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使教学一线教师能更好的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新教材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信息技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实效;注意新旧教材差别,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这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教材 教法 创新 信息技术
从2009年9月开始,河北省高级中学启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笔者开始担负高一实验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已经一年多了,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本人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如何使用新教材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教材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思想。
翻看新教材,一种全新的气息铺面而来。模块化设计,对知识进行全面整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宗旨,体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高一新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与老教材相比作了较大的改动,这种变化使用惯了老教材的教师很不适应。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来适应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好新教材。多学习,多尝试,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变化,不固守成规,更不能用老大纲的眼光来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
纵观新教材,内容新,信息容量大,富有浓郁的人文理念和生活气息。从澳洲兔子危机引出“指数爆炸”,从地震级别导出对数函数模型,再到南极臭氧空洞……” 时时处处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这种强调应用性的数学理念把数学从高高在上的抽象主义神坛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亲切的面容而不再是一个雾里看花的背影。
这种全新的变化使传统教学面临很大挑战,那种“一个黑板一支笔,一双手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力承担新教材教学的要求而走到了尽头。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情境的再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等展示丰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物,抽象出空间几何体及其结构特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要使大量的生活真实情境在课堂上再现,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2.形象的动态三维模拟。在黑板、课本、作业本等上面,展现的只是二维和静态的形象,对三维和动态的表现,只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给学生的想象和理解造成困难。我们可运用现代信息技術和有关软件,制作一些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动态演示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等。
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运用,其优势比在其他模块教学中更加凸显。但也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了立体教学的直观性,但无法担负起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全部任务,在课件的演示当中,学生实际上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要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学生的自身体验,反而会造成学生主动性的缺失。因此,教学中不要以电脑代替一切,必须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手工操作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立体感受,这是虚拟课件无法达到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实效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国家的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更要加强学习,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旧的教学体系中,老师居主导地位,学生居被动接受地位,尤其在高三毕业班的教学中更是如此,“老师是演员,学生成观众”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形象描述,而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注意新旧教材的差别,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新大纲对我们教学内容的要求,切不可被老教材的要求所束缚,仍旧采用老一套的教法,总觉得放弃原来的一些精彩内容感到可惜。
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应加上大量函数求值域内容,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数学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更是对数学望而却步,失去了信心,这种做法与新教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而我们觉得如果不讲这方面的知识心里不踏实,这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在起作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抱怨课时不够用,其根源就在于此。
如果我们对新教材的要求停留在对老教材的理解上,这样不仅无助于新教材的教学,更严重的是违背素质教学的要求,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切不可任意拔高教学要求,追求教学中的一步到位。
(河北大城县第一中学;065900)
【关键词】新教材 教法 创新 信息技术
从2009年9月开始,河北省高级中学启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笔者开始担负高一实验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已经一年多了,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本人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如何使用新教材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教材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思想。
翻看新教材,一种全新的气息铺面而来。模块化设计,对知识进行全面整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宗旨,体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高一新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与老教材相比作了较大的改动,这种变化使用惯了老教材的教师很不适应。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来适应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好新教材。多学习,多尝试,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变化,不固守成规,更不能用老大纲的眼光来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
纵观新教材,内容新,信息容量大,富有浓郁的人文理念和生活气息。从澳洲兔子危机引出“指数爆炸”,从地震级别导出对数函数模型,再到南极臭氧空洞……” 时时处处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这种强调应用性的数学理念把数学从高高在上的抽象主义神坛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亲切的面容而不再是一个雾里看花的背影。
这种全新的变化使传统教学面临很大挑战,那种“一个黑板一支笔,一双手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力承担新教材教学的要求而走到了尽头。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情境的再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等展示丰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物,抽象出空间几何体及其结构特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要使大量的生活真实情境在课堂上再现,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2.形象的动态三维模拟。在黑板、课本、作业本等上面,展现的只是二维和静态的形象,对三维和动态的表现,只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给学生的想象和理解造成困难。我们可运用现代信息技術和有关软件,制作一些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动态演示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等。
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运用,其优势比在其他模块教学中更加凸显。但也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了立体教学的直观性,但无法担负起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全部任务,在课件的演示当中,学生实际上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要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学生的自身体验,反而会造成学生主动性的缺失。因此,教学中不要以电脑代替一切,必须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手工操作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立体感受,这是虚拟课件无法达到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实效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国家的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更要加强学习,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旧的教学体系中,老师居主导地位,学生居被动接受地位,尤其在高三毕业班的教学中更是如此,“老师是演员,学生成观众”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形象描述,而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注意新旧教材的差别,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新大纲对我们教学内容的要求,切不可被老教材的要求所束缚,仍旧采用老一套的教法,总觉得放弃原来的一些精彩内容感到可惜。
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应加上大量函数求值域内容,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数学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更是对数学望而却步,失去了信心,这种做法与新教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而我们觉得如果不讲这方面的知识心里不踏实,这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在起作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抱怨课时不够用,其根源就在于此。
如果我们对新教材的要求停留在对老教材的理解上,这样不仅无助于新教材的教学,更严重的是违背素质教学的要求,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切不可任意拔高教学要求,追求教学中的一步到位。
(河北大城县第一中学;0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