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进行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研究,通过对两年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进而掌握不同人口统计下的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消费喜好和消费观念,据此总结出了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特征,并就进一步提高学生食堂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本研究对指导饮食工作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养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针对学生的不同饮食消费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饮食消费需求,提高学生的食堂消费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学生食堂 消费行为
一、绪论
消费行为研究就是以科学的方法了解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形成与消费者更有效的沟通,从而指导营销活动。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5 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05年我国大学生每月的平均消费额约为447.3元(不含学费和学杂费),其中用于餐饮烟酒等的消费达到212元占消费支出的47.4%,其年消费总额超过1万元,;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 研究其日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对于正确认识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消费;对于指导服务于大学生的部门和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涉及餐饮消费行为的研究很少,周忠民(2002)认为饮食消费行为是饮食消费者有意识地寻找、购买、食用和评价以满足需要的食物、服务及设施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脑体活动。它既包括饮食消费者的形体活动过程,也包括其思维活动过程。他把饮食消费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方面。宋睛葵(2008)认为当代大学生广泛存在着饮食消费行为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存在着非理性的饮食消费,另一方面膳食结构也不合理;陈瑶等(2010)研究了学生食堂消费行为,他们侧重于对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直观的层面上进行分析,未更多地涉及影响消费行为的饮食消费的喜好和消费观念;张梦丽(2004)研究了大学生饮食观念和外出就餐行为,她认为大学生的饮食观念与整个社会饮食观念的变化趋势一致,大学生对食物风味、就餐环境、服务等餐饮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David Marshall(2003) 研究了英国学生和澳大利亚学生在特定的就餐时间、不同的就餐环境下饮食选择的复杂性。在饮食行为研究中,更多的研究是从大学生膳食行为与营养、体质、健康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范利国(2005)的“大同大学医学生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状”,其研究目的是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现况,为医学院校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侧重于从健康营养角度进行大学生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研究;蔡秀娟等(2007)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与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从早餐情况、三餐调查、零食、选择食物依据、营养知识、饮食目的和外出就餐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身体健康的问题;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问卷在参考其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并征求了学校后勤相关饮食管理专家和部分学生的意见修改后形成,问卷的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填空题,第二部分为选择填空题,第三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本研究请大学生分别于2009年3月和2010年5月在西南交通大学的犀浦校区学生食堂门口、自习室、宿舍对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两次分别发出调查表各400份,收回400份,由人工检查,将填写不完整、不正确的无效问卷予以剔除后得到有效问卷,其中,2009年有效问卷298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74.5%,2010年有效问卷366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1.5%,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能够满足分析及研究的需要。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SPASS 15.0进行各项资料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所有统计检验的置信概率均取为95%。在单因子方差分析呈现差异时,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检验分析其差异情况。
1.饮食消费支出情况
(1)大学生每月饮食消费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的饮食消费支出多数在151元-500元之间(占78.7%),消费额在301-500元的达到58.2%,可见大学生在饮食消费方面的支出是有限的。另外,调查显示男生每月平均消费413元,女生每月平均消费342元,在饮食消费上,男生的支出明显大于女生。
(2)学生在学生食堂就餐的消费能力:
