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井伏鳟二的《黑雨》是反映广岛核爆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日本战后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写作手法,从多角度反映了原子弹轰炸对日本人民造成的灾难,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抨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黑暗反动统治。
关键词:井伏鳟二;《黑雨》;原爆文学;写作风格
原爆文学是日本战后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文学题材,在日本原爆文学众多作品中,井伏鳟二的《黑雨》以主人公重松的日记为主要线索,真实的还原了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前后的历史情形,细致的描写了广岛人民在核辐射污染下的悲惨生活。《黑雨》这部小说是日本战后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是日本原爆文学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在写作风格、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
《黑雨》的故事讲主人公闲间重松在二战期间是广岛一家军需公司的小职工,他在广岛核爆中被烧伤,但侥幸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公司被解散,他带着妻子繁子,侄女失须子回到广岛市东南的小畠村老家逃避战乱。重松自己由于受到辐射而患了原子病,身体虚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在老家鱼塘以养鱼消遣度日,排遣心中苦闷。同时,他也一直为失须子的婚事所烦扰,因为谣传失须子在广岛核爆中也受到伤害,多次说亲都以失败告终。对此认为自己负有责任的重松十分内疚,于是开始撰写《挨炸日记》,详尽的回忆了从8月6日广岛核爆到8月15日天皇颁布停战诏书之间他的经历,试图证明失须子没有受到原子弹爆炸的影响。然而,老两口万万没想到,虽然侄女没有被核爆殃及,但是却淋了一场充满核污染物的“黑雨”,因此也沾染了核辐射。在侄女的婚事有所转机之时,她身上的原子病开始发作了,起初她还试图隐瞒,可是病情很快就恶化起来,闲间夫妇不得不为千方百计为她寻医治疗。为了帮助侄女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重松找到了岩竹军医的日记,岩竹在原子弹爆炸核心区受了重伤几乎丧命,最后顽强的挺了过来幸运康复,重松希望以此来激励失须子,可失须子的病情仍然在恶化,此时重松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奇迹出现。
井伏鳟二的创作在二战前后有较大变化,战争爆发之前,他的创作大多具有较强的象征主义色彩,通过拟人手法来表现人性世界的复杂,比如《山椒鱼》(1929)等作品。二战期间,井伏鳟二被强制征兵入伍,在南洋地区服役多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深恶痛绝,二战结束后,井伏鳟二创作了大量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遥拜队长》、长篇小说《流浪汉宇三郎》等,创作风格转向现实主义,《黑雨》被认为是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小说。
首先,真实详尽的写作手法,在《黑雨》中,井伏鳟二采用了极其写实的手法对广岛核爆之后的惨状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在作者笔下,整个广岛已如同修罗地狱一般可怕,残垣断壁的建筑,烧焦腐臭的死尸,痛苦不堪的民众.....作者将一幕幕惨剧描写的栩栩如生。比如:
“在广岛县立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个消防用水池,几百名中学生和劳动服务队队员,死在水池的周围,他们的衬衣被烧焦了,跟半裸着身子一样,你压着我,我压着你,并排倒在水池的周围。从远处看,水池的周围就像是一个郁金香的花坛,到近处看,又像是重叠排放的菊花。
在白鸟神社前面的电车道上,烧得只剩下铁架子的电车里,烧焦了半个身子的驾驶员,还把握着方向盘站在那里。有四五个乘客,也烧焦了半个身子,挤在车门口的踏板上。”
这是井伏鳟二十分擅长的速写式手法,用冷静的语言对环境进行图片式的描写,在《黑雨》中,作者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而是通过对核爆后灾难的各种场景的细节进行不厌其烦的描绘,来凸显原子弹爆炸带来的恐怖,这种写作方式具有很强的自然主义风格,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井伏鳟二选择这种写作方式,一方面是继承了日本近代深厚的自然主义创作传统,另一方面与他本人自幼学习美术,经常素描写生也不无关系。重松的《挨炸日记》中,画面随着主人公穿越广岛废墟时的视角不断切换,对每一处画面的环境描写是相对独立的,这种方式很适合全景展现灾难各个方面。
