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风能开发已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国家组织开展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和风电特许权项目建设,风电建设和投产规模明显增加,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投资风电的积极性,风电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必须看到我国风电产业基础薄弱,面临着技术、设备制造、产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一、我国风电发展状况
我国风电发展于上世纪8O年代,到2005年底,全国已累计安装风电机组1854台,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共有59个风电场,分布在15个省(市、区),仅2005年就建成了5O万千瓦。通过“九五”“十五”的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风电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已基本掌握了600千瓦和750千瓦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自主研发的直驱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制的1.2兆瓦风电机组已投入试运行,1.5兆瓦和2兆瓦级风电机组正进入研制阶段。在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外商已开始在我国采购风电设备零部件。
为了加快我国风电的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大型风电场特许权建设方式,选择lO万千瓦级及以上大型风电场,由政府负责落实风电场资源、土地、环保、交通、电网接入和按中标电价收购风电可发电量等建设条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投资者。特许权招标方式的推行,不仅加大了风电建设规模,而且大大降低了上网电价,增强了风电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促进风电发展,我国开展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评价等风电建设前期工作。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已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500万千瓦风电和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特别是2005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各方面投资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其中风电是许多投资者的首选领域。我国风电建设进入了新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二、我国风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风电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不强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走的是一条从带料加工到合作生产或购买许可证国内组装的技术路线,风电系统工程研发制造能力较弱。一方面受制于外商风电设备制造技术保护非常严格,难以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受人才、技术、工艺和材料等多种原因的制约,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薄弱,特别是重点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介入风电设备制造行动迟缓。
(二)风电技术研发和引进没有形成合力
我国风电市场起步初期,国家尚未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像安排大型水电、火电、燃机等动力设备那样,实行捆绑引进,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目前,外商风电技术在我国实行多头转让,赚取我国外汇。另一方面,国家也没有组织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重点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及时、系统参与风电设备自主研发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导致风电技术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风电发展需要,至今兆瓦级及以上风电设备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风电发展缺乏专业及复合型人才
风电设备制造是一项集空气动力、机械制造、发电技术、电子控制和高可靠性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专业的风电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与火电、水电和核电相比,风电产业缺乏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尚没有大学开设风电专业,风电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难于适应当前风电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风电产业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风电技术标准、产品认证、系统设计、工程管理等基础都比较薄弱,风能资源评价体系、宏观选址和微观选点技术深入研究不足,大型风电场的并网技术以及风电对接入电网影响等的研究工作,由于实践经验少,研发工作滞后,风电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影响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风电发展政策落实难度大
由于风能资源具有间歇性,在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投资建设成本还比较高。因此,风电发展初始阶段必须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包括支持风电技术研发的资金政策、鼓励风电发展的税收政策、风电运营的成本分摊政策等。虽然《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高于当地电网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在全国范围的销售电价中进行分摊,但这些政策至今都没有落到实处。
三、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全国一盘棋这样一个整体的思路,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风电有自身的特殊性,从风资源的分布上来说,是有地域性的。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两大风区,内蒙古是其中之一,位于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风电发展不止是风资源,还包括配套的电网送出工程。包括附近的电力用户是否落实,建设风电场长距离的送出工程建设,如果电力用户远离风电场,都不是很经济的。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风电规划方面的成熟经验。大约10年以前,当时德国风电发展还没有达到今天的规模,在德国的经济部,我们看到所有德国的风电场,不管是已在建设的还是未来要建设的,在地图上一览无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哪些地方风资源丰富,哪些政府需要优先开发的,总体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要规划个大的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中包括内蒙古若干几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再一方面要考虑鼓励竞争,风电从目前来讲,成本是比较高的,对于电网公司,收购高价格的风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还是有一些抵触。如何能够让电网公司支持风电发展,风电要尽量降低自身的成本,通过竞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风电的成本。通过几次风电特许权招标,风电项目的成本和风电的价格确实降低了很多。风电成本和电价降低以后为风电的发展腾出了比较大的空间。如果我国的国力能够承受电价的一定上涨,如三到五厘这样的一个电价容量,风电的价格能够降低下来,整个的风电装机就可以增加,从长远来讲,有利于风电的发展。现在“十一五”计划刚刚开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就是要突出风电发展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要从全国风电发展如何布局方面去考虑。