学生每日在食堂的消费价位多数在5-11元间(占71.8%),即每月消费约为:150元-330元,其中,男生在学生食堂每天消费的金额平均为9.4元,女生约平均为7.8元,与食堂掌握的学生人均月消费基本相符;但这个结果与学生每月用于饮食消费的金额有一定差异,这个差异主要由于在外就餐和用于零食和水果等消费所致。统计显示,学生早餐一般消费在1-3元以内(占91.8%),午餐消费3.1-6元的占92%,晚餐消费3.1-6元的占87.1%,午餐消费略大于晚餐。
2.饮食消费习惯
根据大学生饮食消费习惯问卷调查的结果并采用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进行了不同人口变量下的统计检验。
(1)最喜欢的主食: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食喜欢程度排序为:米饭(71.1%)、 面食(25.2%)、 小吃(3.7%),检验结果表明,性别、文理科、年级、是否独身子女及来自城乡在主食选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籍贯和年龄的学生其喜欢的主食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华北和西北的同学对面食具有较高的喜好(分别达到43.8%和53.7%),而华东、华南、西南和东北的学生主要喜欢的主食是大米。 通过对各年龄组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检验得到23岁组和20岁以下组、23岁组和20岁组、20岁以下组和21岁组存在显著差异。
(2)早餐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有33.1%的学生在7:00-7:30就餐,有46.2%的学生在7:30-8:00用餐、有16.9%的学生习惯于在8点以后用早餐;不吃早餐的同学占3.8%。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和年龄的同学的早餐用餐时间有显著差异,有50.5%的女生在7:30以前吃早餐,而男生只有26.2%,有87.4%的女生和76%的男生在8:00以前吃早餐,有4.2%的男生和2.9%的女生不吃早餐,可以看出女生的生活习惯较男生要好些。通过对各年龄组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检验得到,20岁组和22岁组、23岁以上组和其它各年龄组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方面,大一与大三、大一与大四,大二与大四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大,早餐就餐时间相应推迟。
(3)三餐中最重视的是:
调查数据显示,最重视的选项排序为:中餐(58.7%)、早餐(23.5%)、晚餐(17.8%),由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三餐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男女生最重视中餐的比例都在58%左右,男生对早餐和晚餐的重视比例都在20%左右,而女生重视午餐的有32%,晚餐只有9.7%。从地域来看,来自东北和西北的同学重视早餐的比例在38.5%和34.1%,重视晚餐的比例在7.7%和9.8%,而其余地域的同学对早餐的重视率都在23%以内,而对晚餐的重视率在18%以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4)不能按时吃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外出、上网和完成作业。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男女生不能按时吃饭的原因有显著的差异, 有35%的男生因为上网或游戏,32%的男生因为外出,26%因为完成作业,而女生有41%因为外出,34%因为完成作业,有23%因为上网或游戏。
(5)学生早餐最喜欢吃的是:
2009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鸡蛋(60.4%)、豆浆(53.7%)、包子(50.3%)、稀饭(47.9%)、牛奶(44.3%)、油条(28.8%)、蛋糕(25.5%)、面包(25.2%);2010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鸡蛋(60.9%)、豆浆(54.1%)、包子(45.6%)、牛奶(41.8%)、稀饭(38.8%)、油条(29.2%)、小菜(22.7%)、甜点(21.6%);两年的调查结果基本差不多。
(6)学生最喜欢吃的菜系是:
2009年调查结果是:川菜(65.7%)、东北菜(19.4%)、鲁菜(16.1%)、淮扬菜(6.7%)、粤菜(6.0%);2010年的调查结果是:川菜(57.9%)、东北菜(28.1%)、鲁菜(19.1%)、粤菜(12.8%)、淮扬菜(10.7%);前三位的排序没有变化,
(7)学生不在学校食堂吃饭的主要原因:
2009年调查的结果是:想换口味(65.7%)、想改善伙食(57.3%)、食堂的价和质不符(33.2%)、食堂拥挤(30.5%)、参加聚会(24.4%)等;2010年调查的结果是: 想换口味(57.7%)、错过了食堂的开饭时间(47.8)、想改善伙食(36.6%)、食堂的价和质不符(40.7%)、食堂拥挤(27.3%)等;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就餐率,还得从自身做起,经常变换菜品和口味,为学生提供更多不同口味的菜品,增加高品质的菜品等,以满足不同的饮食需求。
(8) 学生喜欢吃的食品是:
2009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绿色叶子类蔬菜(70.8%)、新鲜肉类(62.4%)、豆制品(46.6%)、薯类(45.9%)、瓜类蔬菜(36.9%)、甜点(24.8%)、卤菜或卤肉(24.1%)、腌腊食品(15.7%);2010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水果(52.4%)、新鲜肉类(46.4%)、豆制品(36.3%)、瓜类蔬菜(31.1%)、卤菜或卤肉(28.4%)、绿色叶子类蔬菜(26.5%)、薯类(26.5%)、油炸类(17.5%)、腌腊食品(16.1%),两年的结果略有一些变化。
(9)学生喜欢的口味:
2009年调查结果排前五位的是:辣味(46.9%)、清淡(45.9%)、适中(37.5%)、麻味(24.1%)、味重(22.8%);2010年调查结果排前五位的是:辣味(38.0%)、清淡(45.6%)、适中(48.6%)、味重(20.8%)、甜酸味(15.6%),两年基本没有大的差别。
3.饮食消费观念
学生饮食消费观念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健康和饮食安全两个方面,结果如下:
(1)对路边店的看法:
对路边店的看法,各种人口统计变量群体均无显著差异(在0.05的置信水平下),从答题上看,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完全不在意这些路边摊存在条件简陋、缺少消毒器具、用餐环境恶劣,从业人员缺少监督等食品安全隐患,有必要加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
(2)关于美食与体型
