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间画廊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星空间可以说是中国画廊业中的一枚奇迹。和其他依靠代理或与知名艺术家合作的画廊不同,星空间从创建之初便把经营目标锁定在“后89”的一代年轻艺术家,打造了陈可、韦嘉、陈飞、高瑀等年轻的艺术之星,也打造了他们的市场奇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画廊的发展,他们还在持续不断地发现新的艺术家,为星空间持续输血。这是我在准备对星空间创始人房方做的采访之前,从各种媒体报道中了解到的。房方在以往媒体记录中的形象,同星空间留给人们的印象大致相同:高调而充满激情,另类甚至有点偏执。然而我在访谈中,竟意外地看到了一个谦和而低调的房方,原来他本人和星空间,此刻正经历着一段思考与沉淀的转型期。这个转型的过程,紧紧围绕着星空间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进行着,这也一直是星空间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持续关注的核心。
  与艺术家共同成长
  在房方看来,画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画廊偏重于交易,基本上以客户为中心,会与比较成熟、成功的艺术家合作;另外一种画廊则需要和艺术家共同成长,他们最主要的关注对象就是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要处理的最核心的关系。与年轻艺术家共同成长发展的星空间显然属于后者,从创始之初他们就非常重视这个关系,房方谦虚地说:“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在这个关系中不断地摸索。”
  的确,在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上,星空间从一开始就显得与众不同。创立星空间那年,房方只有28岁,他选择与自己有着相同成长背景的年轻艺术家合作,星空间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专注于经营和推广年轻艺术家的画廊。令他享受的,是与这些同辈艺术家的互动中,得到相互的理解与共鸣,事实上这个体验对艺术家也是成立的,“白立方画廊负责人乔普林(Jay Jopling)曾经说,让艺术家感到亢奋,是一个画廊能够吸引艺术家的终极砝码;一位艺术家也曾对我说,好的画廊也是一个好的艺术家。而艺术,是他们之间最好的连系纽带。”房方说。
  然而就像人与人的交往有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一样,画廊与其代理的艺术家也像一对欢喜冤家。好的画廊也如同艺术家一样,有自己始终坚持的立场和方向。有时旗帜鲜明的画廊与艺术家可能会产生更加激烈的摩擦。星空间成立7年以来,有不少与代理、合作的艺术家共同成长的煽情故事,然而令房方印象最深刻的,是与艺术家之间从分歧到磨合的过程:“画廊和艺术家扮演的社会角色是不一样的,几乎和所有艺术家的合作中,我们都会因为某些问题产生分歧。在跨越分歧的过程中,我们双方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也会相应地提升。”
  当然这种分歧有时也会升级到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程度。房方坦然地承认,由于外部环境竞争激烈,加上自己作为画廊的经营管理者也犯过错误,有时与艺术家之间的摩擦可能产生某种相互的伤害,导致了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冷战甚至解约。黄宇兴和欧阳春等星空间代理的艺术家都有过短暂的出走经历。但房方认为,他所经历的事情中,并不存在因为画廊方面做事不够厚道,或者艺术家方面不够厚道的原因而导致合作的终止,更多的原因在于他们相互间对整个行业的认识未能达成统一。有过这些经历之后,现在他已经可以比较正面地看待艺术家的选择—对于代理关系,毕竟画廊可以选择很多艺术家,而艺术家通常只能选择唯一的画廊。同时,他也承认,相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西方画廊,中国本土画廊在很多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我希望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也给本土画廊更多的机会,等待共同成长,通过本土画廊向本土媒体及收藏家输送有关他们的信息和资源。”
  “10+10”的合作模式
  开篇就说到,星空间掌柜房方正带领星空间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去年房方开始攻读中欧EMBA商学院课程,并为画廊引入了新的投资人,对星空间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改,其核心便是围绕着对艺术家的服务进行的。
  星空间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与艺术家以代理的方式合作,而随着画廊的不断发展壮大,代理艺术家人数越来越多。但这种有点粗放的代理方式,必然会影响画廊对艺术家的服务。房方计划未来星空间与艺术家的合作将向着“10+10”模式发展,即保持10个代理艺术家与10个合作艺术家。也就是说,与画廊有着紧密代理关系的艺术家,原则上不超过10个,对这10位艺术家,他们会进行全面而贴身的服务;而另外10个艺术家,则是以项目为单位与其他画廊合作,为这些艺术家提供展览、出版等方面的服务。“艺术家是极其珍贵的,我并不想同各家画廊在这个层面上,展开一种恶性竞争。每个画廊都有自己比较专注的方向和艺术家群体,画廊间的合作更是真诚、良性而共赢的。我也非常愿意同其他的画廊分享我们的艺术家资源。”房方说。
