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520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有录音、幻灯、投影、电脑、网络多媒体等,它以生动形象的特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将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生动传神地再现出来,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电教 素质教育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事情。
  第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因人而异。
  电教手段是为实现教任务,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教手段决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而是为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以提高教学手段和效率,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多些、快些、好些。因此,上课时是否采用电教手段,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因课因人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该用的要积极去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没有必要用的坚决不用。否则,陷入盲目性,必然事与愿违。一般地说,那些学生比较熟悉,或内容比较浅显,易于接受和把握的课文,没有必要采用电教手段;有些课文的内容,虽然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无法用电教手段来表现,或不能发挥电教手段的特长,也不要勉强去用。但是,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的,或学生缺乏直接经验而又深奥的内容;对于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的重点、难点,或虽能讲清而占用时间多、教学效率低,电教手段有能发挥自己特长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内容,则应当尽可能地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如,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中的寓意,而这个寓意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又是教学上的难点。上课时,教师演示了一张有拖动背景的投影片,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宝剑从船上掉进水里,船开走而落入水中的宝剑却没有随船走动,船靠岸后,仍从船舷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宝剑,显然是捞不到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轻易的就领会了课文的寓意: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处理事情,而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问题。像这样深刻的哲理,如不是借助投影片,小学生是很难学懂的。这里,电教手段也用得恰当,用得好。
  第二,和教材的内容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上课时使用的电教教材越多,越能体现出电教课的特点。所以,本来用投影能解决的问题,还要放录音;本来用一幅投影片能说清楚的,非得用两幅或多幅。结果,课堂上,教师常常忙于放片、解说、提问、累得汗水满面;学生只顾看投影(或看录象、听录音)、听故事,甚至丢了教材,忘了知识的学习。
  对电教教材的使用,究竟是“多而杂”好,还是“少而精”好?引用两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一,有一位教师在上《桥》时,用了十二幅投影片,整个课堂好比看电影,好不热闹。课后,教师用南京长江大桥的全景灯片,问起“引桥”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竟不知道(引桥)在什么部位。另一位教师则吸取这位教师的教训,选其精华,把十二幅减成两幅。第一幅是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全貌;第二幅,是从桥的外部看不清楚的双轨火车道。通过两幅投影片,学生们非常形象地学到了“桥头堡”、“引桥”、“玉兰花灯柱”等十五个词语。当教师问到为什么长江上航行的轮船象一叶扁舟时,学生们看着投影立即答出,从地面到人行道有八十米高,到桥头堡有一百五十米,在这么高的地方望下看,再大的轮船也只能象一叶扁舟。由于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在投影的提示下,几乎将课文全部记了下来。这节课虽然投影片用的不多,但收到的效果却较好。
  其二,一位教师上《要是你迷了路》的时候,课堂上他忙忙碌碌演示了一片又一片的投影片,还问问说说,放完了所有的片,又让学生再看片重复一次。整个课堂,“见图不见课文了”,试问教学任务如何完成呢?语文电化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与电教教材用的多少并非是正比关系,我们不能单纯以使用电教教材多少来评论一节电教课的好坏。俗话说“兵不在于臃而在于精”。若是一堂课里电教教材用的多了,又用得不甚恰当,必将导致“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不但教学重点受到冲击,也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反之,如果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把电教手段用在点子上,用得恰如其分,却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和教学规律相结合,坚持精心施教。
  一切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开展电化教学也是如此。因而,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电教理论,如电化教育的特点、作用、原则、方法等,以把握电化教学的规律,为科学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奠定基础。此外,许多电教教材都是教者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又应用于个人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制作电教教材时,一定要精心设计、细致加工,确保电教教材的准确性、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运用电教教材上课时,要讲究方法,精心施教。
  如,在教学课文《月光曲》时,引导学生由皮鞋匠的联想来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变化和贝多芬的感情变化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若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朗读体会,是很难解决的。教学时,可以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同时表情范读课文。优美悦耳的音乐、包含真情的朗读,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学生耳听其文其声,心感其情其境,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对曲子的旋律、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有了生动形象的感知,之后,再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学生的积极性又调动起来了,对曲调的变化、贝多芬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
  各种教学手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也不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现代教学手段中的投影仪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因此,我们不能过分、片面地强调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作用,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目前教师的讲解、指导、示范、板书等仍然是基本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只是辅助手段。所以,教师应加强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性作用,研究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使教学手段逐步走向现代化。
  总而言之,我们要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电化教学手段利用的目的性、实效性,这样才能使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更充分地发挥作用,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其他文献
现代通信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包括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是
摘要:如何在新教学模式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成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实际上的运动往往非常复杂,不可能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圆周运动。为了使研究变为可能和简化,
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旋转机械在不断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逐渐发展成集自动化、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复杂机械设备.一旦旋转机械的某个部位发生故障,就可
为了规范师生的课堂常规行为,学校决定提出统一的要求。实行课前一支歌和齐喊口号两项要求。  第一,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预备10分钟时间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预备10分钟唱一首歌曲。预备铃响之后,由班长喊起立,文艺委员领唱歌曲。  第二,每节课,在教师说“上课”时,班长喊“起立”,然后全体学生齐呼“天生我才必有用,天道酬勤是良训,我行,我一定行,老师好!”,师生问好后,班长喊“坐下”,开始上课。下课时,师生相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数学分层测试卡》正好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目标,因为《数学分层测试卡》采用了100分评价方法,既达到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性评价,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其独特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笔者最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分层测
摘要: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未来发展的教育,应该为受教育者能够度过幸福的一生奠定必备的语言文化基础.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但若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重新审视时,就会发现其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性学习"就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提供了良好契机。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一直单纯地运用传递—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现在看来这种教学模式在当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因为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已经不适应发展的形势、发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一些领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进行发展的电子商务.本文通过对当前电子商
在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的力中,最为复杂的就是摩擦力。对于刚接触高中物理的高一新生来说,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更感到困难。在教材中,也仅仅只有抽象的一句话: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至于如何理解和应用,学生也摸不着头脑。本文从教材中摩擦力方向的说明出发,深入理解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的本质,再通过典型实例解析,试图突破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一教学难点。  要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在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法正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摸的作用。在很普通的一堂体育课中你都能看到有它的身影,是什么特殊的地方吸引着广大体育工作者运用此法呢,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在我几年的教学积累中,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