关于美食与体型,其实没有严格的顾此及彼的关系,我们应该倡导以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为标准的进食原则,既反对过度的节食,也反对不加节制地狂饮滥吃,自觉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男女生对该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44.1%的男生认为美食大于身材,而只有23.3%的女生认为美食大于身材。回答“少吃,都顾及”的男生为47.1%,女生为68.9%,女生更看重身材;总体来讲,多数女生持有正确的饮食观,既要顾及体型,也要保证营养。
(3)食品安全意识
在回答“当你去餐馆用餐时会留意它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条件(如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等)?”这个问题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有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对该题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中根本不在意的的人数比女生多出近6%,说明女生更细心且安全意识较男生要强。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是社会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亟待加强。
四、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特征
从2009年和201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在两年中没有太大变化。大学生刚刚由家庭生活走入集体生活,由同一地区学生聚集的中学步入生源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且学生的世界观和行为意识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对新信息敏感,充满激情浪漫,需求旺盛,在饮食消费行为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1.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不具备足够的消费实力,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形成了独特的消费行为。
2.大学生追求新潮、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特点在饮食上表现为对主副食和菜品求新求变的需求,以及对于优雅时尚的就餐环境和现代、活泼的就餐氛围的需求。
3.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在学生食堂就餐满意度逐步降低,在校内学生食堂就餐的比例也逐步减少,特别是在周末,反映出学生饮食消费日趋社会化和多样化。
4.大学生的就餐口味带有很大的地域特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口味逐步发生变化,多数趋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口味特点。
5.学生最重视的是午餐,其次是早餐和晚餐,这个结果反映学生对一日三餐的重要性认识符合其身体发育和保持旺盛精力的需要。
6.由于集体生活和年轻的原因,群体性消费的特征明显,易随大流,消费决策受他人影响程度较高,对网络、广告、口碑等比较敏感。
7.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知识和观念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能力,食品卫生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教育亟待加强。
五、提高高校学生食堂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为了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该指南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指导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因不合理的膳食影响身体健康。学校食堂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力推广营养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同时,学生饮食作为高校后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办好学生食堂,为学生提供满意、卫生、可口、营养、价廉物美的饭菜是学校饮食服务的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对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对学生食堂的经营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学生食堂是学校为学生服务的重要窗口,是直接关系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阵地。学校后勤饮食工作者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食堂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切实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学生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不断提升学生对饮食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工作,一般来说,饮食卫生必须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外观上的干净,无水迹、无异味、无灰尘、无污渍,这是视觉与嗅觉的检验标准;二是内在的卫生,必须符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原料检测标准,生产出的食品必须全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从制度、环境和监督来确保食品卫生,建立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抽查把关,学校卫生防疫职能部门(校医院)监督检查,后勤饮食服务部门内部监控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也形成了学校学生食堂的强大核心竞争力。
