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底,一个名为《丢失与归还五十年》的展出在德国的柏林、德累斯顿、不莱梅等诸大城市同时开幕,展品全是50年前前苏联归还给前东德的艺术品与文物,其中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装饰和档案材料等数以万计,用以纪念半个世纪前归还国宝的“兄弟友好”事件,场面颇为壮观。业内人士心知肚明,此举显然一方面是对前苏联的感谢与肯定,一方面是在用委婉的方式向今天的俄罗斯当局表明,这些展品最多仅仅是他们应归还物的一半,还有一半至今仍在俄国的各大博物馆珍藏,何时才能按《日内瓦公约》完璧归赵呢?这是每一个参观者都会联想到的问题,与上世纪灭绝人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
无数事实证明,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目的不仅妄图用武力征服世界,而且要从精神和文化上奴役世界。因此他们在所到之处,除烧杀抢掠之余,还成立一个名为第二连队的特殊队伍,专门在其占领区的各大博物馆、团体和个人中以巧取豪夺的威逼方式,搜刮各地的艺术珍品与文物,并先后运往德国本土,最后在希特勒的家乡——奥地利中部的林茨市,建立一个规模最为宏大、藏品最多、档次最高的超级艺术博物馆,借以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为自己树碑立传,并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的得力顾问汉斯·波塞去具体完成。于是地大物博、在艺术上群星闪烁的前苏联成为这一计划的重灾户。
1939年,由于法西斯的背信弃义、突然进攻,前苏联被迫仓促应战,因而战争初期节节败退,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世界知名的文化古城,仅仅在开战后18天就陷入德军之手,不用说艺术品,就连急用的军用物资和有色金属也来不及全部撤走,只好留给敌人。当时德国的一位将军库贝在给罗森贝格的一封信中写道:“明斯克拥有无数的绘画和艺术珍品……现已几乎全部运走……运往林茨和尼科斯堡。”列宁格勒郊外的彼得宫和叶卡捷琳娜宫以及博物馆不仅被洗劫一空,就连地板和墙壁上的镶嵌也不放过,经过专家鉴定后运走。乌克兰博物馆的4100多件藏品就被抢走39600件。据前苏联1945年初成立的国家机构——“纳粹在苏罪行调查委员会”统计,仅在战争的头4年中,光各地区博物馆被法西斯抢走的艺术品就达564723件之多,但至今能找回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有人说这是由于在西欧的艺术史上,俄罗斯美术一直不占重要地位,在纳粹眼中比犹太人高明不了多少,因而破坏十分严重,以致许多艺术品至今生死不明的原因。总之这都是个别人的推测。
战争后期,随着双方军事力量的转化,同盟国对德国的轰炸也日益加剧,迫使纳粹不得不把他们抢来的艺术品,连同自己国内各大博物馆的珍藏,运往郊区的地下室、城堡、掩避部或矿井下躲避。后来在直捣柏林的途中,这些珍品除少数在混乱中被抢或破坏外,大都落入同盟军之手。
对于这些特殊的“战利品”——盟军缴获的艺术品与文物,当时由于各国的遭遇与看法不同,其采取的作法与态度也自然各异。英国人主张物归原主,美国人则认为这些东西与各盟国在战争中的损失相比,无异于九牛一毛,应作为战败国的部分赔偿看待,即使归还,也要等待德国再次赢得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权利以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也宣称:“艺术品自然要如数归还,但要课以相应的赋税,来补偿那些大劫中被毁,或无法修复的文化艺术财产。”因此,美国于1945年8月,首先把他们缴获的特殊战利品——202幅油画运回华盛顿国家画廊。不料此举却遭到国内一些艺术家和博物馆负责人的反对。他们指出:“这一行动无异于纳粹当年的抢劫行为”。但当时同盟国对这些特殊战利品还没有具体协定,无章可循,只好各行其事了。
一开始前苏联的态度与美国基本相同。他们于1945年7月开始从空中、陆地和水路把数以百万计的“战利品”运往莫斯科基辅等各大城市博物馆。据1955年底米哈依尔·库尔茨发表的《纳粹的句当》一书保守地宣称:“约有90万件艺术品运往俄国,其中有许多是纳粹从东欧、中欧和西欧抢来,包括欧洲各个时期的名画,特别是印象派的作品,还有德国考古学家赫·谢里曼发现的《特洛伊黄金》,真是价值连城。”
1945年底的日内瓦会议后,对特殊战利品的问题有了物归原主的初步明确规定,接着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成立。作为“大家庭”的首脑前苏联,理应把战争中缴获的艺术品送还给自己的“兄弟”,这是“老大哥”义不容辞的任务,但迟迟没有执行。直到斯大林死后的“解冻”时期,联共党中央才于1955年作出关于归还兄弟国家——东德艺术品的决定。
第二次归还是在1957年匈牙利事件爆发以后。赫鲁晓夫为了取得“兄弟们”的支持,最后作出了再次归还东德艺术品的决定。两次“战利品”的归还,充分展示了“老大哥”的高尚风格,其中有最著名的拉菲尔的《西斯庭圣母》,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等数以万计的珍品,的确可谓大公无私。就连当时的文化部长米哈依诺夫提出的建议,要留下一部分油画来作为“谢礼”或“补偿”,也被坚决地否定了。可惜由于两大阵营的逐渐形成,冷战之风愈演愈烈,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不可能对资本主义国家一视同仁,归还属于西德的“战利品”。
