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的“变态”习作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er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讲、学生写是习作教学的常态。常态之下,教师往往费尽心思指导学生,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布局谋篇;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么依葫芦画瓢,要么挤牙膏般地东拼西凑。本是精神愉悦的习作,教师和学生都绞尽脑汁,烦恼又无奈。
  是学生真的没有内容可写,还是教师没有找到激活学生习作灵感的切入点?是学生们不会表达,还是教师一味重视习作技法而忽视了学生们抒写性灵的培育?情境式习作教学让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可感,读写结合促使学生边学边写……但每个班的学生都有自身特点,适合自己学生的习作教学之路又在哪里呢?
  一
  课间,学生们三五成群,议论着刚过去的习作课。我凑过去,想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老师,习作课能不能也‘变态’一下?”有学生凑到我面前说:“我总感觉没东西可写,也不知道要写什么。”
  “对的,对的,也要‘变态’一下!”见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几个学生也赶紧表达同感,连声附和。
  学生们所说的“变态”,并非生物学上所指的“变态”,而是指一年前的那节“阅读挑战课”。那时候,学生们对阅读课兴趣不大,我依据儿童喜欢挑战和竞争的特点,改变常态,设置每周一节的“阅读挑战课”:围绕作者和背景信息的了解,或是字词乃至句子的理解,或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发现,多名学生竞争担任执教者,三五分钟内或单独汇报讲述,或鉴赏评价,或组织探讨……形式多样、以生为本的“阅读挑战课”上,学生们学习热情被点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质疑问难、追根究底、评价欣赏又延伸到平时的阅读课,一向中规中矩的阅读课大变样:课堂成了辩论场、游乐场、汇报厅,昔日的同学成了学生……而我这位语文教师,也成了幸福的看客。
  “想怎么‘变态’?” 我耐心等待,或许学生们真有奇思妙想。
  “能不能让我们出题老师您来写?”碧欣同学虽然声音很轻,但我听得很清楚。儿童真是想象和创造的天才,这种“变态”方法都能想出来。
  吃惊之余细细想来,觉得学生的建议又不无道理。先不说实施效果,单是“学生出题老师写”就富有创意,他们一定会特别兴奋,特别用心,说不定还能够以此为契机激发习作兴趣;角色互换,教师写学生评,教师在选材立意、表达抒写等方面示范引领,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积极影响,学生也能够在欣赏评价过程中得以提升。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他们:“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变态’可以,但前提是你们要用心出好题,我当场口头作文!”
  学生们一阵欢呼。
  二
  打破常规,让古灵精怪的学生们出题,让一向高高在上的老师当学生来口头作文,会是什么效果?我不知道,但担心之后还是充满期待。我期待学生们的创意和美好愿望不会落空,期待自己能够在一个又一个题目面前潇洒自如地展示,更期待全班作文能够像阅读一样有一个全新的改变。于是,我一边鼓励学生们出好题目,一边督促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少不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少不了阅读优秀作品学习布局谋篇,少不了了解时事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一次“习作挑战课”如期而来,有期待,有兴奋,也有担心。虽然我还是高高地站在讲台上,但话语权却在学生那里。
  《童年的故事》,调皮鬼小丁伟抢先抛出第一个题目,然后乐呵呵地等待着我的讲述。
  我的童年经历丰富,故事还真不少。略加思考,我就依据单元训练重点讲述了《水蜜桃的记忆》。从邻居奶奶家门前胆大包天的青涩记忆到十三陵水库前沁人心脾的甜蜜,学生们感受到了“写真事、画细节”的传神。
  《难忘的悔恨》,看到第一个题目没有难住我,机灵鬼志龙蹦出题目后便窃窃地笑。我知道,他一定是想看看童年的老师是否和他一样有过做错事中。
  “我三四岁的时候,爸爸是村里的保管员,除了保管农具,还保管农药什么的……”提到悔恨,我自然忘不了小时候不谙世事,为了捕捉流水中诱人的红鲤鱼偷偷投放农药而酿出大事故的经历。动情的讲述,细致的刻画,真实的情境,事后的悔恨,学生们听着听着,仿佛进入了故事中。
  虽说是听教师讲,但学生却也尝到了甜头,感知到习作原来就存在于真实的生活、难忘的经历和永恒的记忆当中。他们想方设法地抛出一个个难度越来越大的作文题,诸如《天边飘过一朵云》《葡萄架下》《夏夜》《牵着你的手》之类,这些富有诗意的题目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精彩。
  三
  学生出题,教师现场进行下水文示范,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启示着他们体验生活、关注细节、抒写情感,开启了“写真事抒真情”的习作之路。
  但是后来我又有新的发现,那就是学生习作时所选定的内容大同小异,思维比较局限。怎样引导学生走出选材的困境?
  回顾这段时间的习作课,都是学生提出一个题目我来口头作文一篇,是一对一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们在习作过程中也是单一思维,往往只想到一件事一个人,缺乏发散性思考。都是单一示范惹的祸!
