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HOUSH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与现实生活接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质疑、探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想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打开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
  下面我就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改革课堂提问方式,结合北师大版教材的几节案例的处理细节的不同效果分析如下:
  一、提高问题的质,减少问题的量
  小学数学课中,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量的问题固然能带给学生积极思考,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这样能有多少收获呢?而且很多教师以偏重于记忆性和事实性知识的问题贯穿一堂课,不但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无多大益处,因此,必须注意提高问题的质,减少问题的量。
  案例:《字母表示数》
  我曾在上这节公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3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学生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老师随即提问:“你们太棒了,儿歌那么短,你们怎么可以这么一直唱下去,有什么秘诀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老师适时提问:“原来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中的一些量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表示出来吗?”这样一个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只需要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欢快地诵读一下,便能体验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感知数量关系的存在。对老师看似很随意而设计出的启发式问题便会毫不费力地迎刃而解,效果很明显。
  案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通常情况下,老师们大多会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基础上,会设计以下问题多媒体呈现: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这些问题看似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向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但是仔细想来,我们不难发现,如此提问没有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问题提得太过直接,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于是我在教学本节时作了如此修改: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③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提问,较前者来说,问题更具开放性,思考价值更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有好处。
  案例:“有余数的除法”
  多媒体呈现情境:教师把用纸做的星星装在信封里,信封上写有数量,最少20个,最多29个,每个小组1个信封。
  师:这节课,我们用这些星星来研究新的数学知识。
  师布置学习任务:每一组都拿到了不同数量的星星,组里的4个同学平均分配这些星星,注意要平均分。分前大家猜一猜,拿23个星星的小组是不是一定比拿20个星星的小组每人分到的多?拿24个星星的小组是不是一定比拿27个星星的小组每人分到的少?(学生发表看法)
  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人把这些星星平均分给四个同学,一人检查他分得是否公平,一人写出这样分的算式,一人写出用了哪一句口诀。
  (正好分完与分后有余的各抽几组汇报,同时请每组派一人到台上用自己的方法写出算式)
  师:为什么有的组正好分完?有的组分不完?数量是多少的不是正好分完?为什么?没有分完算不算平均分呢?
  师:平均分一些东西,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后还有剩余,这多余又不够再分的部分叫做余数(板书余数),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师:你们组分剩余的还能不能再分?算式中的余数怎么表示?(讲评算式,按规律排列算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拿23个星星的是不是比拿20个星星的小组每人分到的一定多?为什么?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和核心,做到了关键性突破,给学生的思考留出了空间。上课伊始,教师用问题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问从质取胜,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二、扩大答问层面,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来,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个学生发问。问题的设计要针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认识前后》
  导入新课后,教师多媒体出示《森林运动会》的跑步比赛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前后”表达比赛情况……
  A.处理方式:认真观察这幅图,谁来谈谈比赛的名次?
  B.处理方式:认真观察这幅图,谁来谈谈比赛的情况?
  A处理方式教师所提问题指向性太强,暗示学生只需关注比赛名次。学生只会按顺序观察,生硬回答。课堂上出现一两名学生汇报后,其他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这种提问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使交流学习成了被动地找答案,效果显然不好。B处理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比赛,孩子们可以多角度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按“前后”或者“数第几”表达多种多样。孩子们在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的时候,既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实践-反思-探索,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进行调节,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才能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都能问出“学问”来,问出“精彩”来,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与各学科的整合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生每天面对的信息量猛增,如何在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加工、处理、利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等,对学生至关重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的课程标准及现状,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运用信息技
期刊
观点:iPhone4热销使得众多商厂开始实施追随战略,模仿也可以将一家公司打垮,但到目前苹果像是例外,苹果的模式模仿不来,看一下苹果的i系列产品演进史,看一下其生动的系列化营销方案,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原由了。  苹果公司近年来可谓好消息不断,股价高高在上超越微软成为IT市值状元,产品则供不应求,在市场上屡创销售纪录。造成此局面一发不可收的原因还要归结于从2010年4月开始发售的 iPad超级火爆与6
期刊
信息技术和语数外一样在高中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它作为21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有别于传统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热情和教师的引导两者的和谐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经历了中考洗礼的初三学生,这个暑假理所当然地把电脑是浸了个透,游戏和QQ玩得飞转,猛然开学进入了高一。进入高中后,无论学习、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戏化了的电脑被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取代了,在新的环境
期刊
新的教学目标已经在开封实施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大大加强了对小学英语的重视,提高了中小学英语师资的培训。使孩子在进入初中时不再是零起点,这样会使孩子在转换空间和心理位置时减少压力。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也感到一些迷茫和不解。在大家想象中,刚进入初中的小学生英语学习应该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事实上则不尽然。小学生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为在初中的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一、良好的心理素养、痴迷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的前提  喜爱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
期刊
使课堂高效,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我认为一节称得上高效的课,须达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收获。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  一、教师方面  1.课前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也出现了学生怕写,不会写,没什么可写等多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差。那么,怎样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在写作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学生本人,加强学生自身素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试想,
期刊
1.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及中国代表团取得的出色成绩,再次证明我国的体育强国地位,体育运动也将越来越普及和被人们所重视。学校体育也是如此。在学生体育达标测试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育测试中的心理素质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郑州市2009届初中毕业生运动员100名,高中毕业生运动员100名。  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中国电子学术期刊网。体
期刊
高考试题中,情态动词表“推测”的考题仍频频出现,其中对常见情态动词“can,may,must ”表“推测”的高考试题学生把握较大,而某些“推测”意味不太明显的试题,学生往往感到一头雾水,弄不清方向。请看下面两道高考试题:  1.It's nearly seven o'clock , Jack ___ be here at any moment .   A.must B.need C.should
期刊
数学是一门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具有高度抽象和逻辑的一门科学。如果按传统数学教学那样采用全班统一要求的集体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轻智力,重传授、轻学生的思考学习,重记忆训练、忽视启发引导和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话,必然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对数学教育进行重新的探索,组织安排各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并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以代替传统的讲授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