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精神世界的中国香文化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xp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动高贵玄妙深邃却又不失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一直是人们对香的普遍评价。自中华文明之始,香的美好就成为中华始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几千年的沧桑风雨,它启迪英才之灵感,濡养仁人之身心,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与促进作用,并形成了显示着艺术、科学、哲学智慧的隽永“中国香文化”。在几千年漫漫历史长河里,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演进成为中华文明进程中永恒的显性符号,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环。
  中国香文化自春秋至汉魏初步发展,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早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隋唐时期长足发展,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唐中期以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盛,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宋元明清,香文化处于最令人称道的繁盛时期,尤其是宋代,香文化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香料天然的色泽与芳香美,香器的精雅与技巧,都只在其次,香文化最重要的体现是:焚香包含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情治的更细微追求及个体心灵与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的结合。屈原《离骚》如此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唐代文人普遍用香写香,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皆如是,显示出香文化的特有风韵。苏轼出神入化地咏叹“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常常唤起人们无尽的幽思……中国香文化鼎盛的唐宋时期,对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自“唐风”经由“和风”熏化而形成的日本香道至今仍显示着勃勃生机,成为其民族精神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中国香文化的没落始于清未,由于战乱频繁,士大夫得过且过的精神生活渐渐趋于粗疏萎顿,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一样日渐式微,之后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自然环保的理念下,越来越追求返璞归真,希望以香这种天然芳香原料为载体,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天然陈香、香器以及香席文化终于再次闪现原有的光彩,为人们追逐有加。虽然现实中大多是通过自身对香文化或香料香器具的理解,来获得适用于个人的香文化体验,但是我们能从中看到正在营建起的香文化氛围及良好循环系统的雏形。
  沉香与香炉香器的广泛使用,使香文化内涵更为普遍认知。沉香以其特殊的药用性、高雅的香味及蕴籍的神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重视与追求。殷商巨贾喜欢摆饰沉香,营造祥和气氛,借以凸显其高贵气质;宗教界则喜欢沉香的清净灵气,洋溢着心灵芬芳;名人雅士欣赏沉香耐人寻味的姿态享受优雅丰盛的生活内涵与情趣。
  沉香在我国东汉时期便有了相关文献记载。南北朝时已开始使用焚沉香用以祭天,而将沉香用作医用药材,最早始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将沉香列为“上品”。隋、唐时沉香大量从国外输入、使用,唐中宗时期,朝廷的王公大臣还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定期举行“斗香”活动。宋代诸多香料商店、品香楼宇为上层人士的集会场所,文人雅士、哲学家、艺术家以及官宦贵族知名人物频繁出入,以佩带极品沉香来显示身份的显赫与尊贵。
  佩带沉香也是一部分当代人的喜好。因此,在如今的古董珍玩交易市场上,沉香摆件或小挂件一直都深受青睐。其中,对于沉香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拍卖公司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比如古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最近几次拍卖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沉香精品,尤其在8月盛夏华章精品拍卖中多件精品沉香推出于市,并最终以100%的成交率成交。这不仅证明了沉香与香道文化重新回到主流,并对整个沉香和香道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品香不仅需要有好的香料,同时,焚香器具同样重要。而香炉作为焚香所必需的器具,有着和焚香同样悠久的历史,并以其系统的形制演化过程,向我们展示、还原了那些久远的时代以及不同环境焚香活动的信息、知识和历史背景。中国古代香器具中,使用最广泛而又差别颇大、造型各异的就属香炉了。说到香炉的样式,大多数人脑子里总会出现宋代哥窑或龙泉窑的双耳炉,以及明代铜质宣德炉。实际上香炉的种类和用途远不止于此,其历史渊源至少有两千年多年。
  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香炉的造型,其功能与完备的青瓷焚香香炉相当,由此可见,在此之前就已经伴随了相当长的焚香历史。并在当时成就了博山炉,兽炉,多足炉,高足杯式炉等经典样式的香炉及派生出的种种香器。东汉越窑褐釉香熏,晋代越窑青釉提炉,盛唐唐三彩香炉,宋代复古的三足鼎式香炉,并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元代香炉以中小型香炉为主。明代瓷炉多以青花瓷为主。清代治者入主中原后其景德镇名师巧匠将瓷器香炉制作推向历史的另一个高峰。
  宋代瓷香具是最值得研究的香器具之一。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铜器,或另有创新。由于价格低,适宜民间使用。精雕细琢,也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加上瓷器所独有的魅力,因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
