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下降趋势,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和实践论述了构建校园健身课堂体系,是一项能够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举措,对于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下降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体质;肥胖;家庭压力;校园健身课堂;措施
1、研究目的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1%,农村学生保健水平仍然较低;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去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开始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渐趋流行.且患病年龄提前了10—20年。这一情况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会同教育部出台了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干预措施。因而如何尽快改变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实施者,理应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上担当重要功能。试想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经过十几年学校体育教育的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却成下降趋势。这种情况不得不使我们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现有方式和思路进行反思。学校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理念,但当起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任,其中开设校园健身课堂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
通过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个人健康状况和健身需求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健身需求和意向,共发出调查表1000份,收回895份。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标不满意的竟占57%,对开始校园健身课堂持赞同态度的占97.5%,无所谓的占2%左右,不愿参加的仅3人;家长对这种做法持赞同态度占98%,不赞同的主要是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可见建立校园健身课堂体系是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需求,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决定意义。
2.2、访问咨询
通过与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座谈,了解学生家长对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态度,和具体的健身需求。家长希望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
2.3逻辑推理
通过对学生身体锻炼现状的分析,结合青少年健康目标体系的建立,寻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突出健身效果的实效性。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3.1.1、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惟我独尊,生活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保姆式的环境中养成了怕苦、怕累、怕脏的坏习惯,缺少各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豆芽型”、“肥胖型”比例增加。
其次是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足,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看电视等原因,造成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能素质急剧下降。许多专家强调,学校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增强体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落实“减负”措施,控制家庭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睡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1.2、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注重竞技体育的教学,以竞技体育教学统领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终身体育者的基本宗旨,是严重错误的。试想会有哪位同学天天抱着铅球锻炼身体,这只能使学生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为代价。
3.1.3、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缺少动态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机制。对学校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责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学生的个人体质状况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校只要教好文化知识就完成任务了,这也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
4、构建校园健身课堂的设想
受益于节假日部分学生家长领孩子去减肥俱乐部的行为启示,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重要职能,在中小学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健身课堂体系,并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性,积极引导,自主选择,合理分组,科学锻炼,为全体学生构建一个强身健体的锻炼平台,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4.1、构建校园健身课堂的可行性
4.1.1、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要求
中小学校承担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重要职则,同时又承上启下,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而不仅要教会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觉悟。特别在当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形式下,中小学校更应发挥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要求,为国家和社会输送身体强健的建设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1.2、高水平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体育设施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日益先进和完善,体育师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和充实。教师科学的训练指导,加上健全的运动设施,为我们全面开展校园健身课堂提供了前提条件。
4.1.3、师生双方的了解和沟通
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环境是在学校,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性格趋向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和了解,并能够准确建立与学生家庭的交流通道。家庭和学校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做好监督,为学校合理有效地分层次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学生能最大程度的接受学校和教师设计的健身方案,并能投身其中,娱乐其中,有利于提高锻练效果。
4.1.4、缓解家庭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儿女的身体病弱或过于肥胖都将带给家庭巨大的压力。很多父母疲惫与医院和社会健身场馆就是例证,所以,作为学校能够承担起学生的健康责任,有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5、方法措施
5.1、确定健身分组的流程
5.2、建立校园健身课堂实施领导小组
5.2.1、建立以学校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学校教研室、医务处、总务处等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健身课堂实施小组,负责承担校园健身课堂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堂实施工作的方向,并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5.2.2、建立以学校教研室主任为组长,全体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健身课程实施研究小组,负责组织研究落实健身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和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并进行总结或推广。
5.2.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健身课堂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并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健身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训练计划,并根据教材內容,探索新的训练方法。
