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中药注射剂的风险管理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方法 观察1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分析输注药物的种类、病人的处理及转归,寻找对策。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配制和病人的基础疾病是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结论 通过研究中药注射剂的特性、配伍和病人的基础疾病情况,采取有效对策,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风险管理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剂或浓溶液状态的无菌制剂。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在2010年国家药监局的不良药物反应报告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排前20名,其中中药注射剂就占了17个。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依然是中药制剂使用中产生风险的主要剂型。2012年6月25日国家药监局网站通报中药注射剂脉络宁会引发人体严重的不良反应。脉络宁仅在2011年就有不良反应1500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89例。因此为了更安全地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对我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产生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出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3月在我科进行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患者120例,其中风险管理前60例,风险管理后6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39岁。
  1.2 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液配制过程和输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等。
  120例病人中,有60例为提出风险评估前的统计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60例为全面分析、评估,完善风险管理后统计的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见下表。
  其中有40例病人为呼吸道疾病,所用药物为抗感染、清热、化痰类药物,其中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痰热清,静脉滴注,用量2支(20ml)每天,疗程3天。30例为心血管疾病,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疏血通,静脉滴注,用量8~10ml每天,疗程5~7天。30例为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红花黄色素,用法静脉滴注,用量100mg每次,疗程5~7天。20例为心血管疾病,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生脉,静脉滴注,用量20~40ml每天,疗程5~7天。上述患者,医嘱中所使用的主要药品均为中药注射剂,所以可以归为中药注射剂类来比较,结果显然,在综合使用改进的新管理方案后,对于中药注射剂在静脉输液给药过程中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率大幅减少,对今后的中药注射剂使用风险管理有着较大的意义。
  2 静脉输注中药注射剂的风险
  2.1 药物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由于原材料产地、采摘时间及提取工艺的限制,导致杂质成份较多,有效成份不能够有效分离提纯[1],有效成份和无效成份都种类繁多、复杂。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所含有效成份复杂,多为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可能作为抗原进入机体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病理损伤。二是制备过程中无效成份和颗粒物质较多,这些不能分离提纯的成份作为半抗原物质,与血浆中免疫性蛋白结合,引发过敏反应。三是中药注射剂有机成份比例大,理化性质不稳定,容易变质。尤其是在运输存储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紫外线、氧气)可使其物理化学性状发生细微改变。
  2.2  不溶性微粒多:中药注射剂中含有许多不溶性微粒,在人体内无法正常代谢,易引发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血栓、组织坏死、过敏反应、发热反应。中药注射剂不溶性微粒含量比例大的原因有:
  一是中药注射剂在提取、精制过程中,一些成份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在配制、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二是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因空气中的粉尘、灰尘等环境污染。三是中药注射剂加入溶媒配制后,因溶媒的pH值等条件改变[2],造成药物的溶解度降低,也可能有一些生物碱、皂苷在配制后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导致不溶性微粒数量大大增加。四是粉状针剂溶解不完全,导致不溶性微粒多。五是在药物配制的操作过程中因污染而产生微粒等。可能因配制操作时环境洁净状态差,注射器、针头等被污染,或穿刺橡皮塞的次数多导致橡皮塞碎屑脱落进入液体而产生微粒。六是药物在贮存过程中会产生缓慢物理化学变化。以上因素均会使液体的不溶性微粒增多,从而导致出现输液反应的机会增加。
  2.3  稀释剂选择不当 中药提取制剂成份复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能溶解的结晶,增力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多数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有效成份复杂,多数含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鞣质,多肽,多糖等,所以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可能发生的变化有微粒增加、产生沉淀、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效成份含量的降低、产生不溶性微粒等。
  因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及临床治疗的需要,不同药物应选择不同的适宜溶媒,如选择不当,则会使药物与溶媒混合后引起药液的pH 、色泽等发生变化及产生沉淀,影响疗效,甚至毒性增加,从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3]。
  2.4 配伍不当:与其他药物配伍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或由于pH值改变而生成生物碱、皂苷等不溶性微粒,可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使其有效成份含量下降,疗效降低。输液过程中多组输液换药时,若输液管路内还留有上一组输液药物,则不同药液混合有可能产生不溶性微粒,使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加。
  2.5 配制后存放时间过长:由于溶剂、附加剂、酸碱度等影响,如果中药注射剂配制好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剂的一些成份就会析出,各成份间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生成沉淀或变色,还会使药物变性,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3 风险管理
  3.1 加强生产、运输、贮存管理 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注意原材料产地的质量、采摘时间的控制,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提高纯度。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人员进行培训,注意药物的运输安全,不要使药物发生碰撞,暴晒,淋雨。贮存时注意避光保存,温度控制在药物最佳存储温度范围内,不易波动过大。对于特殊的药物应进行特殊运输,如用恒温车,冷藏车等。   3.2 询问过敏史 使用中药针剂时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4],特别是对花粉类物质过敏者,应避免使用由花类提取的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等。必要时与医生沟通,行皮肤过敏试验。
  3.3 掌握药物情况 配置前护士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熟悉药物的主要成份、药理作用、物理性状、功能、适应症、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溶媒选择等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按药品说明与医嘱用药,注意对所有注射剂进行质量检查,观察药品性状是否与说明书一致,药液是否变色、浑浊、沉淀等非正常现象,如发现须停止使用。同时核查药物配伍禁忌情况。
  3.4 配置规范化 按照医嘱并核对药品说明书要求后再进行配制,注意配伍禁忌。在洁净环境中配置中药注射液对于控制不溶性微粒数量有重要作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一药一针一管,不互用、串用注射器。待输液混合均匀,应观察液体外观无异常改变,再拿出治疗室。各个环节的把控减少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叠加和减少污染的机会,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5 药物现配现用 药物配置后会受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的影响,放置过久会产生化学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配置后化学成份极不稳定,中药注射剂理化性质不稳定最好现配现用,已配好的液体,应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快应用,避免药物分解、药效下降及不良反应物质产生。放置时间最多不能超过4 h,否则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应注意尽量不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制。
  3.6 加强输液管理