同时,在《黑雨》中,作者真实的记录了原子病的可怕情景,一旦原子病发作,等待病人的便是难以想象的痛苦,轻者腹泻不止,全身虚弱,之后皮肤开始长脓疮,高烧不退,最后整个人瘦成枯槁,全身大面积溃烂,大多数患病者在悲惨中死去,既使极少数如岩竹、重松等人能侥幸挺过来康复后,也会因为核辐射对人体造血系统的损伤无法从事体力劳动,遭到其他人的猜忌和鄙视。小说中写道,重松等人回到老家后,街坊亲友们听说他们遭遇后,纷纷来慰问,可慰问场面却如同吊唁一般,似乎已将他们视为死人一般。充分体现了原子弹这一新型武器对日本民众在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其次,设计巧妙的间接描写。在《黑雨》中,作者没有直接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而是大量采用的间接描写来抨击日本军队的腐败黑暗和毫无人性。在小说中,广岛遭遇核爆之后,日本军队的表现是极其令人失望的。为了减少空袭造成损失,主人公重松所在的工厂中储备了大量军粮,既使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工厂员工们也一直不敢擅自动用,但在核爆的一片混乱之中,一群日本士兵却突然闯入抢走了食物。重松两次艰难的穿越了核爆废墟,只为去军方的被服分厂争取一点储备煤炭以让工厂复工时,管理被服分厂的笹竹中尉却只会用各种滑头滑脑的话搪塞,最后把重松等人粗暴的赶走,而平时重松所在的公司为了能顺利生产,经常被迫要将采购的物资分出一半作为所谓的“谢礼”贿赂被服分厂。这样的间接描写还有很多,作者在原子弹爆炸的这个大主题下,通过不断零敲碎打的方式,展现出了日本军国主义黑暗腐朽的反动统治,既使没有原子弹的轰炸,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此外,《黑雨》對于环境的描写也十分出色,在描写原子弹的威力时,除了大量的正面描写外,还从细节的环境描写入手,比如重松在经过一处老坟地时看到“磨得光溜溜的花岗岩石坟墓,向着闪光的一面,被烧的坑坑洼洼,背着光的一面,却还保持着原来的光滑。连花岗岩都烧成了这个样子。屋顶上的瓦,受到闪光的照射,不仅变成了红小豆的颜色,还象吹泡泡似的,表面上冒出许多颗粒来,那样子和古代伊布地方生产的灰釉茶碗一样。”这样的描写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本论文系齐鲁理工学院2017年度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成果--07QLK1013)
参考文献
[1](日)井伏鳟二著,柯毅文,颜景镐译,《黑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刘炳范,刘子桐著,和平危机与日本原爆文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刘子桐(1988-6-),男,汉族,山东曲阜人,硕士学历,齐鲁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单位:齐鲁理工学院)
关键词:井伏鳟二;《黑雨》;原爆文学;写作风格
原爆文学是日本战后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文学题材,在日本原爆文学众多作品中,井伏鳟二的《黑雨》以主人公重松的日记为主要线索,真实的还原了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前后的历史情形,细致的描写了广岛人民在核辐射污染下的悲惨生活。《黑雨》这部小说是日本战后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是日本原爆文学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在写作风格、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
《黑雨》的故事讲主人公闲间重松在二战期间是广岛一家军需公司的小职工,他在广岛核爆中被烧伤,但侥幸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公司被解散,他带着妻子繁子,侄女失须子回到广岛市东南的小畠村老家逃避战乱。重松自己由于受到辐射而患了原子病,身体虚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在老家鱼塘以养鱼消遣度日,排遣心中苦闷。同时,他也一直为失须子的婚事所烦扰,因为谣传失须子在广岛核爆中也受到伤害,多次说亲都以失败告终。对此认为自己负有责任的重松十分内疚,于是开始撰写《挨炸日记》,详尽的回忆了从8月6日广岛核爆到8月15日天皇颁布停战诏书之间他的经历,试图证明失须子没有受到原子弹爆炸的影响。然而,老两口万万没想到,虽然侄女没有被核爆殃及,但是却淋了一场充满核污染物的“黑雨”,因此也沾染了核辐射。在侄女的婚事有所转机之时,她身上的原子病开始发作了,起初她还试图隐瞒,可是病情很快就恶化起来,闲间夫妇不得不为千方百计为她寻医治疗。为了帮助侄女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重松找到了岩竹军医的日记,岩竹在原子弹爆炸核心区受了重伤几乎丧命,最后顽强的挺了过来幸运康复,重松希望以此来激励失须子,可失须子的病情仍然在恶化,此时重松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奇迹出现。
