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探究,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爱上语文。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作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两个知识模块,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到底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一、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兴趣者
朱光潜先生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对某种知识、某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如饥似渴地去研究它,去掌握它。兴趣会使人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体验感到心理上的满足,让人乐此不疲,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马儿愿意喝水,最好在草料中加点盐,同理,教师也有必要学会加盐调味,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真正的阅读,有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同时,正因为有兴趣,才会减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感,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从而有更多自主的时间放在课内或课外的阅读理解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堂阅读教学充满了求知欲,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境况,就会取得较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教学还要避免“满堂灌”,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自读,而是有针对性地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如在《命名记》一文的学习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是中西文化差异会造成这样的尴尬吗?中国人在命名上还有哪些讲究?”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入,是学生探索研究闪出的思维火花。我趁势让所有的学生回去问父母、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了解中国民间命名的习俗,讲讲身边有趣的事例。结果第二天语文课,一改往日的沉闷,同学们争先发言,纷纷把自己了解的东西讲出来。那是一节趣味与知识相融合的一节课,学生在其中学到了课内的知识,也学到了课外的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三、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
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集体观念的教育;重学生独立思考,忽视群体之间的合作;重师生的纵向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阅读教学应改变学生个体独立的学习方式,提倡合作性学习。中国有一句俗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少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语言沟通能力较差。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行“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问题靠个人力量无法进行,有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地探究,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究者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交锋自己解决问题。”探究式阅读即是这样要求的,它要求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让学生讨论、分析、交流,达到知识建构,同时完成人格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同时通过提问辩论,质疑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过程,思维的质与量也得到相应提高。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不能就一篇篇课文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能为“探究”而只顾及“活动”和“形式”。应以言语教学为本位,立足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感悟(从品读中悟,从听说中悟,从模仿中悟,在单元活动过程中悟等),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去组织安排单元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
总之,要让学生甘心情愿地爱上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参考文献:
[1]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
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戴汝潜.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
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作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两个知识模块,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到底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一、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兴趣者
朱光潜先生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对某种知识、某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如饥似渴地去研究它,去掌握它。兴趣会使人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体验感到心理上的满足,让人乐此不疲,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马儿愿意喝水,最好在草料中加点盐,同理,教师也有必要学会加盐调味,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真正的阅读,有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同时,正因为有兴趣,才会减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感,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从而有更多自主的时间放在课内或课外的阅读理解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堂阅读教学充满了求知欲,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境况,就会取得较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教学还要避免“满堂灌”,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自读,而是有针对性地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如在《命名记》一文的学习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是中西文化差异会造成这样的尴尬吗?中国人在命名上还有哪些讲究?”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入,是学生探索研究闪出的思维火花。我趁势让所有的学生回去问父母、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了解中国民间命名的习俗,讲讲身边有趣的事例。结果第二天语文课,一改往日的沉闷,同学们争先发言,纷纷把自己了解的东西讲出来。那是一节趣味与知识相融合的一节课,学生在其中学到了课内的知识,也学到了课外的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三、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
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集体观念的教育;重学生独立思考,忽视群体之间的合作;重师生的纵向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阅读教学应改变学生个体独立的学习方式,提倡合作性学习。中国有一句俗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少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语言沟通能力较差。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行“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问题靠个人力量无法进行,有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地探究,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究者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交锋自己解决问题。”探究式阅读即是这样要求的,它要求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让学生讨论、分析、交流,达到知识建构,同时完成人格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同时通过提问辩论,质疑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过程,思维的质与量也得到相应提高。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不能就一篇篇课文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能为“探究”而只顾及“活动”和“形式”。应以言语教学为本位,立足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感悟(从品读中悟,从听说中悟,从模仿中悟,在单元活动过程中悟等),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去组织安排单元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
总之,要让学生甘心情愿地爱上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参考文献:
[1]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
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戴汝潜.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
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卢龙县刘田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