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fant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本文立足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趣味 学生兴趣 基础教育
  一、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开展的意义
  语文教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传播汉语和发扬祖国人文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途径。中学语文课堂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现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语文变成了技术之学,知识之学。学生思维围绕着教师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因此,创新探索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储备创新人才。所以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趣味性对今后语文教育发展的意义深远,也是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初中语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探讨
  1、生趣。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课本"通过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这样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又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邊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2、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为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培养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3、体验?感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感悟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同时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功能辅助语文教学,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课堂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过去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
  三、通过阅读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指导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够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往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以大量空洞的理性分析排斥个人感悟的做法,现在教师应重视学生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总之要多读,反复的读,要读的熟,以至于背下来。在读的过程中,主张学生去体验、感悟、理解、评判、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语文的课文都是具有人文内涵的美文,教师要知道学生朗读,美读。因为大声地、动情地、陶醉的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
  总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只有进行自主化的阅读,才能深刻的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而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感情的诵读还能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从而形成良好的修养;这样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语文综合性阅读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中指出:所谓提问,就是教师将自己在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在深入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书面作业后回答问题;以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疑问,通过课堂讨论解决疑难,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或巩固旧知的一种教学方法。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巧妙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
期刊
说明文是客观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叫人明白事理。阅读说明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可是笔者在执教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读说明文,即使读过了也只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他们认为说明文简单明了,又缺少趣味性,边不屑一读。这样思想上不重视,加之又没有兴趣,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习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阅读效率低下。要克服上述困难,就要学生尝到阅读说明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的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文本的体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传统教学的模式,大多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时,
期刊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谈几点肤淺的认识。  一、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
期刊
【提要】本文针对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容乐观,提出了要研究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从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及作文教学评改的"个性化"。从教学实例,客观事实,以及教育理论为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生 个性化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作文"个性化",
课堂氛围,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感情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也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的重要条件。  教育心理学认为,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教师精神振奋,思路开阔,动作潇洒自如,授课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情绪活跃,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接受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课文是否讲深讲透、环节设计是否紧凑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一把尺子。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要环节设计合理、将教材内容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对每一篇课文都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影响教学环节、耽误教学进度、影响课堂秩序等为由置之不理。  在各种听课活动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
摘要:病句的判断与修改是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所以结合中考中的病句试题进行分析,总结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并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分析  纵观各省市语文中考试题,不难发现病句的判断与修改,已成为中考常见题型之一。由于平时教学中淡化语法知识,对此类题很多学生感觉束手无策,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我就结合2011年中考病句试题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