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了新时代,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进行服务创新以应对这种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包括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要求树立主动服务、特色服务和量力而行的思想。服务内容创新要求做好读者培训、服务深化和打造特色课程。服务形式创新要求利用好微信、微博和微视频平台,加大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互联网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新的行业不断产生、新的模式不断发展,这样的时代背景不断促进社会的观念变化,促使新的服务理念不停出现。高校图书馆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大环境之中,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进行服务创新。
  与高校图书馆密切相关的时代变化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一切技术发展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路已经和公共交通道路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中活动时必不可缺的公共设施。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网络也早已成为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所带来的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获得服务的高效性既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因此,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转变自身服务理念、更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以适应时代变化,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能,服务高校师生。
  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
  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主动服务、特色服务思想,同时也要注意量力而行、保证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
  作为高校重要的信息服务中心之一,图书馆不能被动的等待着读者上门来寻求服务,而是要主动向读者提供对其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包括了主动搜集、主动提供和主动引导。所谓的主动搜集是指,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搜集读者需求,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有充分掌握,在此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高校读者分为不同层次,有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其他教职员工等,每一类人群的需求不同,同样一类人群在不同的时间段需求也是会有变化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做好信息搜集工作,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不同类别读者的不同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主动提供是指,在搜集读者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高校读者对自身所需信息服务未必有清晰认知,即使有一定认知,也会因为不熟悉馆藏信息资源而陷入茫然。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做好主动提供工作,明确的告诉读者他所属的读者群类别及这一类别所需要的信息服务类型,使读者能够迅速找到自身需求定位,提升信息服务效率。在主动提供之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做好主动引导的工作。这里的主动引导是指,在读者已经得到一定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其进一步向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迈进。高校图书馆要发挥信息服务中心的职能,不仅要能够向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且要能夠主动引导读者为下一步的信息服务做准备。也就是在提供信息资源的时候,不仅仅告诉读者其目前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位于何处,可以何种方式取得,而且需要告诉读者其下一步可能会产生怎样的信息资源需求,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特色服务的理念
  高校办学不能是千校一面,难以区别,高校图书馆也是如此。一座好的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有自身的办馆特色,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久久不忘。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往往要与所在学校结合起来,为本校服务,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但这并非是特色服务的全部内容。特色服务既可以是图书馆馆藏资源上的特色,也可以是图书馆服务方式上的特色。在馆藏资源上,一般而言,每座高校图书馆都会结合自身所在高校有针对性的收藏一些纸质资源或者是电子资源,这也往往是该馆特色服务的重要内容。然而,这并不应是特色服务的全部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结合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同时结合自身所在高校特色和所在高校读者需求,打造信息资源服务上的“独一份”,这才更有可能成为既富于时代气息,又体现自身特点的特色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时要树立量力而行的理念
  要依据图书馆现有的人、财、物资源,做好服务。之所以特别强调要树立量力而行的理念,主要是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服务创新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一窝蜂”追热点的情况,盲目的照搬一些服务有特色的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忽略了自身条件,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每座高校办学情况各有不同,每座高校图书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服务创新时,量力而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所谓量力而行,首先要做到保证做好图书馆的基础服务,扎扎实实地提高基础服务质量,然后再集中精力打造特色服务。再打造特色服务的时候,切忌一哄而上、全面铺开,而是应该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先从个别学科、少数项目取得突破,再把经验逐渐扩展到其他方面。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
  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要与具体服务内容的创新结合起来,否则只会流于空谈。服务内容的创新包括了读者培训、深化服务、打造特色课程。
  服务内容上的创新首先体现在读者培训上。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尤其是初次使用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对于馆藏资源并不熟悉,既不知道有哪些资源,也不知道如何获取它们。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都要对新入校学生展开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和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然而,一次培训远远不够。这种培训应该是持续的、经常化的、触手可及的,要保证读者能够随时随地按照自身的不同情况获得相应的培训课程。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了解不同层次读者信息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制作不同层次的培训信息资源。同时,这种培训不应只是单向度的,不应只是图书馆向读者的灌输,而应该是双向的,读者既接受了培训,同时也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向图书馆反馈其需求。而高校图书馆也能够根据读者的反馈进一步的调整培训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服务内容上的创新还体现在服务的深化上。这里的深化,是指在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提供文献信息内容服务上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深化可以体现为信息服务前移,如馆员与教师合作,将信息服务嵌入到教学课程之中;或者是馆员与研究者合作,为其搜集特定专题的科研信息等。也可以体现为信息服务的延伸,如提供学科研究发展趋势报告、最新学科发展态势,或者是提供学术论文指导、学术出版服务等。
  服务内容的创新还包括了图书馆自身特色课程的打造。这里的特色课程,既可以与信息服务紧密相连,也可以以另外的形式展现。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结合所在地区打造特色文化课程,集中介绍本地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或者将这些文化艺术的传承者请到高校来为师生讲授基础知识、传授基本技艺等。已有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这些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这种特色课程同样可以构成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一部分。