  话题习作课上,小敏抛出“以‘桥’为话题”的作文题。我先是讲述家乡小木桥的结构样式,然后分别介绍小桥一年四季带给大家快乐的情景:春天,学生们倚桥丢下油菜花,看流水潺潺、鱼儿嬉戏;夏天涨大水,大伙扑通跳下,别有情趣;秋天,浓雾漫天,我们行走在有如仙境般的桥上,体验神仙般的飘摇;冬天,大雪给木桥披上银装,我们又淘气地搓起一个又一个鸡蛋大的雪球,使劲地扔向结冰的河面,澜起一串串清脆的滑冰声。“小木桥”启示着学生不仅可以写本义的桥,还可以写它带给大家的乐趣和那段美好的童年记忆。
  “上中学时,通往学校的路上有座桥,是一座拱形石桥,每到雨雪天特别滑,经常有同学摔倒,大家都提心吊胆。”介绍本义的桥之后,我又为学生讲述放鸭李大爷雨雪天送我们过桥的温馨场面。这时候,“石拱桥”又启示着学生们还可以写桥的比喻义,诸如爱心桥、友谊桥、党员桥、致富桥等。
  自此,针对同一个题目,我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给学生口头作文,少则七八篇,多则二十多篇。就是这样的同题习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启发着学生:题目只是个引子,材料范围很宽泛,立意和写作角度可以别具一格……
  四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借助“同一题目多篇口头作文”的机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一个巴掌五个枝丫”形象地形容写作前的选材立意过程(“一个巴掌”指文章的主题,“五个枝丫”代表看到主题后能够想到五件事),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后依次回顾印象深刻的事、难以忘却的人、感人至深的情,并通过比较甄选,最终確定习作的题材。
  围绕“家乡记忆”,梓洲同学忘不了腊月爷爷做糍粑的情景:“炉灶里,大火烧得通红,火苗呼呼外窜,映着奶奶慈祥的脸;大铁锅蒸笼上,糯米饭腾起一圈圈白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穿着大棉袄的爷爷搓着手,哈着白气,不时把鼻子凑过来察看火候。而我,则偎依在奶奶身边,不时用火钳去灶里乱翻一通……爷爷突然站起来,脱去大棉袄,卷起袖子,一手按住糯米团,一手猛地一抽——好力气,七八根被粘得紧紧的棒子瞬间全抽了出来……”
  不只是《腊月,糍粑飘香》,还有《辣酱,还是公的香》《名相·仙白鹿·古城》《磨刀石》《糖画记忆》《奶奶·骆驼·微笑》等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家乡的传统、奇异的风景、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蕴含其间的浓浓亲情。
  “一个巴掌五个枝丫”的实践,既避免题材千篇一律,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习作迎来了百花奇放的暖春时节。
  五
  从学生出题到教师口头单篇作文、多篇作文再到“一个巴掌五个枝丫”的产生、实践,课堂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再参与出题,而是自信地投入到习作中,因为他们明晰了习作材料的来源,学会了对各种材料的筛选和甄别。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
  在后来的作文课上,我又成了幸福的看客:看他们运用“一个巴掌五个枝丫”的方法选材立意,看他们确定材料后的会心微笑,看他们激扬文字时的真情流露……
  “变态”习作课,改变了学生习作的状态。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黄田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亲土语文”,是以培养儿童的土地道德为第一目标,以田园生活为资源,以统编本教材为依托,确定活动主题和学习内容,以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多学科项目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校本语文课程。“亲土语文”课程教学,除了建立结构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外,还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发挥田园PBL教学法(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指问题式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的作用,让学生在自然乡土资源、人文乡土资源的助学活动中,亲近
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诙谐独特、含蓄凝练等特性令其得以流传至今。歇后语借助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将世间美、丑、善、恶都寄托其中。重视歇后语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达,而且有感受民俗文化美的育人价值。  一、广泛搜集歇后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歇后语的搜集是学习的基础。在搜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歇后语的现实意义,增加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古今中外,尽管教育的具体政策、教育的具体科目等等各不相同,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德育的重视。荀子《劝学篇》有言:“积善成德。”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翰·洛克说:“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这些关于道德的名言,都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青少年学生进
白云行知,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在校学生只有两千多人的公办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短期培训竟然达到了3189人/年,历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竟然能一直保持在98%以上,竟然能在2006学年和2007学年连续获得广州市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各项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如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中,该校竟然能从众多的航母级的国家级重点职校的包围中突围而出,获得了“企业网搭建
摘要: 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中职语文是中小学语文功能与价值的延伸和升华,同时是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因此,中职语文应该是以知识性为基础的工具语文,以人文性为核心的文化语文,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文化内化为学生自身涵养的修身语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修身性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
摘 要:本文阐述了财会专业中的技能教学模式,指出财会专业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财会技能;课堂教学;模拟实习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财会专业中,突
摘 要:一体化模块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例,对一体化模块教学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模具制造技术    目前,中职教学模式依然是以学科为主,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考虑,他们更喜欢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急需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个基于亲情主题教育的人物细节描写课例,探讨了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让学习快乐地发生,从而切实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物细节描写  一、研究主题和背景  中职语文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视为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学校不重视,中职生也认为学习语文对就业没有帮助,因此大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受此影响,语文教师工作起来也兴趣索然,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和内涵,并就如何实现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及建设特色高职校园文化的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以促进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校园文化    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有利于高职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育,对校企合作过程的顺利开展起到保障作用。反过来,校企合作过程形成的文化因子又会作用于高职校园文化,进而巩固高职校园文化的传统特色,增强高职
2012年,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之年,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陆续吹响“强师”的号角:  ——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陆续发布;  ——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