(二)风电场要实行有序开发
风电场要实行有序开发,因为风资源有优劣之分,要优先开发风资源好的地方。对于我们国家来讲,风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可再生能源法》规定,风电高出常规发电的差额部分,是要全国来分摊。如果把风电场重点规划在东部,虽然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强,但也要在西部造成电价的分摊,如果比例过高,就变成了西部支持东部。所以从风电的规划来说,应该有一个优先的顺序。一方面要优先开发西部风资源比较好的地区,另一方面也要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使东部来支持西部的发展,所以确定比较合理的风电开发的顺序,是很重要的。特别现在有些地区出现跑马圈地,风电场建设一哄而起的现象。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一些。
(三)加快风电建设促进设备制造国产化
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弱,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是加快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风电的建设必须要与促进其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国产化相结合,通过风电的规模化建设,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提供发展机遇和需求市场,促进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尽快发展,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风电规模而从国外大规模引进风电设备。目前,我国已在采取将风电投资者与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投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方式,旨在加速促进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
风电设备国产化应该放在风电发展的首位。从过去的几个五年计划,国家风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26万千瓦。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风电设备还是基本依靠进口,国产设备只占到20%左右,而且单机容量都比较小。近几年国家特许权项目还有各省、自治区的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建设,都出现了风机价格上涨、整个风电造价上升这样一个趋势。甚至有些地区的风电项目出现购买不到风机的情况。这就反映出风电的发展,不可能依靠设备的单一进口,来创造风电的大发展。根据风资源的普查结果全国可利用开发的风资源总量非常大。如果我们从总量中开发出相当一部分,不依靠购买国外设备,主要还是要依靠国产设备,来发展我们的民族工业。否则风电的造价居高不下,对于风电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几个比较大的举措。江苏经过了三次风电特许权招标,价格趋于比较平稳,为了加快江苏的风电产业发展,再采取以前风电特许权招标的方式很难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为了加快发展速度,邀请了三峡、华电、中广和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也希望按特许权招标0.4877元形成的电价在江苏建设20万千瓦的风电场。购买的设备就是购买国产的风机制造场的产品。按照这样一个布局,风电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来组织实施,从管理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简化,风电的有序发展就会进一步加快。2006年特许权第四期项目,一个是河北的张北地区,一个是在内蒙古锡盟、包头,一共是70万千瓦的风电场。采取统一招标来确定风电设备供货商的方式。不像以前风电特许权只确定项目业主,要把项目业主和风电制造商打捆招标。在招标过程中充分考虑哪一个投标商提出国产化的方案更为可行,再对方案进行详细的评审,落实有关的技术,无论是采取与国外联合设计还是引进技术自主想法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我们要组织专家进行详细的评审。对于国内风机制造的大型企业要进行一些重点的扶持,像对金风、大连重工等这些厂家进行重点的扶持,突破国外风机制造厂对我们技术上的制约。风电国产化在下一阶段会有很大的进展,而且配合特许权招标,国家要进一步落实重大装备国产化专项补贴。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风电产业体系
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风电技术人才,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并网及运行管理等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风电场建设的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提供。因此,要加快风电人才培养,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大学要设立风电专业。认真研究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尽快建立国家风能资源评价和设计研究机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机构,加强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和风电并网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尽快建立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为今后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五)落实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
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由于风能资源的特殊性,目前,风电建设成本还比较高,特别是由于风能资源相对集中在西部贫困地区,如果风电建设的高成本全部由西部贫困地区承担,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因此,《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高出当地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要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电价中分摊,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公平分摊原则。另外,为了促进风电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支持风电发展的投资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些政策都没有得到实施。因此,必须尽快落实促进风电发展的宏观政策,否则风电很难实现持续大规模的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改委能源处)