5.3、宣传发动阶段
5.3.1、充分利用学校板报、广播站、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该健身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锻炼要求。通过对全校学生的普遍体检和相关体育素质的测验,建立学生基本体质健康档案,作为学生选择健身项目的依据。
5.3.2、发放和回收学生选择健身项目的调查表、报名表,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进行引导和优化组合,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性合理分组。
5.4、公布健身项目和学生分组
依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初步阶段可分为:病弱组,肥胖组,心理疏导组,兴趣爱好组等。其中兴趣爱好组就是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如各球类小组,健美操、武术、街舞、轮滑等,适合有一定素质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学生参加,并在教师的训练下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相关技术。我们应更多关注的是病弱组和肥胖组,他们是校园健身课堂训练的重要部分,应充分细化训练手段,分层次,分步骤地逐步实施。
5.5、健身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时间分配
既然是健身课堂教学与训练,那么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保健理论课程,内容包括营养学知识,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内容;对于病弱组和肥胖组在身体练习上要突出多种素质能力的练习,如耐力性,力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内容,特别对于减肥的同学,控制饮食,增加有氧训练是关键。锻炼的时间以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主,合理搭配周末时间。
5.6、建立健身效果评价机制
学校校园健身课堂领导小组可以学期为一个评价周期,对各健身锻炼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结合学生最初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比较,及时解决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高锻炼效果。并把成绩作为教师的工作成绩,纳入学校的奖评机制,提高教师的训练积极性。
5.7、建立学校和家庭共同的监控平台
学校要建立与学生家长的经常的交流渠道,从合理饮食,生活习惯,卫生保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督导,突出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从我校半年来逐步建立的四个健身社团来看,学生的健身效果非常明显,体质健康指标均有提高,个人的体育爱好也得到了加强,学生和家长非常满意。可见:构建校园健身课堂体系,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育人职能,全面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缓解家庭压力,并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好的举措。
6.2、建议
6.2.1、建议有关领导部门,尽快组织专家对开设校园健身课堂的实效性进行调查研究,查找问题,丰富手段,使它成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要手段而普及和推广。
6.2.2、学校要尽量添置相关体育实施,保障锻炼条件,同时进一步坚强体育师资力量,通过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或请专家上门指导等形式,加强教师理论水平建设,为提高校园健身课堂的健身效果创造条件。
6.2.3、健身分组教学必须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健身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健身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和健身训练策略,在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减肥为主要內容的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
6.2.4 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使得健身锻炼的效果不同,因而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训练,或者有条件的话,可以重新编班,分成不同层次的班,以达到健身训练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秋菊.澳大利亚菲尔得学校体育教育考查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
[2]姚蕾.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体育科学,2001.4:23-25.
[3]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5.
[4]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2.2.
关键词:学生体质;肥胖;家庭压力;校园健身课堂;措施
1、研究目的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1%,农村学生保健水平仍然较低;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去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开始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渐趋流行.且患病年龄提前了10—20年。这一情况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会同教育部出台了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干预措施。因而如何尽快改变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实施者,理应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上担当重要功能。试想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经过十几年学校体育教育的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却成下降趋势。这种情况不得不使我们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现有方式和思路进行反思。学校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理念,但当起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任,其中开设校园健身课堂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
通过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个人健康状况和健身需求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健身需求和意向,共发出调查表1000份,收回895份。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标不满意的竟占57%,对开始校园健身课堂持赞同态度的占97.5%,无所谓的占2%左右,不愿参加的仅3人;家长对这种做法持赞同态度占98%,不赞同的主要是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可见建立校园健身课堂体系是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需求,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决定意义。
2.2、访问咨询
通过与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座谈,了解学生家长对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态度,和具体的健身需求。家长希望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
2.3逻辑推理
通过对学生身体锻炼现状的分析,结合青少年健康目标体系的建立,寻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突出健身效果的实效性。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3.1.1、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惟我独尊,生活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保姆式的环境中养成了怕苦、怕累、怕脏的坏习惯,缺少各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豆芽型”、“肥胖型”比例增加。
其次是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足,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看电视等原因,造成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能素质急剧下降。许多专家强调,学校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增强体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落实“减负”措施,控制家庭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睡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1.2、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注重竞技体育的教学,以竞技体育教学统领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终身体育者的基本宗旨,是严重错误的。试想会有哪位同学天天抱着铅球锻炼身体,这只能使学生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为代价。