  房方希望这样的合作不仅发生在国内。近期他正在准备参加荷兰的一个画廊主培训课程,全世界有10位画廊经营者参加。他也希望借这样的机会与国际同业者展开联系与合作,将中国的年轻艺术家推向国际。
  做艺术家的贴身管家
  除了计划与艺术家建立“10+10”的合作模式,房方在此次的画廊整改过程中,还建立了专业的“艺术家经纪部”,每个代理艺术家都有一个为自己全方位服务的经纪人,他们专职负责与艺术家的展览、出版、对外合作、商业活动等有关的各类事务,甚至还帮助艺术家安排工作室租用这样的生活起居问题,每位经纪人负责2-3个艺术家。在房方看来,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专家,需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艺术创作上。尤其是年轻艺术家,目前大多没有自己的团队帮助处理创作之外的琐事,画廊就有义务帮助他们完成这些工作。
  房方坦言,艺术家经纪部在星空间刚刚成立,很多他希望为艺术家做的服务还没有成为日常工作,但目前他们对于艺术家的档案管理及创作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听说,国外一些专业画廊对艺术家的档案管理是事无巨细的,他们对艺术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时刻保持关注,持续整理艺术家的创作手稿、生活手记等,从艺术家的艺术经历到生活经历,从他的展览史到生活史,甚至是恋爱史都会加以总结。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一个好的画廊应该是建立在对艺术家的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事情,而不是毫无针对性地去推广或营销。所以档案管理很重要。”目前星空间是通过协助艺术家的画册、书籍出版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这让他们保持了在每个阶段都能深度了解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也帮助艺术家进行传播和推广。
  帮助艺术家实现梦想
  成立了七年时间,虽然对于中国的画廊而言,星空间已经不是一个年轻的画廊,但对房方来说,到现在它还处在初创阶段,相比全球画廊业来说,星空间还有相当多的成长空间。“这七年来,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比较困惑,我在思考一个画廊真正的使命是什么。这些年,星空间经历了艺术市场的起伏,现在我觉得又回到了原点。这个原点便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画廊是一个能够帮助艺术家实现梦想的平台,这也是我最开始做画廊的初衷。以后,这将成为我的一个长久的愿望。”房方说。
  成立于2005年的星空间,很幸运地在2007年赶上了艺术市场的高峰,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画廊经营和艺术家推广的策略上,房方走过了“新、奇、快”的阶段,现在他正逐渐沉淀,转向专注地运营星空间,思考怎样经营一个可以长久的“慢画廊”,以此帮助艺术家在更长远的艺术生涯中地实现他们的梦想。
  对于未来2、3年的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状况,房方并不乐观,但他能够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这种不乐观的市场态势:“我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艺术市场必须面对的调整期。在调整期中每个人所做的事情,将决定艺术市场重新复苏的时候,每个人能够结出怎样的果实。因此,我不希望这个过程太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更加沉静地回到艺术这件事上,中国的艺术市场也会因此逐渐建立相对完善的游戏规则和相对理性的体系。只有这样,在下一次中国艺术市场的高峰到来的时候,大家才有可能绽放得更加灿烂。”
  在与房方的谈话中,我看到了一个日渐成熟的画廊人。而他的这份成熟中,依然保有他曾经单纯的艺术梦想。艺术家是喜欢做梦的人,当艺术家碰见了喜欢实践梦想的画廊人时,想必会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带来更多美丽的梦吧。
其他文献
如果说上个世纪末,人们更多的是对新世纪的憧憬,饱含着跨世纪的冲动,那么进入21世纪这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冷静地回望过去的一百年。尤其是中国,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依旧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跑状态,但面向未来前冲的动力是否依然充沛,此时是否需要总结、需要补充新的能量?艺术也是一样,今天中国的艺术家在世界的状态与经济同步受到关注,主客观的动力使他们的工作与思考的范围越来越大,已远远超出了小小的画布,其作