一、我国风电发展状况
我国风电发展于上世纪8O年代,到2005年底,全国已累计安装风电机组1854台,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共有59个风电场,分布在15个省(市、区),仅2005年就建成了5O万千瓦。通过“九五”“十五”的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风电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已基本掌握了600千瓦和750千瓦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自主研发的直驱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制的1.2兆瓦风电机组已投入试运行,1.5兆瓦和2兆瓦级风电机组正进入研制阶段。在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外商已开始在我国采购风电设备零部件。
为了加快我国风电的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大型风电场特许权建设方式,选择lO万千瓦级及以上大型风电场,由政府负责落实风电场资源、土地、环保、交通、电网接入和按中标电价收购风电可发电量等建设条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投资者。特许权招标方式的推行,不仅加大了风电建设规模,而且大大降低了上网电价,增强了风电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促进风电发展,我国开展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评价等风电建设前期工作。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已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500万千瓦风电和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特别是2005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各方面投资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其中风电是许多投资者的首选领域。我国风电建设进入了新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二、我国风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风电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不强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走的是一条从带料加工到合作生产或购买许可证国内组装的技术路线,风电系统工程研发制造能力较弱。一方面受制于外商风电设备制造技术保护非常严格,难以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受人才、技术、工艺和材料等多种原因的制约,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薄弱,特别是重点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介入风电设备制造行动迟缓。
(二)风电技术研发和引进没有形成合力
我国风电市场起步初期,国家尚未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像安排大型水电、火电、燃机等动力设备那样,实行捆绑引进,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目前,外商风电技术在我国实行多头转让,赚取我国外汇。另一方面,国家也没有组织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重点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及时、系统参与风电设备自主研发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导致风电技术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风电发展需要,至今兆瓦级及以上风电设备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风电发展缺乏专业及复合型人才
风电设备制造是一项集空气动力、机械制造、发电技术、电子控制和高可靠性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专业的风电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与火电、水电和核电相比,风电产业缺乏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尚没有大学开设风电专业,风电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难于适应当前风电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风电产业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风电技术标准、产品认证、系统设计、工程管理等基础都比较薄弱,风能资源评价体系、宏观选址和微观选点技术深入研究不足,大型风电场的并网技术以及风电对接入电网影响等的研究工作,由于实践经验少,研发工作滞后,风电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影响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风电发展政策落实难度大
由于风能资源具有间歇性,在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投资建设成本还比较高。因此,风电发展初始阶段必须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包括支持风电技术研发的资金政策、鼓励风电发展的税收政策、风电运营的成本分摊政策等。虽然《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高于当地电网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在全国范围的销售电价中进行分摊,但这些政策至今都没有落到实处。
三、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全国一盘棋这样一个整体的思路,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风电有自身的特殊性,从风资源的分布上来说,是有地域性的。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两大风区,内蒙古是其中之一,位于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风电发展不止是风资源,还包括配套的电网送出工程。包括附近的电力用户是否落实,建设风电场长距离的送出工程建设,如果电力用户远离风电场,都不是很经济的。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风电规划方面的成熟经验。大约10年以前,当时德国风电发展还没有达到今天的规模,在德国的经济部,我们看到所有德国的风电场,不管是已在建设的还是未来要建设的,在地图上一览无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哪些地方风资源丰富,哪些政府需要优先开发的,总体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要规划个大的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中包括内蒙古若干几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再一方面要考虑鼓励竞争,风电从目前来讲,成本是比较高的,对于电网公司,收购高价格的风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还是有一些抵触。如何能够让电网公司支持风电发展,风电要尽量降低自身的成本,通过竞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风电的成本。通过几次风电特许权招标,风电项目的成本和风电的价格确实降低了很多。风电成本和电价降低以后为风电的发展腾出了比较大的空间。如果我国的国力能够承受电价的一定上涨,如三到五厘这样的一个电价容量,风电的价格能够降低下来,整个的风电装机就可以增加,从长远来讲,有利于风电的发展。现在“十一五”计划刚刚开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就是要突出风电发展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要从全国风电发展如何布局方面去考虑。