3.要提高学生食堂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培养忠诚的顾客,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消费行为,增强餐厅经理和厨师长对市场和顾客的充分了解,在餐厅经营中善于思考,把握顾客需求,特别是把握好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饮食习惯,丰富主副食的花色品种,增强菜品的不断创新和定期变化,按照科学、合理、营养的要求,尽可能地提供差异化饮食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口味、不同饮食习惯学生的需求;同时营造温馨的就餐环境,维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有针对性地做好饮食工作,提高大学生在学校食堂的就餐率。
4.对现有的米饭生产过程进行研究,提高米饭质量的稳定性,有条件的学校要引入米饭生产线,实现米饭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一般来说,对同样的大米,米饭生产线产出的米饭,其口感较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的米饭有明显提高且可以做到质量稳定。
5.狠抓菜品质量,注重菜品的色、香、味、形的稳定和菜品特色的鲜明,既要有价廉的大众化的中性菜肴,又要有特色鲜明的地方菜及高档次菜品,以满足不同的学生饮食需求;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绿叶类蔬菜有较大的需求,且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应该增加这类蔬菜菜品的供应。
6.要办好大学学生食堂,既要有一支精通业务、服务育人的饮食管理人员队伍,也要有一支勤于学习、技术过硬的厨师队伍和一支乐于奉献、优质服务的工勤队伍,确保学生食堂硬软件都达标;可采取内部培训、调研交流、外派厨师学习等形式,通过内部竞争、创新奖励、烹饪比赛等机制,提高学生食堂管理、技术和服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打造过硬的团队。
7.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营养质量不高的学生。其数字运用、创造性、想象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早餐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并了解早餐的食物种类、数量和营养搭配情况。根据学生对早餐的喜好和营养的需要,增加早餐供应的品种和各种搭配。
参考文献:
[1]周忠民:浅谈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2年第1期,总第65期:pp.56-58
[2]宋晴葵: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商场现代化 2008年6月,总第542期:p191
[3]陈瑶 付静 邓培基: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研究,管理学家,2010年7月,pp.10-19
[4]张梦丽:大学生饮食观念及外出就餐行为探析,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 年第1期,总第75期 : pp60~64
[5]David Marshall, Rick Bellb . Meal constructi 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ting occasion and location [ J ].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03, 14: pp.53-64
[6]范利国:大同大学医学生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6 年1 月,第27 卷第1 期, pp69-70
[7]蔡秀娟、鲍金勇、唐军梅:广州高校大学生饮食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高教探索,2007年第4 期,pp129-131
[关键词]大学生 学生食堂 消费行为
一、绪论
消费行为研究就是以科学的方法了解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形成与消费者更有效的沟通,从而指导营销活动。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5 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05年我国大学生每月的平均消费额约为447.3元(不含学费和学杂费),其中用于餐饮烟酒等的消费达到212元占消费支出的47.4%,其年消费总额超过1万元,;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 研究其日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对于正确认识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消费;对于指导服务于大学生的部门和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涉及餐饮消费行为的研究很少,周忠民(2002)认为饮食消费行为是饮食消费者有意识地寻找、购买、食用和评价以满足需要的食物、服务及设施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脑体活动。它既包括饮食消费者的形体活动过程,也包括其思维活动过程。他把饮食消费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方面。宋睛葵(2008)认为当代大学生广泛存在着饮食消费行为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存在着非理性的饮食消费,另一方面膳食结构也不合理;陈瑶等(2010)研究了学生食堂消费行为,他们侧重于对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直观的层面上进行分析,未更多地涉及影响消费行为的饮食消费的喜好和消费观念;张梦丽(2004)研究了大学生饮食观念和外出就餐行为,她认为大学生的饮食观念与整个社会饮食观念的变化趋势一致,大学生对食物风味、就餐环境、服务等餐饮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David Marshall(2003) 研究了英国学生和澳大利亚学生在特定的就餐时间、不同的就餐环境下饮食选择的复杂性。