期刊
实际上,如果说起收藏团体,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大概是著名的“清玩雅集”抑或“敏求精舍”。这些会员制的收藏家团体,拥有的不仅是声名显赫的大收藏家会员,更重要的是动辄影响一方文化市场的行动和魄力。然而,当下欧洲正在盛行“圈子化”的收藏团体。这些团体并没有很多深谙收藏之道的成熟藏家,更多的还是刚刚入场的新收藏家,甚至是收藏“菜鸟”级的资深爱好者。  形式之一,艺术投资顾问弗里德里克·艾埃姆(Frédéri
期刊
收藏家,如同人类精神瑰宝的拾珍者,他们将金钱物化的财富,以收藏艺术品的方式转换成可以永续流传和分享的精神财富,他们将历史中因各种原因四散的艺术珍品,以个人收藏的方式聚拢,让这些铭刻时代印记的艺术品,在优越的环境中留存。透过历代收藏大家的收藏,后辈得以认知已逝的时代。  为业界众所周知的台湾清翫雅集,聚拢了不仅在台湾岛内,即使在全球范围内都可谓榜上有名的数十位顶级藏家,他们分别在器物文玩、书画、现当
期刊
罗玛:在一篇访谈里你曾经提到霍金的《时间简史》对你产生过影响,能谈谈是什么样的影响吗?  袁欣:涉及到宇宙的命题都是比较宏大的,作为艺术家我肯定是没有办法去研究这些东西,但却给了我一种视角,好像我是一个巨人在看一个小世界,或者是在微观的东西里面寻找一个宏观的答案,可能是这样的。  罗玛:之所以我会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讨论,是因为你的绘画表现的恰恰是一些微观的、有距离感的东西,这种反差让我觉得很有意
期刊
尽管在我们的传统里,诗文与书画是文人们兼擅的事情,不过,如今的艺术家们大多放弃了文字表达的追求,我在策展中不时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有一个展览需要他们提供自己的文字,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一场折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宁可接受访谈,而不愿独自面对空白的纸页,仿佛那是一座令人眩晕的深渊? ?  这样的事实固然映现了传统的涣散,不过,艺术家不愿动笔,未必就是因为他们阅读修养的缺失,而很可能因为羞怯于自己的
期刊
人的一生只有两种活法:一是上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养老送终,本能地活着,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另外一种是想做点事,不想白来一趟,想留点什么。他们的生活可能不那么如意,有的可能很惨,但这个世界的精彩是由他们创造出来的。  北野武在自传《浅草小子》里写道:我的表演不论蹩脚还是高明,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我都会把它当作自己的真实水平来看待。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询问自己:为什么要画画,为什么要选择这
期刊
“剑走偏锋”一词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在不循规蹈矩的胆识和勇气中显露出的狡黠灵动的智慧。一边是在争先恐后地追赶主流的大潮中自甘边缘的姿态描述,一边又是关于“走捷径”、“捞偏门”等并非褒义的含义联想。而来自东北的王新友却偏偏选择了“偏锋”这个含义并不明确的词作为自己画廊的名字,在他看来,这样做的理由不是纯然为了语汇意义上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达到宣传功效的扭捏作态,而是“偏锋”这个词汇与他要做的
期刊
1990年,三个年轻的意大利小伙子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Mario Cristiani)、洛伦佐·飞亚斯其(Lorenzo Fiaschi)和莫瑞希欧·瑞哥罗(Maurizio Rigillo),在保留着中古世纪风貌的意大利小城圣吉米那诺,成立了常青画廊,那里也是他们的故乡。就像画廊的名字continua(常青、连续、持续)一样,常青画廊以沉静、严谨而低调的做事方式,连接着艺术的历史与当下、西方与
期刊
成立于2011年4月的品画廊,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从画廊的选址—798主街道中央广场,到画廊面积—2300平方米的恢宏空间,再到合作的艺术家—方力钧、杨茂源、沈少民、陈文令、蒋志、王音、萧昱、舒群等大牌艺术家,全部是大动作和大手笔。而这一切都出自一位年轻的画廊主金秀花之手。  金秀花原是阿拉里奥画廊的总监,2010年底从阿拉里奥离开之后便着手为成立品画廊做准备。品画廊从开幕
期刊
水的景象、电影的剧照还有现在日常生活场景的表达,何汶玦的绘画在题材上的跳跃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很难被归纳为某个单一的类型,更无法与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社会政治主题牵扯起来。甚至于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着差异:幽蓝发绿的水被按照真实的原则表现得波浪连叠,浩瀚飘渺,可人物并没有披荆斩棘式地破浪前行,而是漂在水里,更像是随波逐流式地浮沉漫游。这种似是而非的模糊人形更加反衬出无形之水的深幽、浩淼、变幻和不确定。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