3.1.3、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缺少动态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机制。对学校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责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学生的个人体质状况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校只要教好文化知识就完成任务了,这也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
4、构建校园健身课堂的设想
受益于节假日部分学生家长领孩子去减肥俱乐部的行为启示,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重要职能,在中小学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健身课堂体系,并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性,积极引导,自主选择,合理分组,科学锻炼,为全体学生构建一个强身健体的锻炼平台,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4.1、构建校园健身课堂的可行性
4.1.1、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要求
中小学校承担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重要职则,同时又承上启下,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而不仅要教会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觉悟。特别在当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形式下,中小学校更应发挥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要求,为国家和社会输送身体强健的建设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1.2、高水平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体育设施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日益先进和完善,体育师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和充实。教师科学的训练指导,加上健全的运动设施,为我们全面开展校园健身课堂提供了前提条件。
4.1.3、师生双方的了解和沟通
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环境是在学校,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性格趋向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和了解,并能够准确建立与学生家庭的交流通道。家庭和学校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做好监督,为学校合理有效地分层次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学生能最大程度的接受学校和教师设计的健身方案,并能投身其中,娱乐其中,有利于提高锻练效果。
4.1.4、缓解家庭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儿女的身体病弱或过于肥胖都将带给家庭巨大的压力。很多父母疲惫与医院和社会健身场馆就是例证,所以,作为学校能够承担起学生的健康责任,有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5、方法措施
5.1、确定健身分组的流程
5.2、建立校园健身课堂实施领导小组
5.2.1、建立以学校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学校教研室、医务处、总务处等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健身课堂实施小组,负责承担校园健身课堂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堂实施工作的方向,并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5.2.2、建立以学校教研室主任为组长,全体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健身课程实施研究小组,负责组织研究落实健身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和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并进行总结或推广。
5.2.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健身课堂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并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健身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训练计划,并根据教材內容,探索新的训练方法。
5.3、宣传发动阶段
5.3.1、充分利用学校板报、广播站、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该健身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锻炼要求。通过对全校学生的普遍体检和相关体育素质的测验,建立学生基本体质健康档案,作为学生选择健身项目的依据。
5.3.2、发放和回收学生选择健身项目的调查表、报名表,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进行引导和优化组合,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性合理分组。
5.4、公布健身项目和学生分组
依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初步阶段可分为:病弱组,肥胖组,心理疏导组,兴趣爱好组等。其中兴趣爱好组就是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如各球类小组,健美操、武术、街舞、轮滑等,适合有一定素质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学生参加,并在教师的训练下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相关技术。我们应更多关注的是病弱组和肥胖组,他们是校园健身课堂训练的重要部分,应充分细化训练手段,分层次,分步骤地逐步实施。
5.5、健身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时间分配
既然是健身课堂教学与训练,那么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保健理论课程,内容包括营养学知识,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内容;对于病弱组和肥胖组在身体练习上要突出多种素质能力的练习,如耐力性,力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内容,特别对于减肥的同学,控制饮食,增加有氧训练是关键。锻炼的时间以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主,合理搭配周末时间。
5.6、建立健身效果评价机制
学校校园健身课堂领导小组可以学期为一个评价周期,对各健身锻炼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结合学生最初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比较,及时解决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高锻炼效果。并把成绩作为教师的工作成绩,纳入学校的奖评机制,提高教师的训练积极性。
5.7、建立学校和家庭共同的监控平台
学校要建立与学生家长的经常的交流渠道,从合理饮食,生活习惯,卫生保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督导,突出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从我校半年来逐步建立的四个健身社团来看,学生的健身效果非常明显,体质健康指标均有提高,个人的体育爱好也得到了加强,学生和家长非常满意。可见:构建校园健身课堂体系,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育人职能,全面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缓解家庭压力,并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好的举措。
6.2、建议
6.2.1、建议有关领导部门,尽快组织专家对开设校园健身课堂的实效性进行调查研究,查找问题,丰富手段,使它成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要手段而普及和推广。
6.2.2、学校要尽量添置相关体育实施,保障锻炼条件,同时进一步坚强体育师资力量,通过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或请专家上门指导等形式,加强教师理论水平建设,为提高校园健身课堂的健身效果创造条件。
6.2.3、健身分组教学必须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健身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健身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和健身训练策略,在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减肥为主要內容的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
6.2.4 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使得健身锻炼的效果不同,因而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训练,或者有条件的话,可以重新编班,分成不同层次的班,以达到健身训练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秋菊.澳大利亚菲尔得学校体育教育考查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
[2]姚蕾.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体育科学,2001.4:23-25.
[3]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5.
[4]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