随着德国的统一 、前苏联的解体和两个阵营的消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德之间也曾对“战利品”进行过多次的商谈,但收效甚微。后俄罗斯国内反归还的呼声日益高涨,他们认为俄罗斯扣留的德国艺术品,还不及前苏联战争损失的万分之一,最后迫使杜马于1997年形成一个决议,即“红军从纳粹德国手中缴获的文化艺术品,应作为对俄方损失的补偿,成为国家的财产。”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最后了结,俄德之间商谈还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
无数事实证明,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目的不仅妄图用武力征服世界,而且要从精神和文化上奴役世界。因此他们在所到之处,除烧杀抢掠之余,还成立一个名为第二连队的特殊队伍,专门在其占领区的各大博物馆、团体和个人中以巧取豪夺的威逼方式,搜刮各地的艺术珍品与文物,并先后运往德国本土,最后在希特勒的家乡——奥地利中部的林茨市,建立一个规模最为宏大、藏品最多、档次最高的超级艺术博物馆,借以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为自己树碑立传,并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的得力顾问汉斯·波塞去具体完成。于是地大物博、在艺术上群星闪烁的前苏联成为这一计划的重灾户。
1939年,由于法西斯的背信弃义、突然进攻,前苏联被迫仓促应战,因而战争初期节节败退,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世界知名的文化古城,仅仅在开战后18天就陷入德军之手,不用说艺术品,就连急用的军用物资和有色金属也来不及全部撤走,只好留给敌人。当时德国的一位将军库贝在给罗森贝格的一封信中写道:“明斯克拥有无数的绘画和艺术珍品……现已几乎全部运走……运往林茨和尼科斯堡。”列宁格勒郊外的彼得宫和叶卡捷琳娜宫以及博物馆不仅被洗劫一空,就连地板和墙壁上的镶嵌也不放过,经过专家鉴定后运走。乌克兰博物馆的4100多件藏品就被抢走39600件。据前苏联1945年初成立的国家机构——“纳粹在苏罪行调查委员会”统计,仅在战争的头4年中,光各地区博物馆被法西斯抢走的艺术品就达564723件之多,但至今能找回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有人说这是由于在西欧的艺术史上,俄罗斯美术一直不占重要地位,在纳粹眼中比犹太人高明不了多少,因而破坏十分严重,以致许多艺术品至今生死不明的原因。总之这都是个别人的推测。
战争后期,随着双方军事力量的转化,同盟国对德国的轰炸也日益加剧,迫使纳粹不得不把他们抢来的艺术品,连同自己国内各大博物馆的珍藏,运往郊区的地下室、城堡、掩避部或矿井下躲避。后来在直捣柏林的途中,这些珍品除少数在混乱中被抢或破坏外,大都落入同盟军之手。
对于这些特殊的“战利品”——盟军缴获的艺术品与文物,当时由于各国的遭遇与看法不同,其采取的作法与态度也自然各异。英国人主张物归原主,美国人则认为这些东西与各盟国在战争中的损失相比,无异于九牛一毛,应作为战败国的部分赔偿看待,即使归还,也要等待德国再次赢得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权利以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也宣称:“艺术品自然要如数归还,但要课以相应的赋税,来补偿那些大劫中被毁,或无法修复的文化艺术财产。”因此,美国于1945年8月,首先把他们缴获的特殊战利品——202幅油画运回华盛顿国家画廊。不料此举却遭到国内一些艺术家和博物馆负责人的反对。他们指出:“这一行动无异于纳粹当年的抢劫行为”。但当时同盟国对这些特殊战利品还没有具体协定,无章可循,只好各行其事了。
一开始前苏联的态度与美国基本相同。他们于1945年7月开始从空中、陆地和水路把数以百万计的“战利品”运往莫斯科基辅等各大城市博物馆。据1955年底米哈依尔·库尔茨发表的《纳粹的句当》一书保守地宣称:“约有90万件艺术品运往俄国,其中有许多是纳粹从东欧、中欧和西欧抢来,包括欧洲各个时期的名画,特别是印象派的作品,还有德国考古学家赫·谢里曼发现的《特洛伊黄金》,真是价值连城。”
1945年底的日内瓦会议后,对特殊战利品的问题有了物归原主的初步明确规定,接着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成立。作为“大家庭”的首脑前苏联,理应把战争中缴获的艺术品送还给自己的“兄弟”,这是“老大哥”义不容辞的任务,但迟迟没有执行。直到斯大林死后的“解冻”时期,联共党中央才于1955年作出关于归还兄弟国家——东德艺术品的决定。
第二次归还是在1957年匈牙利事件爆发以后。赫鲁晓夫为了取得“兄弟们”的支持,最后作出了再次归还东德艺术品的决定。两次“战利品”的归还,充分展示了“老大哥”的高尚风格,其中有最著名的拉菲尔的《西斯庭圣母》,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等数以万计的珍品,的确可谓大公无私。就连当时的文化部长米哈依诺夫提出的建议,要留下一部分油画来作为“谢礼”或“补偿”,也被坚决地否定了。可惜由于两大阵营的逐渐形成,冷战之风愈演愈烈,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不可能对资本主义国家一视同仁,归还属于西德的“战利品”。
随着德国的统一 、前苏联的解体和两个阵营的消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德之间也曾对“战利品”进行过多次的商谈,但收效甚微。后俄罗斯国内反归还的呼声日益高涨,他们认为俄罗斯扣留的德国艺术品,还不及前苏联战争损失的万分之一,最后迫使杜马于1997年形成一个决议,即“红军从纳粹德国手中缴获的文化艺术品,应作为对俄方损失的补偿,成为国家的财产。”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最后了结,俄德之间商谈还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