在饮食行为研究中,更多的研究是从大学生膳食行为与营养、体质、健康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范利国(2005)的“大同大学医学生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状”,其研究目的是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现况,为医学院校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侧重于从健康营养角度进行大学生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研究;蔡秀娟等(2007)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与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从早餐情况、三餐调查、零食、选择食物依据、营养知识、饮食目的和外出就餐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身体健康的问题;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问卷在参考其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并征求了学校后勤相关饮食管理专家和部分学生的意见修改后形成,问卷的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填空题,第二部分为选择填空题,第三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本研究请大学生分别于2009年3月和2010年5月在西南交通大学的犀浦校区学生食堂门口、自习室、宿舍对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两次分别发出调查表各400份,收回400份,由人工检查,将填写不完整、不正确的无效问卷予以剔除后得到有效问卷,其中,2009年有效问卷298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74.5%,2010年有效问卷366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1.5%,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能够满足分析及研究的需要。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SPASS 15.0进行各项资料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所有统计检验的置信概率均取为95%。在单因子方差分析呈现差异时,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检验分析其差异情况。
1.饮食消费支出情况
(1)大学生每月饮食消费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的饮食消费支出多数在151元-500元之间(占78.7%),消费额在301-500元的达到58.2%,可见大学生在饮食消费方面的支出是有限的。另外,调查显示男生每月平均消费413元,女生每月平均消费342元,在饮食消费上,男生的支出明显大于女生。
(2)学生在学生食堂就餐的消费能力:
学生每日在食堂的消费价位多数在5-11元间(占71.8%),即每月消费约为:150元-330元,其中,男生在学生食堂每天消费的金额平均为9.4元,女生约平均为7.8元,与食堂掌握的学生人均月消费基本相符;但这个结果与学生每月用于饮食消费的金额有一定差异,这个差异主要由于在外就餐和用于零食和水果等消费所致。统计显示,学生早餐一般消费在1-3元以内(占91.8%),午餐消费3.1-6元的占92%,晚餐消费3.1-6元的占87.1%,午餐消费略大于晚餐。
2.饮食消费习惯
根据大学生饮食消费习惯问卷调查的结果并采用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进行了不同人口变量下的统计检验。
(1)最喜欢的主食: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食喜欢程度排序为:米饭(71.1%)、 面食(25.2%)、 小吃(3.7%),检验结果表明,性别、文理科、年级、是否独身子女及来自城乡在主食选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籍贯和年龄的学生其喜欢的主食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华北和西北的同学对面食具有较高的喜好(分别达到43.8%和53.7%),而华东、华南、西南和东北的学生主要喜欢的主食是大米。 通过对各年龄组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检验得到23岁组和20岁以下组、23岁组和20岁组、20岁以下组和21岁组存在显著差异。
(2)早餐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有33.1%的学生在7:00-7:30就餐,有46.2%的学生在7:30-8:00用餐、有16.9%的学生习惯于在8点以后用早餐;不吃早餐的同学占3.8%。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和年龄的同学的早餐用餐时间有显著差异,有50.5%的女生在7:30以前吃早餐,而男生只有26.2%,有87.4%的女生和76%的男生在8:00以前吃早餐,有4.2%的男生和2.9%的女生不吃早餐,可以看出女生的生活习惯较男生要好些。通过对各年龄组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检验得到,20岁组和22岁组、23岁以上组和其它各年龄组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方面,大一与大三、大一与大四,大二与大四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大,早餐就餐时间相应推迟。
(3)三餐中最重视的是:
调查数据显示,最重视的选项排序为:中餐(58.7%)、早餐(23.5%)、晚餐(17.8%),由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三餐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男女生最重视中餐的比例都在58%左右,男生对早餐和晚餐的重视比例都在20%左右,而女生重视午餐的有32%,晚餐只有9.7%。从地域来看,来自东北和西北的同学重视早餐的比例在38.5%和34.1%,重视晚餐的比例在7.7%和9.8%,而其余地域的同学对早餐的重视率都在23%以内,而对晚餐的重视率在18%以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4)不能按时吃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外出、上网和完成作业。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男女生不能按时吃饭的原因有显著的差异, 有35%的男生因为上网或游戏,32%的男生因为外出,26%因为完成作业,而女生有41%因为外出,34%因为完成作业,有23%因为上网或游戏。
(5)学生早餐最喜欢吃的是:
2009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鸡蛋(60.4%)、豆浆(53.7%)、包子(50.3%)、稀饭(47.9%)、牛奶(44.3%)、油条(28.8%)、蛋糕(25.5%)、面包(25.2%);2010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鸡蛋(60.9%)、豆浆(54.1%)、包子(45.6%)、牛奶(41.8%)、稀饭(38.8%)、油条(29.2%)、小菜(22.7%)、甜点(21.6%);两年的调查结果基本差不多。
(6)学生最喜欢吃的菜系是:
2009年调查结果是:川菜(65.7%)、东北菜(19.4%)、鲁菜(16.1%)、淮扬菜(6.7%)、粤菜(6.0%);2010年的调查结果是:川菜(57.9%)、东北菜(28.1%)、鲁菜(19.1%)、粤菜(12.8%)、淮扬菜(10.7%);前三位的排序没有变化,
(7)学生不在学校食堂吃饭的主要原因:
2009年调查的结果是:想换口味(65.7%)、想改善伙食(57.3%)、食堂的价和质不符(33.2%)、食堂拥挤(30.5%)、参加聚会(24.4%)等;2010年调查的结果是: 想换口味(57.7%)、错过了食堂的开饭时间(47.8)、想改善伙食(36.6%)、食堂的价和质不符(40.7%)、食堂拥挤(27.3%)等;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就餐率,还得从自身做起,经常变换菜品和口味,为学生提供更多不同口味的菜品,增加高品质的菜品等,以满足不同的饮食需求。
(8) 学生喜欢吃的食品是:
2009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绿色叶子类蔬菜(70.8%)、新鲜肉类(62.4%)、豆制品(46.6%)、薯类(45.9%)、瓜类蔬菜(36.9%)、甜点(24.8%)、卤菜或卤肉(24.1%)、腌腊食品(15.7%);2010年调查结果排前八位的是:水果(52.4%)、新鲜肉类(46.4%)、豆制品(36.3%)、瓜类蔬菜(31.1%)、卤菜或卤肉(28.4%)、绿色叶子类蔬菜(26.5%)、薯类(26.5%)、油炸类(17.5%)、腌腊食品(16.1%),两年的结果略有一些变化。
(9)学生喜欢的口味:
2009年调查结果排前五位的是:辣味(46.9%)、清淡(45.9%)、适中(37.5%)、麻味(24.1%)、味重(22.8%);2010年调查结果排前五位的是:辣味(38.0%)、清淡(45.6%)、适中(48.6%)、味重(20.8%)、甜酸味(15.6%),两年基本没有大的差别。
3.饮食消费观念
学生饮食消费观念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健康和饮食安全两个方面,结果如下:
(1)对路边店的看法:
对路边店的看法,各种人口统计变量群体均无显著差异(在0.05的置信水平下),从答题上看,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完全不在意这些路边摊存在条件简陋、缺少消毒器具、用餐环境恶劣,从业人员缺少监督等食品安全隐患,有必要加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
(2)关于美食与体型
关于美食与体型,其实没有严格的顾此及彼的关系,我们应该倡导以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为标准的进食原则,既反对过度的节食,也反对不加节制地狂饮滥吃,自觉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男女生对该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44.1%的男生认为美食大于身材,而只有23.3%的女生认为美食大于身材。回答“少吃,都顾及”的男生为47.1%,女生为68.9%,女生更看重身材;总体来讲,多数女生持有正确的饮食观,既要顾及体型,也要保证营养。
(3)食品安全意识
在回答“当你去餐馆用餐时会留意它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条件(如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等)?”这个问题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有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对该题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中根本不在意的的人数比女生多出近6%,说明女生更细心且安全意识较男生要强。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是社会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亟待加强。
四、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特征
从2009年和201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在两年中没有太大变化。大学生刚刚由家庭生活走入集体生活,由同一地区学生聚集的中学步入生源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且学生的世界观和行为意识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对新信息敏感,充满激情浪漫,需求旺盛,在饮食消费行为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1.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不具备足够的消费实力,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形成了独特的消费行为。
2.大学生追求新潮、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特点在饮食上表现为对主副食和菜品求新求变的需求,以及对于优雅时尚的就餐环境和现代、活泼的就餐氛围的需求。
3.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在学生食堂就餐满意度逐步降低,在校内学生食堂就餐的比例也逐步减少,特别是在周末,反映出学生饮食消费日趋社会化和多样化。
4.大学生的就餐口味带有很大的地域特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口味逐步发生变化,多数趋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口味特点。
5.学生最重视的是午餐,其次是早餐和晚餐,这个结果反映学生对一日三餐的重要性认识符合其身体发育和保持旺盛精力的需要。
6.由于集体生活和年轻的原因,群体性消费的特征明显,易随大流,消费决策受他人影响程度较高,对网络、广告、口碑等比较敏感。
7.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知识和观念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能力,食品卫生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教育亟待加强。