  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自然也不能仅是采取传统的到馆服务的方式,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信息流动的便捷性大大增强,无论是发布信息还是获取信息都变得十分便捷,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这就意味着要能够让自己的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服务方式上的创新,要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设施和先进的网络技术,能够在读者使用量比较大的界面上同他们展开交流。目前而言,在读者中使用率比较高的主要有“两微一端”,即微信和微博。同时,也要注意到,近些年随着网络硬件设施的不断发展,微视频开始逐步兴起,成为了新的传播热点。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将新服务理念扩展到这些层面上去。
  微信作为目前用户群体最大的社交软件之一,覆盖面广,使用场景灵活,是高校图书馆必须加以重视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平台上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24小时便捷化的互动服务。应该说,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利用微信平台来提供各项服务如读者信息变更、借還书、预约图书等,但对微信平台的利用不能仅限于此,更要注重利用其实现互动功能。要注重在微信平台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保持微信平台的活跃度,提升微信平台的吸引力,以保证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能够记得住、用得上。
  微博作为一种精悍短小、即时性强的信息发布方式,早于微信产生,风靡至今。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也都早已开通微博账号。但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未能够认识到微博与微信不同的功能所在,以至于或是开通了微信平台荒废了微博平台,或者是执迷于微博平台忽视了微信平台,没有做到兼顾二者。实际上,二者是有着不同的传播功能的。微博传播能力强,即时性强,受众范围广。微信则私密性强,信息保留时间长,受众范围相对较小。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两种平台的功能错位搭配,善于利用微博平台发布即时消息,利用微信平台与读者互动、提供读者服务,充分发挥两种平台不同的优势。
  微视频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因其生动灵活的特点备受青睐。高校图书馆也需要注重利用这种新兴技术手段创新服务形式。目前而言,高校图书馆对于微视频这种手段利用的尚且不够充分。应注重贴近读者兴趣制作和发布微视频,以讲故事的形式使读者接受信息素质教育。同时也要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可以采取微视频比赛等形式,吸引读者拍“自己的故事”,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视频对于读者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马丽,向宇,廖寅,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5-52.
  [2]张必兰.创新服务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J].新世纪图书馆,2018,(1):35-39.
  作者简介:谢静(1986-),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方面。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特点以及作业流程的介绍,并结合某地形测量项目的应用实践,详细叙述了应用无人机进行航测制图的生产全过程,同时对成图精度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无人机航测技术完全可以达到1:2000国家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像片控制;空中三角测量  引言  近年来,随着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在测绘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期刊
摘 要: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数字化设备相对传统设备的区别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但在智能变电站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测试条件和技术能力目前仍有待提高。本技术研究前期分析了现有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一些技术方法和测试装置,旨在克服实际的困难,提升现场工作的简便和实效性。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手持式;测试仪器  前期准备调研工作  针对智能变电站工作中测试、校验、分析以及相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HF-CORS网络RTK系统工作原理,并结合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举例,分析论证了HF-CORS网络RTK相比单基站型RTK,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实时性强、信号稳定、覆盖面广等优势。  关键词:HF-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精度  引言  随着计算机、现代数据通信和互连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合肥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HF-CORS)已全面投入运营,目前,其已在城市测
期刊
忒休斯战舰的问题,引起了巨大的争论,针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从中得出四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这两只船都是原来的那一只船。  众所周知,一个物体的构成都是由质料来构成的,这两只船也不例外,它们两个都是由木板质料制成的。把第一只船的木料拆下来安装到第二只船,这样两只船就由了其中相同的木料。根据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质料因”来解释。亚里士多德对“质料因”定义是指“是所从出的东西”,也就是事物由之生成并且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中科技逐渐复杂多样的扩展,中国在犯罪的侦查方面,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大数据。目前,腐败犯罪的影响越发恶劣、破案愈加困难。因此,使用大数据进行反腐工作已经愈发必要。  关键词:腐败犯罪;大数据;信息公开;查办技术  应用大数据反腐的方法  目前,从国外把贪官押送回国受审的主要方式有引渡回国、谈判合作遣返、通过国际刑警合作缉捕回国。但除西班牙以外,中国与其他西方的发达国家都未签署引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线下虚拟消费已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走向的必然趋势,关注内心、关注精神、关注感受已经成为消费者从事买卖活动的基本标准,个人支付技术与模式相比过去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以线下虚拟消费兴起前后支付模式为研究基础,从线下虚拟消费文化的主客体以及支付方式进行分析,探讨由传统支付到网络支付模式的角色变化和作用变迁,并对拟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要面临的困局提出一些建议性研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国内各项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为多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与技术支持。在工业的自动化控制中,使用了PLC技术。该项技术的使用,使相关工业的生产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文章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PLC;工业;自动化控制  PLC也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工业领域因其操作简单从而受多数工业行业欢迎,该项技术需要与计算机相互配合,并通过计算机发挥自动
期刊
摘 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利用地质雷达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通过对目标体的探测,准确的探测出了防空洞的具体位置和顶板埋深,经开挖验证,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证明了利用地质雷达对城市防空洞进行探测的有效性。  关键词:防空洞探测;地质雷达;电磁波  济南市某学校因扩建教学楼,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对该教学楼楼基10m深度范围内防空洞存在情况进行探测,为施工提供基础资料。防空洞是属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行为、思维模式,同时也为党建工作的展开带来了新的渠道、机遇和挑战。党建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对领导基层经济建设、改善企业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应跟随时代节拍,推进党建创新发展,以此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基层党建;交流  互联网+党建的作用分析  首先,“互联网+党建”的模式有助于思想宣传。一方面,互
期刊
何为法治?我理解中的法治,是指每一位公民都能守法,懂法,并且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而“法治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雅典城邦政治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在当时,法律实践和法学理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到了“法治”以及“法治精神”之间的相关概念。而在我国,“法治精神”更适合从客观方面来理解,就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