  3.6.1 控制滴速 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以正常滴速输注时,很少发生热原反应。若滴速过快,单位时间进入人体内的热原过多或患者体质特别虚弱,对热原耐受性差,就很容易发生热原反应。所以,控制输液速度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快速输注,对于减少输液反应很有必要,如痰热清注射剂说明书中规定,控制滴速在每分60滴内。
  3.6.2 加强巡视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观察,特别是过敏体质者、年老体弱者、心肺严重疾患者要重点观察。一要观察输注过程中药液有无出现出现浑浊、变色、沉淀等现象,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二要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期间如发生发热、皮疹、瘙痒、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症状,按“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3.7 采用精密输液器 输注中成药物宜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明显优于使用普通输液器[5],其过滤介质孔径为5微米,过滤性微粒滤过率达95%,有效减少了静脉输液药液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减少了因不溶性微粒产生的输液不良反应。
  3.8 中成药物与其他药物连续输注时,在输注中药注射剂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路,冲洗管道内余药,以避免局部发生配伍禁忌。
  3.9 加强健康宣教 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向患者讲明药物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让患者在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是我们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根本,没有安全稳定一切都是空谈。给予患者安全的护理服务,是贯彻落实护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核心。我们要切实做好各个临床用药环节的安全、质量控制,提升自身的学习、工作能力,提升职业责任心,才能让中药注射剂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 陆彩儿,中药注射剂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防范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第5期.
  [2] 童爱娇,中药注射剂与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1年第23卷第4期.
  [3]王维,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1月第7卷 第2期.
  [4]赵楠,项春雁.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年第11卷第10期.
  [5]夏莹,陈琰.伏尔特精密药液过滤器在中成药输液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6 年第12 卷第20 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快速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61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总结,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综合有效的救治措施能使患者病情迅速恢复。  【关键词】  酒精中毒;急性;抢救  饮入过量的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称为酒精中毒[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酒人数逐年在增加,嗜酒者也日益增多,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急
期刊
子宫肌瘤(以下简称肌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肌瘤的瘤体大小不一,差异甚大,可从最小的镜下肌瘤至超出足月妊娠大小;其症状也是变化多端,又因生育与否,瘤体生长部位不一,故治疗方法也多种,有期待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手术途径和方法也因人而异地个体化处理)。由此可见并非肌瘤均须手术治疗。  1 期待治疗  期待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也越来越多被人们接受,期待疗法主要适合于
期刊
【摘 要】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包括双肾输尿管膀胱结石,临床表现为肾区钝痛或绞痛并沿输尿管行区向下放射。患者表现为疼痛剧烈难忍,辗转不安、大汗、恶心呕吐、血尿。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疼痛;观察;护理  1 泌尿系结石疼痛的原因分析  1.1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位置由上到下。因而泌尿系统结石从部位分为上尿路
期刊
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的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手术室作为一个专业科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无时无刻对护士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不乏多种职业危害,如何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妥善处理现存问题,同时予以正当防范,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护士的健康,值得我们探讨。  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因素和防范  1.1 危害因素  传染源为病毒携带患者的血液,体液通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采取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 Fixi on PFN )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及其具体操作过程。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对其采取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时间1~2年,收集资料,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均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00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
期刊
【摘 要】  学科带头人,是一定范围内本学科的学术领袖及学术群体的核心。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学科带头人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着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质量、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是本学科能否跟上或走在先进行列的关键。  【关键词】  学科带头人;素质;能力  学科带头人,是一定范围内本学科的学术领袖及学术群体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医院能否有一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杰出学科带头人队伍
期刊
【摘 要】  医疗行业的市场上,医疗服务不可避免地要参与残酷的市场竞争。新兴地市级医院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资金有限等原因,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要扭转这种劣势,必须“借势”,即实行现代医院营销战略,依托公共媒体开展新闻宣传,根据公众的接受习惯和媒体的传播规律,主动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从而提升医院知名度,塑造医院良好形象,引导患者就医,实现媒体与医院的“双赢”。  【关键词】  新兴医院
期刊
【摘 要】  中药产业是中国的特色产业,我国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化发展举世瞩目。贵州省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气候的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药用动物资源。贵州是一个中药大省,中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中药生产及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药工业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如何利用这一发展优势,切实推进贵州省中药企业经济发展,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期刊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者病人致残,甚至死亡。为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工作中的错误,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本文将手术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错误  1.1 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病人查对制度,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  1.2 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
期刊
【摘 要】  GDM对母儿危害较大,其预后与母体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胰岛素是GDM患者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做好血糖的监测与控制,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将GDM对母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胰岛素;血糖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妊娠期首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2~12%[1],国内
期刊