  焚香一直与美好、高雅、神秘、珍贵等联系在一起,因而关于沉香、香炉、香器等香文化有关的制作产物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工艺水准,并由于渗透了文化成分,使其成为一项系统而独特的艺术种类。瓷香炉,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瓷香炉、香盒等成为了人们集藏的重点。如果仅以古陶瓷艺术品来看待香炉、香盒,那就失去了太多香器所蕴含着的价值与内涵,只有如同回归到宋朝时期的氛围中,将香道看作一种典雅的文化,才能看到它闪耀出的灿烂动人的光彩。如今,瓷香炉也备受青睐,据悉,北京紫微堂文化机构收集大量精品瓷香炉,将在全国各地展陈。
  香文化是一种自然与人文交汇的体现。香料天然的色泽与芳香美令人心旷神怡,香器体现了工艺与技巧,焚香又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当然,更令人称道的是香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结合……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为载体,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传统文化智慧,创造外在美与心灵美和谐统一的香文化。从微观上看,它能引领我们看到一片香文化所折射的精致生活的全新景致,从宏观上看,它能唤醒和复活更多的古典的记忆,滋润和温热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家园意识。
其他文献
寿山石雕是中国民间传统石雕的一朵奇葩,它作为可供欣赏、珍藏的手工艺品,要求从艺者能以“工”求“艺”、“工”“艺”结合,即在材质美的基础上,达到手工美和造型美的完美结合。  黄宝庆的《道家始祖——老子》,便属此类寿山石雕之经典。它仅高11.5厘米,通体为灰冻石,而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作者凭藉石材顶端居中呈玉质透明的暖黄色与大面积的冷灰色构成对比而相映成趣,把一位大智者的奇人奇相演绎得满目生辉。  这
期刊
“九龙”玉雕屏风是迄今中国玉雕史令人叹为观止的一部杰作。  此品为中国岫岩黄玉,耗时两年半制成,高为1.45米,长为2.61米,厚为0.12(含座)米,重约1吨(用6吨料制成),玉屏风浮雕画面约为4平方米,净雕画面为2.54平方米。  该艺术品雕刻工艺精湛,凸起部分高达8厘米之多,腾龙活灵活现,尽显生龙霸气,问衬祥云自然而流畅,尽显吉祥与神秘。整个艺术品充满祥和富贵又不失流动之美,实属难得之艺术大
期刊
(续上期)  四、意息互导形相伴  意念与呼吸相互诱导运使是此阶段的重点操作,但必须谨记在前期训练基础上身体动作应自然相随而伴。  “静息”,就是指对气息的控制与调节,具体而言则是指平静呼吸,使气息平静安宁。在健身气功的习练过程中,气息的调整往往被认为是气功练习中的一个小核心,在某种意义上,它不亚于调心。因此,我国古籍中就有“吐纳”之说,古人也多推崇从调息人手达到三调合一。练习健身气功,逐步实现“
期刊
芙蓉,是莲荷之别名。莲荷又称荷花。莲荷全身是宝,实用价值异常广泛,其根是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具有补中益气,祛淤生新之作用;莲花入药,其花瓣具有清热、祛湿、止血之功能;花心儿具有固肾涩精之疗效;莲蒂有助于清暑利尿;莲梗能通气、宽胸;莲子有助于清心、益肺、补脾、滋肾;青绿色的莲子心儿有助于清热、安神、强心、降血压;新鲜荷叶,性平,味苦,能解暑、清热,尚能煎汤代茶喝;干荷叶能开胃助
期刊
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强调万物均由自然产生,生命有生死,但有延续,其生命观是“火尽薪传、生生不息”,所以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在此理论下,《黄帝内经》中认为健康就是人体的内环境、人体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此,中医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观,《黄帝内经》将养生置于《素问》之首,在《宝命全形论》等篇中进一步将养生升化为“善待生命”的价值需要,也就是中医学生命观和养生观中
期刊
本文通过对十七世纪髡残绘画思想的梳理,认为爱国情怀、以“识”为体的绘画本体论思想是髡残绘画取得卓越成就的观念基础,虽然其中也有文人自娱思想和游戏笔墨的成分。研究髡残的绘画思想不仅对于重新评价十七世纪南京地区的绘画成就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反思二十世纪的绘画成就、二十一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也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髡残(1612—约1674),字介邱、石豁、号白秃、电住道人,俗姓刘,湖南武陵(今常德)人
期刊
傍晚在广场带领大家习练健身气功完毕后,刘芳琴阿姨走到我身边关切地过问起我堂哥的病情。当我告诉她堂哥早在一个月前就去世了,刘姨连连惋惜道:年纪轻轻的,就是不听人说!可惜!可怜!  刘姨与堂哥都是糖尿病患者,她比我的堂哥患病还早好些年。刘姨今年68岁,一生很是坎坷。丈夫去世早,刘姨一直没有再组建家庭。相依为命的儿子十几年前考取大学后因家中凑不够学费而服毒自杀,刘姨后来抱养的女儿现在正在读高中。刘姨没有
期刊
(续上期)  九、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循行方向是从胸到手,上接足少阴肾经,下接手少阳三焦经。具体路线是:从胸中开始,浅出属心包络,向下过膈肌,经过胸部、上腹、下腹依次联络三焦。其支脉,从胸内出肋部,至腋下三寸处,上行到腋部,沿上臂内侧中线,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再下行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末端。掌中出支脉,至无名指端,与少阳三焦经相接。  手厥阴心包经
期刊
3月27日至28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会议。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业体协、中央及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12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12年的工作,部署了2013年的工作,并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保证健身气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探讨了构建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和未来五年发展纲要。  国家体育
期刊
鹤,一品鸟,长寿的象征。  在北京之西,有一支自喻为“鹤”的健身气功习练队伍,名称“仙鹤队”。这个队于2010年成立。《健身气功》杂志2011年第三期报道了《国际雕塑公园里的“鹤群”》。  时隔五年,人们惊喜的看到:这“鹤群”成员数量越来越多了,活动区域越来越广了,最令人欣慰的是,他们越来越左右逢源了。  从成员数量来看,这支队伍从起初的一个辅导站20余人已发展到六个辅导站近200人。已有国家级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