井伏鳟二的创作在二战前后有较大变化,战争爆发之前,他的创作大多具有较强的象征主义色彩,通过拟人手法来表现人性世界的复杂,比如《山椒鱼》(1929)等作品。二战期间,井伏鳟二被强制征兵入伍,在南洋地区服役多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深恶痛绝,二战结束后,井伏鳟二创作了大量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遥拜队长》、长篇小说《流浪汉宇三郎》等,创作风格转向现实主义,《黑雨》被认为是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小说。
首先,真实详尽的写作手法,在《黑雨》中,井伏鳟二采用了极其写实的手法对广岛核爆之后的惨状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在作者笔下,整个广岛已如同修罗地狱一般可怕,残垣断壁的建筑,烧焦腐臭的死尸,痛苦不堪的民众.....作者将一幕幕惨剧描写的栩栩如生。比如:
“在广岛县立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个消防用水池,几百名中学生和劳动服务队队员,死在水池的周围,他们的衬衣被烧焦了,跟半裸着身子一样,你压着我,我压着你,并排倒在水池的周围。从远处看,水池的周围就像是一个郁金香的花坛,到近处看,又像是重叠排放的菊花。
在白鸟神社前面的电车道上,烧得只剩下铁架子的电车里,烧焦了半个身子的驾驶员,还把握着方向盘站在那里。有四五个乘客,也烧焦了半个身子,挤在车门口的踏板上。”
这是井伏鳟二十分擅长的速写式手法,用冷静的语言对环境进行图片式的描写,在《黑雨》中,作者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而是通过对核爆后灾难的各种场景的细节进行不厌其烦的描绘,来凸显原子弹爆炸带来的恐怖,这种写作方式具有很强的自然主义风格,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井伏鳟二选择这种写作方式,一方面是继承了日本近代深厚的自然主义创作传统,另一方面与他本人自幼学习美术,经常素描写生也不无关系。重松的《挨炸日记》中,画面随着主人公穿越广岛废墟时的视角不断切换,对每一处画面的环境描写是相对独立的,这种方式很适合全景展现灾难各个方面。
同时,在《黑雨》中,作者真实的记录了原子病的可怕情景,一旦原子病发作,等待病人的便是难以想象的痛苦,轻者腹泻不止,全身虚弱,之后皮肤开始长脓疮,高烧不退,最后整个人瘦成枯槁,全身大面积溃烂,大多数患病者在悲惨中死去,既使极少数如岩竹、重松等人能侥幸挺过来康复后,也会因为核辐射对人体造血系统的损伤无法从事体力劳动,遭到其他人的猜忌和鄙视。小说中写道,重松等人回到老家后,街坊亲友们听说他们遭遇后,纷纷来慰问,可慰问场面却如同吊唁一般,似乎已将他们视为死人一般。充分体现了原子弹这一新型武器对日本民众在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其次,设计巧妙的间接描写。在《黑雨》中,作者没有直接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而是大量采用的间接描写来抨击日本军队的腐败黑暗和毫无人性。在小说中,广岛遭遇核爆之后,日本军队的表现是极其令人失望的。为了减少空袭造成损失,主人公重松所在的工厂中储备了大量军粮,既使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工厂员工们也一直不敢擅自动用,但在核爆的一片混乱之中,一群日本士兵却突然闯入抢走了食物。重松两次艰难的穿越了核爆废墟,只为去军方的被服分厂争取一点储备煤炭以让工厂复工时,管理被服分厂的笹竹中尉却只会用各种滑头滑脑的话搪塞,最后把重松等人粗暴的赶走,而平时重松所在的公司为了能顺利生产,经常被迫要将采购的物资分出一半作为所谓的“谢礼”贿赂被服分厂。这样的间接描写还有很多,作者在原子弹爆炸的这个大主题下,通过不断零敲碎打的方式,展现出了日本军国主义黑暗腐朽的反动统治,既使没有原子弹的轰炸,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此外,《黑雨》對于环境的描写也十分出色,在描写原子弹的威力时,除了大量的正面描写外,还从细节的环境描写入手,比如重松在经过一处老坟地时看到“磨得光溜溜的花岗岩石坟墓,向着闪光的一面,被烧的坑坑洼洼,背着光的一面,却还保持着原来的光滑。连花岗岩都烧成了这个样子。屋顶上的瓦,受到闪光的照射,不仅变成了红小豆的颜色,还象吹泡泡似的,表面上冒出许多颗粒来,那样子和古代伊布地方生产的灰釉茶碗一样。”这样的描写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本论文系齐鲁理工学院2017年度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成果--07QLK1013)
参考文献
[1](日)井伏鳟二著,柯毅文,颜景镐译,《黑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刘炳范,刘子桐著,和平危机与日本原爆文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刘子桐(1988-6-),男,汉族,山东曲阜人,硕士学历,齐鲁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单位:齐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