(二)风电场要实行有序开发
风电场要实行有序开发,因为风资源有优劣之分,要优先开发风资源好的地方。对于我们国家来讲,风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可再生能源法》规定,风电高出常规发电的差额部分,是要全国来分摊。如果把风电场重点规划在东部,虽然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强,但也要在西部造成电价的分摊,如果比例过高,就变成了西部支持东部。所以从风电的规划来说,应该有一个优先的顺序。一方面要优先开发西部风资源比较好的地区,另一方面也要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使东部来支持西部的发展,所以确定比较合理的风电开发的顺序,是很重要的。特别现在有些地区出现跑马圈地,风电场建设一哄而起的现象。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一些。
(三)加快风电建设促进设备制造国产化
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弱,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是加快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风电的建设必须要与促进其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国产化相结合,通过风电的规模化建设,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提供发展机遇和需求市场,促进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尽快发展,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风电规模而从国外大规模引进风电设备。目前,我国已在采取将风电投资者与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投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方式,旨在加速促进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
风电设备国产化应该放在风电发展的首位。从过去的几个五年计划,国家风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26万千瓦。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风电设备还是基本依靠进口,国产设备只占到20%左右,而且单机容量都比较小。近几年国家特许权项目还有各省、自治区的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建设,都出现了风机价格上涨、整个风电造价上升这样一个趋势。甚至有些地区的风电项目出现购买不到风机的情况。这就反映出风电的发展,不可能依靠设备的单一进口,来创造风电的大发展。根据风资源的普查结果全国可利用开发的风资源总量非常大。如果我们从总量中开发出相当一部分,不依靠购买国外设备,主要还是要依靠国产设备,来发展我们的民族工业。否则风电的造价居高不下,对于风电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几个比较大的举措。江苏经过了三次风电特许权招标,价格趋于比较平稳,为了加快江苏的风电产业发展,再采取以前风电特许权招标的方式很难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为了加快发展速度,邀请了三峡、华电、中广和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也希望按特许权招标0.4877元形成的电价在江苏建设20万千瓦的风电场。购买的设备就是购买国产的风机制造场的产品。按照这样一个布局,风电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来组织实施,从管理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简化,风电的有序发展就会进一步加快。2006年特许权第四期项目,一个是河北的张北地区,一个是在内蒙古锡盟、包头,一共是70万千瓦的风电场。采取统一招标来确定风电设备供货商的方式。不像以前风电特许权只确定项目业主,要把项目业主和风电制造商打捆招标。在招标过程中充分考虑哪一个投标商提出国产化的方案更为可行,再对方案进行详细的评审,落实有关的技术,无论是采取与国外联合设计还是引进技术自主想法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我们要组织专家进行详细的评审。对于国内风机制造的大型企业要进行一些重点的扶持,像对金风、大连重工等这些厂家进行重点的扶持,突破国外风机制造厂对我们技术上的制约。风电国产化在下一阶段会有很大的进展,而且配合特许权招标,国家要进一步落实重大装备国产化专项补贴。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风电产业体系
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风电技术人才,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并网及运行管理等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风电场建设的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提供。因此,要加快风电人才培养,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大学要设立风电专业。认真研究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尽快建立国家风能资源评价和设计研究机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机构,加强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和风电并网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尽快建立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为今后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五)落实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
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由于风能资源的特殊性,目前,风电建设成本还比较高,特别是由于风能资源相对集中在西部贫困地区,如果风电建设的高成本全部由西部贫困地区承担,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因此,《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高出当地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要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电价中分摊,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公平分摊原则。另外,为了促进风电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支持风电发展的投资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些政策都没有得到实施。因此,必须尽快落实促进风电发展的宏观政策,否则风电很难实现持续大规模的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改委能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