生的原因,认清其本质是我们学习、借鉴这门艺术的首要课题。
  众所周知,自标志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形成了人本主义世界观和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公元前507年)认为“数是万物之源”,把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数学的法则,从而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使艺术与数理科学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典写实艺术对几何比例、数学结构和空间透视等数理规则的孜孜以求,人们耳熟能详,无须赘述。工业革命之后,科学飞速进步,人类对宇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日益进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电子学、光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的产生,以及电灯、马达、汽车和飞机等科技成果的出现,人类关于宇宙的观念发生了自牛顿以来的最大变化。在艺术领域,自19下半叶印象派将绘画从对题材价值的关注转向了对光与色亦即绘画形式本身的研究之后,对自然世界内在真实的挖掘就成了西方现代艺术家的中心目标。“现代艺术之父”塞尚主张“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描绘对象”,打开了通向抽象艺术的大门,经过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等流派的不断推进,客观物象被一步步简化、分解和重构,再现因素越来越少,最终在1910年左右,一种完全脱离具象的抽象绘画瓜熟蒂落,宣告诞生。
  《现代汉语词典》对抽象一词的解释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抽象艺术产生的动因。事实上,抽象艺术正是对包括人类生命在内的宇宙内在本质的揭示。
  抽象绘画分为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两大类型。几何抽象绘画的理性特征人们一目了然,而对于抒情抽象绘画的科学内涵中国人往往不甚明了。事实上,抒情抽象绘画的创作原理来源于色彩心理学,亦即基于不同的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一心理机制。抽象表现主义则在色彩心理学之外增加了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理论方面的寓意,因为这类又被称为“行动绘画”的艺术样式通过“自动主义”的创作手段表现的是画家潜意识中的情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告诉我们,潜意识是与意识对立并存的生命本能,而且潜意识世界是一个比意识世界更为真实的存在。由此我们知道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揭示的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内在本质。
  康定斯基是抒情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宣称“数是一切抽象表现的终结”,因此他在许多抽象绘画作品中以一种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手法,仔细计算弧线的曲率和两条直线夹角的数值,他要努力赋予各种抽象造型因素以“秩序”,建立一种可以测量的配置各要素的数学性“和谐结构”。他的抽象绘画理论著作《点线面》几乎是一本几何学教科书。
  西方艺术史家指出:“这是一个科学和机器的时代,而抽象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抽象艺术与工业文明相辅相承,工业文明是抽象艺术的产床,抽象艺术又孕育了工业文明,而抽象艺术与工业文明都来自于西方人的理性主义的创造。人类所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创造都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抽象艺术对西方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和西方人生存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其价值无与伦比。
其他文献
成立于2011年4月的品画廊,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从画廊的选址—798主街道中央广场,到画廊面积—2300平方米的恢宏空间,再到合作的艺术家—方力钧、杨茂源、沈少民、陈文令、蒋志、王音、萧昱、舒群等大牌艺术家,全部是大动作和大手笔。而这一切都出自一位年轻的画廊主金秀花之手。  金秀花原是阿拉里奥画廊的总监,2010年底从阿拉里奥离开之后便着手为成立品画廊做准备。品画廊从开幕
期刊
水的景象、电影的剧照还有现在日常生活场景的表达,何汶玦的绘画在题材上的跳跃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很难被归纳为某个单一的类型,更无法与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社会政治主题牵扯起来。甚至于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着差异:幽蓝发绿的水被按照真实的原则表现得波浪连叠,浩瀚飘渺,可人物并没有披荆斩棘式地破浪前行,而是漂在水里,更像是随波逐流式地浮沉漫游。这种似是而非的模糊人形更加反衬出无形之水的深幽、浩淼、变幻和不确定。整
期刊
北京星空间可以说是中国画廊业中的一枚奇迹。和其他依靠代理或与知名艺术家合作的画廊不同,星空间从创建之初便把经营目标锁定在“后89”的一代年轻艺术家,打造了陈可、韦嘉、陈飞、高瑀等年轻的艺术之星,也打造了他们的市场奇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画廊的发展,他们还在持续不断地发现新的艺术家,为星空间持续输血。这是我在准备对星空间创始人房方做的采访之前,从各种媒体报道中了解到的。房方在以往媒体记录中的形象,同星
期刊
从1991年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在中国创办红门画廊,到2003年之后北京798等艺术画廊聚集区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中国画廊行业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  尽管国内画廊市场有了20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看来中国的画廊市场连刚上路还谈不上。为什么这么说?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国内画廊的发展其实“名不正,言不顺”。为什么“名不正”?因为说起来比较荒唐的是国内行业分类中根本就没有“画廊”这个行业类别,画廊在注册
期刊
当代艺术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催生了一系列与艺术相关的产业,新近艺术家们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来,使得为艺术提供更广阔平台的潜在要求日益凸显。画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是参与艺术导向的一员,成为链接艺术家、收藏家和普通观众的桥梁。  画廊在当代艺术圈的现状与围绕艺术而产生的初衷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画廊经营者与策展人的话语权之强大令艺术人始料未及,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关注自己的作品面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的绘画正处于裂变与新生之中,近十多年来浮现出大量从事绘画媒介扩展的艺术家,将绘画语言、绘画观念、绘画方法、绘画体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景观之中。因为,中国的绘画艺术成为国际艺术体系中特殊现象,包孕了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内涵和意识观念。  罗清即是这近十年来新潮流绘画中涌现出的一位优秀艺术家,他既在艺术界的视野之内,如参加了众多的艺术展览和艺术活动,又远距离地处在社会媒体的焦点之外,安静地沉浸
期刊
展览:Why Don''t You Love Me Anymore?  时间:2012年7月7日 - 2012年8月31日  地点:stage候台BACK(上海·莫干山)  一个煽情的标题“Why Don’t You Love Me Anymore?”,成为了一个推介群展的策划名义。中文意为“为什么你不再爱我?”的展览题目讲述了“一个摆脱束缚同时又令人痛苦的过渡时期,回忆以此醒过来了,令人恐惧,会
期刊
每年四五月份,美国的大学也和中国的大学一样,艺术系的毕业生要做一个毕业生作品汇报展出。我所在的俄亥俄肯尼恩文理学院(Kenyon College)今年四月即在新落成的冈德画廊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艺术系四年本科毕业生的作品展。  我常常在夏天回国,也有机会看到国内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生作品展。第一个直观的区别是,肯尼恩的展览每个学生的作品旁都会有一个简单的陈述,讲述他/她的思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随感
期刊
北京贵点艺术空间自成立以来,已经请著名批评家王明贤先生连续策划了两次名为“穿越历史”的当代艺术展,也产生了极好的影响。而这两个展览与深圳美术馆先前举办的“历史的图像”展,在学术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言之,那就是强调对社会主义经验的再运用,并由此建立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也正因如此,深圳美术馆与北京贵点艺术空间在一年前就商定,要联手举办“再历史—中国当代艺术展”,同时邀请湖北美术馆、石家庄当代艺术
期刊
本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周一到单位,收到这样一本书,书名是《我的眼睛一睁开》,这是一本成年人写的书,是成年人写给孩子的书,换句话说,是成年人写给童年回忆的书。  书很薄,很轻,不像坊间很多的儿童绘本,专门用硬硬的精装皮壳吓人。也很干净,很安静,也许,孩子的心思就是安静如许,没有目迷五色的驳杂,孩子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绚丽却干净的世界。  晚间给四岁的孩子念这本书:“公共汽车吃的太多了,肠胃里的人挤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