五、提高高校学生食堂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为了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该指南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指导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因不合理的膳食影响身体健康。学校食堂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力推广营养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同时,学生饮食作为高校后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办好学生食堂,为学生提供满意、卫生、可口、营养、价廉物美的饭菜是学校饮食服务的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对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对学生食堂的经营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学生食堂是学校为学生服务的重要窗口,是直接关系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阵地。学校后勤饮食工作者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食堂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切实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学生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不断提升学生对饮食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工作,一般来说,饮食卫生必须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外观上的干净,无水迹、无异味、无灰尘、无污渍,这是视觉与嗅觉的检验标准;二是内在的卫生,必须符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原料检测标准,生产出的食品必须全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从制度、环境和监督来确保食品卫生,建立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抽查把关,学校卫生防疫职能部门(校医院)监督检查,后勤饮食服务部门内部监控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也形成了学校学生食堂的强大核心竞争力。
3.要提高学生食堂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培养忠诚的顾客,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消费行为,增强餐厅经理和厨师长对市场和顾客的充分了解,在餐厅经营中善于思考,把握顾客需求,特别是把握好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饮食习惯,丰富主副食的花色品种,增强菜品的不断创新和定期变化,按照科学、合理、营养的要求,尽可能地提供差异化饮食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口味、不同饮食习惯学生的需求;同时营造温馨的就餐环境,维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有针对性地做好饮食工作,提高大学生在学校食堂的就餐率。
4.对现有的米饭生产过程进行研究,提高米饭质量的稳定性,有条件的学校要引入米饭生产线,实现米饭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一般来说,对同样的大米,米饭生产线产出的米饭,其口感较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的米饭有明显提高且可以做到质量稳定。
5.狠抓菜品质量,注重菜品的色、香、味、形的稳定和菜品特色的鲜明,既要有价廉的大众化的中性菜肴,又要有特色鲜明的地方菜及高档次菜品,以满足不同的学生饮食需求;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绿叶类蔬菜有较大的需求,且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应该增加这类蔬菜菜品的供应。
6.要办好大学学生食堂,既要有一支精通业务、服务育人的饮食管理人员队伍,也要有一支勤于学习、技术过硬的厨师队伍和一支乐于奉献、优质服务的工勤队伍,确保学生食堂硬软件都达标;可采取内部培训、调研交流、外派厨师学习等形式,通过内部竞争、创新奖励、烹饪比赛等机制,提高学生食堂管理、技术和服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打造过硬的团队。
7.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营养质量不高的学生。其数字运用、创造性、想象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早餐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并了解早餐的食物种类、数量和营养搭配情况。根据学生对早餐的喜好和营养的需要,增加早餐供应的品种和各种搭配。
参考文献:
[1]周忠民:浅谈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2年第1期,总第65期:pp.56-58
[2]宋晴葵: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商场现代化 2008年6月,总第542期:p191
[3]陈瑶 付静 邓培基: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研究,管理学家,2010年7月,pp.10-19
[4]张梦丽:大学生饮食观念及外出就餐行为探析,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 年第1期,总第75期 : pp60~64
[5]David Marshall, Rick Bellb . Meal constructi 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ting occasion and location [ J ].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03, 14: pp.53-64
[6]范利国:大同大学医学生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6 年1 月,第27 卷第1 期, pp69-70
[7]蔡秀娟、鲍金勇、唐军梅:广州高校大学生饮食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高教探索,2007年第4 期,pp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