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个体化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3年10月—2015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中心的13例上颈椎疾病患者术前CT检查数据,利用Mimics 15.0、Geomagic Studio 2013、NX 8.5三种计算机软件设计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导向模板,并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颈椎等比例实体模型和上颈椎椎弓根置钉导向模板。每例颈椎模型3D打印2份,分为两组:实验组利用导向模板辅助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对照组采用影像学透视徒手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两组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均由同一名脊柱外科主任医师负责置入。以术后CT扫描数据评估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导向模板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对螺钉置入情况分类,依据螺钉在矢状面和横断面穿破椎弓根皮质程度以及是否需要翻修将其分为3类,其中Ⅰ类和Ⅱ类螺钉为可接受置钉,Ⅲ类螺钉为不可接受置钉。

结果

实验组设计并打印出上颈椎3D打印导向模板19块,辅助置入螺钉37枚,其中Ⅰ类33枚(86.49%)、Ⅱ类2枚(8.11%)、Ⅲ类2枚(5.40%);模拟手术置入1枚螺钉平均时间为(5.37±1.26) min,X线机透视次数为(5.48±1.19)次,螺钉长(28.38±2.98)mm。对照组使用C形臂X光机透视下徒手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合计37枚,其中Ⅰ类23枚(62.16%)、Ⅱ类3枚(8.11%)、Ⅲ类11枚(29.73%);模拟手术置入1枚螺钉平均时间为(11.48±2.32) min,X线机透视次数平均为(17.85±2.96)次,螺钉长(28.65±2.83)mm。实验组与对照组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分别为94.60%(35/37)和70.27%(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90,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螺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9, P>0.05);实验组置入单枚螺钉用时和X光机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78、-23.586, P值均<0.01)。

结论

个性化导向模板辅助上颈椎置钉显著提高了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尤其适用于严重畸形的上颈椎椎体。3D打印个体化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导板体现了个体化置钉原则,置钉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可行,有临床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小肠套叠(SB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儿童SBI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4例SBI患儿,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4个月~13岁3个月(平均57.6个月);临床表现为腹痛18例,呕吐10例,腹胀7例,血便4例,腹泻4例,可触及腹部包块1例。17例患
食物过敏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消化道是其主要累及部位。消化道食物过敏相关疾病种类多样,多为非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的诊断与IgE介导型并不完全一致。消化道食物过敏应注重口服免疫耐受的建立及合理规范用药。现结合近年的诊疗指南对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作一介绍。
目的对食物过敏患儿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后,监测患儿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对158例2岁以下食物过敏患儿,按照其有无接受营养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定期由营养医师指导患儿饮食及必要时补充营养素(钙、铁、锌)、益生菌。对照组仅由儿科医师诊治时口头指导。2组患儿随诊6个月后测量身长、体质量等体格指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评估患儿膳食营养摄入情况。结果营养
目的比较交叉逆行进针、桡侧逆行进针、顺行进针3种不同入路弹性髓内针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使用弹性髓内针治疗的54例大龄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年龄8~14岁,平均11.4岁;男31例,女23例;左侧24例,右侧30例。根据弹性髓内针进针入路不同,分为交叉逆行组(31例,下称交叉组)、桡侧逆行组(15例,下称桡侧组)
乳糜泻是一种易感人群摄入麦麸物质后引起由免疫介导的慢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目前北美及欧洲发病率为1%~3%,该病既往被认为在我国十分罕见,但现在多项研究已证实中国慢性腹泻患儿中存在该病。儿童罹患乳糜泻可导致生长发育受限及多种并发症,而通过去麸质饮食后症状即可明显改善。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目的对母乳中活性多肽进行生物学分析,寻找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探讨母乳中活性多肽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集6例早产儿的身体健康母亲产后2~5 d的母乳5 mL/次,共6次,混匀,运用超滤截留法分离早产儿产妇乳汁中的活性多肽,串联质谱法对分离的活性多肽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肽,再应用蛋白功能聚类在线分析软件,根据其前体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预测出与感染有关的多肽。选用坏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脱位并肘部骨折的损伤机制、形态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骨科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例肘关节脱位并肘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6~12.0岁,平均7.6岁;受伤时间6 h~32 d,平均3.5 d。按肘关节脱位方向分为后侧脱位6例,后外侧脱位4例,前侧脱位2例;12例均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伴前臂暴力旋转性损伤,其中5
目的对天津市3 030例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本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及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24~36个月4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季节婴幼儿维生素D平均水平的差异。从中选取341例进行家长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